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技并修、以生为本,办适合的教育
——专访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贾建军

2022-10-27◎贾军,秦

职教通讯 2022年8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专业

◎贾 建 军,秦 涛

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职业学校,多年来秉承“塑有品味的人,建高品位的校”的办学宗旨,弘扬“求真求实,创优创新”的学校精神,以“公平、竞发”为核心理念全面开展校园“正文化”建设,积极推进“项目化教学”“活动单导学”等教学模式和“订单式”培养培训机制,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淀了良好的办学基础,取得了荣誉教育、对口高考、三单导学教改等方面的品牌业绩,探索具有县级职教特色的“双任双进、合作共建”校企合作之路。该校已创建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重点职业高中、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是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皋办学点,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单位,获得“江苏省教学管理30强”“江苏省德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园林单位”“教育部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德育实验先进学校”“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秦涛:贾校长,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如皋中专是我省一所规模较大的中等职业学校,近些年来发展较快。您作为江苏省领军校长,请您总结一下贵校成功的办学经验。

贾建军:作为地方政府举办的一所规模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我们积极思考探索如何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服务力、贡献力、引领力。紧抓外部利好发展机遇,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我们提出了“稳规模、调结构、提内涵、强服务”的工作思路,注重学生“德”与“技”的双培养,更好地增强了学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也让地方政府和行业深切感受到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支撑作用。

一是稳定办学规模,调整招生结构,为服务地方发展强基础。职业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最显性的指标就是学校在本地企业实习就业的总人数。近十年来,为什么这个指标“不升反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省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系列改革措施。如中职高职学制的延长、现代职教体系“3+3”试点项目的推行等。二是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过于放大了对口单招的品牌和优势,造成学校办学结构比例不够协调,从而制约了为地方提供人力支撑服务的源头和基础。因此,学校在分析自身优势、特色和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政府要求,提出了“做精对口,做强高职,做优衔接,做特中专”的办学思路,加大五年制高职、“3+3”中高职衔接、中专班这三个办学板块的招生计划比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和家长科学理性选择,努力从源头处就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对接地方产业,优化专业设置,为服务地方发展强匹配。学校将全面对接如皋“5+2”重点产业体系(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及第三代半导体等五大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生态旅游两大服务业),做好专业设置调整。学校还进一步完善了专业设置对接地方产业发展调整机制,依托四大职教集团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如皋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情况,加强专业论证,科学地调整专业设置、增设紧缺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推进专业的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建设。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培养质量,为服务地方发展强保障。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回顾学校过去的校企合作之路,正如部分专家比喻的,那就是两者一直在“恋爱”。如何从“恋爱”走向“婚姻”,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探索“学校—企业”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努力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破局的主体依然还是我们职业学校。我们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借鉴与如皋高压电器有限公司开展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成功经验,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分类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寻找校企利益结合点,重构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校企合作可持续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做好课程协作开发和校企实训基地共建等工作,将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从而最大限度地为服务地方发展提供坚强的质量保障。

四是主动对外拓展,争取资源融合,为服务地方发展强活力。作为地方职业学校,服务地方发展是使命更是担当。职教20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围绕社会服务新担当,学校在做好为地方企业提供人力支撑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放大服务功能。我们整合了中等职业教育、开放大学、社区培训学院的办学功能,主动对外拓展,融合社会办学资源,逐步构建纵向衔接互通、横向无缝对接的社会服务体系,打造了“小学初中职业体验培训、中高职学历教育培训、普职融通的通用技术培训、本科研究生技能培训、中老年兴趣培训”的“立交桥”。在开展的各项培训项目中,强化评价指标稳步提升、强化区域服务示范引领、强化服务行业企业能力再提升、强化扶贫扶智精准对接、强化产学研成果与转化、强化地方非遗与特色产业传承创新,从而让职业学校为服务地方发展释放更强活力。

秦涛:从您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贵校始终将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那如皋中专又是怎么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呢?

贾建军: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一个品牌”(荣誉教育)、两个抓手(思政课程、常规管理)、三大目标(成人、成才、成功)、四项工程(环境打造、社团奠基、大赛励志、岗位习技)、五项内容(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教育)、六大途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1—6”德育工作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学习和心理发展等实际情况,提高育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其中核心的就是“四项工程”,分别是以下四项。

一是环境打造工程——熏陶职业理想素养。学校以“三风”建设为核心,以“正派做人,正确做事”为座右铭,大力实施环境优先工程,精心打造优美、整洁、高品位的“正文化”硬环境,如文化石、正园、莲池等,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株花草说话。我们也注重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在对室外大环境、教室、实习室、餐厅、宿舍等场所进行布置时,学校注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引入优秀企业的质量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入企业的诚信文化,塑造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引入企业的团队文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入企业的实干文化,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引入企业的创新文化,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引入企业的自强不息文化,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热情。

二是社团奠基工程——培育职业意识素养。我校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纳入到学生社团建设中,将职业素养培养和社团活动相结合,更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发展。学校先后成立了16个校级社团,50多个部级社团。健康有益、丰富有序的社团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完善了学生的人格,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率达100%。学校的汽车服务社团荣获南通市“特别优秀社团”;“知味园”社团被江苏省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表彰为“江苏省职业学校优秀学生社团”荣誉称号。

