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击手胜任特征的影响因素与训练对策

2022-10-28何艳红王芙蓉张振仕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7期
关键词:正念胜任射击

何艳红 王芙蓉 张振仕

(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73)

胜任特征是近年来国内外深入研究的热点之一,且广泛应用于教育与培训、招聘与考核、实践与认证等领域,形成一种胜任特征导向的文化,得到了工作团队、组织部门和研究项目等的有力支持。目前国内关于射击项目的研究非常多,通常是从影响射击运动员的心理和技术两方面着手,旨在提高射击成绩与表现。但关于射击手胜任特征的系统性研究还比较少,处于起步阶段。

1 胜任特征的定义

有关胜任特征的研究始于20 世纪初期,管理科学之父泰勒在时间-动作研究中,将复杂的工作活动划分为简单的部分,以此来发现不同工作岗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该研究也被称为管理胜任特征运动。其胜任特征主要是指能够观察到的体力或动作技能,如力量、持续性和灵活性等。Spencer等人认为,胜任特征是能够区分某项工作中能力突出者与普通工作者的属于个体层面的潜在特征,包括所有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个性特征,如动机、行为特质、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认知或知识技能等。Hackney等人认为,胜任特征是指人们能顺利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所具备的态度和知识技能,是确保产生绩效的多项能力的综合。Kaslow 等人把胜任特征定义为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概念性与程序性知识、技能、行为与策略、态度、信念与价值观、性情与个人特征、自我认识与动机等。胜任特征可以被观察和测量,还有一定的可塑性。胜任特征是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直接联系着工作绩效,能依据公认的标准进行评价,还通过培训与发展得到增强。

结合以上文献,射击手胜任特征可以定义为:在射击活动中的表现突出的射击手在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上所具备的深层次个体特征和可预测的、有助于提高射击成绩的行为特征,主要包括动机、个性特质、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或技能等。

2 胜任特征模型

胜任特征模型就是针对某一特定职位要取得优异表现所需的胜任特征结构的集合。胜任特征模型与知识、技能和性格等素质紧密联系,组织可以根据绩优者的突出表现来构造某项工作的胜任特征模型。

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汇编栅格法、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工作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情景判断测验法、团体焦点访谈法等。其中,结合关键事件技术的BEI是得到公认的且最有效的方法。

2.1 公认的胜任特征基本模型

目前,公认的胜任力基本模型有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两种。

2.1.1 冰山模型

美国学者McClelland认为,胜任特征主要分为七大领域,依次是知识、技能、社会角色、价值观、自我概念、个性品质与动机。如图1所示,冰山模型将胜任特征分为了两部分,浮在“水面上”的是知识与技能,属于个体的表层特征,易于发现和评价,能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改变或发展。沉在“水面下”的是社会角色、价值观、自我概念、个性品质与动机,属于深层次的稳定的特征,不易观察与测量,很难通过外界影响而改变,但却是决定个体绩效的关键因素。

图1 冰山模型

2.1.2 洋葱模型

美国学者Boyatzis 在McClelland 的基础上提出了“洋葱模型”,如图2所示,其本质和冰山模型一样,但是洋葱模型对胜任特征的表述更具有层次性。Boyatzis 认为,胜任特征模型最外层是知识技能,是开展某项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要求,可以通过教育训练等获得或强化。中间层次的自我概念、社会角色、态度、价值观都是不易观察和改变的,可以对优秀和普通个体进行区分,并非关键因素。最内层的人格特质和动机属于比较核心的胜任特征,最难以培养和评价,对于区分优秀和普通绩效的个体起到关键作用。

图2 洋葱模型

2.2 一般领域的胜任特征模型

国外关于胜任特征建模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和岗位。Boyatzis 等人对不同组织和管理岗位的2000 多名管理者进行访谈,建立了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通用模型。Spencer建立了适用于五种职位的通用胜任特征模型,包含技术、销售、经理、社区服务者和企业家,并发现了可以区分表现优秀和表现一般的企业家的胜任特征。

我国关于胜任特征建模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在企事业单位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主要代表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时勘、王继承、仲理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王重鸣等运用BEI行为事件访谈法和工作职位分析法等构建的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

