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红外粮食烘干设备发展现状*

2022-10-27杜元杰谢焕雄魏海颜建春徐效伟陈文明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热风热源真空

杜元杰,谢焕雄,魏海,颜建春,徐效伟,陈文明

(1.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市,210014; 2. 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市,211167)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9 490 kt,其中谷物产量616 740 kt[1]。近年来为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大力发展粮食烘干产业,但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仍较低,不到10%。每年因水分不达贮藏标准而导致浪费的粮食高达总产量的5%[2]。现有的干燥方法众多,如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和远红外干燥等[3]。

目前市场上主流干燥方式为热风干燥,其技术成熟、成本低,但是粉尘污染严重、能耗高且无法保证烘干品质。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提高粮食质量,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远红外干燥技术。远红外干燥速率快、能耗低且能有效杀死谷物中的虫卵和霉菌,极大提高产品品质[3-4]。远红外干燥技术的发展对促进农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近15年红外干燥技术及远红外烘干机械的相关文献,总结国内外远红外烘干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以石墨烯红外辐射板为新热源的栅栏型红外烘干设备的优点,为发展新材料新热源提供新思路;最后分析行业发展前景,为保障粮食安全,完善绿色烘干体系作出展望。

1 红外干燥技术理论及原理

1.1 波长分布与加热机制

热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其中热辐射一般以电磁波方式进行传递[5]。红外辐射是电磁波的一种,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波长在0.75~1 000 μm之间。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红外波长有着不同的划分,表1描述了目前比较公认的红外辐射波长分类[6]。

表1 红外辐射波长分类Tab. 1 Infrared radiation wavelength classification

红外干燥与传统的热风干燥原理不同,如图1所示,红外干燥热量由内向外传导。

(a) 热风干燥示意图

当电磁波照射到食物表面时,会导致其内部分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在穿透食物材料后,红外线以60 000~150 000 MHz的频率振动内部分子,从而分子间摩擦而产生热量[7],物料内部快速升温。在温度差作用下,水分由内而外传递出来,完成干燥过程[8]。

1.2 常见红外辐射源

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利用电加热或燃气发电机两种方式产生红外能量。在电加热辐射器[9]中,电流通过激发特定发射元件产生红外能量。例如反射型红外白炽灯(白炽真空灯、充气灯、钨卤素灯等)、石英管红外发射器、陶瓷红外发射器等都是电加热原理来产生红外能量。燃气红外发射器[10]内含一个穿孔板(金属或耐火材料),穿孔板表面被气体火焰加热时,穿孔板温度升高发射红外能量。常见的燃气红外发射器有催化燃气发射器、陶瓷燃烧器、直接火焰红外辐射器、金属纤维燃烧器和高强度多孔燃烧器。电加热红外发射器的转换效率(78%~85%)高于燃气红外发射器(40%~46%)[7]。目前市场上也多采用电加热红外发射器。

1.3 红外辐射与各种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

水和有机化合物是食物的主要成分,食物的每种成分都吸收特定的范围波长。在食品成分中,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分别处于3~4 μm和6~9 μm 的两个强吸收带中。油脂对红外辐射的强吸收带分别位于3~4 μm,6 μm及9~10 μm区间。糖类对红外的吸收集中在3 μm和7~10 μm波长范围内。水分对2~12 μm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均可有效吸收[11-14]。依据上述营养成分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如表2所示,许多研究人员使用波长为2~100 μm 的红外辐射,即中远红外来干燥农产品[14]。其中液态水的宽红外吸收光谱在干燥食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2 食物中主要成分加热的红外吸收带Tab. 2 Infrared absorption bands heated by the main ingredients in food

1.4 远红外烘干技术分类

单一的红外干燥已成功应用于胡萝卜、土豆、蘑菇、茄子等多种物料。然而,单独红外干燥不适用于热敏性食品,随着大众对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干燥技术已经难以满足需求[2]。目前市场上大多采用联合干燥技术,即根据物料的特性,综合两种或多种干燥方式而形成的联合干燥技术。远红外联合干燥技术优势突出,其干燥能效高、烘干时间短、干燥后谷物品质高、谷物脱水率大且爆腰率低[15]。目前市场上主要有远红外热风干燥、远红外真空干燥、远红外微波干燥、远红外流化床干燥、远红外冷冻干燥等多种远红外联合干燥技术。

