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疾病的效果

2022-10-26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8期
关键词:证候柴胡体温

田 奇

(盱眙县中医院儿科,江苏 淮安,211700)

小儿外感发热疾病为儿科常见疾病,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伴发热、精神不济、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等多种症状。在对该病常规治疗中,多以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退热为主,但小儿外感发热原因较复杂,单纯对症治疗效果相对有限。中医认为,外感发热属“伤风”“伤寒”“感冒”等范畴,该病的发生与风寒之邪入侵体内有关,正邪交争,阳气胜则热;外邪郁闭肌表,汗孔开阖失司,郁而发热。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外邪入侵后可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饮食积滞、大便秘结。随病证进一步发展,邪入营血,热入厥阴、热扰神明,出现惊厥、昏迷等症状,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中药足部熏蒸属中医传统治疗方案,通过皮肤药物渗透、足部穴位刺激发挥药物作用,改善疾病相关临床症状。因此,本研究选取盱眙县中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9例外感发热疾病患儿,探究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足部熏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盱眙县中医院收治的99例外感发热疾病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22±1.01)岁;病程1~3 d,平均病程(1.76±0.35)d;入院体温37.8~40.2 ℃,平均体温(38.95±0.36)℃。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19±0.86)岁;病 程 1~3 d,平 均 病 程(1.81±0.41)d;入 院 体 温37.9~40.5 ℃,平均体温(39.00±0.48)℃。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盱眙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感冒(风热证)诊断标准;②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③病程≤72 h;④腋温≥37.5 ℃;⑤年龄1~6岁。

排除标准:①有热惊厥史患儿;②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儿;③过敏体质患儿;④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患儿;⑤双足皮肤破损、溃疡患儿;⑥治疗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完整治疗过程的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①基础治疗。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阿奇霉素、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并予以双黄连抗病毒治疗;②退热治疗。常规物理降温,包括增加患儿饮水量,卧床休息,并应用退热贴等降温;若体温≥38.5 ℃,则予以布洛芬混悬液(生产企业: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11)口服,2~3岁,12~14 kg,3 mL/次;4~6岁,16~20 kg,5 mL/次。若用药后患儿体温未能下降至正常水平,则间隔4~6 h,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生产企业: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06),1~3岁,12~15 kg,3 mL/次;4~6岁,16~21 kg,5 mL/次。

观察组应用常规治疗联合中药足部熏蒸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足部熏蒸治疗。药物组成:青蒿、柴胡、香薷、大黄各30 g,石膏50 g,黄芪、连翘、丹参各20 g;水浸泡30 min后煎煮,取2 000 mL汤汁;将中药汤汁加入足浴盆中,加凉开水将温度调节至37~40 ℃;患儿端坐位,将其双足完全浸泡在药液中,浸泡30 min/次,1次/d;对于体温复升者,2次/d。

两组患儿均于治疗7 d时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体温下降至37.5 ℃以下,无体温复升情况,精神不济、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均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体温下降至37.5℃以下但出现复升情况,或单次体温下降1 ℃但无复升,但精神不济、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情况均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体温下降不显著,临床症状、体征等改善不显著。治疗有效率 =(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感冒(风热证)诊断标准,包括发热、咽部红、恶寒、鼻塞、流鼻涕、头痛,每项0~3分,分数高表示症状严重。③康复用时。记录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烦躁不安消失时间、乏力消失时间。④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治疗前后,采集患儿3 mL空腹静脉血,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⑤治疗满意度。治疗完成时,对患儿家长进行治疗满意度调查,将患儿家长治疗满意度转化为量化指标,分数0~10分,分数高表示满意度高,以不同分数段划分满意度评价结果,包括非常满意(9~10分)、一般满意(6~8分)、不满意(0~5分),满意度 =(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n(%)]

2.2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发热、咽部红、恶寒、鼻塞、流鼻涕、头痛等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热、咽部红、恶寒、鼻塞、流鼻涕、头痛等证候积分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儿康复用时比较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烦躁不安消失时间、乏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康复用时比较 (,d)

2.4 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5 两组患儿家长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家长治疗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发热患儿常规治疗多为对症治疗,其中布洛芬为非甾体抗炎药,可影响前列腺素合成过程,进而产生抗感染、镇痛等作用,同时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体温中枢,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对乙酰氨基酚为非那西丁体内代谢产物,用药后会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进而抑制组胺、缓激肽等物质的合成与释放过程,帮助患儿扩张外周血管、促进排汗而起到解热作用。两种药物交替应用,可缓解患儿反复发热对生理功能造成损伤。但单纯应用西药治疗仅有退热效果,不能提升患儿自身抵抗炎性反应的能力,可能会出现反复发热、退热效果不理想等情况,因此考虑联合中药治疗。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足部熏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水平低于对照组,康复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为,温度刺激可减轻鼻黏膜水肿、缓解脑组织缺氧疼痛等症状,同时柴胡清宣透达、和解少阳,对内伤、外感风邪引发的发热症状均具显著疗效;黄芩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之效,与柴胡联合应用,可通过解毒清热、祛风除邪作用,改善发热症状;石膏大寒,可清热泻火,连翘、青蒿苦寒,可疏风散热,香薷辛温发散,两者联用,可中和药性;丹参、大黄可活血化瘀、解毒化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风散热之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中柴胡油、柴胡总皂苷具有解热、镇痛、镇静作用。在治疗中可辅助西药退热,同时可改善患儿发热状态下烦躁不安的情绪,减轻生理应激反应,保持生理机能稳定性。黄芩苷具解热镇痛作用,通过抑制Ca内流、单核细胞DNA合成,以阻止内生致热源的产生,从而降低体温。生石膏中Ca含量丰富,通过改变细胞膜内外Ca浓度差以抑制Ca内流,可达到退热作用。连翘对多种革兰阳性、革兰阴性菌均具抑制作用,可辅助西药治疗改善患儿炎性反应,减轻炎性反应引起的发热。青蒿具抗菌、抗寄生虫等作用,与连翘联合应用,可起到抗病毒、抗细菌作用。大黄具抗菌、利胆、改善肾功能不全等作用,减轻在高热状态下患儿有各脏器功能的损伤。丹参可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与大黄共同作用,可改善患儿各器官组织血流灌注,为促进患儿整体生理功能康复提供生理基础,进而提升治疗效果、缩短康复用时。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为,柴胡、黄芩、石膏等药物进一步提升患儿退热效果;连翘、青蒿等药物可促进机体对病原菌的清除,同时丹参、大黄可增强患儿各器官组织保护能力,以全面性抑制患儿血清炎症因子产生,促进炎症因子的清除,达到降低TNF-α、IL-6、CRP水平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与患儿退热效果更理想、康复速度加快有关,而中药足部熏蒸治疗舒适性更理想,因此可提升患儿家长治疗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对外感发热疾病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康复用时,提升治疗满意度。

猜你喜欢

证候柴胡体温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基于柴胡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本草”说养生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高手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