2.3 运动员的胜任特征模型

国内外关于运动员胜任特征的研究为数不多,且大多侧重于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方面,综合性建模的研究相对缺乏。经过文献查阅,大致分为运动员通用特征研究和特定项目运动员的相关研究,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外学者运动员胜任特征相关研究整理

从以上关于运动员胜任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运动员有许多特征是共有的,还有一些特征的出现频率比较高,主要有知识、专业技能、行为、态度、人格特质、自我认知、动机等,都与胜任特征的内容结构相吻合,能为射击运动员胜任特征的研究提供思路。

3 射击手胜任特征的影响因素

目前,关于射击手胜任特征的直接研究特别少,围绕射击手知识、技能、个性特质、动机的研究比较多。为了探索优秀射击手所具备的胜任特征,结合现有射击项目的研究,该文从技能运用、个性心理、动机与目标设置3 个方面来进行综述,旨在给优秀射击手的胜任特征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参照标准,为培养优秀射手的人才选拔和心理训练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

3.1 动作技能运用

多项研究表明射击表现与其动作技能有关,主要体现在姿势的平衡与稳定、瞄准精度和扣扳机稳定性。

精英和非精英步枪射击者的成绩与身体的摇摆幅度有关,高分射击者身体摆动的平均幅度比低分射击者更小,平衡能力较好。此外,射击的准确性还与身体姿势平衡、持枪的稳定性高度相关,该观点与Simo等人的实证研究一致。且在射击前0.5s内保持持枪稳定性比射击前1s 内保持稳定性更重要。站立式和俯卧式是比较好的射击姿势,有利于取得更好的射击表现,且俯卧式的射击命中率优于站立位的命中率。

郎殿栋等人对东京奥运会12 名国家射击运动员进行SCATT 激光测试和Footscan 足底压力测试,构建了射击成绩的多元回归模型。该模型中射击技术要素能够解释射击成绩78.7%的方差,其中瞄准精度高达36.6%,是影响射击成绩的关键因素。瞄准精度越高,即运动员瞄准靶心的能力越强,其射击成绩就越好。运动员在进行射击瞄准时,其瞄准点会不停地在靶心周围晃动,以寻求最佳击发时机。瞄准精度越高,就越容易找到最佳击发位置,射击表现会越好。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气步枪的瞄准技术具有平稳、适时、自然、瞄扣协调一致的特点,瞄准稳定性和准确性非常好,优秀运动员的射击风格很稳定。

除了姿势和瞄准的精准性,扣扳机也是影响射击表现的关键环节,要求运动员有意识瞄准与无意识击发相结合,其过程非常短,要依靠射手的感觉和反应能力。在击发时要保持持枪的垂直稳定性和扣扳机的利索性,否则瞄准点的细微跳动都会导致远弹,给射击成绩带来严重的偏差。疲劳是影响射击精度的负面因素,疲劳的增加容易降低射击者的成绩表现。扣扳机属于精细的神经动作控制行为,手指关节肌肉的疲劳会使得扣扳机的力量受损,在疲劳状态下命中率低的运动员,其击发力也会降低,而命中率较高的运动员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击发力。

3.2 个性心理

3.2.1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情境中表现出的具有内部倾向性的稳定心理特征,表现为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等方面的整合。不同运动情境对于运动员人格特质的要求也不同。Silva等人就人格特征和运动水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运动项目的不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其人格特质具有差异性。训练计划要根据运动员的人格特质来制定实施,便于更好地掌握计划进度,从而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朱华林等人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射击运动员进行施测,研究发现,优秀射击运动员的个性心理具有以下特点:警觉水平高,感觉敏锐,反应迅速,判断准确,情绪稳定,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及其自我调控能力强;诚实、坦率,焦虑水平低。桂涛等人运用16PF 对武警优秀射手的心理结构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武警优秀射手的人格因素具有独特性,具体表现出低独立性(倾向于团队合作能力)、低实验性(做事保守求稳),情绪成熟稳定和较高智慧性的特点。

3.2.2 神经类型

神经类型是由先天遗传决定,在后天环境影响下,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定势。神经活动过程的一般规律包括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扩散、集中和相互诱导,神经活动过程具有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3种基本特性。巴浦洛夫根据这些特性将神经活动类型分为兴奋型、冲动型、安静型和抑郁型。个体的神经系统活动是心理现象产生的心理基础,与心理活动密切相连,其外在表现为个体的认知加工、情感和意志等。研究发现,神经类型的遗传性很高,与人的素质能力密切相关,且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较小,可用于射击手人才甄别和选拔,以提升训练质量。