2 国外远红外烘干研究进展

国外较早对红外线进行研究,早在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胥尔在研究各种色光时,就发现了红外线。但直到1938年,红外光才第一次被使用在工业领域[16]。

随着学者对远红外线的不断研究,其应用领域也从工业领域扩大到农业,甚至医疗领域。目前,国外文献对远红外烘干理论层面的研究较深,对于干燥模型建立、数学模拟分析以及最佳烘干工艺等方面研究比较多[17-20]。

2.1 远红外干燥模型及远红外干燥工艺的研究

国外的远红外烘干主要朝着两方面发展,其一是对远红外烘干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包括有干燥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建模分析,基于前人大量的数据,目前主要有9种常见的干燥模型[21],如表3所示。除此之外,科学家还根据不同的物料和烘干方式研究拟合度更高的干燥模型,为相关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其二便是对红外干燥和红外辅助干燥进行工艺优化,寻找最合适的工艺参数,研究人员对红外功率、产品厚度、曝光时间、热源与物料的接触距离等参数进行研究,得出最优搭配,为产业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方案。

表3 常见9种干燥模型的表达式Tab. 3 Expressions of 9 drying models

早在1990年,Dostie等[17]建立厚层多孔物料干燥模型,研究了持续对流加热与间歇红外加热综合应用,说明了红外对流联合加热所用时间比单独对流加热缩短50%。2009年,Swasdisevi等[18]对远红外真空干燥香蕉片进行数学模拟分析,得到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含水率和温度的变化对香蕉片吸收远红外能力的影响程度,经过验证,该模型吻合度非常好。2017年,Mitrevski等[19]研究了几种蔬菜水果远红外真空干燥的干燥动力模型,研究表明,Aghbashlo模型对干燥试

2015年,Somkiat等[22]研究了远红外干燥对龙眼果皮品质的影响,发现对比热风干燥,远红外干燥的产品质量更好。同年,Rattapon等[23]采用微波真空干燥法(MVD)和远红外辐射辅助微波真空干燥法(FIR-MVD)对鲜红辣椒进行干燥。研究了微波功率、绝对压力和远红外干燥功率等干燥条件对干燥特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绝对压力的降低,微波功率和远红外干燥功率的增加均能加快干燥速率。2017年,Alwi等[24]研究了真空远红外干燥对木香叶片颜色变化、元素含量及水分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出在温度为50 ℃,压力为60 kPa的条件下,干燥过程最佳。2020年,Sakare等[7]对近几年来对谷物、水果、蔬菜的远红外烘干试验进行评述,归纳了红外及红外辅助干燥方法工艺参数的影响,如表4所示,为远红外干燥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理论依据。

表4 红外及红外辅助干燥工艺参数的影响Tab. 4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of infrared and infrared-assisted drying methods

2.2 国外远红外烘干设备现状

目前国外市场上还是以传统热风干燥机器为主,欧洲国家主要以混流式粮食干燥机为主,美国主要采用横流式粮食干燥机。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绿色节能的远红外烘干设备逐渐进入市场,国外主要是日本、美国等国家对远红外烘干机器进行研究[24-26]。

日本耕地面积稀少,推广的主要是小型烘干机械,其购置成本低,且足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自1998年远红外循环式烘干机械开发出来以后[27],逐年被大量使用,目前用户新上的烘干机70%左右都是远红外型,也代表了日本烘干机的发展方向。日本某公司生产了一款远红外烘干炉,该装置采用远红外线陶瓷加热器(PLC-322)作为热源,通过远红外线加热器和热吹风进行高效率加热,使用温度范围为40 ℃~230 ℃,精度可达±3.0 ℃。目前已在日本市场广泛使用,国内也逐渐引进。

