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监督坚决守牢城市“大安全”底线
2022-10-25万智奇
文/丁 立 万智奇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责任重于泰山。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对《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进行了全面修订,突出了“城市”概念,扩大了“大生产”“大安全”内涵外延,完善了“兜底织网”的安全责任体系,对安全风险防控、数字化管控和社会治理等提出明确要求。今年初,为推进修法加速见效,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确保超大城市运行安全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于今年2月至10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执法检查,坚决防范和遏制本市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以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性 有重点 广覆盖
安全生产综合执法检查坚持与市委、市政府集中开展“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紧密结合;坚持与区、乡镇人大联动监督相结合;坚持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坚持与社会共治相结合;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彰显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力度,发挥了执法检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
强化组织保障,集中优势力量。市人大常委会对本次综合执法检查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常委会相关组成人员为成员的执法检查组,下设8个专项指导组和1个综合保障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两个阶段的实施细则。执法检查组还邀请人大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中青年骨干及相关专家、专业人士共90余人参加。
综合汇聚法规,形成广泛覆盖。本次综合执法检查汇聚城市安全相关法规的综合性优势,除对《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进行执法检查外,也覆盖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管理、非机动车安全管理、轨道交通管理、道路运输管理、燃气管理、住宅物业管理等与城市运行安全相关的7部法规的实施情况,广泛覆盖本市安全生产和城市安全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环节,整体发挥执法检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
三级人大联动,织密监督网络。全市16个区人大常委会与市人大常委会同期、同步、同标准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执法检查,形成整体联动的组合效应。在综合执法检查过程中,共组织市、区和乡镇三级人大代表6600余人次开展1700余次检查活动,凝聚各方力量增加对城市安全的监督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排解风险隐患。听取市政府关于本市贯彻实施安全生产和城市运行安全相关法规情况的报告并进行分组审议,组织专题询问,督促各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直面安全生产和城市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全面改进。针对执法检查发现的有关安全生产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和数字化作用发挥不够,部分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和安全意识淡化等问题,形成人大监督建议,并连续四次督促市安委办提交整改清单。同时,建议把为高龄独居老年人安装燃气报警器作为市政府2023年度实事项目进行研究论证。
强调民主监督,吸纳民意民智。认真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组织市、区、乡镇人大代表下社区,共收集整理566条居民反映的安全生产和城市运行安全的问题和建议。会同12345市民热线,对今年以来市民反映的15000余条城市运行安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共整理汇集573条市民反映的安全生产和城市运行安全的意见。会同市大数据中心开展安全生产市民问卷调查,形成《市民反映的突出安全风险隐患清单》,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
有创新 有力度 有实效
此次安全生产综合执法检查是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次重要探索创新。突破了单项法规为主的传统模式,开展了“1+7”广泛覆盖的城市“大安全”多项法规的整体监督;突破了单一委员会为主组织实施的惯例,整合调度常委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协同配合、上下联动、全面实施执法检查;突破了既往采取的标准化执法检查手法,采用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提请协助、实地调研、调查问卷、定期汇总等7种方式,实施即知即改、督察督办、联动监督、公益诉讼、线索移交等5种闭环监督方法,并通过“政府报告—分组审议—专题询问—审议意见—执法检查报告”五位一体系统构造常委会审议的全新程序组合。
此次安全生产综合执法检查是促动本市安全生产重点事项加快进展的一个重要推手。针对安全生产第三方专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应急部门加快建设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平台;针对重点高风险领域重大设施设备维护更新改造提出监督建议,着力防范高风险领域安全隐患和风险。推动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数字化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在闵行、金山等区开展“企业码”安全生产运用试点,提升“穿透式”监管水平。
此次安全生产综合执法检查是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和城市安全持续改善的一项重要保障。通过执法检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推进,督促各部门、各单位法定职责及属地责任的落实,全方位摸清本市重点安全风险隐患,发现并推动治理了一批系统性、典型性、紧要性风险隐患。通过执法检查报告及8个分报告,全面分析本市安全生产及城市安全全貌,指出安全生产统筹协调机制、风险防控体系、主体责任压实、第三方服务机构监管、综合治理水平等5个方面的14项短板弱项,逐一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同时将监督与立法结合,对安全生产和城市安全相关法规提出修缮建议,为今后持续开展相关执法检查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