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生涯教育路径实施探索

2022-10-24

文教资料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生涯双一流研究生

倪 彬

(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45)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对高等教育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核心是实现我国高校的内涵式、可持续性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与创造力,构建形成一个良性的教育动态运转机制。“双一流”建设的任务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六个方面,其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核心任务之一。

随着“双一流”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生涯教育与职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重庆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针对上述现象在研究生群体中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只有55.6%的受调者对未来就业持乐观态度,并且受调者中对未来职业做出明确规划的比例仅占24%。调研结果表明,随着研究生群体的扩大,在校研究生在对未来择业及职业规划方面持“跟着感觉走,等机会、看形式”的消极态度,没有针对自己的职业取向及研究领域进行知识、技能储备,导致大量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进而导致社会对研究生就业期望出现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研究生毕业群体的就业难度。本文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结合现阶段研究生群体特点,探索研究生生涯教育的新方法与改革路径,通过提高研究生的生涯自主意识、生涯应变能力,为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一、生涯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一)生涯教育的内涵

美国生涯大师舒伯(Super)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的总和,它涵盖了人一生中所经历的各种职业和角色,最终表现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

1971年,马兰博士(Marland,S.P.)正式提出了“生涯教育”的概念,生涯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但在人类教育活动中生涯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职业教育更重要,生涯教育具有持续性、发展性、全程性等特点,人一生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通过提高受教育者对自身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帮助个人在生涯探索上做出合理的选择,从而使其达到理想生活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生涯教育可以有效地减少教育与现实生活、未来职业之间的障碍,改善人们的不合理信念、生活方式、就业状况等,使个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研究生生涯教育围绕未来生涯规划为核心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提升系我认知、深入了解所学专业领域工作环境、提升学生自信以及决策能力,研究生生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上述活动使研究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二)生涯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人生有涯,而知无涯。生涯教育不似学历教育有明确时间节点,是持续一生学习的过程。每个人的生涯教育在人的不同成长阶段不断变化,持续,直至终身。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个体达成其生涯目标,因此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制定针对性生涯规划方法与思路是保障最终目的实现与否的重要手段。成功的生涯教育能够激发个人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人对自身生涯的自我规划,能够培养个人持续发展规划、评估和创造能力,使个人能够在一生中不断自我学习。

2.发展性

人是生涯教育的主动塑造者,个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会有不同的企求,这些企求会不断地变化与发展,生涯教育在内容上应与之相对应。生涯教育的实施应遵循人类生理、心理、职业及社会发展的原理,在不同阶段接受应有生涯知识、技能等培训,帮助个体提高生涯成熟度,更好地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

生涯教育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内容会随着社会经济、客观条件等因素变化。个体的生涯教育在融合外部因素变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受教育者自身能力、兴趣以及知识储量及结构等问题,在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个人的个性化教育发展,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生涯的认知及理解的提升。

3.多学科融合性

生涯教育目标是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中的变化与发展,生涯教育不局限于职业规划与技能培训,同时也包括心理辅导,智力开发以及身体健康等。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门类。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个体的生涯发展也呈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如生涯价值观的多元化,生涯决策方法等的多样化。因此,高校生涯教育中更充分尊重多元文化,重视多学科交叉的应用。

4.以人为中心

生涯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是个人依据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了自我实现而逐渐展开的一种独特的生命历程,个人的决策和行动决定了自己的生涯方向和结果。生涯教育的宗旨是关注个体的成长、成熟、发展,提高个体的主观满意度和幸福感。通过系列生涯教育可以使个人具备生涯发展的基本能力,从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全面发展,最终达到个人自我认识、自我提升和自我教育的目标。

二、生涯教育的几个重要理论

生涯教育是在多学科交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主要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学等,根据不同时间维度下发展特点,可将生涯教育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见图1)。

图1 主要生涯理论发展时间维度

生涯教育理论经过多年发展,主要形成了六大理论框架:特质因素论(核心是匹配)、生涯发展论(核心是平衡)、工作适应论(核心是适应)、认识信息加工论(核心是认知)、社会认知职业论(核心是学习)、后现代生涯论(核心是行动),这些理论为高校的生涯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见表1)。

表1 生涯教育主要理论梳理

三、“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生涯教育的价值定位

(一)培养研究生生涯自主意识和能力

生涯教育以谋生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并逐步延伸至人生的全过程,既关注个人生存能力的发展,又强调群体生活技能的培养。它能系统有效地为研究生提供经验方法,培育其日常生活与职业生涯必备的思想和技能。研究生的生涯教育应该将培养学生主动规划意识和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在研究生的不同学习阶段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有效规划。唯有提高研究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才可以帮助其明确生涯定位,树立自我进步、长期发展的学习理念,促进自身的生涯发展。