国外专家对于远红外干燥机理的探究较为成熟,很多企业也投入大量资金生产远红外烘干机器。现有远红外烘干机械大多采用高温热源,耗电量大,存在安全隐患且难以满足热敏材料的烘干需求,离批量生产占据市场主流仍有一定距离。但可以预测,在能源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的远红外辐射干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深入,远红外烘干机器势必成为烘干市场主流。

3 国内远红外烘干研究进展

国内对远红外干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远红外干燥工艺条件的探究,例如李武强等[28]对胡萝卜远红外干燥进行了工艺优化得到了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及超声处理时间的最优参数组合;二是对远红外干燥机理的研究,多集中在远红外干燥过程中对物料内部水份迁移规律的探究[29],较少涉及远红外射线的研究,比如刘宗博等[30]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远红外干燥过程中双孢菇内部水分状态进行分析,探寻双胞菇所含3种状态水与厚度、干燥温度的关系,得出水分迁移规律;三是远红外结合其他干燥技术的拓展,比如热泵-远红外联合干燥工艺,李哲等[31]利用热泵远红外联用技术对金银花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时间较热泵干燥缩短了52.1%,外观品质及活性成分含量也有所提升。

前两个方面主要是针对工作机理进行研究,国外对此研究较深,国内发展仍有一定差距;后者则是重点研究远红外联合干燥技术,为联合干燥设备的产生提供技术支持。针对远红外联合干燥技术,国内专家提出多种烘干方案,目前主要有远红外热风干燥、远红外真空干燥、远红外微波干燥、远红外流化床干燥及远红外冷冻干燥等多种方案,各种方案优劣分明,针对不同的物料选用合适的联合干燥技术将是研究的重点。下面以远红外联合干燥技术为切入点,展开论述各类远红外联合干燥设备。

3.1 远红外热风联合干燥设备

远红外热风联合干燥是指将物料通过热风运输到远红外辐射段进行烘干。有研究表明,远红外对流联合换热是节能干燥的最佳方法之一[32]。2013年,汪喜波等[33]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一款直热式、以电加热为热源的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试验台,试验台采用400 ℃~500 ℃中温SiC板式远红外辐射器作为红外热源,其辐射波长约为4.0 μm,辐射器与物料表面距离在50~300 mm之间。试验表明:在远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过程中,辐射强度是影响稻谷干燥指标的最重要因素。2014年,刘春山[16]研制一种远红外对流谷物干燥换热效果试验台,如图2所示,该试验台利用喷涂红外材料的不锈钢换热管作为红外热源,工作时,换热管加热至500 ℃以上,发出红外射线对谷物进行烘干。研究发现,远红外对流组合干燥不仅利用了红外线辐射速率高、干燥效果好的特点,而且利用了对流干燥成本低的特点,达到高干燥品质和低生产成本的理想效果,但是高温的换热管和热风容易使谷物爆腰,而辐照距离又对干燥效果影响较大,如何协调两者关系来干燥热敏材料是一个挑战。曲文娟等[15]将滚筒催化红外干燥设备与热风干燥设备联合使用对核桃进行干燥,考察了变温滚筒催化红外—热风干燥处理后核桃油、蛋白结构、多酚的变化,并与单一热风干燥和恒温滚筒催化红外—热风干燥相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变温滚筒催化红外—热风干燥可以减缓油脂酸败速度,改善蛋白质结构,提高多酚含量,更有利于保护干制核桃品质。2020年,吴敏等[34]研发一款基于温湿度控制的红外热风联合干燥机来干燥面条,该机器采用碳纤维红外板作为红外热源,配备了温湿度控制系统探究温度、湿度对面条干燥特性的影响,得到红外热风联合干燥在干燥温度60 ℃、相对湿度70%下,面条干燥时间较理想。且红外热风干燥方式可以有效弥补单一热风干燥效率低、速度慢的问题。

图2 远红外换热管对流组合谷物干燥换热效果试验台

以上研究表明,热风干燥结合低能耗和高效的红外干燥,得到的远红外热风联合干燥技术具有明显协同增效的作用,速度优于单一干燥,其干燥效果主要与热源的辐照强度,辐照温度,辐照板与物料间距,对流空气湿度有关。然而针对于热敏类材料,远红外热风联合干燥的效果却不太理想,若能探索出有效解决方法,远红外热风联合烘干设备的研发势必更上一层楼。

