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学实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2022-10-25童文琴余华彬李兰丽潘爱萍
童文琴,余华彬,李兰丽,潘爱萍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1 中医食疗学实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居民服务、卫生、社会工作等行业的康复技师、中医技师、保健按摩师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康复治疗、保健调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医食疗学作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训课具有实训项目多、实训技能需反复练习、实训过程可观摩性强等特点,传统实训课以教师示范、学生操作为主,教学中存在实操要点学生遗忘率高、操作错误率高的问题,同时由于实训项目操作时间较长,部分学生易产生消极情绪,以致失去学习兴趣。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本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中医食疗学实训课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今后持续解决该课程教学困境提供依据。
1.1 混合式教学内涵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是指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何克抗[1]在国内首次提出“混合式学习”概念,他认为“线上”+“线下”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李逢庆等[2]进一步提出关注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八大关键问题,包括微课、自学学习任务单、线上学习资源、在线学习交流活动、课堂深度学习活动、课后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习团队、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张锦等[3]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包括教学空间、教学时间、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混合,教学空间的混合主要是指“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时间的混合主要是课前、课中、课后3阶段的高效融合,教学方式的混合主要是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面授结合有组织的现代教学方式的混合,教学评价的混合主要是以传统考试为主的总结性评价结合大数据过程评价的混合。总之,混合式教学实现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结合,打破了整个教学环节课前、课中与课后教学闭环,延伸了课堂空间。
1.2 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互联网+教育”发展,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高校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促进高校教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4-5]。课程团队为了有效提升中医食疗学实训课实效性,大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依托网络教学平台重构实训课教学模块,开展针对性教学,并融入思政教育,初步构建了适合于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中医食疗学实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2.1 线下教材+线上实训模块 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鼓励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经检索相关教材,发现缺乏高职院校开发的中医食疗学规划类教材,而普通高校教材又存在理论偏多弊端,因此在选定的教材知识结构基础上,以“理论适中、能力重视、技能加强”为原则进行了实训课模块的重构,以满足学生针对实训部分的深度学习需求。
中医食疗学实训课主要是培养学生中医辨证思维下食疗方应用及食疗方制作能力,原教材实训模块为各食疗代表方制作技能,缺乏前后理论知识的联系,且同类型食疗方具有制作技能要点相近的特点,如粥品类、汤羹类、菜肴类等食疗方制作技术实训重复度大。基于此,急需整合制作技术相近的食疗方,在中医理论、食疗配伍理论支撑下开展不同类型食疗方实践运用及制作技术训练。
课程教学团队将实训模块中要求掌握的代表方整合出粥类、汤类、糊类、羹类、膏类、饭食类、菜肴类、茶饮类8种常用制作类型食疗方作为实训模块下的子模块,再以“理、法、方、药、技”为线索串联原教材各模块中与实训子模块关联的内容,进而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子模块下实训教学资源,学生线上自学的教学资源包括各子模块下需要具备的中医基础理论、食疗方煎煮方法、食疗方实践运用、食疗方常用药物原料选择、食疗方制作技术五大部分,形成适合学生深度学习的线上实训教学资源。为加强学生对同类型食疗方制作技术的学习,教学团队制作了微课,使教材核心内容与实训项目关联,不仅整合了教材中零散的教学内容,而且落实了实训项目的技能要求,既重视课程中理论够用,又提升了同类型食疗方实践运用、制作的职业能力,实现了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教材资源的整合。实训课重构前后项目对比见表1。
表1 实训课重构前后项目对比
1.2.2 线下技能训练+线上任务点学习 线下实训课采用以岗位流程化技能训练为主教学模式,该模式类似于项目学习教学模式(PBL)。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实训课前1周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创建PBL项目,要求学生提前完成线上任务,主体任务包括自学线上重构实训模块的理论知识、完成自主学习清单中的学习任务、熟悉同类型食疗方制作要点、完成课前小测等。理论知识及实训要求体现在重构的教学模块线上学习资源中,同类型食疗方制作要点以教师制作的微课为主,精心制作的微课既包含技术操作全过程的演示,又有技术操作要点的解说,这类微课的学习同样以任务点形式设置在线上实训子模块的代表方制作技术中。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大数据跟踪学生的自学任务完成情况,固定时间给予学习情况反馈,并开展在线指导答疑。同时为及时了解及分析学情,教师线上开展课前小测并进行测试结果分析。
课中,学生分组实训,进入实训流程前,教师创设岗位情境,引导学生掌握食疗养生服务流程,考核学生基于岗位需求的食疗方指导及运用能力。不同组学生在岗位能力训练后,会结合食疗方指导实践获得同类型但不同食疗代表方的制作方法,而教师则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分步骤完成。从教学策略实施效果而言,流程化技能训练具备对接岗位工作特点,教师在整个实训课中成为项目引导者、评价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成为项目设计者、完成者,起主体作用。“教”就是教师布置要完成的项目,讲授完成项目需要的知识点,创设情境,演示食疗服务规范及流程;“学”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项目需要的知识、技能;“做”就是学生分小组完成实训项目中的核心技能操作,并形成书面实训报告。教、学、做一体,将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有机融合,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学生团结协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具体教学模式实施流程见表2。
表2 实训项目PBL教学模式
1.2.3 线下小组合作+线上成果评价 既往中医食疗学实训课多采用小组合作完成单一实训项目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训教学采用教师示范、学生跟着操作模式,部分学生因实训中缺少动手机会而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及兴趣,导致实训项目往往由组内少数学生完成,最终达不到实训教学的要求。
