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带量采购药品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22-10-27张叶焦蕴史亚香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原研药本院门诊

张叶,焦蕴,史亚香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网络信息中心,江苏南京 210000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根本上缓解药品价格过高的社会问题,国家医疗保障局统一履行医药产品集中分类招标购买职责,负责实施试点工作。在我国医疗保障局印发的《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1]中明确提出,实施期内未完成中选品种采购量目标的医院,将扣除下一年份医疗保险费用额度并约谈落实不力的负责医务人员。为此,在“4+7”的试点中省市各医院均高度关心,如何完成中选药品的采购量与使用量均不小于非中选药品,成为医院重要考核指标[2]。

探索实施“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考核指标任务[3]的科学管控方法,保证各项考核技术指标顺利完成,是医院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确立“分步管控、逐渐推进”的工作思路,结合信息化手段,采取“按月监测、年度考核”的方式,从事前、事中、事后实现对带量采购药品分批次的全方面管理,确保圆满完成“4+7”带量采购各项指标任务。

1 本院信息化在带量采购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本院对“4+7”药品临床和管理的需求开展了充分讨论研究,制定了相关管理政策:①只有专家门诊能开带量采购相关同种原研药。②医生端开立原研药时,HIS会提醒本药品有同类,建议优先使用带量采购药品。

基于临床管理工作需要,本院开发出基于用户自定义模型的院内“专业知识库平台”,通过对控制的“4+7”药品设置实时计算使用率的规则,在“专业知识库引擎”和oracle 数据库系统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下,经过知识案例化算法,设定带量采购目录和任务量、把全年带量采购各项任务分拆到月,最终可实时获取“4+7”药品在各个批次的精确使用量、所占签约总量百分比、是否达标、差额等状况,并监督各科室及时完成药物使用比例指标,对完成任务质量不理想的药品约谈和扣罚,进而优化管理。

2 带量采购药品信息化管理实践

2.1 系统功能

本院药库和药品管理以成熟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为依托,为加强带量采购药品的管理,通过改造HIS 系统,对带量采购药品事前维护、事中提醒、事后监管管理,同时对医生开立带量采购原研药的权限进行全过程的管控,与此同时引入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天际健康)对医生处方或医嘱实现全过程的干预,监测用药安全性,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带量采购药品管理的新模式。

2.2 核心内容

2.2.1 建立账页提示标识,进行事前维护 药品账页上设置了医院集采药品和非中选药品目录。对于院内集采药品,在药品基本信息账页维护上预先设置特殊标识。

(1)药品帐页带量采购药品名称前带(集采),药品属性维护新增两个其他属性:带量采购药品、带量采购相关同种原研药。

(2)带量采购同药理作用的对照(带量采购药品和同类、同种药品的对照)。功能的设计便于后续医生对带量采购药品和带量采购相关同种原研药的选用及统计。

(3)带量采购药品按批次维护,分为带量采购药品批次全院维护,带量采购药品批次科室维护。维护带量采购药品名称、编码、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批次等信息。本功能的设计主要是解决按批次实时查询带量采购完成情况,便于督促监督。①带量采购药品全院维护,主要维护带量采购药品编码、批次、总量、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信息。②带量采购药品批次科室维护,主要维护带量采购药品编码、科室、批次、每月总量、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信息。

2.2.2 设置使用规则,做到事中提醒 门诊/住院医生站开立带量采购相药品,弹框会有相关的提示。系统设计的思路依赖于“4+7”药品在本院的管理流程。

①门诊医生端的控制和提醒,只有专家门诊能开带量采购相关同种原研药,流程见图1。

图1 门诊医生端的控制和提醒流程

②住院医生端的控制和提醒,住院医生开立原研药,提醒该药品有同类,“带量采购”中品种,建议优先使用,流程见图2。

图2 住院医生端的控制和提醒流程

2.2.3 院、科两级数据监控,自动生成数据报表,进行事后监督 为进一步提高监控效果与数据分析的准确度,借助HIS 系统设计报表,实现了一键数据导出功能,无需人工填报,以确保高效率优质地完成数据的采集上报工作。

通过事前、事中的管控,医院管理者可实时查看门诊/住院带量采购药品使用汇总以及使用明细,查看门诊/住院带量采购原研药使用汇总及使用明细,实时查看带量采购药品不同批次的精确使用量,占签约量比例,是否达标,差额等情况,从而督促各科室完成药品使用比例指标。

