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力 提能力
——例谈微课程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10-27周才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
周才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样化探究活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开展项目式学习,重视跨学科实践活动”。
微课程教学法是系统的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是把宏观课程理论与方法用于课程的微观组织(通常指一个课时或一个单元)的教学法,使课程的微观组织具有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大范畴的特性。微课程教学法倡导:课前,学生根据“任务单”的引导,通过教材和配套学习资源(如微视频)的支持从事自主学习;课上,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旨在翻转教学结构、改变教学方式、重构师生角色、提升教学效能。
笔者在初三化学教学中致力于运用微课程教学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2章第3课时《双氧水制氧气》为例,分享实验的思考、方法与初步成效。
● 课前:精心设计学习支架,助力学生自主学习
任务单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用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案,一套任务单(对应一课时)包括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课堂学习任务单。其中,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指导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完成任务从而达成目标的载体。
1.以目标为向导,直指自主学习终点
教师在设计任务单时要依据《课标》,在参透教材的基础上提炼出学生自主学习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者说认知标准。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学习目标应是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因此,学习目标必须具体、精准。微课程教学法通过提炼出“达成目标三要素”和创意“负面清单”来制约教师设计的达成目标能够满足具体、精准的要求。目标具体、精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目标笼统、模糊,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双氧水制氧气》这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笔者设计了如图1所示学习目标。
图1
2.以任务为驱动,创设自主学习路径
学习任务是达成目标的路径,学习任务必须与达成目标匹配,确保学生完成任务有质量,就能达成学习目标。为帮助学生达成目标,学习任务应该采取“问题导向”的方式。问题反映的是概念、原理(或定理)和方法,表现为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共性,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在这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中,针对达成目标一,笔者设计了配套学习任务群,如图2所示。
图2
3.以视频为辅助,突破自主学习难点
教材中关于双氧水制氧气的篇幅不多,只有一张实验装置图、文字表达式及少量文字说明,因此,笔者录制了微视频,微视频中有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笔者还对学生第一次看到的实验仪器——分液漏斗进行了讲解,以帮助学生对双氧水制氧气有清晰的认知,学生结合上节课已学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知识及教材上两张实验装置图的对比,加深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的理解,建立对比意识,提升对比思维能力。
4.以习题为抓手,提升自主学习效能
对于数理化生英等学科,在“问题导向”搞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含定律)、基本方法后,可以跟进必要的练练手(习题),这就是“问题开路,练习跟上”的灵活策略。当然,练练手的巩固性习题采取的是正面刺激策略,要避免正负摇摆的检测习题,以免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还不一定牢固的意义理解。这节课自主学习的重点是两个目标,笔者针对达成目标设计了4道习题,分别用于检测实验药品、所用仪器、操作顺序及对催化剂的理解,其中包括3道单选题和1道填空题。学生可通过这些习题检测自己的自主学习效果,以达到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的目的。
● 课堂:创设真实情境,提升核心素养
除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师还需要同时设计一份课堂学习任务单,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涵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情操,激发应对未来挑战的潜能,使其具有寻求未来美好生活的潜质。
1.目标引领,实现从课前到课堂的无缝对接
无论是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还是课堂学习任务单,均按照目标管理的逻辑进行设计,即先确定应该达成的学习目标,再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最后根据学习任务精选学习方法,以便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达成目标。与以“学习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前学习不同,课堂上以“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为主,也就是课堂学习目标与课前学习目标相比要有所提升,能够把知识与经验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在本节课中,笔者设计的课堂学习目标如图3所示。
图3
2.学习检测,精准评价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已经在课前进行了自主学习,因此,课上可以先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检测与课前自主学习的达成目标匹配,难度会略高于课前自学学习任务单上的练练手。此时的检测,用来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以了解学习成果中是否存在“瑞士奶酪式的保证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间隙”,若有,可以通过小组评一评、议一议查漏补缺,通过教师审一审,必要时介入面对面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协作评价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一道略带点综合的实验题,一方面衔接基础知识,一方面为接下来的微项目学习打基础。
3.微项目学习,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体验
在微课程教学法中,基于真实情境的微项目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体部分,旨在把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课改愿望化为现实。
在本节课中,笔者以养鱼专业户的“救命药”——“氧来乐”为情境素材,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笔者先呈现“氧来乐”的说明书(如图4),接着设计了系列问题,具体如图5所示。
图4
图5
4.成果展示,深度学习下的精彩呈现
微项目学习的成果展示包括陈述、质疑、阐释三个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和归纳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在本节课中,影响双氧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是否用了催化剂、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质量等,因此,各小组选择探究的影响因素、设计的方案可能都会有所不同,各小组汇总起来,就有了较为丰富的方案,如此的思维碰撞,让学习更多了一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