基于中医食疗学实训项目可观摩性强,操作环节可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潜力,融合线上学习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实训课中小组成员轮流示范,其余学生观摩。在观摩中,组员还需分工合作完成实训步骤登记、实训过程拍摄、实训成果评价等实训任务。小组合作完成的实训步骤登记最终形成书面的实训报告并提交给教师,小组合作完成的实训过程拍摄最终需要形成视频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供教师评价及小组间互评。
在实训操作环节的线下教学,教师深入学生中,对学生的实操技术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及点评,以便及时发现学生技能操作中的不恰当操作,如实操要点的错误及遗漏,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针对线上成果展示,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设置PBL任务,提前引导各小组将实训操作过程中拍摄的视频或图片按规范步骤进行剪辑及美化,最终以微视频作品形式上传至教学平台。团队教师线上及时评价学生作品,提出各作品实训操作中的不足,并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次操作加以改进。此外,因不同组别学生制作的食疗代表方不同,改进后的微视频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供其他小组学生观摩学习,部分还可以作为科普知识再利用,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
1.2.4 线下思政教育+线上知识内化 实训分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医典故出发,结合中医食疗特色,对小组进行命名,将中医药文化渗透在实训全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健康中国战略”理念根植于学生的中医食疗应用及技能操作中,如病例分析、食疗方传承创新、行业发展实例等,将劳动教育、食品安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巧妙融入实训中,形成以“传承经典、守正创新、正德强技、助力健康”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要点,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价值观正确、知识丰富、综合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茶饮类食疗方应用及制作技术实训课为例,教师课前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德育目标4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素质培养上从既重视技能培养,又重视科学及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提出技能培养及素养培养两个维度的培养要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实训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药膳茶饮并书写实训感悟,布置第二课堂任务,以父亲节为例,设计适用于夏季养生茶饮,以学院及闽生工院康复保健系为平台,进行系列推文推广,在强化学生技能的同时,弘扬爱心、传播孝道,落实课程思政点。通过精心设计实训项目,使每个实训项目均有思政教育内容,在润物细无声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见表3)。
表3 实训项目思政教育渗透点
该课程承担着健康宣教任务,借助学生实训过程中积累的技能及可观图文和视频资料,鼓励学生内化知识,筛选部分学习优秀且对视频制作感兴趣的学生与教师共创科普推文或科普画报,通过学院等公众号推广或深入社区、养老院开展技能服务,拓展第二课堂,既提升课程的社会价值,又带给学生职业体验,使学生树立学好中医传统康复知识的信心。
1.3 混合式教学成效
1.3.1 做到工学结合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中医食疗学实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材基础上重构线上实训模块,串联了教材中的核心教学内容,使传统单一的实训项目进阶为模块化教学项目,重构的线上学习资源与不同类型食疗方人群或行业应用对接,如粥类食疗方对接老年人群,膏方类食疗方对接女性人群,汤羹、茶饮类对接月子餐行业等。此外,线下实训课程不仅仅是技能操作,还结合了食疗方实例分析,对接了岗位服务流程,开展了食疗方筛选及制作,这种实训模块化教学使得学生掌握了工作服务流程及其规范,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更符合高职生技能培养要求。
1.3.2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线下技能训练结合线上任务点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项目学习教学法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如课前只有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清单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确保线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团队及时进行线上交流及督促,并结合课前小测等方式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这种教师针对线下实训精心设计的课前任务,保障了教学的顺利实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避免了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
1.3.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线下思政教育结合线上知识内化,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并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思政教育,将传承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正德强技、助力健康等思政元素渗透到课程的方方面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充分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4 混合式教学反思
中医食疗学实训课混合式教学,需要反思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实训项目重构可进一步对接行业需求,挖掘出近年来在儿童、妇女、老年人群食疗方需求及实践运用,进一步改进及丰富线上学习资源,以更好地适应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就业岗位需求。(2)在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因学时数少、操作时间较长,虽采取一定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仍无法避免因小组人数较多,部分小组一旦缺乏合作的默契,极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进而出现组间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3)在线上资源配置上,目前仍以教师录制的实训过程及讲解要点的视频为主,学习任务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今后将进一步优化微课内容,如组织团队教师共同打造在线精品课程,提高微课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 结语
团队教师依托网络教学平台,采取了线下教材核心内容与线上学习资源结合,重构实训模块,线下技能训练与线上任务点学习结合,线下小组合作与线上学习成果评价结合,线下思政教育与线上知识内化结合等措施,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出实训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成效显示,做到了工学结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和职业素养,充分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