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rkov模型的失能老年人口规模预测
2022-10-27邓平基
邓平基
(湖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通常意义上的失能老人是指因年迈虚弱、残疾、生病、智障等而不能独立完成穿衣、吃饭、洗澡、上厕所、室内运动、上下楼梯等任何一项活动的老人(即失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国际上普遍采用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日常生活能力(ADLs)量表和工具性ADL(IADLs)量表来测定失能程度。中国民政部于2013年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13〕127号),制定了《老年人能力评估》行业标准〔1〕,建立了老年人能力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有一级指标4个,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二级指标22个,其中日常生活活动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进行评定,包括10个;精神状态包括3个;感知觉与沟通包括4个;社会参与采用“成人智残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包括5个。依据民政部标准的数据更加全面完整,但目前可用的数据库较少,国内学者用的较多的还是依据ADLs标准自建的数据库,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老龄委于2000年开始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每5年更新一次,目前已进行了4次。
除此之外,在我国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也有对老年人口健康状态的追踪调查,调查中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健康水平分为四种状态: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生活不能自理,这种划分虽然与ADLs的分类标准不太一致,但生活不能自理大致与严重失能相对应,还是有一定的可比性。2015年,国家实施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和标准与第六次人口普查一致。人口普查数据相对比较完整、数据量大,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真实地反映我国失能老人的规模水平。景跃军等〔2〕分别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北京大学CLHLS数据库对失能老人数量进行预测。潘金洪等〔3〕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预测了老年人口失能率和失能规模。
基于Markov模型预测失能老人数量,学界也做了大量的探索。何文炯等〔4〕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跟踪调查数据,将60岁以上老年人失能状态分成6类,构建Markov模型,计算状态转移概率,据此预测2011~2015年失能老年人人数。段培新〔5〕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调查数据,将60岁以上老年人分成三类,构建Markov模型,计算失能状态转移概率,预测上海市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崔晓东〔6〕根据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数据,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状态Markov链构建转移矩阵,预测了失能人口规模。客观来讲,这些研究都在利用Markov模型预测失能老人规模,但所依据的基础数据库不同,对老年人失能状态的分类不同,年龄起点也不同,得到的数据结果相差较大〔7,8〕。
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离散Markov模型预测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
1 离散 Markov链模型及老年人口健康状态、Markov模型
1.1离散Markov链模型 离散Markov链是一个随机过程,设随机过程X(t),t∈T,参数集T={0,1,2,…},状态空间S={0,1,2,…},如果对任意整数l,m,k及任意非负整数i1 P{X(m+k)=im+k|Xm=i,Xm+1=im+1,…,Xm+k=im+k}=P{X(m+k)=im+k|Xm=im}。 就称此过程为Markov链。 P{X(m+k)=im+k|Xm=im}的含义就是系统于m时刻位于状态假im,在时刻m+k,系统状态经过k步转移到im+k的概率。当k=1时,即一步转移概率,简称为Markov链的转移概率。假定Markov链是时齐的,也就是转移规律与时间无关,只和时间长短有关,那Markov链的状态完全由初始状态和转移概率决定,因此,建立时齐Markov链的关键是构造转移概率矩阵,将转移概率矩阵计为: 1.2老年人口健康状态Markov模型 根据转移概率P,可以预测未来若干年老年人口健康状态的转移规律,从而判断失能状况的概率(表1)。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业部人口司于2017年发布新的世界人口观察,其给出的人口预测值相对比较权威,故采用该报告公布的中国人口预测值,结合表1中健康状态的概率,可以推算出未来一段时间老年人口的失能趋势。见表2。 表1 60岁以上老人健康状态概率预测值 表2 2015~2030年60岁以上老人各状态人口数量预测值(千人) 将60岁以上老年人口按照5岁分组,计算各年龄组的健康状态概率,并比较2010年和2015年的数据(表3)。总体来讲,随着年龄的增加,健康状态的概率逐渐降低,失能的可能性逐渐增加,这一趋势比较明显。与2010年相比,2015年各年龄段的老年人口健康概率都有所下降,基本健康的概率微幅提升,各年龄段的不健康人群(但生活能自理)的概率均有升高趋势,但除了95岁及以上高龄人群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概率都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家的福利制度是有效的。 表3 60岁以上老人各年龄分组健康状态概率 进一步,直观比较各年龄段健康状态的发生概率(图1)可以发现,2010年和2015年的趋势图大致相同,有4个重要的交叉点。第一个点出现在70岁左右,基本健康和健康人群的状态概率出现交叉,随着年龄的增加,健康状态的概率下滑,基本健康的概率超过健康人群的概率;第二个点出现在80岁左右,健康和不健康人群的状态概率出现交叉,随着年龄的增加,健康状态的概率进一步下滑,不健康的概率超过健康人群的概率;第三个点出现90岁左右,健康和生活不能自理人群的状态概率出现交叉,随着年龄的增加,健康状态的概率下滑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的概率超过健康人群的概率;第四个点是百岁高龄老人出现明显的吸收态,健康状态概率较低,大多数人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失能状态。 图1 60岁及以上老人健康状态随年龄变化趋势 因为各年龄段的失能概率不一样,有必要推算不同年龄段的健康状态转移概率,利用相似的方法,以5岁为步长,求得不同年龄段的转移概率如下。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转移概率,分段预测失能老人数量,可以得到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不同健康状态的估计值。为说明问题,这里仍然采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业部人口司2017年的中国人口预测值作为基数,计算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不同年龄段各类健康状态的老年人口预测值,并与之前的预测值进行比较。见表4。 表4 2020、2025、2030年各年龄段各类健康状态老年人口数量预测值(千人) 将表4与表2的预测值相比,分段预测得到的老年人口数量要稍高一些,这个结果是合理的,说明之前的估计相对保守一些,精确的估计应该使用分段建模。观察不同户籍类型的老年人口的健康状态,分别计算2010年和2015年的状态概率(表5)。两个不同年份的调查数据有相似结论:城市老年人口的健康状态概率高于城镇,城镇高于乡村;不健康(生活能自理)老年人群的概率城市低于城镇,城镇低于乡村;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群的概率城市低于城镇,城镇低于乡村。三种户籍形态的老年人口处于健康、生活不能自理状态的概率都有下降趋势,处于中间态的概率都有微幅扩大,反映老年人口的失能状态结构正在发生缓慢的变化,呈现轻微失能和半失能的人群正在扩大。 表5 60岁及以上老人城乡健康状态概率比较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到2050年时,80%的老年人将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正在经历最大的人口结构变化。中国将有1.2亿的80岁以上人口,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与日本类似的比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失能问题将异常严重,所有国家包括中国都将面临重大挑战,必须确保国家的卫生和社会系统做好充分准备,利用人口结构的转变调整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服务人口利益。 根据《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的研究结果〔9〕,目前全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 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湖北省老龄办2015年也正式发布了《湖北省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调查报告》(2015),报告显示,湖北省城乡失能老人有81万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8.4%,其中城镇 37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0.861 6%;乡村44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1.676 4%。很多此类微观调查的研究结果相差较大,本文中的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预测值略低于这些预测值,但此预测值对严重失能人口的规模测算相对更加客观,可以作为此类问题的一个参考。2 老年人口健康状态测算
3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