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京都市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2022-10-27周一波唐啸风张俊曹蕾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南京市都市机械化

周一波,唐啸风,张俊,曹蕾

(1. 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南京市,210017; 2.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市,210014)

0 引言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一般而言,农业是弱质性产业,尤其是临近都市及都市辐射区域内的传统农业,但具有地域个性的特色农业则可以通过借助内部独特的资源及技术比较优势,发展成为一方主导产业,形成特色农业区,从而在扩大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的困局[1]。以区域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能够彰显区域产业竞争力优势的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立足区位、资源、环境和技术优势,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发展特色农业,是现阶段许多农村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之一[3]。林毅夫也指出,产业的发展必须遵循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将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以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作为出发点来探究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4]。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沿岸,北连江淮平原,东接长江三角洲,界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之间,是江苏省省会、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唯一的特大城市和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其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土地总面积的39.2%,四周山峦起伏。同时拥有出色的水文条件,年平均降水量1 073.8 mm,水域面积超过11%,长江穿城而过,境内分布大小河道120余条,分属两江(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两湖(固城湖、石臼湖)、两河(滁河、秦淮河)。南京市农业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渐从农业区农业、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过渡[5],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特色农业必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南京市农业发展必然要走绿色高效的都市特色现代农业之路。

在都市吸虹效应的持续影响下,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在向城市、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减量化、老龄化趋势加深,并且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观念难以突破创新,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首要难题。以机械替代劳动力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必然趋势,是都市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重点在粮食等大田作物方面,设施农业、养殖、林果、茶叶等特色产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足。据测算,南京市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普遍在60%左右,与粮食作物已突破90%的机械化水平相比差距巨大,不仅限制都市特色农业高效发展,更影响农民增收和城乡融合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南京市都市特色农业发展要抢抓历史机遇,将城市的资本、人才、技术和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进行集聚、整合,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内涵,既可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还可以更好发挥服务城市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本文深入阐释都市农业与特色农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分析南京市特色农业生产与初加工机械化现状,找出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机械化问题,并提出促进都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

1 都市农业与特色农业之间的关系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工业和生活产生的“三废”造成环境污染,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化,对市民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使市民怀念农业的绿色田园和生物多样性的和谐。而与此同时,城市附近的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升,农业用地污染且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其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逐渐得到学界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都市农业的概念和理念应运而生,其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次提出。发达国家较早意识到发展都市周边农业对于满足市民除食物供给以外的观光、休闲、体验等多功能需求的重要性,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探索发展之道,并逐渐形成农业公园、市民农园、观光农园等多种形式,成为分布在城市圈或城市外围特殊形态的农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都市农业定义为一种包括从生产(或养殖)、加工、运输、消费到为城市提供农产品和服务的完整经济过程。学界普遍认为都市农业是位于城市内部或周边地区,综合利用城市或城市周边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等,充分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业态[6-8]。而特色农业关键在于“特”,指有效利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综合资源,围绕市场需求开发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用途和功效特殊的名优农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而供应给特定的消费市场群体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则是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内生性效应,从地区长期发展的“沉淀物”里析出特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经过纵深发展,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聚。

从上述都市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内涵可以看出,都市农业和特色农业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农产品供给上来看,特色农业是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农业存在于城市内部或周边,具有为城市提供粮、肉、蛋、奶、蔬、果等有形农产品的基础功能。而特色农业依托于区域特色资源禀赋,一般可提供除粮食以外的特色蔬菜、水果、花卉、水产等农产品。并且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市居民的农产品摄入中,大米等谷物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高值肉类、高档蔬菜水果及鱼虾蟹等特色水产品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因此,发展特色农业提供特色农产品是保障都市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体系上,尽管各国各地区都市农业的产业结构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都市农业一般都包括都市园艺业、都市养殖业、都市农产品加工业、都市农业服务业等,与特色产业基本重合。

