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及心肺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

2022-10-25李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8期
关键词:心肺入院康复训练

李坤

冠心病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发病患者中老年人群占比例高,现阶段,受生活饮食方式的变化及人口老龄化情况的加剧等因素的影响,疾病临床发生率激增。临床中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会对患者的活动进行必要限制,从而缓解其循环负荷,虽然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会导致患者机体功能和活动能力退化。现阶段临床相关研究结果证实,疾病早期实施合理的康复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1]。为此,本次研究将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观察治疗中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为疾病治疗方案优化提供可靠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CT 或冠脉状动造影诊断确诊;年龄≥60 岁;意识清醒配合程度较高;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并同意在文件上签字确认。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患者;肝肾功能严重异常患者。100 例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60~81 岁,平均年龄(69.25±4.4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9∶21;年龄60~83 岁,平均年龄(69.37±4.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s)

注:两组对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疾病情况选择系统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及醛固酮拮抗剂等治疗;采取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干预;要求患者合理控制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及油腻食物的摄入,稳定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

观察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详细方法为:①运动训练:针对入院患者,详细了解患者疾病情况、用药情况、病史、身体状况和运动耐受能力,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个性化运动训练计划,要求患者循序渐进地完成运动训练。②呼吸训练:指导患者掌握腹式呼吸、缩唇和深呼吸方法,患者可保持立位、卧位进行训练,呼吸动作为训练的关键部分。腹式呼吸训练,左、右手分别放在胸前和腹部,全身肌肉放松,静息呼吸,吸气时用鼻吸入,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腹部要收缩,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慢深呼吸,增加肺泡通气量。缩唇呼气训练,用鼻腔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训练过程中合理调节嘴唇大小程度。③日常活动能力训练:训练时需要和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内心的担忧和想法,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详细说明疾病诱发原因、治疗方法、控制疾病发展措施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要求患者尽量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包括穿脱衣物、刷牙洗脸、如厕、上下楼梯,不断强化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有助于身体机能的强化。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于治疗3 个月后,对比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水平,采用心脏彩超测定患者LVEF、LVEDD 水平。采用6 min 步行试验测定患者心肺功能,患者6 min 内步行距离越长心肺功能越好。对比两组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进行评定,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四个项目,总分100 分,分值越低提示生活质量越差[2]。两组均于治疗后随访1 年,记录相关并发症及再次入院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肺血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心肺功能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LVEF、LVEDD、6 min 步行试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心肺功能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后心肺功能水平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及再次入院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及再次入院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9.24±2.36)分高于对照组的(86.73±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6P=0.000<0.05)。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大众较为熟悉的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之为缺血性心脏病[3]。现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疾病临床发生率显著增加。研究证实[4,5],疾病发生及发展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等密切相关[6,7]。中老年患者为冠心病高危人群,年龄和疾病的发展关系密切,年龄越大,发病风险就越高。疾病发生后,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发生胸闷或心悸等,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会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不良事件,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存在严重的影响[8,9]。临床中通常会选择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主要目的为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可实现一定效果。如果心绞痛较为严重,还可以利用介入治疗进行缓解,但是药物治疗或是介入治疗无法提升患者身体功能和生活能力[10-12]。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同时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降低患者心脏负担,提升肺功能,能够逐步提升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恢复患者身体机能和心肺功能,使其回归正常家庭生活。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LVEF、LVEDD、6 min 步行试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老年冠心病患者通过开展早期康复治疗,进行适量运动可强化患者心肺功能,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再次入院,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和预后情况,能够降低并发症及再次入院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借鉴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心肺入院康复训练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