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现状调查
2022-10-25鱼小兰郭乾乾周桐如杨健珍黄伟宏何佳洁
鱼小兰,汤 榕,郭乾乾,周桐如,杨健珍,黄伟宏,何佳洁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4)
产教融合是促进校企合作、实现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深化产教融合已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1]。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基于产教融合视角,对宁夏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自行设计的“基于产教融合视角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平台于2021年9月对宁夏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二至大四114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因大一新生刚开学处于军训期,尚未正式开课,所以未纳入调查范围。
1.2 方法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了解情况、对课程设置的满意情况、理论与实践教学情况、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等。其中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情况调查共1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5 个等级,分别记 5、4、3、2、1 分。正式调查前,对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使用Cronbach's 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一般情况下Cronbach's α系数越高,题项间的相关性越大,信度越高。本问卷测得Cronbach's α系数为0.974,大于0.9,说明信度非常好。效度检验可以判断测量工具的有效性程度,效度值越大,说明测量结果能够解释研究假设的程度越高[2]。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的方法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测得KMO值为0.951,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小于0.001,说明问卷效度高。调查结束后,使用Excel整理数据,导入SPSS 24.0软件进行描述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4份,收回有效问卷103份,有效回收率为90.4%。调查对象中男性占28.2%,女性占71.8%,女性多于男性,符合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男生少女生多、男女比例失衡的特点。3个年级人数相对均匀,均在33%左右,说明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了解情况(见表2)
表2 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了解情况
2.3 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情况
满意情况调查部分共有1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代表调查对象满意度越高。在调查结果分析中,我们把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比之和记为满意度,把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占比之和记为不满意度,通过对满意度与得分的比较,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设置整体情况的满意度为39.8%,不满意度为25.2%。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满意度最高,为47.6%;对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创新性、通过课堂教学对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满意度相对较低,为35.0%。不管在教学内容还是课时设置上,学生满意度均低于50%,说明课程体系有很大改进空间。学生课程设置整体情况条目得分为(3.19±0.97)分,介于一般和满意之间。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条目得分最高,课程内容关注学科前沿和科研最新进展、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创新性、课程满足自身需求、选修课程等条目得分较低(见表3)。这从侧面反映出课程内容及设置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表3 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情况及得分
2.4 理论与实践教学情况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案例分析法和传统讲授法,分别占27.0%、26.7%;采用情景模拟法和任务驱动法的较少,占16.5%;采用现场实践教学方式的最少,占13.6%。虽然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但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现场实践。对学生经常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类型进行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学生经常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类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志愿服务,包括到基层社区进行卫生服务、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等。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三下乡”暑期实践、健康知识宣讲、下乡调研多是公共卫生预防专业学生的活动,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参与机会较少。同时,学生认为实践能力培养相关课程较少,应增加实训时间和机会,丰富实训内容,而且教师要加强对实训的指导与管理。
2.5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2.5.1 存在的问题 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理论课时过多而实践类课程不足、医学类课程繁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无法对接实际工作等(见表5)。
表5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5.2 优化建议(1)课程设置建议:学生认为应加强相关课程教学,如管理类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别占70.9%、61.2%;有69.9%的学生认为应弱化医学专业课程教学。
(2)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有86.4%的学生表示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社会实践能力;68.0%的学生表示学校应加强就业方面的辅导,如就业模拟面试、礼仪训练课;65.1%的学生表示应开设办公室软件操作课;52.4%的学生希望开设公文写作课;47.6%的学生希望开设数据统计分析课。
3 讨论
3.1 男女比例失衡,认知程度低
调查结果显示,宁夏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男女比例失衡,女生占71.8%,男生占28.2%,女生比例偏高,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3]。学生对所学专业认知程度较低,3个年级仅有45.6%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分析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学生是通过调剂就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较低、了解较少。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知程度,吸引更多学生主动报考,培养优秀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3.2 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医学类专业与管理类专业协同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仅为39.8%,整体偏低。虽然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开设相关医学课程[3],但在课程设置与安排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二年级医学专业课程占比较大而专业理论课程较少,偏离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现代化高水平管理人才的目标。三、四年级虽然医学专业课程有所减少,但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集中安排在这一时间段,导致学生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取并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此外,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重任,但在办学过程中忽视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使其深陷边缘化的困境,不仅在教育领域被医学类专业边缘化,还在临床工作中被医疗类岗位边缘化[4]。所以既要推动医学类专业与管理类专业协同发展,又要推动医疗机构岗位的优化配置,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3.3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项具体的管理服务活动,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只能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还要在实践中不断领会并加以运用[5]。实践是检验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手段。调查发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缺乏系统化教学,专业课程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学年且多为理论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主要的实践形式就是毕业实习,时间短,要求低,难以深入了解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日常管理活动。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传授,还应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调查还发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师多为学校教师,企业教师较少。因此,学校应建立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新型教学体系,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交流,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坚持共赢原则,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本校特点,培养具备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