2) 从比较优势上来看,都市农业发展的重点必然是特色产业。都市农业区往往存在着“大市场、小农业”的现象,农业所占比重极小,如南京市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左右。都市农业区由于距离市区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多,农民兼业化比重高,研究表明都市周边兼业农民的比例在54%~75%之间,因此农业人力资源短缺现象尤其严重,特别是高水平的技术与服务人员[9]。并且,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物流速度得到大幅提升,对于大宗农产品和耐储运的农产品而言,交通要素不再是阻碍条件。在这种背景下,都市农业区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人均承包地少,相对于土地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高的农业区而言,在大宗农产品和耐储运的农产品上竞争力较弱,因此都市农业区发展特色农产品更具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为保障都市农业生产效益,特色产业必将成为都市农业的重点。

3) 从消费需求上来看,特色农业更容易满足都市农业消费的多功能性需求。都市农业区距离消费市场近,同时消费者收入水平高,对农产品品质和种类的诉求更高,因此新鲜、特色的蔬果、水产、茶叶等农产品更容易受到城市消费者的青睐。同时,无论从起源上还是功能上来讲,都市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品和纤维产品等经济功能外,还承载着生态资源保护、农业科技、休闲农业、科教文化、就业增收等多种功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都市农业提供农旅休闲、娱乐和农事体验的功能性更强。从这个角度上看,生产蔬菜、花卉、水果等产品的特色农业相对于传统大宗农产品而言,更容易发展采摘、体验等休闲农业。并且特色农业发展与农业文化遗产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因果关系,农业文化遗产正是各地特色农业系统的集萃与精华。在部分地区,一些特色农业系统因具有结构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地域特色浓厚的农业产出品、流传至今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较高的农业景观美学价值,本质上就已经是一类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

因此,对于南京这样一座中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化大都市而言,关注特色农业的机械化问题不仅要关注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还应从都市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考虑全产业链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智能化。

2 南京特色农业发展及机械化现状

南京市农业结构复杂,除水稻、小麦、油菜籽等粮食作物外,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果茶生产等特色农业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2.1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这也是广义的设施农业。而狭义的设施农业仅指设施种植业即植物的设施栽培。此处主要指狭义的设施农业。设施园艺按技术类别一般分为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阳棚)四类,主要用于种植蔬菜、瓜果和普通花卉等。2020年,南京市拥有温室总面积18 207.14 hm2,其中连栋温室占比25.26%,日光温室占比0.09%,塑料大棚占比74.65%。值得注意的是,从2015年以来的温室面积数据情况来看,温室总面积在五年间缩减了54.49%,其中连栋温室的面积也有所缩减,但其在温室总面积的比重却在逐年上升,由2015年的2.88%提升至2020年25.26%。从区域分布来看,南京的江宁区、浦口区和溧水区设施面积较大,三区占比分别为41.76%、29.51%和14.50%。南京市蔬菜种植以塑料大棚为主,主产芦蒿、水芹等地域特色蔬菜及其他大宗蔬菜。2019年,南京蔬菜播种面积80.16 k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高达31.86%,在各类农作物中占比排第一。设施果品以连栋温室种植为主,果品包括葡萄、草莓、西瓜等,以葡萄产量最大,2019年南京市葡萄产量63.6 kt,江宁区的横溪西瓜闻名遐迩。日光温室主要用于种植花卉,其中栖霞区八卦洲南京瑞岛卉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的红掌切花在全国具有良好的品牌认知度,几乎占据了全国红掌切花市场1/3的份额。