3.2 远红外真空联合干燥设备

远红外真空干燥是指在真空环境中利用远红外辐射进行干燥,这类装置主要是通过压力室使物料处于低压状态,从而降低其沸点,再进行红外烘干。车兴文等[35-36]设计了一款用于冬枣烘干的远红外真空干燥设备,如图3所示,远红外辐射加热装置主要由三块陶瓷碳纤维远红外加热板组成,陶瓷包裹在碳纤维远红外管表面使其加热均匀,选用旋片式真空泵,以便保持干燥室内无污染且能快速抽出干燥室内空气达到所需真空度。工作时,冬枣片在压力室内处于负压状态,此时枣片中水分沸点降低,在远红外辐射作用下,枣片产生内高外低温度差,从而加速枣片水汽蒸发,完成干燥。

图3 ZKT-50EB远红外真空干燥设备结构简图

张卫鹏等[37]将碳纤维红外板加装在真空脉动干燥装置中,实现对茯苓丁进行联合烘干。研究表明远红外真空干燥具有干燥时间短、品质好、破碎率低的优点,可用于茯苓丁的工业化生产。赵丽娟等[38]采用真空远红外干燥箱对枸杞进行干燥试验,研究预处理方式、操作温度、操作压力对干燥特性的影响,发现预处理方式对干燥过程、干制品色泽和复水率无明显影响。潘旭等[39]研究了远红外真空联合干燥对枸杞子制干效果的影响,发现远红外真空干燥可以有效防止枸杞子氧化变质和失色,保存VC、总黄酮和甜菜碱等有效成分。

远红外真空干燥技术与其他干制方式相比,具有如下优势:干燥效率高、干燥产品质量好、节能环保、适用性广等。由于干燥借助内外压差和水分梯度差完成,无外力损伤,因而热质传递效率较高,干制品品质极高[35-38]。真空远红外干燥技术经常应用于药用植物的干燥,不过其在果蔬、木材和医疗化工类产品中均可适用,适用范围较广[39]。尽管远红外真空干燥方法具有节能增效的优势,但干燥室压力的调控受物料类别、状态所限制,干燥参数难以确定。基于物料状态变化,实现干燥参数的自适应调控将是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

3.3 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设备

微波是波长大于红外线的电磁波,同样也是传热类辐射干燥。与红外线相比,微波具有更强的渗透性,可以干燥较难去除水分的果蔬产品,采用先远红外再微波的干燥方式可以确保产品水分更低。唐凌[40]发明了一种节能的智能红外微波干燥器,如图4所示,该机器主要利用一个智能红外微波管实现热源切换,工作时,耐热皮带运输物料通过机架上端的红外微波装置,此时红外微波管发出红外线或微波对物料进行干燥。该机器可以有效缩短干燥时间,降低物料含水率。何胜生[41]运用远红外—微波技术烘干地瓜干,发现先利用远红外线烘干地瓜干至含水率30%以下,然后改用微波,将地瓜干水分控制在15%以下,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提高产品品质。刘正怀等[42]使用加装了SiC条瓦状红外辐射板的WEG-600A型微波炉干燥香菇,发现远红外干燥与微波干燥合理搭配,可以使干燥过程平均失水速率变高,干燥能耗降低。司旭[43]利用红外微波干燥技术烘干覆盆子,发现采用联合干燥的树莓复水率和脆度优于单一干燥技术。

图4 节能的智能红外微波干燥器

微波—远红外联合干燥可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两者干燥的特点,使得远红外联合干燥优于单一干燥技术。对于需要极低含水率或较难失水的物料,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是极好的选择,应用于果蔬干燥机前景广大。

3.4 远红外流化床联合干燥设备

流化床干燥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干燥技术,其工作过程是将散状物料置于孔板上,通过在下部输送气体引起物料颗粒在分布板上运动,使物料颗粒与气体产生混合底层,两者充分接触进行物料与气体之间的热传递与水分传递[44]。流化床凭借其优良的传热特性以及处理固体粒子的优秀能力,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干燥领域中。远红外流化床就是将远红外热源当作流化床的热源,以实现效率和稳定性的双赢。