运动员的特质与神经类型有关。优秀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以灵活性、亚灵活性、稳定性、亚稳定型居多,无一弱型。这些特质与运动员灵活的技战术水平具有密切相关性。因为灵活性、稳定性和安静型的运动员能在比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国家级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都属于比较好的神经类型,以灵活、亚灵活、稳定、亚稳定、兴奋和亚兴奋为主。神经类型好的运动员,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较强的接受能力,在比赛中发挥更加稳定。经旻等人对应激条件下的优秀射击运动员做了自主神经活动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普通大学生,优秀射击运动员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要长一些,其副交感神经具有更强大的调节功能;运动员自主神经控制模式在预期阶段和应对阶段均以共同激活模式为主,其心率增加的幅度要小于普通大学生,单位时间内增加的坡度更平缓,活动的稳定性更好。张敏对武警某部射击手神经类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武警射击手大多数属于强型的神经类型,其稳定性和灵活性明显高于普通战士,主要表现出反应速度快、变通能力强、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稳定性好等特点。

3.3 动机与目标设置

动机是胜任特征的构成因素之一。比赛动机是影响射击运动员的比赛心理和行为的内在因素,动机过高或过低会使运动员出现注意力分散或态度消极等心理问题,影响运动员参赛的积极性。因此,设置合理的比赛目标是激发射击运动员比赛动机的关键。对于射击初学者来说,在技能方法形成阶段,中等难度的目标设置有利于射击成绩的提高。

成就目标理论(AGT)用于当代体育环境下的动机研究,分为任务目标和成绩目标。任务目标是指个体更加关注自身进步和运动能力的提高等,注重任务完成的过程;成绩目标是指以他人为参照,将自我的运动表现与他人作比较,更为关注学习结果。以任务为导向的动机氛围可以发展运动员在参加体育运动中的满意度,享受和整体兴趣水平,而以自我为导向往往会有较高的压力,紧张和焦虑水平。射击运动员的任务取向越高,成就感越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运动负评价越低。

自我决定理论(SDT),把动机分为自主动机和控制动机,是研究竞技体育动机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框架。Mar Graña 等研究运动员动机与倦怠的关系及投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较强的自我决定动机能提高运动员的参与程度,有助于预防或减少倦怠和退缩的影响。WU 等人利用内在和外在动机层次模型HMIEM(Hierarchical Model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研究冬季运动运动员的动机过程,心理困惑和倦怠的关系,结果表明自主动机和控制动机与心理困惑和倦怠呈负相关,且自主性动机对于心理障碍的影响比控制动机大,运动员的精神症状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运动表现。

4 射击手胜任特征的训练

目前射击手胜任特征的训练主要围绕技能动作和心理技能两方面展开,以不断增强自身技能特征和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射击活动中的胜任力。

4.1 技能动作训练

在技能动作方面,射击运动员要加强技能的练习、巩固和提高。射击运动的整套流程包括举枪、瞄准、射击。举枪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瞄准的精确性。因此,射击手首先要调整好射击姿势,保持姿势平衡和举枪动作的稳定性,减少身体摇摆幅度。接着在姿势平稳的基础上进行瞄准精度训练,射击运动员要牢牢掌握瞄准规律,如盯牢准星、视力回收、虚靶具实等,切实做到缺口、准星和靶心成三点一线。扣扳机是射击动作的关键环节,射击运动员需要加强神经系统在疲劳状态下对末端关节肌肉的感受力和控制能力,在日常训练中要反复进行空枪体验,做到预压要实,扣扳机要利索,在有意识瞄准中体会无意识击发。

4.2 心理技能训练

心理技能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取特殊方法和手段使个体学会调节和控制心理状态,从而调节和控制运动行为的训练过程。当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较高时,心理技能训练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高水平的运动员在比赛前会运用更多的心理技能,这表明开展定期的心理技能训练能够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有很多,该文主要介绍呼吸训练、表象训练和正念训练。