设施农业由于种植作物品种繁多,仅蔬菜就有叶菜类、根茎类、瓜类、茄果类等之分,不同品种由于种植模式不同,对起垄高度、行株距、直播或移栽等种植方式有不同要求,导致机械化实现程度存在较大差别。目前比较成型的蔬菜生产机械化解决方案包括露地和大棚甘蓝、露地结球生菜、大棚小白菜、日光温室番茄等。设施蔬菜生产已经突破了低碳环控型温室和高光效轻简温室结构及配套设施、精细耕种、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等高效生产配套装备技术,大棚用拖拉机、管理机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10]。但在实际生产中,规模化的蔬菜生产基地,由于设施建造及配套条件良好、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高,基本已经实现了耕整地、起垄、播种、施基肥(水肥一体化)、植保等环节的机械化,部分环节如耕整地还可以对外提供社会化服务,但在施肥和采收方面由于仍未突破技术限制,目前基本只能依靠人工,设施内环境控制智能化调控设备应用也较少[11-12]。而大多数的蔬菜种植散户,由于大棚结构不标准、技术装备使用成本较高、传统生产习惯难以改变、缺乏专业农机操作人员等诸多因素限制,除耕整地外,其他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基本都是依靠人工作业。在设施果品和设施花卉方面,由于对设施环境要求更高,设施内环境调控的自动化程度也相对更高,但在采收方面,由于南京种植的设施水果基本以鲜食为主、花卉以鲜花销售为主,因此采摘基本依靠人工。据测算,2020年南京市设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6.04%,较2015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其中耕整地、种植、施药、采运、灌溉追肥、环境调控这六个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分别为96.78%、33.83%、77.4%、27.02%、73.82%、46.96%(表1)。可见,与上述分析一致,设施农业机械化的短板主要在种植、采运、环境调控等环节。

表1 南京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Tab. 1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for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

在都市农业经营方面,南京市设施农业产业正积极依托城市资源,向“生产+休闲”方向延伸,大力发展观赏、采摘及农家乐等,但总体来讲,同质化程度较高,并且因机械化、设施化程度不高,导致体验感、新鲜感等也有所不足。

2.2 畜牧养殖

2020年,南京市牧业产值28.0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为5.72%,占比较小。2019年肉类、奶类、禽蛋产量分别为35 311、16 595、53 499 t。肉类中,猪肉产量占比49.83%,禽肉产量占比48.19%,奶类全部为牛奶。因此,南京市畜牧养殖品类主要包括生猪、奶牛和禽类等。根据各区牧业产值占比来判断畜牧养殖业区域分布,发现主要分布在六合区、溧水区和浦口区,这三个区牧业产值占全市牧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25.65%、20.97%、20.06%。

南京市畜牧养殖已初步形成了适合生产实际的生猪、畜禽等养殖设施工程技术体系,从圈舍通风等环境控制、育仔、饲喂、粪污清理等过程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但总体上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水平较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据测算,2020年,南京市畜牧养殖机械化水平已达到78.64%,较2015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其中饲料(草)生产与加工、饲喂、粪便处理、环境调控、畜产品采集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为95.78%、64.85%、63%、92.15%、71.29%(表1)。近几年,尤其是非洲猪瘟发生后,我国对动物疫病防控标准进一步提高,畜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和设施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化程度必然也会进一步提高,并逐步向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3 水产养殖

2020年,南京市渔业产值146.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29.99%,正呈逐年上涨趋势,是南京市重要的涉农特色产业。2019年水产品总产量165.9 kt,其中池塘养殖水产品总产量161 kt,占比达99%以上。因此,南京市水产养殖以池塘养殖为主。从水产品品类来看,鱼类占比达到71.74%,虾蟹类占24.42%。鱼类品种主要为鲈鱼、鳊鱼、鳙鱼、草鱼、鲫鱼、鲢鱼等;虾蟹类主要指青虾和大闸蟹,二者多采用套养的方式,是南京的主要特色水产品。其中主产于高淳区固城湖的“固城湖大闸蟹”历来被称为大闸蟹之冠,是中国第一个甲壳类驰名商标、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评为“中华绒螯蟹典范品牌”。高淳区也是南京水产养殖面积最大的区域,其水产品产量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比例达28.2%,另外在六合区、溧水区、江宁区和浦口区等也有所分布,占比在12%~20%不等。

