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病理等待期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2-10-28黄文娅余文静
黄文娅,余文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
0 引言
皮肤基底细胞癌是一种最常见皮肤恶性肿瘤,生长缓慢,极少发生全身转移,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1]。外科手术虽然对颜面部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根治率较高,治疗效果较为突出,但手术切口的创面较大,术后容易出现瘢痕增生,对患者颜面美观度具有较大影响,导致患者普遍背负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2]。手术多数以局部麻醉的方式从患病部位完整切下肿物,然后送往病理科检验,确定肿物边界是否得到充分切除,并对肿瘤性质作出诊断。病理科出具术中病理诊断报告的时长通常为30-40 min 之间,这其间手术切口多为未缝合状态,根据病理切片结果决策下一步手术方式,而患者均为局麻清醒状态,因此,对患者心理存在极大的挑战。有研究表明,在病理切片等待状态下的手术患者,受手术间环境、手术的疼痛感受以及对病理诊断的不确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情绪处于不稳定状态,进而出现收缩压升高、心率增快[3]。为准确掌握基底细胞癌患者在等待病理诊断期间的心理体验,理清相关的影响因素。本文以15 例患者样本,通过质性研究法对每例患者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以了解患者真实的心理体验,为改善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可靠依据和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运用目的抽样法,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21 年6 月至12 月期间,选择行肿瘤切除术的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为初选研究对象。根据4 个标准选择最终研究对象:①语言表达能力无异常、记忆力无异常、无精神病史;②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③手术治疗采用的为局部麻醉方式;④明确此次研究目的,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既往史、语言沟通有障碍;②曾罹患其他肿瘤和慢性疾病。在样本量的选择方面,以最大差异化抽样原则为规范,样本量的选定标准为:受访者提供的资料接近一致,在患者病理资料分析时不存在信息饱和现象。本文根据以上标准和原则最终选定15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n=15)
1.2 方法
1.2.1 确定访谈提纲
基于研究目的整理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以研究组成员共同查阅后的研讨结果拟定访谈提纲,随机选择两例符合研究对象选定标准的患者开展预访谈活动,参考预访谈结果对访谈提纲进行优化调整,并编制最终的访谈提纲:①请问您当前有何感受?②请问您当前有哪些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③请问您当前渴望获得什么帮助,以及什么样的帮助方式?④您对将来的生活有哪些规划和期望?
1.2.2 资料收集
采用一对一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访谈前向患者详细介绍研究目的、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患者资料保密原则,访谈过程遵循自愿原则,患者姓名用数字代替。访谈过程中用录音设备记录访谈信息,在访谈结束后转化为文本资料,研究结束后全部销毁。信息采集规则:①采集时间:术后;②采集地点:手术室内无任何外部干扰的会议室;③信息采集方式: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关注患者的面部表情变化、情绪变化、精神状态,如患者对提问内容感到不适,应及时调整。同时,访谈时同步做好笔录与录音,单次访谈时长最多不超过30min,最低为20min。
1.2.3 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24 h 内,将现场笔录和同步录音转化为书面文字,出于伦理道德方面考虑[4],访谈录音在确认转录完成不再使用后予以删除。随后将访谈的书面材料交给受访者查阅,受访者如对书面材料中的表述准确性有质疑需重新修改,确保收集到的资料真实可靠。资料分析方法为Colaizzi 七步分析法[5],分析步骤为:①仔细阅读访谈笔录(包括受访者表情描述和肢体动作描述,以及语言描述的相关记录);②标记重要陈述,并提取内在涵义;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表述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进行汇集;⑤写出详细的描述;⑥辨别出相似的观点;⑦返回受访者处,再次求证观点的真实性。
1.2.4 质量控制
访谈负责人为护理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备一定访谈技巧和质性研究培训经验的中高级护士。研究过程中禁止研究人员掺杂个人主观思想和意见,充分确保研究质量。
2 结果
2.1 主题1 心理压力大
2.1.1 感到疼痛和恐惧
本次访谈15 例患者都提到了局部麻醉下他们还是会感觉到疼痛,并且疼痛会加深他们对病理结果的恐惧。患者8:手术时虽然打了麻药但还是会感觉到疼痛,我都感觉出来医生在我脸上动刀了。患者10:麻药打了这么久了,这等待期间药效过了,我等会儿会不会更痛啊?患者13:手术的时候就感觉到疼,等待的时候就更疼了,感觉时间过的非常慢。
2.1.2 焦虑
焦虑是个体对一种模糊的非特异性的威胁作出反应时所经受的不适感和忧虑感,是患者最常见的负性情感反应[6]。因为患处位于患者的颜面部,患者会担心术后自己的容貌发生改变;又担心继续手术会增加手术费用,自己经济承担不了。在等待病理期间,患者的担心和焦虑,通常表现为不断询问医生和巡回护士结果什么时候出来。患者5:如果结果不好,要扩大切除,我这脸以后还怎么见人,都不敢去学校给学生讲课了。患者2:我觉得自己心理压力非常大,一听见电话铃声就紧张。患者1:这如果还要继续手术,要花多少钱啊?我自己没有积蓄,儿女也有自己的家庭,经济负担都很重。
2.1.3 猜疑
在病理结果尚不明确的等待期间,患者既想早点知道结果,又对预后有着一定的恐惧心理。患者3:我在等待期间多次询问医生还要多长时间出结果,医生总是让我再等一会。而我认为等待的时间越长,病理结果越糟糕,心里想着:是否未完全切除?是否还需要再做一次手术?
