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景融合与中国古典园林多元景观构成*
2022-10-27吴硕贤
吴硕贤
1 背景
人有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分司视、听、嗅、味、触及热湿等感觉功能,作为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通道。人对于景观的感受,也必然是通过这五种感官来进行的。这些感官所接受到的信息,是相辅相成的。人的大脑对这些多元信息加以融合,据此得出一个综合的印象和评判。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称为多元景观或全息景观感知的过程。这其中,尤其以经由视觉、听觉和嗅觉所感受到的信息最为重要。然而,近现代景观理论往往过于关注视觉景观,而忽视了听觉、嗅觉和触觉对景观的感受。同时,在视觉景观中,也未曾将其中对于由光源和光影变化所构成的光景作为一种特殊类别加以特别关注,从而给景观规划、设计与营造带来重要缺失,也从而使人们丧失了对完整意义上的景观的感受和充分的审美享受。
为了提升人居环境的品质,尤其是风景园林等景观的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人居环境和景观的需求,进一步建设美丽中国,留住乡愁,营造有民族性、地方性和文化性的景观,避免千园一面、千景雷同的弊病,有必要加强包括声景、香景和光景在内的多元景观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倡导加强三景的营造与融合。
2 三景概念与三景融合的多元景观营造
2.1 声景
声景(Soundscape)是由加拿大学者Schafer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提出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声景定义为:个人、群体或社区所感知的,在给定场景下的声环境。由此定义不难看出,声景学同时关注客观的声环境与人们主观体验到的对声环境的感受两个方面。这也正是声景学与传统环境声学的区别所在。传统的环境声学主要关注声环境的客观方面,即主要关注声波的物理特性及其对人们的影响。然而声波作为信息的载体,其所携带的信息内容,对于人们对声音的感受同样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又依听者的社会身份、经历等因素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同时,声音(如音乐和语言)还具有审美特性。因此,声景学是从更广的视野更全面地来审视声环境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声景学更多地是把声音作为一种资源来加以利用,同时注意利用人们所乐于听闻的佳音来营造声景,并掩蔽噪声的干扰。声景漫步作为一种景观欣赏方式也增添了人们游赏景观的途径。
尽管声景学的正式提出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然而我国古代早已重视声景的现象与欣赏。笔者曾发现,《诗经》中有28%的内容与声景有关,甚至许多篇名就直接以声景为题。《诗经》中还创造了大量拟声词来描述人们所乐于听闻的各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声音[1]。中国古代园林也十分重视对声景的营造与欣赏。
声景具有显著的地域特性和时间特性。例如潮汐声只有在近海处方能听到。杭州的钱塘秋涛声景,只有在靠近钱塘江处且在秋季出现钱塘潮时方可赏闻。各种鸟唱虫鸣也只有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方可听到,夏蝉秋蛩就是明显的例子。因此,声景的营造与欣赏,必然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时间特性。
2.2 香景
香景(Smellscape)是指通过闻香体验到的景观。Smellscape也可翻译成嗅景。本文之所以将之译为香景,是想强调嗅觉环境中积极、正面,能为人们所乐于嗅闻,同时又利于健康的嗅景,即嗅景中之佳景。香景概念,是由加拿大另一位学者Porteous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的。然而我国古代也早已重视香景的营造与欣赏。《诗经》中同样有大量篇幅提及包括梅、梧桐、苕(凌霄)、椒(花椒)、谖草(萱草)、萧(香蒿)、荷、蕑(泽兰)、勺药(芍药)、郁金(郁金草)等众多香景植物的记述。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建造中也一直重视把香景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将花木香景作为重要的虚景和记忆性景观,去营造园林的“象外之境”。香景对于园林空间塑造与感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类似于声景漫步,香景漫步同样是一种欣赏园林景观的新方式。
香景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时间特性。不同香景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地理与气候环境中,因此使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同时,不同香景植物又在不同季节开花播香,例如,春桃、夏荷、秋桂与冬梅代表了四季典型的花卉,也体现了香景鲜明的时间特性。
2.3 光景
光景(Lightscape)是指主要由光源、光影及其变化所构成的景观,或由光源、光影及其变化引起强列视觉印象的景观。其中由自然光源所形成的光景称为自然光景,由人工光源所形成的光景称为人工光景,也有兼有二者的复合光景。光景作为视觉景观中的一个特殊类别,是由笔者于近年提出的[2]。本人所以能提出光景学的概念,也是受《诗经》的启发。本人在研究《诗经》中的声景观时,发现《诗经》中同样有大量关于光景现象的描述,包括对日光、月光、星光等自然光景和火光、灯光等人工光景的描述,因此参照声景学与香景学的概念,提出光景学的概念。中国古典园林同样十分重视对光景的营造与欣赏。类似于声景漫步,我们同样可以倡导开展光景漫步,作为景观游赏之另一种新方式。
光景与声景和香景一样具有地域与时间特性。例如,海市蜃楼的出现,与特定的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与气候条件有关。因此,只有在类似长岛、蓬莱与惠来等地才容易出现。极光更是如此。萤火虫光景只有在植被茂盛,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才能观赏到。而日月循环运行、星转斗移与云蒸霞蔚,都具有明显的时间特性。
2.4 多元景观营造与三景融合
本文提出多元景观营造的理念,包括两个要点。其一是主张人们对景观的感受与欣赏,是依赖于视觉、听觉、嗅觉乃至触觉与热湿感受等多元要素所综合形成的,因此,景观的营造必须兼顾满足人们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的感受与需求。这其中尤以视、听与嗅觉的元素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提倡声景、香景与光景的营造与融合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其二是景观的营造必须兼顾空间性与时间性两个维度[3],做到处处、时时美好。而声景、香景与光景均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时间特性,因此在这两个维度的景观营造上均能发挥重要作用。
