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2022-10-26石杏茹孙雅兰吴翠莲郭云峰杜远武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孙雅兰 吴翠莲 郭云峰 杜远武
实施专业化管理,组建专业化团队,立足科技创新,十建打造精品储运工程。
2021 年,20 岁的劳动模范刘学彬在十建公司一举成名。这位2001 年出生的小伙子2020 年加入十建大家庭。经过一年的艰苦学习,他在2021 年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技能竞赛中得到第一名的好成绩,从此人生推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他的师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创新工作室领头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焊工技能大师唐元生说:“对于荣誉,只要你舍得干,我们就舍得给。”
经过磨砺和积累,近年来,十建公司储运项目团队日益壮大,装备能力不断提升,这些都是一系列工程奇迹创造出的重要因素。
国家需要是方向
保障能源安全,既是国家发展战略之需,更是民生福祉所系。
上世纪90 年代后期,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加大能源储备战略部署,十建公司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提出在储运工程中“实施专业化管理,组建专业化团队,打造一流储运工程”的目标。
1999 年,十建公司首次承建了两台10 万立方米大型原油储罐项目,并在探索施工技术的同时,着力酝酿完善专业化体制建设,之后成立了专业化的储运工程分公司。储运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守焱说:“这是十建公司‘务实、担当’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创新,也是储运业务走向专业化、规模化之路的发端。之后的20年只要是国家需要的,我们就披荆斩棘奋力去做。”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加快新能源战略布局,和中国石化清洁能源的推广普及,十建公司在稳固传统优势的同时,聚焦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和业务布局,有力拓展新能源、节能环保项目,丰富业务结构,为国家能源保供、发 展地方经济、服务社会民生做好服务。
2011 年,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储备,十建公司启动了LNG 业务。这时候国内有的企业已先行介入。十建公司起步晚就提升加速度,要通过打造专业化团队,提高项目专业化管理,实施追赶和超越,跻身一流LNG 施工队伍。
●摄影/庞天齐 段昌杰
在LNG 储罐业务起步之初,具有专业管理、经验和业绩的项目经理不多,随着业务扩大,项目经理调度捉襟见肘。
在一次投标中,业主对十建公司推荐的项目经理相关业绩提出质疑。储运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守焱动之以情:“每个人都要经过第一次,如果因为没有LNG 管理业绩就不让干,那么他永远没有业绩,请相信他有能力干好,也请相信我们十建有能力做好。”
十建的品牌力量加上刘守焱的诚恳态度打动了业主,项目经理也用工程业绩证明了能力。
人才团队是关键
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
“十建公司要在未来发展中立于领先地位,靠什么?靠的就是人才。”十建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毅说。
在发展储运业务中,十建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构建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有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人才成长通道,还在项目经理培养、专业队伍建设、技能人才建设上,敢闯敢试,成果倍出。针对快速发展的储运业务,必须尽快培养出一批专业的LNG 项目工程团队。
十建公司快速调整人才培训策略,将队伍建设、人才储备和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让储运重点项目建设成为人才成长的大学校、大课堂,让更多的年轻人在创新和实践的“火炉”里历练成长。
山东LNG 项目是中国石化的第一个LNG 接收站,2011 年底启动。当时亲身经历、亲自干过LNG 项目的人不多。刘守焱说:“我们成立项目部后把这个项目当做储运项目人才培养的‘基地’之一,计划通过这个项目培养两到三套LNG 项目的班子成员。”
白天干活,晚上通过小课堂听课。技术、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方法各种各样的培训轮番上演。从项目经理到总工程师,从各部长到老师傅,都是现成的“讲师”。刘守焱说:“得益于企业良好的氛围,我们的员工上进心很强,爱学习,能够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都非常高兴。”今年刚入职的员工路辉就表示:“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新员工工作中急需用的,项目建设最紧要的。这个形式挺好,感觉很实用,学得快,用得上。”
经过一期、二期项目建设,一批管理和专业人才脱颖而出,从这里先后走出了4 名项目经理、2 名项目总工程师、39 名施工经理、技术骨干、技能操作骨干,为后续大批储运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胡少森就是通过山东LNG 项目迅速成长起来并独挑大梁的。这位85 后2009年参加工作。“先下班组跟一线工人同吃同住了5 个月,又跟一位技术员当了6个月学徒。不到一年时间我就在日照的一个项目中作为技术员独立管了一个区域,从进场到工程交工从头干到尾,当时可以算‘现学现卖’。这在其他企业是很难想象的。”
对于人才培养,十建公司有自己的一套——要给他们平台,也要给他们压力,不仅要领着,还要推着。一朝一夕打基础,一招一式抓养成。