颜建春等[45]研发的一款基于石墨烯远红外加热的流化床干燥机如图5所示。该装置在传统热风流化床基础上改制,将热源改为石墨烯远红外辐照板,工作时,湿物料进入流化床干燥器中,在风机输送空气流的作用下呈流化悬浮状态。待物料填充完毕,干燥腔内的辐照板组对物料进行加热,使物料水分由内而外迁移,最后随气流离开。干燥过程中温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不断反馈信号,从而调节机械工作状态。干燥稻谷时较传统流化床干燥器相比,该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整精米率,大幅减少淀粉糊化,缩短干燥时间。

图5 基于石墨烯远红外加热的流化床干燥机

3.5 其他远红外联合干燥技术设备

除了上述红外干燥设备,红外干燥还常与冷冻干燥结合使用[46]。冷冻-远红外联合干燥可以缩短干燥时间、减少能源消耗。无论是采用红外干燥技术进行预干燥还是后续处理,都可以缩短冻干时间。与单一冷冻干燥相比,红外线冷冻干燥的能耗更低。不同远红外干燥技术的对比如表5所示,各种联合干燥技术都有其优劣,选择适当的技术满足物料的需求才是重中之重。

3.6 国内烘干设备现状

国内粮食烘干技术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逐渐建立起完整的粮食烘干体系[47]。目前我国粮食干燥设备以低温横流循环烘干机为主,干燥原理为热风干燥,干燥速率、能效相对较低。为了提高干燥效率和生产率,减少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企业开始使用远红外干燥技术。近年来,台湾某公司生产的循环红外线烘干机和日本独资某公司开发的红外线烘干机,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无锡某公司生产了一款RVF-700型远红外线烘干机,工作时物料被热风送至干燥箱,干燥腔中的远红外线发射体发射远红外线对物料进行加热,控制系统可以调节加热温度和热风速率,从而满足不同物料的需求。

表5 不同远红外干燥技术的对比Tab. 5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ar infrared drying technologies

这两个企业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带动了国内企业红外干燥机的研发与竞争,从而带动了南方优质节能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越来越多新兴企业从国内各地涌出,例如东莞某公司研发了一款远红外隧道式烘干炉,如图6所示,该机器采用远红外线电热管进行加热,可以根据印刷品及印刷用油墨种类的不同自动调整温度及速度,实现对板材过油、面板喷涂后流水烘干、产品上油墨烘干等多种用途。

图6 远红外隧道式烘干炉

我国远红外烘干设备研发起步较晚,技术尚不成熟,因此还未大面积推广。远红外粮食烘干装置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工艺的配套使用,不同物料所需要的工艺参数各不相同;二是远红外热源的安全性问题,多数红外热源都需要将温度升到500 ℃ 以上发出远红外线,这使得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攻克这两大难点,远红外设备的普及指日可待。

4 石墨烯热源的特点及烘干优势

远红外粮食烘干设备有着诸多的优点,但是由于目前市场上大多采用高温热源进行烘干,粮食辐照时间短、瞬时强度大,对一些热敏物料,会产生爆腰率高、产品品质差等问题,无法完全发挥红外干燥的优势。目前市场上亟需一种低温红外发射技术(发射源表面温度≤60 ℃),红外发射体与粮食充分接触以提高干燥品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避免粮食干燥中出现明火和烟气排放,实现粮食加工中烘干环节的绿色生产。石墨烯材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为远红外粮食干燥机械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4.1 石墨烯的红外特性

单层石墨烯是自然界中一直存在的材料,但是直到2004年才被英国物理学家Andre和俄国物理学家Konstantin成功从石墨中提取出来[48]。自发现以来,石墨烯材料就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近年来,人们发现石墨烯材料能在低功率密度的电力驱动下高效发射远红外线,其电热转换效率高于99%,在远红外光谱频率范围内的发射能量占其全部发射能量的90%以上,如图7所示,这种优良的电热特性使得石墨烯替代传统热源成为可能。