①全院带量采购药品月度使用汇总,可实时按批次查询科室药品月使用量,占签约量比例,是否达标,差额等情况。

②全院带量采购药品使用汇总,可实时按批次查询全院药品使用量,占签约量比例,是否达标,差额等情况。

根据院、科两级数据监控,借助HIS 报表实现用药统计、报表分析等功能,可以实现对全院、门急诊等用药情况分析。针对带量采购药品使用进行合理性的分析与管理,从而实现对本院带量采购药物合理使用的实时监控[4]。

2.3 应用成果分析

针对第二批带量采购药品 (2020 年4 月27 日—2021 年4 月26 日),本院各科室使用集采药品总数12种。以肾内科为例,每月实时查看门诊/住院带量采购药品使用汇总以及使用明细,完成情况见表1。从中可知,2020 年5 月第一个月比例为58.33%,使用集采药品达标药品比例上升至100.00%,涨幅71.40%。截止2021年1 月和2 月,使用集采药品达标药品个数比例突然下降至66.67%,考虑此段时间门诊住院人数降低的原因导致阶段达标药品个数减少。3 月份使用集采药品达标药品比例上升至100.00%,涨幅40.10%。

表1 肾内科第二批带量采购药品每月达标比例

针对第二批带量采购药品 (2020 年4 月27 日—2021 年4 月26 日),本院使用集采药品的大科总数为12个。以(集采)盐酸莫西沙星片(适必达)为例,每月可实时查看门诊/住院带量采购药品使用汇总以及使用明细,完成阶段任务情况见表2。从中可知,2020 年5 月第一个月阶段达标大科比例为31.58%,使用集采药品达标药品比例逐步上升,截至2020 年12 月比例达到94.73%,平均涨幅28.57%。2021 年1 月和2 月,使用集采药品达标大科个数比例突然下降至52.63%,3 月份使用集采药品达标大科比例上升至100.00%,平均涨幅90.00%。

表2 (集采)盐酸莫西沙星片(适必达)每月达标大科比例

通过实时查看带量采购药品完成情况,可以极大地方便科室和医生完成带量采购指标,执行情况渐佳,能有效督促各科室完成带量采购药品使用比例指标。通过科学管理保障政策的落地实施,确保药品更换平稳过渡、妥善衔接,体现以人为中心,在合理用药的同时降低了病人经济负担并打下良好的社会物质基础[5],实现“4+7”药品考核指标全部达标。

3 关键技术

3.1 同步处理

当医生开立医嘱、医生端的控制和提醒需要做到医嘱表和带量采购对照药品表同步。

3.2 采用多叉树数据结构建立科室层级关系

由于本院科室目前属于平行关系,所以在统计大科带量采购使用情况前增加了科室层级关系的维护,采用了多叉树的树形结构[6]。其实现原理是多叉树中的节点有两个域,分别表示节点名以及一个数组,该数组存储其子节点的地址。实现了一个多叉树建立函数,用于输入格式为(A,B)。A 代表节点的名称,B 则代表子节点个数。建立函数根据用户的输入,首先建立一个新的节点,然后根据B 的值进行深度递归调用。用户输入节点的顺序就是按照深度递归[7]的顺序。

4 结语

经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试点和扩围工作,“4+7” 集采工作的开展对于完善我国药品采购新机制[8]、加速以仿制药物取代价格昂贵的原研药物[9],以及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开支、减轻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压力,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10]。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质量药品市场主要被国外原研药占领[11],在医生和病人中形成了中国仿制新药的品质和效果都远远低于外国原研药物的的“共识”[12]。集采药品约定用量的政策落实尚存在一定的压力,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切忌通过对原研药停药[13]、限制医师处方量等简单粗暴的举措来实现约定采购量。

为贯彻落实我国统一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精神,促进该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在以病人为中心、切实保证群众对多样化用药需求的前提下,积极运用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搭建集采药品监控体系,对“4+7”集采政策执行“软着陆”措施。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逐步优化,总体成效突出。由于各科室医生对“4+7”集采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临床医师对于国家制定“4+7”政策的初衷与目标认知程度的提升、以及病人对于仿制药质量接受程度的提升,集采药品在医疗机构的使用率也在逐步提高。

猜你喜欢

原研药本院门诊
原研药、仿制药、原料药有何区别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江苏省某三级公立医院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原研药和仿制药利用分析
教你认识仿制药
医药市场巨变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8例
来自疼痛门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