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驻会”也能发挥“大作用”
2022-10-25赵爱华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10期
文/赵爱华
2021年5月21日,我被光荣地任命为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委员(不驻会)并进行了宪法宣誓。回顾履职点滴,从领衔2个课题的专题调研,到参加栗战书委员长在上海开展固废法执法检查期间的座谈发言;从闭会期间参加《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等立法调研、专题审议,到参加《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专项监督、《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新法规发布的专题访谈;从疫情期间提出10多项对策建议,到组织专家团队就市民关心的涉疫垃圾流向解惑答疑等等,每一次的履职活动,不仅使我的专业特长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也更加激发了我身为委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渐渐地,我似乎也领悟到了一些门道,那就是要努力在“专、实、新、勤”上下功夫。
“专”,就是专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专家优势和实践优势,体现自己在专业领域认识问题、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和实战水平。
“实”,就是务实。要聚焦立法、监督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真实反映基层声音,提出的对策建议要有时效性和可转化性。
“新”,就是创新。要有打破惯性思维和惯性做法的勇气和担当,创新履职理念和方式,形成一些可复制和推广的成果和做法,争当人大机制创新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勤”,就是勤学、勤思、勤实践、勤提高。要准确把握工作规则,善于学习新法规新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处理好业务工作与委员履职之间的关系,做到两相长、两促进。
市人大不驻会委员职数虽不多,却可以有效补充专委会工作力量;有专业赋能,不驻会委员一样可以为人大常委会建设政治机关、代表机关、工作机关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