图7 石墨烯与人体发射远红外波段图

据国家红外中心报告,石墨烯不仅拥有优异的电热特性,还对人体健康有着促进作用,石墨烯发射的远红外波长范围5~15 μm,强度集中在9~10 μm,石墨烯发射的远红外波段与人体自然远红外波段完美切合,可以较好满足人体健康需求[49]。

同时石墨烯发射的远红外线位于对人体健康最有益的一段远红外区间波段,又称为生命光波[7],如图8所示。由图可以说明,石墨烯辐射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发育有着正向作用。石墨烯材料属于绿色健康的优秀材料,用于烘干领域既不会造成污染也没有安全隐患,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图8 太阳光分类

4.2 石墨烯材料的优势

石墨烯材料作为低温远红外发射源,在粮食烘干领域有着显著优势,其可以与粮食充分接触发挥红外辐射特点,如表6所示。

表6 高低温红外辐射源优势对比Tab. 6 Comparison of the advantages of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infrared radiation sources

市面上已出现使用碳材料作为远红外发射元件的谷物烘干机,如图9所示[3],其工作时谷物沿着烘干机内部的远红外辐射板的导流槽自然下滑,在谷物下滑同时,远红外辐射板发出远红外线进行谷物加热干燥。得益于石墨烯在低温下即可发射远红外线的特性,石墨烯栅板式远红外烘干机具有烘干体量大、烘干质量好和烘干效率高等优点。

根据研究,石墨烯远红外干燥机比传统热风干燥机节能30%左右;其采用的栅板结构,可以在板间存留大量物料,增加了干燥体量;低温远红外线能从谷物内部和表面同时开始加热,较为均匀地加热能有效减少谷物因外层失水过快而造成的爆腰和龟裂等缺陷,保持物料的完整性[3]。以石墨烯加热板为热源的新型远红外烘干设备具有如此多优点,且符合环保发展战略的需求,其在粮食烘干市场势必有着不俗的竞争力。

图9 石墨烯远红外谷物粮食烘干机剖面示意图

5 总结与展望

远红外干燥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技术,其在粮食烘干、果蔬干燥等领域都有着不俗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远红外辐射机理进行归纳,总结了国内外近15年来对远红外干燥技术及粮食烘干设备的研究,梳理了几种干燥模型、不同工艺参数的影响因素以及国内研发的各类联合烘干装置。总结发现,国内外对于远红外烘干技术都有着深刻的研究,但由于技术原因远红外烘干机械的普及始终未能实现。国外研究侧重于干燥模型的建立、数值分析及工艺优化等方面,其装备机械主要是日本等国进行生产研发,以小型烘干机械为主;国内则是在工艺优化、水分迁移规律研究的同时,探索远红外联合干燥技术,实现多种技术的优势互补,装备机械主要以是台湾、无锡等地区研发的循环红外线干燥机为主。随着节约能源和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远红外干燥技术的研究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50]。

展望未来,远红外粮食烘干设备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联合干燥技术的应用,目前主要有远红外热风干燥、远红外真空干燥、远红外微波干燥、远红外流化床干燥、远红外冷冻干燥等多种方案,兼顾高效和节能的远红外联合烘干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两种干燥方式的优势,提高性价比和产品品质;二是环保型烘干机的研发及清洁热源的使用,传统红外热源危险且无法满足热敏材料的烘干,近年来新材料如石墨烯辐照板等新热源的使用,给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可以大大提高干燥品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避免粮食干燥中出现明火和烟气排放,实现粮食加工中烘干环节的绿色生产,综合可知新技术革新和新材料探索是未来烘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热风热源真空
热风微波耦合技术在果蔬中的研究进展
夹芯复合材料加筋板真空和水中自由振动分析
真空助力器带制动主缸总成耐腐蚀性试验
荔枝果实热风干燥特性研究
自然对流条件下圆柱体热源构形研究∗
长沙地区办公建筑空调冷热源方案比较分析
横流热源塔换热性能研究
热源循环泵流量对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运行影响
realme X大师版
量子真空标准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