看到胡少森的培养潜力,十建公司2012 年就把他派到山东LNG 项目做工程管理部副部长。到了这里,他白天在现场,晚上查资料,虽然累,但迅速成长起来,很快就可以独立做项目了。
除了胡少森外,随着十建公司储运工程项目的跨越式发展,专业高级工程师由最初的6 名增加到目前的30 多名,其他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操作技能人才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刘学彬进入项目后,唐元生找了好几个有经验的老师傅盯着他,“入好圈跟好人排好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这孩子还年轻,缺乏人生经验。我们把他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督促他健康成长。”
拥有了人才,十建公司就拥有了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掌握了人才竞争这个关键,十建公司就能永续发展、长盛不衰。
强“三基”提升专业化管理
十建在建的5 个LNG 项目中除了青岛、龙口、广西之外,温州和漳州的项目分属浙江能源和国家管网公司。
十建公司能够在LNG 领域迅速走出中国石化闯出外部市场,除了迅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外,得益于“精心工作,精细管理,精通业务,精品工程”的企业文化精髓和底蕴。这也是十建公司承建储运工程的理念向导。
为了更好地实现“四精”目标,十建公司树立了大抓“三基”的导向,提出用“三基”这个传家宝夯实储运高质量发展根基,扎实推动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和基本功训练,将“健全管理体系、强化过程控制、强化人才培养、培育务实作风”作为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十建公司是国内知名石化煤化工领域的工程建设企业,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储运业务与石化装置建设相比,在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施工技术等方面,有着一些特殊的要求。十建公司针对储运工程特点完善了管理体系。在强化基层组织方面,不仅做到配备健全,而且充分考虑年龄、经验、性格等因素,实施最优化配置。体现出“班子在精不在多”的理念,科学组建班子,重在打好配合,带动整个团队高效运行,目标一致,管理高效。做到组织到位,权责明晰,管得住,理得好。其中,抓好“三基”,重在强化过程管控,将工作做实、做细,提升执行力是关键。
在实际运营中,十建公司、专业分公司、项目部班子三级工作联动,领导带队督导常态化、制度化。对大型储油罐、LNG 储罐、长输管道等重点项目的关键区域、关键部位、高风险环节,从责任制落实、安全质量执行、施工材料发放、农民工工资发放,以及职工食堂和宿舍管理、卫生防疫等,进行跟踪监督考核;把握工程进度、找准问题源头,及时调整纠偏,保证项目节点目标,避免了管理懈怠,保持了良好的施工节奏,实现了效率、成本有机统一,实现项目管理的最佳化。
孙宏伟这位有着近百台储罐施工和管理经历的“老储运”说,经过20 年的成长,十建公司储罐施工主体安装速度比过去快了近一倍,10 万立方米的储罐主体用50 天时间就能完成,自动焊接检测合格率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现在一次焊接检测合格率能达到99%以上。这一方面得益于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另一方面得益于强“三基”,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创新引领打造安身立命之本
能源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储运的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世纪90 年代,国内刚刚兴起原油储罐规模化建设的时候,几乎所有钢板原材料、预制加工技术、施工装备、焊接材料都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工期长,还时常受到技术垄断卡脖子的困扰,举步维艰。
“核心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关键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十建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吴忠宪多次强调。做强做大储运业务,必须利用创新促进施工技术链、储运业务链、市场需求链的有机衔接,不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焊接工艺及装备提升,是十建公司储运创新的着力点之一。20 多年来,特别是2010 年焊接技术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以来,十建公司不断加大储运焊接业务研发力度,并取得了一批研发成果,应用了施工现场,助力储运业务快速发展。
2014 年,十建公司成功研发了LNG储罐内罐大角焊缝埋弧自动焊工艺。通过专家评审,成功应用于山东LNG 项目及广西LNG 项目内罐施工,大大提高了大角焊缝焊接施工效率。
2015 年起,十建公司推进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研发专项——9%Ni 钢制LNG储罐纵焊缝机动焊研发工作。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创新工作室领头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焊工技能大师、项目焊接实施负责人唐元生说:“经过不懈努力获得成功后填补了集团公司(SEG)在LNG储罐9Ni 罐纵焊缝机动焊焊接工艺技术方面的空白,焊接施工提高效率50%,焊接成本降低30%,改变LNG 储罐9Ni 罐纵焊缝焊接施工方面施工效率低下的现状,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在此基础上,2020 年,十建公司完成了大型储罐高强钢焊接材料国产化项目中的国产气电立焊焊丝、国产埋弧横焊焊丝的工艺试验,成功推进了大型原油储罐高强钢焊材的国产化。
创新只有落地才有价值,正如唐元生所比喻的,就像5S 压榨花生油,要把成果充分压榨出来,转化成论文、专利,转换成解决现场疑难问题的利器。而这需要时间,需要思想解放。