三是大赛励志工程——磨砺职业人格素养。学校构建了职业技能竞赛情境,引入了企业管理理念,通过过程记载、项目检查、作品评比等方式从职业态度的四个发展维度对学生参与训练和比赛情况进行考评,力求达到技能训练与职业人格素养的同步提升。在整个技能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企业师傅不但要传授手艺,而且要传递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始终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工匠”要求学生,让学生具备工匠所必需的特质。

四是岗位习技工程——修炼职业关键能力。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素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育。学校把岗位实践分散在六学期的三个阶段逐渐深入。第一、二学期下企业见习,第三、四、五学期跟岗实践,第六学期顶岗实践。见习阶段主要通过看、听、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与动手操作能力;跟岗阶段主要通过讨论、模仿、单项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顶岗阶段通过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特别是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与学习能力、创造思维与判断能力、问题解决与执行能力。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岗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具体的关键能力测评表,逐步把所有关键能力纳入学生岗位习技阶段的考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秦涛:职业教育强调,“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贵校已成功探索出了“双任双进”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请您具体说说你们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吧。

贾建军: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我们创新实施了“双任双进”的合作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双任”,即企业选派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实习,使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更具合理性;学校派专任教师到企业任职,参与企业的经营和产品研发,使课程教学更具实践性。所谓“双进”,即企业进学校开办“校中厂”,把生产设备带进学校,把专业技术送进课堂,并在学校设立专家工作室。学校进企业开办“厂中校”,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体验岗位和企业管理,并在企业设立名师工作室,把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管理送到车间。2014年,国家推出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后,我们深切感到,“双任双进”的合作教学模式,完全体现了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内涵,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的深化和发展。

在实施“双任双进”过程中,我们注重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以资源优势互补为原则提升人才培养成效,注重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校坚持以岗位需求建立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人员素质,打造与之相配套的特色课程模块,实现了目标定位与企业需求、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教学内容与生产要求、教学章程与生产流程等全面对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理”“实”兼顾编写特色教材,确保校本教材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坚持“项目化”教学引领,把整个专业学习划分为若干具体项目,再将项目分解成不同的任务单元,编排具体教学内容;打造活力课堂,坚持“三单”导学,探索融文化课“活动单”、专业理论课“任务单”、专业实践课“项目单”于一体的导学模式,构建学生、学校教师和企业技能导师“三方评价”机制,做到资源盘活、教材用活、教法做活,实现产教无缝对接。在深化校企合作中,我们还努力做到每个专业挂钩一个企业,通过冠名班、订单式培养,实现“进校”即“进企”、“招生”即“招工”,既为地方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赋能,也为培养企业后备人才、技术改造升级、产品研发创新、职工技能培训提供支撑。我校先后与江苏力星通用钢球、江苏思源赫兹互感器、江苏神马电力、南通泰普机电、南通捷准模具、如皋金燃机械制造等110家企业开展了深度校企合作。学校通过实施“双任双进”校企融合的新型育人模式,已培养出一大批有理论知识、会实际操作、懂企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100%的学生在本地企业顶岗实习,89.7%的学生在本地就业。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7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奖项,其中,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获国家一等奖;车工、动画设计与制作项目获国家二等奖;企业网搭建及应用项目获国家三等奖。

实践证明,通过实施“双任双进”合作教学模式,校企双方的主体责任得以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化成了“一盘棋”,大批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为区域经济建设增添了后发之力。

秦涛:您刚才提到了“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贵校有何思考和具体行动,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的做法吗?

贾建军:如皋既是建筑之乡、花卉之乡、长寿之乡,也是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现代服务业等高度发达的区域,我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输送人才的使命。学校始终坚守服务办学方向,积极将学校的发展与地方、企业、岗位、教师、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合”。

一是专业建设“适合”地方需求。为满足地方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历届领导高度重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大趋势,认真规划学校的专业设置。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我们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时对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十四五”规划公布后,我们又进一步对专业进行了优化、细化,努力与经济建设无缝对接。

我校的专业设置随着地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地方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地方社会和市场需求“变”,全面增强了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学校现有20多个专业,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3个专业精准对接如皋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数字媒体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3个专业精准对接如皋的四大服务产业。电子技术运用、机电运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4个专业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示范专业;数字化校园、电子商务推广中心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特色项目;学校还建有软件与信息服务、机电技术运用、电子技术运用和汽车运用与维修等4个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专业群。由于专业设置顺应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的企业校园招聘会上,一个专业的毕业生会被多家企业争相聘用,许多没有聘到毕业生的企业都抢着预约下一年度的毕业生。

二是课程设置“适合”企业需求。我们的课程设置理念,是“立足未来,思考现在”。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最快也要三年、五年以后才能走上工作岗位。到那时候,哪些岗位可能已经被淘汰了,哪些岗位可能会蓬勃兴起,需要学校去做出判断。判断,来自于我们对社会的了解,尤其来自行业企业给我们传达的讯息。这方面如果不考虑,那么就是因循守旧。

