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2-10-27◎丁

职教通讯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育者政治高职

◎丁 正 亚

移动互联网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相融合的基础上生成的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它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络两者结合为一体”[1]。移动互联网因其具有开放共享、实时互动、移动泛在和资源丰富等特征,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分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其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节奏和要求,增强互联网思维,积极创新,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一、移动互联网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3.0%,网民规模达10.32亿人;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手机是上网的最主要设备;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达17.3%。高职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他们人手一部手机,可以随时上网获取信息、即时通讯和购物消费等。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技术升级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载体,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一)丰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掌握很多信息,都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移动互联网上信息海量、资源丰富、传输快捷,丰富的网络环境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充沛的学习资源。高职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移动互联网上了解全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搜索到国家大政方针、思想政治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课件、红色资源等内容,而且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可以实现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移动互联网获取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搭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传统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和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教师掌握教育内容的来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借助QQ、微信、微博、腾讯会议等移动互联平台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高职院校借助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课堂吸引力,而且能实现课上和课下、网络和现实的有机融合,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全天候、全方位进行,发挥理论灌输和教育潜移默化的双重作用。

(三)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师生间思想的互动和交流,更应该是情感的交融和契合。”[2]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设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可以随时进行沟通交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及时传递,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移动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特点打消了高职学生的思想顾虑,他们可以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通过微信、微博、QQ、抖音等途径,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网络舆情,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和科学引导。在移动互联网络背景下,高职学生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借助网络平台主动收集信息,就某些教育内容与教育者开展平等讨论,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启发和帮助。

二、移动互联网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面性一样,移动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加剧了高职学生思想的多元化,降低了传统教育载体的作用。

(一)削弱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由于信息来源渠道的单一性,教育者往往处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垄断地位,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权威,能够掌握充分的话语权,高职学生相当于被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容器”。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性、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范围的广泛性、沟通的互动性及交流的平等性,高职学生能够和教育者同时甚至比教育者超前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其与教育者处于沟通交流的平等地位,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其权威性遇到挑战。此外,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思政意识不强,对移动互联网络新媒体运用较少,不善于在移动互联网上主动发声,这进一步加大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加剧高职学生思想的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倡导开放自由、平等多元的理念,信息传递没有时空边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泛滥,不仅充斥着色情、恐怖、诈骗等不良信息,而且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大肆传播。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形塑阶段,移动互联网上这些不良信息或反动思潮给高职学生带来了很大影响,加剧了他们思想上的多元化,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面舆论的正常传播。诚如曹洪军等学者所指出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在传播环境方面的共享性扩大了话语表达的影响力,但也会为虚假信息、网络谣言、低俗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等负面话语表达提供便捷传播渠道,使得话语表达的不可控性大大增加,对话语表达监管形成了巨大挑战”[3]。

(三)降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性

载体的有效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谈心谈话、走访参观及社会实践等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进了高职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然而,以智能手机为主要代表的移动互联设备对高职学生产生了极大的黏性,“娱乐性成瘾、手机过度依赖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4]。许多高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上网习惯,自控能力较差,开会、听报告时玩手机的比比皆是,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课堂上往往出现大片“低头族”,甚至有些高职学生由于长期沉迷网络,导致现实交往能力下降,不愿意与教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再加上移动互联网上过度娱乐化、碎片化的信息对学生的吸引和影响,大大降低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鉴于移动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发挥好移动互联网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创新方式和手段,积极应对移动互联网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与移动互联新载体

课堂、报告会、辩论赛、社会实践、文体活动、主题网站及校园广播等传统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都是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些载体能够实现“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便于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要借助这些载体,发挥好这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发、利用好移动互联新载体,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高职院校要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开发多种形式、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类APP,通过优质内容和互动话题提高此类APP的使用黏性,提高学生的关注度;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微信、QQ等移动互联新媒体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与时俱进。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常包括理论教育、实践锻炼、榜样示范、比较鉴别、咨询辅导和反省体悟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从教育环境、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实际出发,选择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创新方法,借助移动互联新技术,实现从模糊教育向精准教育的转变,从“大水漫灌”转向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教育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更好地实现师生的即时互动,将机械被动的“理论灌输”转变为平等沟通和积极引导,激发高职学生的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

(三)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深化课程改革,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手段,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高职校园舆论引导

健康积极的校园舆论生态有利于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培育优良校风的保障,有助于为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传统媒体时代舆论传播载体单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占据着舆论制高点。但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校园舆情更加复杂、传播更快,尤其是负面信息极易发酵,引起舆论海啸,舆论引导难度明显加大。为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加强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联动配合、全员参与的舆论引导体系,确保校园风清气正,杜绝各种错误思潮和反动言论在校园里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牢牢占据校园舆论主阵地。

(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尤其是“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6]。首先,高职院校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新媒体应用能力培训,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并熟悉移动互联新媒体,让他们成长为运用移动互联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养成互联网思维习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主动适应移动互联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学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建个性化的移动互联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再次,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网络语言讲好思政故事,将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转化为移动互联媒体上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认同度。最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移动互联新媒体上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楷模,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坚定“四个自信”,在移动互联新媒体使用上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

(六)提升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批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7],具体包括选择、识别、评价、加工、传递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当前,高职院校普遍没有认识到开展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大部分高职学生的网络新媒体应用还处于自发状态,媒介素养普遍不高,极易受到移动互联网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有时还会参与传播不良信息。为此,高职院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一方面,可以组织校内信息技术管理部门、计算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辅导员,结合学生特点开发校本教材,分层分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用自身高水平的媒介素养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使用移动互联新媒体,增强其信息识别能力,激励其积极传递网络正能量。

(七)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文化是隐形的德育资源,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发展。在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文化成为高职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产生深刻的影响。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缺少大数据支撑,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对高职学生的网络行为主动引导不够。为此,高职院校要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一要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教务、学工、财务、饮服、图文及门禁等系统的数据集成,为学生教育管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撑。二要制定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倡导学生科学、文明、健康上网,将学生的网络行为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其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三要建立校园网络防火墙,采取技术手段净化校园网络空间,阻断不良信息向校园的渗透。四是开展网络知识竞赛、文明上网宣传周、网络文化节等网络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丰富校园网络文化育人资源。

(八)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重视对学生开展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培养。为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在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建设好“课程思政”。高职院校要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职业素养,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各环节都要强调与培养学生规范操作、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养成坚定的职业信念、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健康的职业情操、良好的职业习惯。

猜你喜欢

教育者政治高职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