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战略思想探析
2022-10-27马令坤
马令坤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寿光 266520)
战略作为一门综合运用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力量的智慧和艺术,可为一国实现某个战略目的提供高层次、多方位、长期性的行动指引。纵观世界历史长河中先后崛起的数个世界性大国的发展历程,显而易见,战略选择的正确与否无疑是决定国家兴衰强弱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因素。当代,我国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目标,进而实现同全球其他国家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不得不深入认识战略问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而充分发挥战略的高瞻远瞩与宏观指导作用。因此,探析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主要领导人的战略思想,并从中继承和创新适合新时代的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战略思想,使其最终落实到中国各领域的实际建设中去十分重要。
1 毛泽东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的鲜明特征,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就蕴含着深厚的革命战略思想,这些革命战略思想成为那个时代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宏伟目标的开路先锋。开篇提出的阶级分析法厘清了历史迷雾中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发现了阶级社会中发展动力的社会规律,揭示了资产阶级的丑陋面貌与残暴行径,并阐述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目的;文末响亮着唤起所有无产者觉醒和团结的呐喊。宣言中闪耀着的革命战略思想的火光,为形形色色的社会运动指明了前路,为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凝聚了心气。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第一次伟大飞跃的智慧结晶与理论宝库,其传承了马克思主义中的革命战略内容与革命战略思维,紧密结合了我国革命与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且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和丰富。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特别注重战略的军事作用,尤其关注军事战略和战术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毛泽东战略思想主要集中在划分世界和开展外交等国际领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中继承并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首创的阶级分析法,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于革命斗争的态度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寻找到了一条符合我们国情的革命斗争路子;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明了党的方针目标是建设广大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探讨战略问题的目标;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强调了战略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指出研究战略和战术不可或缓;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概括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可以分为两步进行,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的“三位一体”思路。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汇总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并概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性质等诸多内容。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面临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与敌视等不利的外部环境,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一边倒”“一条线”“一大片”等外交战略以保护新中国能处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在美苏冷战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三个世界”战略,这标志着毛泽东外交战略达到全新的高度。“三个世界”战略把世界分为了三个世界,从而确定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谁是团结合作对象。不但推动了中国国内的稳定与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当时的国际环境,甚至对世界格局的变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邓小平战略思想
新科技革命的发生以及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各国间的争夺逐渐变为经济方面的争夺,同时全球多极化的发展趋势逐步凸显,国际形势总体上呈现出了较为和平的态势。根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准确判断,邓小平作出了我国应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抉择。在国内经济建设和民生等领域,邓小平提出小康的战略目标以及“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等思想;在国际对外开放和外交等领域,邓小平提出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发展经济外交等思想。
面对改革开放之初国内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物质生活贫乏等一系列经济和民生问题,邓小平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总结为建设“小康之家”,这也首次提出了小康的概念。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出发,对小康的战略目标和步骤作了深刻的思索,最终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向人们全面介绍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进程规划,使中国第一次有了清晰而切实的战略目标和步骤,为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战略指引。
在经济建设成为国内发展重点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外交也在对外关系上初露锋芒。邓小平主张运用我国业已构建的相对完善的工业布局,同当时总体上平稳发达的国外市场体系加以衔接,并充分运用境内境外的两种资源,通过进行出口商品加工等对外贸易方式,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在这一国际战略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广泛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上的优质资源,扩宽深化对外经贸等多领域合作,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改善了中国同许多国家的国际关系,中国外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 江泽民战略思想
随着国内温饱需求的满足,人民对于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要求开始凸显,对小康的要求也向高质量、全方位的更高标准发展;国际上,由于美苏争霸的两极态势的逐步瓦解,当今世界正在加速朝多极化方向演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为了与时代共同进步,在国内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小康思想;在国际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理念。
江泽民在传承邓小平小康思想的基础上对小康思想进行了发展与深化,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党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将原有的战略步骤加以细化,进而提出了“新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新三步走”的战略步骤除了原有的经济建设问题,更注重解决经济建设中的其他突出问题,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行综合考虑,把“富强民主文明”视为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为建设更加富裕、更高质量的小康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促进了小康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苏联解体使全球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与此同时,随着当今世界上其他强国的综合实力迅速提高,“一超多强”的全球格局也逐步建立。江泽民认为,当前的政治经济多极化态势有助于新兴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也有助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加紧了与世界接轨的步伐,通过加快融入全球市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成功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中也承担更重要的作用,并根据自身需要积极构建新兴多边国际组织,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4 胡锦涛战略思想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新的发展问题也随之不断涌现。胡锦涛针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突出问题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开始将发展的重点由追求速度转移到追求质量和全面上来。在国内把发展布局提高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四位一体”的新标准、新高度,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并把国内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扩大到全球领域,在国际上倡导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更高目标、更深层次的发展要求,在优化结构、扩大民主、繁荣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生态等多领域提升发展质量,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从“三位一体”上升到包含社会建设内容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高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以发展为基本要义的前提下,将更多关注经济发展的协调、全方位与可持续性,将更多关注社会发展的公平、和谐与长治久安,从而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得以更好地惠及全体民众。科学发展观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指引,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也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充实完善,两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共同使中国进入了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随着世界文明冲突加剧,恐怖主义此起彼伏的国际形势,胡锦涛将在国内建设中总结的和谐社会理念扩展到国际领域,在国际上主张构建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理念更加强调世界各国选择适合本国发展道路的独立自主性,更加注重中国为世界文化与精神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更加维护世界文明的平等开放与兼收并蓄。和谐世界理念为维护中国在国际上的利益提供了战略支撑,在这一国际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的外交开始由发展外交向大国外交转型,中国的发展在立足本国的前提下更加着眼于国际大势,中国开始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世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声音和中国力量。
5 习近平战略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都显现着不少新问题、新变革、新挑战,世界正在经历近百年来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为适应这些新情况,习近平战略思想呈现出许多新内容。在国内主要体现为总体布局的完善和深化。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完全可以称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在国际上主要表现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以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与全局发展的新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等战略目标,把原来的“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作出了新时代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总体格局的全新部署。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不同场合分别提出了解决我国突出问题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改革开放至今就始终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了中国人民已经历史性地克服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已经全面完成了小康社会的建设。回顾我们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从“小康之家”的战略设想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发展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这一战略目标一脉相承、日益完善,逐步完成了炎黄子孙千百年前的社会愿景。从“三位一体”到加上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再到加上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发展目标逐步提高、不断深入,深刻阐明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内容。从“三步走”战略解决温饱问题到“新三步走”战略实现总体小康,再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充分展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我们此刻更有信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适应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以宏大的世界性视角将战略思想向国际延伸,将国家战略扩展成为国际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实施这一国际战略的总抓手。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习近平主席在对外访问期间提出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张上升为了我国的国家战略。2016年11月17日,联合国大会第一次将“一带一路”倡议纳入决议,从而将这一倡议上升为全球共识。作为一个跨越时空、承前启后、连接中外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倡议是适应世界大变局的战略举措,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这一国家战略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性眼光对前几代党的主要领导人战略思想的继承,是以全局性头脑对中国国家战略和国际战略全局的完善。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谋求自己权益的同时也要重视人类社会共同利益。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纳入决议,号召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其中包括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共同进步开辟出一条“金光大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突破了传统外交局限于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屏障,重视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包容和相互依存,强调世界各国之间的对话交流和合作共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进行大国外交的新理念和新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标识,标志着中国把维护全球和谐稳定与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提高到了外交的关键地位,标志着中国以更高的包容度和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和处理国际问题,标志着中国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推进国际新秩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