多元景观与三景融合理念的提出,开拓了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尤其是景观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凡是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景观,除了通常的建筑与自然景观良好外,均具备声景、香景与光景的多元营造,都同时具备较丰富的三景景点,实现三景的融合,从提供多元信息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人们的视、听、嗅觉等多感官的功能,获得多方面审美的满足,并从而构造了健康的容易引起乡愁的景观。下面,我们通过若干在多元景观营造与三景融合方面做得较出色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例子,来进一步加以阐述。
3 中国古典园林三景融合的多元景观营造经典案例
3.1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佳胜地,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称。杭州西湖之所以受到广泛的赞誉,并盛名不衰,除了得天独厚的山水地理环境及建筑园林构筑外,重视声景、香景与光景三景融合的多元景观营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西湖中,有柳浪闻莺(图1)与南屏晚钟等著名声景景点,分别让游客欣赏鸟语钟声等自然与人文声景。历史上,还有作为钱塘十景之一的浙江秋涛与九里松涛等著名声景景点[4,5],可以聆听钱塘涛声和松风声等自然声景。在光景方面,西湖还有三潭印月与平湖秋月等著名光景景点。其中,三潭印月是精心设计(图2),别出心裁的光景景点,设计者在湖面上建设三座石塔,将塔腹设计成中空状,又在呈球面体的塔身上排列五个等距离圆洞。每当月明之夜,在洞口糊上薄纸,在塔腔中点燃灯光。明亮的洞形印入湖面,呈现出许多月亮的影像,十分迷人,被誉为“西湖第一胜景”。平湖秋月也是一处著名的赏月光景点。每年8月14~16日,平湖秋月都会举办“月是西湖明”的中秋赏月活动,使得在西湖欣赏秋月之美成为自古以来公认的良辰美景,充满诗情画意。在香景方面,除了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图3),可让人闻到荷花之清香,是一处著名的香景景点外,西湖还广植桂花等香景植物,形成“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胜境,历来为柳永等著名诗人所乐于吟咏。不难看出,三景的营造和融合,正是使西湖景观长盛不衰,扬名中外的亮丽名片。
图1 西湖柳浪闻莺
图2 西湖三潭印月
图3 西湖曲院风荷
3.2 拙政园
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图4),也十分重视三景的营造与融合。在拙政园中,有梧竹幽居、听松风处、听雨轩及留听阁等声景景点,分别让人们欣赏风雨作用于不同植被所发出的竹韵松吟等怡人声响以及体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境。在香景方面,有远香堂、兰畹、玉兰院、秫香馆、雪香云蔚亭、赏荷及海棠春坞等景点,供人们得以在不同季节赏闻兰花、玉兰、梅花、荷花与海棠等花卉所散发的芳香。在光景方面,有倒影楼、塔影亭等景点可让人们观赏水中倒影等光影变化,还有玲珑馆,可以让游客欣赏月光在竹林中形成的光影变化,所谓“月光穿竹翠玲珑”的动人景观。正是由于三景俱全和三景融合,方才成就了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美誉。
图4 拙政园四季流转的景观变化(从左至右:春、夏、秋、冬)
3.3 承德避暑山庄
同样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另一著名风景园林胜地—承德避暑山庄,也是重视三景俱全与三景融合等多元景观营造的佳例(图5)。在声景方面,避暑山庄内设有万壑松风、风泉清听、莺啭乔木、暖流喧波等声景景点,分别让人们赏听松涛声、泉水声、波流声等声响和黄莺婉啭的鸣叫声。在香景方面,避暑山庄有曲水花香、香远益清、梨花伴月、金莲映日等香景景点。在光景方面,避暑山庄有西岭晨霞、锤峰落照、云帆月舫及长虹饮练等光景景点,分别供人们观赏晨霞、落日、云月与彩虹等自然光景。而前述的曲水花香、梨花伴月及金莲映日等景点,则同时是声景与香景及香景与光景兼备的景点。此外,在金山岛上还设有称为月色江声的景点,则是声景与光景融合的景点。由此不难看出,三景俱全与融合,也是承德避暑山庄能成为著名风景园林胜地的重要原因。
图5 承德避暑山庄部分声、光和香景观赏点示意图
结语
本文提出多元景观营造的理念,指出人们对景观的感知与欣赏,是经由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乃至热湿等感觉所综合形成的整体印象和评判的过程。其中视觉、听觉与嗅觉信息尤为重要,不可或缺。因此风景园林的设计与营造必须重视声景、香景与光景的营造与融合。多元景观营造论的另一要点,是必须同时关注景观的空间性与时间性两个维度,使得所构建的景观,能做到处处、时时良好。在这方面,三景的营造也能突显其地域性与时间性的特点。通常的近现代景观理论由于过于集中重视视觉景观这一元素和往往仅重视空间营造这一维度,而忽视声景、香景与作为视觉景观的特殊方面的光景营造,忽视时间性这一维度,从而带来景观营造的重要缺失。因此,多元景观营造论及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的三景营造及其融合理念的提出,不啻为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尤其是景观品质的提升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进一步建设好美丽中国,留住乡愁,尤其是对园林、旅游区、特色城镇与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若干中国传统园林经典案例的剖析,雄辩地证明了多元景观营造与三景融合正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宝贵经验之所在,对于成就著名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应当大力加以传承与弘扬的优秀传统。
图片来源
图1、3:http://www.5a4a3a.com/hz.htm.图2:https://kknews.cc/travel/p5vknez.html.图4:https://www.meipian.cn/2vyl4vpd.
图5:作者基于对http://www.bishushanzhuang.com.cn/index.php/scenic/pic_list/id/39.html的图片进行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