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侗乡:用画来表达内心
——创作有感

2022-10-26文/杨

美术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侗乡芦笙鼓楼

文/杨 丹

绘画就是一种语言,我用它来记载了我对家乡的情怀。我从小生长在侗族乡村,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我从懂事到小学毕业,每晚都在听爸爸讲侗族的历史和传说故事:侗族认为单数是表示吉祥数字,侗族吊脚楼的间数,风雨桥上的宝塔,鼓楼的层次等都是奇数的,侗族习俗中“送新娘”“回娘家”“月也”的总人数也都必须是选对奇数的;侗族崇拜太阳,所以鼓楼坪的鹅卵石图案是圆形,跳芦笙舞的队形是圆形,服饰图案也是圆形。还有那镶嵌在鼓楼的最顶层上的小葫芦,也充满着神秘动人的故事。以及被人们称为“福桥”的风雨桥等,这些都成为我绘画创作中的主要元素。我用绘画来记载家乡的历史和变迁,记录我对家乡的爱和情。每逢我踏上家乡这片土地,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用画笔记下她的惊人变化。我更爱画风雨桥和鼓楼,因为爸爸说风雨桥是侗族人民的生命之桥,是保住一寨平安的保护神,是女神;鼓楼是侗族人民心中的太阳,代表男性,这些都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使我从小就对侗族充满着神秘感,因而创作出如《风雨桥畔迎亲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黄色侗乡》《侗族婆婆爱卫生》《生命之桥》等作品。

绘画是一种语言,作家用文学作品来反映生活,而我用点、线、面和冷暖对比来直观地表达我心中的语言。语言是富有情感的,这些情感体现在画面中多用暖色调来记录侗乡的变化,对家乡强烈的爱,这种家乡的情怀永远抹不掉,因此我的画多以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形成“毫无道理的色彩构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视点”,这些色彩感永远都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如作品《唱大歌赞侗乡》《侗乡人民多快乐》等。

绘画就是一种语言,行走侗乡村村寨寨,记录家乡的点点滴滴,小小的速写本就是小小的日记本,记录当年与现代家乡的生活习俗的变迁,从小就刻在大脑中,家乡的“冬节”“春节”,在我脑海中只有这两个节日才有“肉”吃。现在却不一样,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吃肉不是新鲜事,生活质量才是家乡人民的追求。因此,我用手中的画笔画下了《农家事乐翻天》《挑起土鸡回娘家》《家乡芦笙舞,舞出新生活》记录了家乡的这些变化。

绘画是一种语言,可以道出家乡的历史、传说故事,道出民族的信仰和崇拜,道出民族的审美观等。在这几年的绘画中我一直在探索。因此,在家庭里,我把这些事传授给了我的子孙后代;在社会上,我把这些理念传授给侗族农民画家;而在学校,我把这些积累出来的创作方法和技巧用来培训老师,在课堂上我教育学生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绘画就是一种语言,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它代表着我的思想、情感、思维。

杨 丹/风雨桥畔迎亲人100cm×200cm 2010年

杨 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10cm×200cm 2019年

↑杨 丹/红瑶女60cm×60cm 2018年

↓杨 丹/吹出美好新生活90cm×90cm 2016年

杨丹/欢乐侗乡60cm×60cm 2005年

杨 丹/吹起芦笙庆丰收100cm×100cm 2015年

杨丹/春耕之三60cm×60cm 2010年

杨 丹/赶坡会100cm×100cm 2013年

猜你喜欢

侗乡芦笙鼓楼
侗乡端午粽飘香
岜沙芦笙节
鼓楼颂
到肇兴侗寨看鼓楼
侗乡情缘
你好,芦笙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侗乡的春天
王培堃丙烯组画《科学的春风吹进侗乡》(合作)
芦笙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