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书证融通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2-10-25朱逢念管威周诗雅武汉工商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30期
关键词:书证融通职业技能

朱逢念 管威 周诗雅 (武汉工商学院)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从2019年开始,我国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我国政府在方案中提出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必须落实到书证融通上,即高校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必须同步完成职业教育,两者的重要程度一样。因此,如何做好学历教育+技能教育书证融通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无疑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截至2021年末,已经有44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全国各院校分四批试点,经过2年多的试点改革,许多试点院校发表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试点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通过中国知网以“1+x”证书作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我国学者对该课题的研究总量偏少,不到3000篇的文献资料,核心期刊仅有181篇,现有研究文献多为对“1+x”证书制度职业院校试点工作的探讨,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试点,尤其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少有涉及。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多个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地调研,对“1+x”证书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促进我国“1+x”证书制度理论构建体系的完善,推进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试点工作,同时为书证融通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思路和经验积累。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不能满足“1+x”证书制度的实施,高校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

目前,本科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都是由本专业教师负责起草,经过专业领域的专家多番论证后形成的,长期以来,虽然偶有微调,但是核心课程体系并没有发生改变。近年,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种高新技术的涌现,企业经营方式在不断变化,然而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导致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出现明显背离。传统的高校课程体系通常是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模块构成,而前两个模块相对比较固化,大多数高校也仅仅是对专业选修课的构成进行调整。显然,由于受到课程构建理念、资源等方面限制,高校各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无法突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色。

(二)难以兼顾学历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

在过去,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构建都是以专业知识为核心,而最近几年,一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实现由专业知识向专业能力的转变,因此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提高实践课程比重。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各专业的实践课程占比基本都能在30%以上,甚至更高。然而,“1+x”证书制度却对其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出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现有的课程体系虽能满足以理论课程为主的学历教育,却难以兼顾职业能力教育。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制于传统课程体系建设理念,许多高校及教师习惯性地保持传统,不愿意走出舒适圈,以避免承担创新失败带来的后果;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数经费有限,难以负担实践课程的实验室建设费用。因此,高校要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解决思想困境和经费问题。

(三)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

现有的课程体系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力较为单一,应用型高校一般一个专业只对应1-2个就业方向,以武汉工商学院的会计专业为例,其招生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2个方向,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才同质性非常严重,进一步造成了就业市场的内卷现象。同时,这种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也不符合“1+x”制度提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为了提高就业率,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借助“1+x”制度试点的相关政策优惠,按照宽口径的就业方向重构各专业课程体系,使之能够灵活满足各细分领域的学生需求,并充分与就业市场岗位需求有效衔接,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书证融通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基于书证融通模式重构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具体构建路径如下:

(一)建立x证书的选择与淘汰机制

目前,教育部共进行了44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工作,根据高校专业建设方向,建立x证书的选择与淘汰机制将成为“1+x”制度实施的前提。高校在进行1+x证书选择时,具体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一是要立足本校专业建设情况。选择的证书要符合专业特色,现有的师资要能够基本满足教学要求,还要考虑院校的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是否能满足x证书的试点。二是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就业市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学生要和当地的就业需求进行对接,因此选择x证书时,高校要实地调研区域企业的岗位需求,还要考虑证书在就业市场的认可程度。

此外,还应在高校内部构建x证书的淘汰机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需要与企业需求密切关联,而企业的岗位需求不是一层不变的,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对已入校的x证书的定期评价机制,对于已经落后于国内国际行业先进标准的证书要敢于淘汰,保障入校证书与就业市场的适配性。

(二)基于x证书需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选定入校的x证书只是完成了课程体系重构的第一步,高校是否能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则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从2019年1+x试点方案实施以来,很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是将“1”与x单独进行课程设置,并未实现两者的融合。徐国庆,伏梦瑶(2021)指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教学标准整合,让这两个标准融为一体。”因此,要实现1+x制度的协同效应,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明确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了解x证书的行业标准,才能有针对性地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对接。

要真正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要在充分进行市场岗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书证融通模式不是简单地将方案中的一些理论课程替换成实践课,而是要将企业需求转化为专业的建设标准,从课程体系构成整体考虑,使得设置的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产业高级岗位技能人才需求的吻合度。

