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2-10-25周智超蔡克江新丽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九江332000

江西中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血肿神经功能脑出血

★ 周智超 蔡克 江新丽(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 九江 332000)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颅内压上升快、病情重、起病急等特点,临床症状以呕吐、头痛为主,可导致患者出现认知、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出现意识丧失,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2]。血肿清除术是临床治疗此类患者常用术式,可将颅内血肿清除,降低颅内压,挽救患者生命,但术后仍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治疗效果。有研究指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其神经功能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将起重要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42~75岁,平均(55.48±3.26)岁;出血部位脑叶8例,小脑8例,基底节20例,丘脑13例;出血量 30~51 mL,平均(38.69±6.34)mL。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0~78岁,平均(55.69±3.78)岁;出血部位脑叶9例,小脑10例,基底节16例,丘脑14例;出血量32~53 mL,平均(39.12±6.45)mL。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4],且经头颅CT确诊;(2)自愿签署同意书;(3)凝血功能正常。

1.3 排除标准

(1)严重肾、肝功能不全;(2)合并精神、认知障碍;(3)合并恶性肿瘤;(4)合并传染病及血液系统疾病。

1.4 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予以运动和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做好并发症预防和基础护理。连续干预1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治疗方式、护理要点、并发症预防等,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对术后恢复的重要性;同时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密切关注,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师实施对症处理。(2)运动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实施上肢关节屈伸、外展、内旋等活动锻炼,运动量以患者身体可耐受为宜,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当术后患者病情平稳后,鼓励患者多实施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使其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恢复至原有水平,训练期间控制运动度,保护各运动关节,以患者不疼痛为宜;术后恢复14 d后,按照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可指导其适当进行单腿扶拐行走、下床站立等行走训练,逐步转至上下楼锻炼等;当患者可慢慢行走后,照顾者可帮助患者练习独立穿衣、梳洗、如厕等。(3)语言锻炼:术后,指导患者从嘴唇发音、上举、舌部伸缩、开合等实施早期语言功能训练,并叮嘱其每天清晨进行对镜发音练习;采用吹纸片、吹气球等方法以提高对气流、气息的引导和控制能力;同时播放音乐、手势与语言并用,以刺激患者听觉、语言,使其开口说话,此过程中多鼓励患者,激发其兴致。(4)吞咽障碍、饮食护理:术后,对病情稳定的患者,予以一定的空吞咽动作和咽部刺激训练,逐渐增加吞咽力度;当患者可进行有力吞咽时,便可适当实施进食锻炼,将5 mL左右的全流质食物放入患者口腔,告知其自行吞咽,若患者出现呛咳情况,则仍需进行吞咽训练;且每次进食完毕后,患者应继续做空吞咽练习。(5)压疮预防护理:叮嘱患者做好床铺及个人卫生清洁,避免推、拉、拖等动作擦破皮肤;指导家属对患者受压部位及骨突处进行按摩,并定期用温水擦浴;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提高抵抗力;同时定期给病房通风、消毒,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并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必要时可给予雾化吸入,防止肺部感染及坠积性肺炎发生。连续干预1个月。

1.5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状态。该量表包括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意识水平等11项内容,分值为0~42分。NIHSS分值越低提示神经功能越好。(2)日常生活能力: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6]对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包括行走、穿衣、个人卫生等10项内容,分值为0~100分。MBI分值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再出血、坠积性肺炎等)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NIHSS、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MBI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NIHSS、MBI评分比较(,n=49) 分

表1 两组NIHSS、MBI评分比较(,n=49) 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NIHSS MBI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24.23±4.82 13.52±2.58*#48.81±3.69 82.18±7.66*#对照组 24.71±4.61 18.73±3.41* 48.45±3.39 67.51±5.88*组别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49) 例(%)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神经科的多发病及常见病,具有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虽可通过血肿清除术降低致死率,但因颅脑解剖结构较为复发,致使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肢体瘫痪、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常规护理方案中仅以健康宣教、运动及饮食指导等基础护理为主,方案过于简单,加之每位患者接受能力不同,使健康宣教的适用度和质量无法保证,部分患者护理效果不尽如人意。早期康复护理的“早期”是护理实施的核心,通过实施早期语言功能、运动功能锻炼等措施,可对影响术后康复的因素进行有效规避,进而提高康复效果[7-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其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分析其原因在于: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通过予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及术后康复护理要点等健康宣教,可提高其疾病认知度,提升护理配合度;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降低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存活率;早期通过循序渐进进行肢体活动锻炼,可加快淋巴和患肢血液循环,有利于修复肌肉组织,避免肌肉萎缩,恢复肢体功能,进而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术后通过指导患者实施早期语言功能训练,有助于恢复其语言功能,可缓解患者因失语而产生的焦虑,同时予以鼓励,提高患者治疗信心;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咽部刺激训练、吞咽训练,可预防患者发生吞咽障碍,进而恢复其饮食能力;通过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定期帮助其进行翻身,可预防发生压疮;同时辅以营养支持,可提高患者抵抗力,促进其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其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血肿神经功能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