在水产养殖机械化方面,使用最为普遍的是增氧设备,包括水面增氧机和微孔增氧机等;在投喂方面,鱼类养殖多喂食颗粒饲料,因此投料机等使用也较多,无人船、无人机等也在某些生产基地投用,但大闸蟹由于其特殊的饲喂要求(生长后期需投喂冻鱼、螺蛳食物)和生长习惯(喜欢躲在水草下面),目前没有适用的机械设备,因此以人工投喂为主;水质监测与调控方面,智能化的水质监测与远程自动调控设备配备较少,大多水产养殖主体仍采用采集水体样本上岸监测的传统设备;起捕方面则因缺乏适用机械装备而基本以人工捕捞为主。清淤可以通过机械化实现,一般3~4年清理一次。据测算,2020年南京市池塘水产养殖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9.97%,其中投饲、水质调控、起捕、清淤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为77.49%、72.09%、7.49%、89.98%(表1)。总体而言,鱼类养殖机械化水平较高,但青虾和大闸蟹养殖的机械化水平偏低。

2.4 园林水果

2019年,南京市拥有果园面积14.29 khm2,园林水果总产量168.3 kt。得益于近些年来水果价格的持续走高,水果种植效益逐步提升,因此,果园面积也在逐年增加。除葡萄外,南京市园林水果的主要品种包括梨和桃子等,2019年梨产量28.1 kt,占园林水果总产量的比例为16.68%,桃子产量26.2 kt,占比15.58%,另有少量的柿子、柑橘类水果等。而随着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适宜体验、采摘的蓝莓等水果发展势头正足。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在江宁区、溧水区和六合区,这三个区园林水果产量占比分别为22.62%、21.21%、20.02%。

果园建成后,基本可维持5~10年,甚至更久,因此果园日常维护是水果种植的重要内容。目前,果园中耕、除草、植保、施肥等基本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但老果园由于受到行间距较小、调头半径不足、地面需要开沟排水等因素的影响,大中型农业机械无法入园作业,只能使用小型机械,作业效率较低,缓解用工和劳动强度的作用极其有限;果树修剪方面,也以小型电动修剪设备为主,部分小规模农户、家庭农场等还在使用手动的修剪工具,受到果树高度限制,修剪难度较大、人工劳动强度较高,机械化实现程度较低;采摘方面,水果以鲜食为主,因此也基本依靠人工。据测算,2020年南京市水果种植机械化综合水平为59.5%,其中中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收、田间转运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为91.41%、72.4%、79.61%、43.7%、14.36%、73.99%(表1)。因此,水果种植机械化的薄弱环节主要在修剪和采收环节。

与设施果品发展类似,南京林果产业也积极向休闲农业方向拓展。以江宁为例,一些果园建在旅游风景区附近,其充分发挥距离主城较近、交通便利、风景秀美等优势,在果园周边开发娱乐休闲设施,发展休闲文旅或单位团建+水果采摘等业务。为应对市场风险,部分果农也积极探索果品深加工业务,由鲜食水果向制作果酱、果茶、果酒等方向延伸产业链。

2.5 茶叶

2019年末,南京实有茶园面积7.96 khm2,近年来茶园面积基本保持稳定。2019年茶叶总产量1.5 kt,其中99.14%为绿茶,红茶和白茶比例不足1%。南京著名特产雨花茶便属绿茶类,其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是中国经典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南京绿茶制作以雨花茶为主,还有少量的碧螺春等其他绿茶品类。南京市的茶园主要分布在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等区域,这三个区的茶叶产量占比分别为33.16%、25.27%、26.53%。