无论是9%Ni 钢制LNG 储罐纵焊缝机动焊,还是国产气电立焊焊丝、国产埋弧横焊焊丝的工艺试验,要想到项目上去应用还需要做业主的工作,还需要思想的解放。经过多方沟通,该技术在古雷乙烯低温储罐中得以试用,有力推进了LNG 储罐内罐焊接施工的自动化,提高了焊接质量和效率。业主对焊接的效率和质量都非常满意。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目前广西北海国家管网公司也同意应用这项技术。
唐元生说:“创新和云雾一样,成效有时候是看不清的。十建公司的几任领导班子有魄力在别人看不清的时候思路清晰,坚定不移地执行创新引领战略,加大投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唐元生创新工作室培训车间是按照国际化标准做的,投入了几百万元。十建公司充分发挥焊接技术研发中心的作用,利用标准化操作场地、先进的焊接及检验设备,先后进行了大型储罐用国产高强钢板、国产低温系列钢板、国产焊接材料焊接性能试验等200 余项次,为国内储运工程材料及装备国产化,掌握领先储运核心技术做出了突出贡献。”
事实正是如此。1999 年,十建公司首次承建10 万立方米原油储罐时,材料、装备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之后,十建公司与我国钢铁企业、焊接装备企业、高等院校联合攻关,大力推进焊接材料、焊接自动化装备的国产化。在一个又一个大型储油罐、低温罐建设中,十建公司见证了材料从部分国产化到全部国产化,从普通钢板到厚度40 毫米高强度钢板,从施工装备提升到施工工艺创新,中国人终于将储运建造的核心技术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除了焊接技术之处,十建公司还在LNG 储罐外罐施工中,加大了创新力度,解决了诸多施工难题,形成了一批技术创新成果。例如,创新了储罐承台混凝土跳仓施工工艺,保证了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大大缩短了储罐建设工期。创新研发了外罐壁低温混凝土内加热外保温工法,保持了冬季施工不间断。创新设计和使用了预埋抗风柱,消除了超大尺寸钢筋网片因风力等导致倾覆带来的安全隐患,从源头上确保了外罐施工的安全。
面向未来再出发
构建水生态文明不仅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也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大型储罐水压试验要消耗大量淡水资源,不仅成本高,而且还不符合国家绿色环保、节约淡水资源的政策导向。
唯先必争、唯旗必夺。保护水资源,十建公司走在前列、干在实处,2012 年启动了大型储罐海水试压技术研究应用。十建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进行课题攻关,利用“牺牲阳极法”的原理,一次次就海水对储罐腐蚀与防护进行实验,取得了大量的技术数据,经过专家论证,首次在舟山10 万立方米的储罐上应用,并获得成功。之后,沿海地区的储罐水压试验全部依照此技术。到目前,十建公司已在承建的201 台储罐上进行海水水压试验,累计节约淡水约780 万立方米。这一技术,获得2012-2013 年度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面向世界薄膜LNG 罐技术前沿,十建公司组建研发团队,组织专项研发,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有关单位、高等院校及研究院所加强联系交流,通过加快焊接研发、参与国内标准编审、与材料供应商合作等途径,加快LNG 薄膜储罐施工技术储备,推进智能化加工厂、数字化转型,在储运工程领域打造技术引领型企业。
近几年来,十建公司技术创新与时俱进,勇站排头。到目前,十建公司拥有储罐及长输管道施工专利技术18 项,其中发明专利2 项,国家及省部级施工工法9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2 项。
在累累硕果中,十建公司国产钢板取代进口钢板焊材匹配试验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国最大储罐——15 万立方米储罐建造之中,并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LNG 储罐用国产9%Ni 钢研制及工程技术应用》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LNG 全容罐拱顶气吹顶升过程密封设备及施工工艺发明》《大面积大截面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上表面找平装置》《一种LNG 储罐外罐罐壁钢筋网片抗倾覆装置》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长输管道过江沉管穿越工艺技术”在广西输气管道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获得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二等奖。
十建公司参编了国标《石油化工钢制低温储罐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主编了《液化天然气(LNG)全容式钢制内罐组焊技术规范》《全容式低温储罐混凝土外罐施工及验收规范》,扛起了LNG 罐工程建设核心技术和标准制定的旗帜。
工程硕果累累,品牌熠熠生辉。500座储罐记载着十建人20 多年的奋斗情怀,展示了我国储运工程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其中,十建公司承建的独山子基地工程荣获“石油工程优质金质奖”,山东液化天然气一期工程、海南基地工程、舟山基地扩建工程先后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更从一个侧面代表了储运行业的先进水平。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面向未来,立足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阶段,十建公司储运工程建设用行动书写崭新的历史篇章。
●上百座储罐记载了十建人20多年的奋斗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