4.2.1 呼吸训练

良好的射击表现跟呼吸是分不开的。宋晓君等人认为,善息能够改善身体疲劳,放松心态,恢复心理能量,使得射手在执行操作时更加专注。在射击过程中,运动员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呼吸的方法调节和控制身体和心理状态,以保持平稳的低速率呼吸,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缓解紧张焦虑,从而提高射击表现。在射击时,心肺通气量的减少有利于机体保持稳定性,运动员应具有良好的呼吸转换能力,即在进行射击动作时与正常呼吸之间灵活转换。射击时的次数间隔和呼吸暂停间隔都会影响射击效果,每次射击间隔4~6s(最短为2.5s),每次射击前呼吸暂停1.5~2.5s 为最佳。刘淑慧运用呼吸控制法训练运动员,并要求运动员在击发前采用深呼吸的方法。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也要善于灵活转换,把握稳固的呼吸节奏,将呼吸贯穿于击发各个环节。

4.2.2 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运动员有意识地、系统地在脑海中再现一些感受过的动作形象或情景,以提高技能表现和情绪调控能力的心理活动。通过利用运动的视听觉、触觉、动觉等感觉器官,将动作技能传给大脑,并在脑海里反复演练,形成协调准确的一整套动作技能。

表象训练法具有原理简单,组织示范方便,射击成效明显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射手的紧张焦虑情绪,强化良好动作技能定型,改进射击时间和提高射击精度等,对于加强射击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成效。成绩较佳的奥运代表队员通常在练习的前一晚和当天早上,运用表象训练进行练习、改正错误等。表象训练能提高肌肉工作的稳定性,缺乏心理训练基础的运动员,要想取得比较好的射击效果,至少要坚持3周的表象训练。刘大明等人要求学员运用语言描述和思维想象的方式对射击过程进行情境再现,并主动联系和对照自身的射击动作,从而建立起表象、动作、思维的训练程序,结果发现,表象训练对于学员射击动作的规范性和射击表现明显好于传统训练。表象训练能摆脱传统训练在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使射击者可以随时随地在脑海里反复练习据枪、瞄准、击发、保持的运动技能,促进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使整个射击流程规范化和稳定化。

4.2.3 正念训练

正念训练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心理状态,不评判事物,允许消极情绪和想法的存在,以提高个体的觉察能力。以正念接受为基础心理行为干预,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供了新范式。Gardner 等人发展出正念、接受、投入训练(MAC)来提高运动员的行为表现。姒刚彦等人结合国内文化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提出了更适合中国运动员的正念、接受、觉悟、投入(MAIC)的训练程序,并出版了《运动员正念训练手册》。正念训练能够降低运动员的述情障碍倾向和倦怠感,减少负面情绪干扰,增强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控制注意力,从而提高成绩表现。卜丹冉等人对于散打运动员进行了以正念接受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研究表明,散打运动员的正念水平、接受水平和运动表现得到了提高和改善。Bühlmayer等人研究表明,不同方式的正念训练均使运动员的正念水平和运动表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卜丹冉等人对中国精英羽毛球运动员进行7周的正念训练,结果发现MAIC能够降低羽毛球运动员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提升其正念水平、接受水平和训练比赛满意感。卜丹冉等人对我国射击运动员进行正念训练,结果显示正念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正念水平、注意力水平和放松能力。

4.3 动机与目标设置

在动机与目标设置方面,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有获取成就的动机,而适宜的目标设置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和维持强射击者的内驱力,使其朝一定的方向付诸行动,从而提高训练效率。Zimmerman 等人研究目标设置对掌握运动技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过程目标的效果要好于结果目标。设置过程目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并能有效改善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和内在兴趣。运动员应当制定合理的目标,主要包括理想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根据相应的目标制订具体的训练计划,以增强运动员寻求成就的动机,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成就行为。曲桂兰等人为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将目标设置作为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通过确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激励运动员积极训练的内驱力。研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运动员的目标明确,信心增强,训练热情高昂。

5 结语

综上所述,今后的研究可以从动作技能的角度研究姿势的平衡与稳定、瞄准精度和扣扳机稳定性等,从个性心理角度研究心理特质与射击表现的关系,从心理技能和动机目标的角度研究基于胜任力的训练对策,致力于更加有针对性地训练优秀射击手所必需的技能、动机和个人特质等,促进射击手胜任特征的发展和完善,以期为射击手和教练员提供科学化的射击技术训练方案。

猜你喜欢

正念胜任射击
画与理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打靶训练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
测测你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