与果园类似,茶园成园后亦可维持几十年,周期比果树更长。南京地形多丘陵岗地的特征,茶树更是多种植在山地、坡地之上,因此老茶园受到地势高低起伏、行距较小、调头半径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在中耕、除草、植保、修剪等方面只可以采用一些小型机械,作业效率较低;施肥方面因小型机械无法承载过多的肥料而无法使用,部分果园采用人工撒肥与机械旋耕相结合的半机械化方式。茶叶采收是目前机械化程度最低的环节,受到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高端茶叶讲究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机械采收会受到地势不平、修剪不够平整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达到采收要求,因此目前只能依靠人工采摘,个别经营种植规模较大的生产经营主体购买了茶叶采收设备进行机械采收作业,但这些茶叶基本用于制作比较低端的茶饮或茶粉。据测算,2020年南京市茶叶种植机械化综合水平为63.6%,其中中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收、田间转运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为90.75%、57.55%、86.53%、55.65%、31.65%、65.9%(表1)。因此,茶叶种植机械化的薄弱环节主要在施肥、修剪和采收环节。

南京大多数茶园的经营时间都比较长,产业发展较为稳定。江苏浦桥玉剑、南京博茶等茶叶龙头企业都基本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模式。产前主要指育苗,用于补苗和销售;产后包括产地初加工、销售等。茶叶的产后初加工包括杀青、揉捻、造型、干燥等,目前机械化设备发展较为成熟,已实现流水化作业。依托南京都市资源和雨花茶文化,一些茶叶生产和龙头企业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延伸产业链,发展茶文化体验、茶产品深加工等,努力提升产业效益。

2.6 农产品初加工

农产品初加工指以减少损失为目的,在产地对提供使用或出售的农产品进行不改变其内在成分的加工过程,初加工程序主要有净化、分级、干燥、预冷、包装。从统计数据来看,2020年,南京市进行脱出、清选、保质初加工处理的农产品总量分别为2 097.2、1 777.2、1 853.2 kt。初加工的农产品以粮食类为主,因此受到近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影响,农产品初加工总量也呈下降趋势。

整体来讲,南京市农产品初加工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产地初加工意识不强,生产主体大多缺乏初加工设备或者设备非常陈旧,场地简陋,处理方法落后。在2018年江苏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的推动下,粮食烘干机械得到了快速发展,粮食作物产地初加工机械化水平得到提升,但产地初加工环境及机械设备仍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损失率、碎米率偏高。研究表明,我国粮食的产后损失率普遍在7%~10%之间,与发达国家1%的产后损失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果蔬等特色农产品方面,由于产地初加工水平不足,并且大多果蔬种植基地缺少冷冻、冷藏等设施,蔬菜损失率高达20%~25%,水果损失率也在15%~20%之间[13-14],因此亟需大力发展预冷、保鲜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

3 存在问题

与全国大多数特色农业发面面临的困境类似,南京市特色农业也存在规模化程度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品牌效应不强、优势特色逐渐衰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科技支撑不足、要素投入机制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问题[15-16],但最基础的问题来源于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据统计,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乡村就业人员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92.4%下降至2017年的59.5%,2019年南京市这一比例仅为19.08%。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并呈现出加深的趋势,根据农业人口普查数据,我国56岁以上的农业劳动力占比却由1996年的12.7%上升至33.6%,并且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更高[17],实地调研反映出目前南京特色农业生产过程中能雇佣到的劳动力基本在65岁左右。并且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接近50%的人只有初中文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仅10%左右。农业劳动力不仅仅单纯指服从指令从事具体生产操作的工作人员,还包括生产经营决策者,尤其是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有学者基于全国31省2014—2018年连续5年的监测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农场主的平均年龄由2014年的44岁增加为2018年47岁[18]。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供给减少,使农业产业发展面临未来“无人种地”的困境。因此,研究找出南京都市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机械化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的促进措施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对南京江宁、六合、浦口、溧水、高淳等主要农业区域的特色产业实地调研,总结目前南京都市特色产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普遍偏小型化,作业效率不高。受限于种养环境,如设施内高度和宽度有限、老果园和茶园的行间距较小、没有预留机械掉头和转弯所需空间等,导致无法使用中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目前生产经营主体普遍使用的微耕机、田园管理机等基本都呈现出小型化的特征,动力不足44.2 kW,并且往往需要在短程内多次掉头往返作业,导致作业效率极低,与大田作物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影响特色农业高效化发展。