2.2 主题2
对疾病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一样不同患者在接受配合时的心理存在较大差异。每一位患者在面对疾病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心中充满了各种疑问,使得他们的态度、接受配合的心理也不尽相同。患者12:现在医疗水平这么高,我相信医生和护士,我坚信医生能够治好我的病,我的未来是美好的。患者10:患癌就等于死刑,未来的时间就是等死。患者13:人反正都要死的,我有时候想不治算了,免得成为孩子们的负担。
2.3 主题3
迫切渴望获得社会支持 手术室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场所,病理结果等待期间的患者心理情感非常复杂,情绪容易波动,家人的陪伴能够起到一定的抚慰作用。患者2:在等待的那段时间,多亏了手术间的巡回护士,一直陪伴我,和我聊天安慰我。患者13:我现在只想和我老公说说话,让他一直陪着我,因为我惧怕不好的病理结果。患者4:我这段时间心情不好,老是喜欢发脾气,家人们都辛苦了。患者14:我老伴说是癌症也不要紧,她会照顾我,一直陪着我,所以想想她的话,我现在等着就没那么煎熬了。
3 讨论
3.1 根据患者心理状况,给与个性化护理。
3.1.1 减轻疼痛
动态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给予专业的护理和照顾。如:关注患者麻醉药物的衰减,询问患者疼痛感受的变化,提醒主刀医生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在考虑安全的程度下添加局麻药,从而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为下一步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3.1.2 减轻焦虑和恐惧
在病理结果尚不明确时,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对病理报告有着急切的等待心理,情感和情绪的波动较大,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局部麻醉手术之后的患者既忍受着麻醉效果衰减时的疼痛感,又承受着等待的煎熬。因此,大部分患者在等待期间的内心体验为伤感、恐惧、担忧、焦虑、猜疑。吴利和[7]等研究证实,由于该时期患者肿瘤性质待定,很容易产生负性情绪,虽仅半小时左右,但患者对良性结果的期望以及对恶性结果的恐惧很强烈。患者担心手术后自己的外貌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恐惧、焦虑以及猜疑。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根据不同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认知水平,为患者提供适宜的心理干预,最大程度消除患者的不安和焦虑。在术中病理结果等待期间,医护人员乐观、热情、细致的工作情绪,积极的帮助行为均能够对患者的心理起到一定的抚慰作用,有助于患者信心的构建。例如:巡回护士可关闭手术室内无影灯并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以减轻患者的心理恐惧,使其调整放松心情,解除不良情绪。医护人员握住患者的双手,向患者讲述一些成功治愈的案例,使患者内心获得支持。熊英等人研究表明[8],心理干预措施缓解了患者在病理结果等待期的焦虑症状,尤其是精神性焦虑症状。
3.2 病理等待期间,患者迫切需要社会的支持
患者等待病理结果的过程是心理、情绪、思想、精神的复杂变化过程,对社会支持有着迫切的需求。同时,患者在病理结果等待期间,失落感、无助感、孤独感接憧而至,对家人的支持有着强烈的需求。而患者对生命的期望和幸福感与家庭的积极支持有显著关系[9]。本研究显示,在等待病理期间患者往往希望能够与家庭成员相见或由家人来陪伴,不同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获得的支持程度有关,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既要做好本职工作,也应积极与患者家属和亲人沟通,并传递家属对患者的沟通信息和支持,让他们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精神支持、情感支持、心理支持。
4 小结
本研究重点探讨了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在等待快速病理结果期间的心理体验,以期能够找出影响患者精神状态、情感状态、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深层发掘患者的护理需求,为优化调整患者在这一时期的情感体验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随着人性化护理模式与以人为本医疗模式的不断发展,持续深化患者在病理结果等待时期的情感体验调查,不仅对护理水平提高与护理个性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还对围术期整体护理模式的优化完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