(三)建立“核心课+x证书选修课组合”的课程结构

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证书考核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两者有部分重合。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x证书所涉及的知识点分布在多门专业课程中,只要学生全部学完这些课程,是可以直接参加证书考试的,但是由于课程设置时间跨度较长,且有部分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因此考核效果并不是很好。二是两者刚好形成互补。这也是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情形,由于传统的学历教育课程将x证书的理论知识点已经全部包含,但是因为此类高校的经费有限,所以往往未设置对应的实训课程。三是两者之间相互独立。此类型的x证书都是引入行业最新标准,往往体现了社会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而传统的学历教育课程通常要滞后于行业发展,因此两者之间并无太大关联。

针对上述三种情形,如何将x证书涉及的知识融入课程体系呢?莫舒玥(2021)提出:“应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开发与x证书相关的由2~3门课程组成的课程包,供有需要的学生选择。”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探索建立“核心课+x证书选修课组合”的课程结构。首先,应根据专业类别将相近的专业合并成一个专业群,再根据专业群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然后挑选出一批适用于该专业群的x证书,最后根据不同的证书开发不同的课程组合。这种方式可以使“部分重合”式的课程均被参与x证书考核的学生关注到,从而可以采用集中复习的方式,大大提高考核效果。其次,对于“互补”式课程类型,可以高度关联理论课程和对应的实训课程,帮助学生系统性地建立课程联系;而对于“相互独立”式课程类型,也可以要求证书开发企业单独开发2~3门的独立课程,以选修课组合的方式放入人才培养方案。图1是财会类专业“核心课+x证书选修课组合”课程结构框架图:

(四)结合x证书知识点重构课程内容

上文所述的“互补”和“相互独立”式课程类型无须重构课程内容,只需要根据x证书的要求开设一批新课程即可。而针对“部分重合”式课程类型,除非是专业课教学内容和证书考核内容完全重合,不然必然面临着专业课程内容重构的需求,因此高校应在传统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与x证书衔接的课程,结合证书的知识点进行内容补充和重组。

具体来说,要一一对照x证书的标准对相关选修课程逐一进行模块化改进。改进方式通常包括新增和修订两种。对于x证书中和原有课程都包含的内容,按照最新行业标准进行修订;而对于x证书涵盖但是原课程中并未包括的内容,应该采取新增模块的方式进行补充。此外,对于原课程中涵盖但是x证书未涉及的内容应该予以保留,改进之后应确保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完全满足x证书的相应要求。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书证融通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发挥多元化主体的协同效应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我国要建设多元办学格局。高校按照国家教学标准完成教学任务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评价组织应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负责实施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证书发放。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防止出现乱培训、滥发证现象。行业协会要为培训评价组织提供好服务环境支持。”因此,为了保障书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调动政府、行业协会、培训评价组织、试点院校等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x证书的考核等方面形成合力,发挥多元化主体的协同效应。

(二)建立学分认定和置换机制

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意味着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能够通过院校课程的学习获得,即两种证书的知识点存在着重合。因此,在构建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时,要尽量避免低效率的重复考核,高校应建立学分置换和认定机制,即通过两个证书考核内容的互相认定或者置换的方式,免修或者免试重合的内容。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高校可根据证书等级和类别允许其免修部分课程,而对已取得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在参加相应的x证书考试时,可免试部分内容。2021年12月国家“学分银行”平台正式上线,为院校实现学分认定和置换提供了前提。

(三)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书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前提。融合了x证书行业标准的高校课程,不仅会涉及理论知识,也会涵盖对应的职业技能。而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师都是硕博毕业后直接进入校园,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于此类课程的讲授较为困难。因此,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新教师的招聘应倾向于有企业实务经验的高技术人才,改善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应鼓励现有教师定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同时探索建立校企双向聘任、相互兼职的机制,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和高校教师双向流动,尽快打造一批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为书证融通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1+x”证书制度下,探索书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是保障制度实施的核心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多家本科“1+x”试点院校,发现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与企业需求脱节、 难以兼顾职业能力教育以及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等诸多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书证融通模式下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从建立x证书的选择与淘汰机制着手,修订与x证书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核心课+x证书选修课组合”的课程结构,并结合x证书知识点重构课程内容,从而确保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进行有效衔接,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最后,为了保障书证融通课程体系的顺利构建,本文针对政府、企业和高校等试点工作实施主体提出了应充分发挥多元化主体的协同效应,建立学分认定和置换机制,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建议。

猜你喜欢

书证融通职业技能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书证提出命令制度的泛化适用与价值平衡
——兼评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什么是绥芬河
司法实践中非法书证排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型语文类辞书编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