2) 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依然需要辅助大量人工。特色产业机械由于普遍偏小型化,其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也较低,往往还需要辅助人工才能完成作业,如作物移栽与施肥、果树茶树修剪等作业甚至1台机器需要辅助2个人工,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减少劳动用工、减轻劳动强度的作用。即使在目前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设施环境调控环节,其机械设备可实现的也仅仅是最基础的温湿度或水体溶氧量调控,对于生产主体亟需的病虫害防治等目前仍然无法实现自动识别与预警。

3) 机械适用性较差,部分环节尚缺乏可用的机械装备。特色农业机械中,目前耕整地、直播、植保、颗粒饲料投喂、水产增氧等机械发展相对成熟,但移栽、施肥、采收等机械的适用性普遍较差。以施肥为例,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施肥机械以北方厂家生产的为主,在北方旱地使用效果较好,但对于南方较为湿润的土壤环境而言适用性较差,并且北方的大棚结构也与南方存在差异,因此在南方大棚内作业效率受到较大影响;茶园方面,随着茶树的生长,枝叶扩张,机械无法将肥料直接施于树根部,导致效果大打折扣,并且由于茶树大多种植在山坡上,部分地块土壤中含石块较多,导致机械易损易废、难以使用;水产养殖方面,饲料投喂机械只能用于投喂颗粒饲料,对于螃蟹养殖所需的冻鱼、螺蛳等其他饲料无法适用。相对于适用性较差问题,目前尚有如植株调整、授粉蔬果、水果采摘、叶菜收割、水产品捕捞等诸多环节“无机可用”的问题更为严重,成为困扰生产经营主体的一大难题。

4) 不同厂家的机械产品缺乏一致性与匹配性。主要体现在设施农业方面,目前市场上的机械生产厂家和品牌呈现出小而杂的特点,大型知名厂商较少。由于我国尚缺乏相对统一的机械技术标准,导致不同品牌、不同厂家的机械之间一致性较差,对农艺有不同要求,除非购买同一厂家的一整套设备,否则很难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但同一厂家往往只有少数一两类机械具备技术优势而其他的产品并不好用或者性价比不高。并且机械之间不匹配的问题往往都在购买后实际使用过程中才被发现,若要使用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机械进行适当的改动,给生产经营者造成许多麻烦和困扰。

5) 特色农业机械售后维修服务质量较差。受制于发展起步较晚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比较知名的大型农机生产厂商大多尚未涉足特色农业机械领域,因此目前特色农业机械售后等市场配套服务较为落后。由于厂商大多经营规模较小,配套技术服务能力有限,售后服务地域配套性较差,往往几个省共用一支服务团队,导致售后维修服务不及时,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并且小厂商大多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其核心部件尤其是发动机都是组装其他商家的(如潍柴、常柴等),它本身并不具备对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维修能力和权限,因此其技术人员在发现核心部件机械故障时,需要再转交给相应厂商的服务团队,导致时间进一步延迟,对农业生产进程造成较大影响。

6) 缺乏较为专业的农机操作人员。受到农业劳动力大环境的影响,农机专业操作技术人员短缺现象明显,在特色农业方面更为突出。相较于粮食等大宗农作物,特色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劳动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许多机械均需经过专业的培训后方能操作,而目前农机相关院校或政府部门组织的农机操作培训活动大多是针对大宗农作物,对特色农业机械操作的培训极少,因此目前南京市规模化特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基本都只能自己内部培训。在农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能培养出的专业农机技术人员极其有限。并且在农业劳动强度较大、经营效益有限、人员薪酬短期内无法提高的背景下,既懂操作又能简单维修的专业农机操作人才也很难留住。一些生产经营主体甚至由于劳动力普遍年龄较大,身体和知识结构均导致其无法操作使用机械,出现“有机无人用”的现象,成为制约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难题。