学校采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逐步强化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课程设置之间的联系,围绕培养目标,将培养规格分解落实到课程设置之中。各专业本着“教学服务企业”指导思想,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模块化整合。例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新增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等新课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了陶笛、非遗泥塑、手工衍纸、剪纸等特色课程,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

三是人才培养“适合”岗位需求。学校与思源电气、神马电力、益昌集团等100多家企业合作推行了“双任双进,校企共建”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对接、基地与车间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学生与员工对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对接”的六对接,让学生掌握了专业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

在学校牵头组建的南通市汽修职教集团、如皋市机电、电子、计算机职教集团及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我校深入推进了“双任双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了校企“双主体”育人制度,探索创建了“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如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成立了“现代学徒制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了专业课程标准。2017年至2021年,每届“思源班”的毕业生均留在了思源电气如皋分公司工作,其中不少学生已经成长为公司的带班班长或技术骨干,学生就业稳定率达98%,就业满意度达到99.6%,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该试点项目经南通市教育局考核为优秀等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试点的成功案例不仅在全校推广,在南通市职教会议上也进行了经验交流。

四是教师锻造“适合”能力需求。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正积极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子。推动外引内培工作,招聘研究生学历的新教师,鼓励在职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和技能提升,提高研究生学历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例;实施“青·蓝·蓝”工程、“阶梯式”培训工程,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从而进一步增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实力;优化双任双进机制,进一步优化兼职教师的结构,选聘产业教授、遴选技能大师,规范和完善外聘、兼职教师的管理;实施“领头雁”工程,通过省、市名师工作室和省市相关竞赛等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企业建立名师工作室、在学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放大名师的榜样效应,打造出一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需要的优秀团队。

五是学历提升“适合”社会需求。本地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紧迫,但学生企盼高学历欲望强烈,为处理好这一矛盾,我们大力推进了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既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提供生源,也为区域留住人才夯实基础。对每年入学的新生,我们根据本人志愿和入学考试得分等情况,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路径,打通享受高等教育的通道。自2011年起,学校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皋办学点,已由第一年招收10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每年招生400多名学生,并将逐步扩大招生数量。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也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又一大重要引擎。

秦涛:贵校积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效。请问“十四五”期间贵校制定了哪些发展战略呢?

贾建军:职业教育是党计、国计,也是民生,更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国家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法治基础;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路径;2021年如皋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创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皋分院和独立高职院校实施方案》,先后召开了“全市高质量教育县域样板创建动员大会”“如皋高职、技师院校建设推进大会”,对标地方政府要求,我们“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建设、高水平的发展。

第一,服务发展,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有机链接。一是围绕六大产业链条,形成三大专业集群。学校紧密围绕我市6大产业链条,联合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经过充分调研论证,重点建设10—12个五年制高职专业,与六大产业链条精准对接;积极打造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光电信息专业集群、现代服务专业集群,力争实现本市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的全覆盖。二是强化“六抓一服务”。以现代学徒制为突破口,学校以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课程教材、技能提升、实习实践、创新创业为抓手,服务高素质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培育新动能。三是打造现代产业学院。以思源电气企业学院为样板,学校将重点打造8—10个企业学院。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将积极围绕产业链条做文章,建成新型电力装备等3—4个现代产业学院,以进一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多措并举,培育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一是大力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学校借力市教育局、人社局及编办等部门创新招聘办法和人才引进方式,在去年已招聘32名研究生教师的基础上今年再招聘30名,同时学校两年内完成70名在职教师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目标,确保到2025年研究生学历教师总数将达到200人。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到2025年,学校每个主体专业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2名,新增省级优秀人才4人、南通市级优秀人才2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8%。三是高效推进名师团队建设。学校将继续充分发挥产业教授在开发岗位课程、推进现代学徒制、打造创新创业团队的作用,确保每个专业聘请产业教授1—2名,培育教学创新团队省级2个、市级5个,新建南通市名师工作室3个、如皋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

第三,高点定位,打造功能一流的办学条件。我们将高点定位、超前规划,高水平地开展职业院校建设。一是北扩二期工程建设。学校将新建综合楼、产教融合中心,使其具备新时代职业院校应有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职业体验中心、企业学院、产业学院等功能;新建图文信息中心,融图书馆、大数据中心、社区培训学院、师生科创孵化基地、地方非遗传承基地等功能于一体;新建体艺中心建设,集室内体育馆、艺术素养提升等功能于一体,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二是老校区品质提升工程。学校将投入3 800万元用于校园道路、宿舍楼、教学楼改造及文化建设提升工程,打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三是实习实训设备升级换代。学校将投入4 600万元用于实习实训设备、各类技能培训设备、创新创业大赛设备等的添置及升级换代,以达到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办学要求。

秦涛:德技并修、以生为本,是切中了职业教育育人育才的根本。贵校正是长期坚持“办适合的教育”的理念,为国家、为地方培养了更多技能型人才,让所有人都找到合适工作,让所有人都享受成功快乐,为实现教育公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再次感谢您为我们分享的宝贵办学经验,预祝贵校在今后的办学道路上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专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