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2021年无锡市麻风症状监测情况分析

2022-10-26张世鹏宗胜华许祝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麻风疑似病例无锡市

张世鹏 宗胜华 许祝平

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病防治科,江苏无锡,214023

麻风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卫生的慢性传染病,无锡市在1997年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的目标,并于1998年通过了卫生部的考核验收[1]。此后,本地麻风年患病率一直保持在1/105以下,年发现率保持在0.5/105以下,属于麻风低流行地区[2]。但是,放松低流行地区疫情监测工作,麻风极有可能卷土重来[3],建立监测系统[4,5],积极发现麻风患者是低流行状态下麻风防治基本策略。为探讨无锡市麻风症状监测病例的报告规律和特征,现对无锡市2017-2021年报告的麻风症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监测工作提供支持。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和全市2017-2021年县(市、区)麻风监测季度报表。

1.2 报告标准

1.2.1 麻风可疑症状包括 (1)诊断不明或久治不愈的慢性(3个月以上)皮肤病;(2)皮肤闭汗(局部干燥)或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3)眉毛稀疏脱落,酒醉样面容;(4)面部或耳垂出现肿胀或结节肿块;(5)水肿性红斑损害、结节性红斑损害;(6)神经粗大、疼痛或触痛;(7)手或足发生反复无痛性伤口、溃疡或容易烧/灼伤;(8)闭眼不拢、口角歪斜、手掌指肌肉萎缩、爪型手或垂足。符合上述一条或一条以上症状者,作为麻风可疑症状进行报告。

1.2.2 报告单位级别包括 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村级,其他。

1.3 主要措施

1.3.1 可疑症状者的转诊 发现符合报告标准的麻风可疑症状者的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转诊至麻风定点诊疗机构。

1.3.2 定点诊疗机构的确诊和排查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作为市级麻风定点诊疗机构负责可疑症状者的排查和麻风病例的确诊。在确诊麻风病例后,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

1.3.3 可疑症状者追踪 麻风可疑症状者居住地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麻风防治专业机构负责收集可疑症状者的转诊单,对可疑症状者转诊未到位者,负责对其进行追踪与随访。

1.3.4 人员培训 所有项目相关人员要接受至少1次培训,重点培训人员包括皮肤科和神经科医生、检验人员、防保科医生及疾控机构防治人员。加强各级培训力度,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整理,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分析以描述性分析为主,采用率、构成比表示。

2 结果

2.1 麻风症状监测病例报告情况 我市开展麻风症状监测工作以来,各医疗机构对诊疗过程中发现的麻风疑似病例,均要进行登记、报告,并转到疾控中心或县区定点机构复核,高度疑似再转到市级定点医疗机构采取查菌或病理检查进行复核、鉴定。2017-2021年,全市共报告麻风症状监测病例567例,平均每年报告113例。宜兴市、梁溪区报告的数量较多,分别为96例,94例,锡山区,滨湖区,新吴区报告的病例数较少,见表1。

表1 2017-2021年无锡市麻风症状监测病例报告情况 例

2.2 报告麻风症状监测病例性别、年龄分布 567例麻风症状监测病例中男335例,女232例,男女性别比1.51∶1。平均年龄53.97岁,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90岁。61~80岁年龄组222例(39.15%)。见表2。

表2 2017-2021年无锡市麻风症状监测病例年龄分布 例

2.3 报告麻风症状监测病例来源 在567例报告麻风症状监测病例中,市属医院报告9例(1.59%),县级医院报告263例(46.38%),乡镇级医院报告295例(52.03%)。详见表3。

表3 2017-2021年无锡市麻风症状监测病例报告来源分布 例

2.4 报告麻风症状监测病例的症状 在567例报告麻风症状监测病例中,主要以水肿性红斑损害、结节性红斑损害报告的有291例(51.32%),主要以诊断不明或久治不愈慢性皮肤病报告的有168例(29.63%),主要以面部或耳垂出现肿胀或结节肿块报告的有30例(5.29%),主要以皮肤闭汗或感觉异常报告的有28例(4.94%),其他原因报告50例(8.82%)。见表4。

表4 2017-2021年无锡市报告麻风症状监测病例的症状分布 例

2.5 报告麻风症状监测病例核查诊断情况 567例麻风症状监测病例全部经过专业医疗机构筛检复核,对高度疑似病例进行查菌或病理检查,复核率100%。其中566例被排除,1例被确诊。

确诊病例为男性,33岁,发病日期2016年11月,确诊日期2017年8月,细菌密度指数(BI)2.4,临床型别界线类偏瘤型(BL型),确诊时1级畸残,治疗上给予多菌型联合化疗方案进行化疗。

3 讨论

我市2012年由宜兴市开始落实省级麻风监测[5]工作,该工作引用 AFP 监测方法对麻风疑似患者进行监测。通过下发监测方案,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明确麻风疑似病例报告标准,落实各项指标,达到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发现病人的目的。2017-2021年全市报告567例麻风疑似病例,全部经过专业医疗机构复核,对高度疑似病例进行查菌检查,发现1例确诊病例。虽然都完成了既定目标,但是存在着地区之间、季度之间、报告机构之间的差异,与高红茹[6]的研究相似。

麻风疑似病例报告来源中县级和乡镇级医疗机构报告比例98%以上,说明目前在麻风低流行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是麻风疑似病例监测的主要力量,基层医生麻风知识的高低影响报告质量和发现能力。2017年我市发现1例麻风确诊病例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检查后转诊至定点诊疗机构被确诊。通过对报告疑似病例转诊原因分析发现,转诊原因主要以水肿性红斑损害、结节性红斑损害和诊断不明或久治不愈的慢性皮肤病为主,最后排除诊断也多以湿疹、慢性皮炎等皮肤病。麻风具有传播隐匿,病程缓慢,发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临床症状,给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早期诊断麻风带来一定的困难。

2018-2021年本市7个县(市、区)分别开展江苏省级财政项目-麻风村医防治知识竞赛,通过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然后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考核,有力地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对麻风临床体征的认识,但是对县市级医疗机构皮肤科和神经科的医务人员培训只有每年一次的继续教育培训,还有待加强。

我市现有的麻风疑似病例监测系统是利用现有的基层医疗网络,通过对医务人员反复培训,使他们能识别发现报告疑似病人,不需另设机构或增加人员,具有很高的投入产出效益。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往往会主动前往大型综合医院就诊,2018年报告1例确诊患者是由中国皮肤病研究所确诊后在我市登记治疗管理人员,说明对综合医疗机构的皮肤科、神经科医生进行麻风临床体征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7],综合医院在麻风病例发现中慢慢发挥作用。吴晓晓等[8]对山东省开展的麻风症状监测项目进行研究发现,依托以综合医院为主的皮肤病专科联盟开展麻风症状监测项目,能够发挥皮肤科医师作为麻风防治吹哨人的关键作用,体现出麻风防治关口前移的优势,对麻风患者的早期发现和麻风防治水平的提高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议今后麻风症状监测工作的重点要保持住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加大对县市级综合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医生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麻风的敏感性和警觉性,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同时关注麻风高流行地区流动人口麻风主动发现工作,探索重点人群麻风监测机制。

猜你喜欢

麻风疑似病例无锡市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
无锡市“三项举措”探索执法可视化新路径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柴胡达原饮合三仁汤、六君子汤加减早期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答一位征集抗疫诗的朋友
曲靖市连续多次核酸检测阴性的一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的诊疗体会
贵阳市边远农村村民麻风健康知识调查与干预
甘肃省麻风受累者麻风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