4 对策建议

蔬菜、水果、茶叶、水产等特色农业在南京市农业结构中占据重要份额,不仅给南京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供给丰富多样的高质量农产品,更在都市周边发挥着生态涵养、环境保护等重要功能,在市民农业体验、观赏、娱乐、休闲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要求南京特色农业要进一步向绿色、高效的现代化方向转型,而机械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农业劳动力的急剧下降和老龄化也要求特色农业要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南京市特色农业发展要抓住历史机遇,优化调整“人、地、钱”等要素配置,积极推动机械化发展。

1) 完善激励扶持政策,提高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规模化是机械化的前提,因此要抓住农村土地改革的契机,推动农村土地有序规范流转,提高南京特色农业的规模化程度。政府应审慎稳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完善针对特色产业发展的设施建设补贴、购机补贴、作业补贴、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鼓励并扶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提高特色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在提高自身机械化水平的同时帮助小规模主体实现机械化生产。

2)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政府或相关协会应加快研究发布特色农业机械制造与机械化生产的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鼓励机械制造企业采用通用的技术标准生产机械装备,提升不同品牌之间农机具的一致性。政府应加快研究出台宜机化指导意见。鼓励各生产经营主体加快设施大棚/温室以及畜禽养殖设施的标准化建设、果园和茶园的宜机化改造、水产养殖池塘绿色生态化改造等,并选用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作物品种、采用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提升农机与农艺之间的匹配性。推荐新设施、新果园、新茶园按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标准建造。

3) 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突破技术壁垒。基于南京地域特色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市内农业类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科研能力强的优势条件,加强产学研合作,集聚力量,加速攻克蔬菜移栽、复合施肥、蔬果收获、田头预冷、自动分拣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壁垒,尽快破解“无机可用”的困境。积极发展对老年劳动力更友好、易操作的农机装备,切实减轻劳动强度。研究改善现有农机装备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推动老旧机械设备提档升级,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在农业绿色生产、减碳排放的大环境下,加快绿色生态型特色农业机械的研发,推动南京特色农业采用更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同时,提高农业废弃资源资源化利用水平。

4) 加速产业融合,推动全产业链全程机械化发展。随着南京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都市农业为其提供更高质量、更新鲜的农产品,更要求提升市民参与农业的体验感与休闲度,势必推动都市特色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发展“农业+加工”“农业+休闲”“农业+旅游”等新业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契机,要充分发挥城市资源与资本优势,科学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特色产业领域,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初加工,提升蔬菜、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的自动化清选、保质与包装机械化水平;适度发展果干、果酱、果酒、茶色素提取等产品精深加工,以精深加工带动农产品采收和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旅,全面改善种养环境,提升自动化与现代化水平。

5) 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我国兼职农民占比较高,虽然兼职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老龄化而导致的农业生产无人可用的难题,但也限制了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制约农业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要在城乡就业、医保、养老等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推动青壮年兼职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化,吸引“农二代”继续从事农业。职业农民专业技能提升有赖于基础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农业新知识、新技能的科技推广培训的有机结合。鉴于我国实际国情,高中教育很难在短期内普及,因此应引入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再教育和职业从业资格认证,充分利用市内农林大学、农广校及农业农机技术推广站的技能培训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尤其加强特色农业机械操作与维修技能培训,丰富专业书籍、操作视频等教培素材与教培活动,培养农机专业技术人才。

6)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示范宣传效果。加强设施蔬菜、特色水产、林果茶等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定期组织开展观摩活动,为生产经营主体之间交流学习搭建平台,提升整体示范推广效果。办好蔬菜机械移栽、机械化收获、大中型果园茶园综合管理机械应用、果品自动分级分拣包装等新机械试验应用的现场示范活动,提升宣传效果。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短视频、农业农机专项活动、大小型农机展、各类农技农机培训活动等媒介或平台,加强展销与推广力度,帮助生产经营主体及时了解机械性能和新装备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装备,提高全产业链机械化水平。

猜你喜欢

南京市都市机械化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刘辉
顽皮的云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南京市长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