(二)发掘研究生的潜能

生涯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个体自主有序地发展,研究生阶段的生涯教育定位应是帮助研究生了解自我、认识工作世界,提高决策、行动能力等诸多方面。以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划符合个人特质的理想的目标,通过系统性、持续性、动态发展的生涯教育活动,让研究生充分认识自我,发掘个人的潜能,以独特的方式去发展和表现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以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和互动。

(三)提高研究生的生涯应变能力

研究生生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涯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辨清自身已有的知识与将来生涯所需的技能之间的联系,明确自身未来的生涯重点,培养建立起可以从容应对未来变化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创造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突破人生的各种艰难险阻,享受幸福生活。

人工智能的普及,使一些旧行业消失的同时不断涌现出新行业,这使得个人面临着更高的职业危机,需要动态的调整自身的生涯规划,做好职业转变的准备。因此,生涯教育更要着重引导在校研究生关注职场信息的变化,培养个人的职业管理技能,包括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调节能力、时间规划及创造能力等,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做好职业风险规避,从容应对各种生涯变化。

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生涯教育路径探索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更注重整体质量的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内涵式发展等多项指标。因此,研究生生涯教育应突出“以人为中心”“发展”这两大主题,根据个体的生涯规划情况,身心发展状况、个人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特质,结合外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来宏观统筹安排。结合“双一流”建设背景,研究生生涯教育可从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来实施开展(见图2)。

图2 研究生生涯教育路径层次

(一)大众化的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首先应是普及性教育,针对所有在校研究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广泛的生涯教育。

1.在研究生中开展系列生涯教育课程

把生涯教育纳入研究生在校课程体系,是帮助研究生发展职业生涯最有效的途径。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来开展。

(1)根据在校研究生各阶段不同的生涯任务及特征,开设各类针对全体研究生的生涯教育必修课程。如研一阶段可开设“生涯发展与规划”必修课,研二阶段可开设“就业教育与指导”“创业培训”等课程。

(2)对于某些有特定需求的研究生,针对性地开设一些选修课程,指导学生学习特殊的生涯知识与技能。如开展“创业学”“科技与创新”“有效团队工作”等特色选修课程。

(3)在已有的研究生学术课程体系中纳入生涯教育,以专业的师资力量从学术的角度传授学生生涯发展相关知识。

2.生涯教育系列活动融入研究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依照研究生生涯各阶段的生涯认识和职业技能掌握情况,分阶段对在校研究生开展各类生涯教育活动。如面向研一新生开展“新生生涯第一课”专题讲座、“生涯体验周”、职业启蒙会、往届校友职场经验分享等活动,让生涯教育充分融入研究生入学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的体系中。

引导研二、研三学生开展生涯人物访谈, 企业参观、模拟招聘、就业指导讲座、职业论坛、企业俱乐部、生涯适应训练、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提升研究生的生涯意识及能力。通过“讲座、活动、大赛”等系列实践体验和行动,促使研究生养成积极的动手习惯、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提升生涯应变能力。

(二)精细化的生涯教育

在保证生涯教育广泛普及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到个体差异,在有需求的研究生中开展精细化的生涯教育,可从以下几个层次分别开展。

1.工作坊

生涯工作坊是指邀请生涯教育相关领域的权威或专家,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讲座、研讨、展示等多种活动、讨论并对生涯中的某个具体方向进行深入研究。生涯工作坊一般主题比较固定,领导者的讲解占主导位置,成员间互动比较少。

高校可在研究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下几类工作坊:一是主题性生涯工作坊,划分不同的生涯主题,如团队沟通合作、生涯目标、生涯行动、生涯决策等多个板块,让学生根据需求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板块。二是定时性生涯工作坊,如每年的开学季开展新生适应能力、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工作坊,每年的毕业季开展应聘技巧、求职材料准备、面试应对工作坊等。三是特殊性生涯工作坊,针对特殊形势、特殊需求等专门开设的工作坊,如选调生面试技巧、军队文职人员应试技巧等。

2.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依靠于集体环境下的多人互动学习开展的一种生涯教育方式。在一定的辅导策略下,团队成员在交流中提高集体认同感,消除生活学习中的负面情绪,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生涯教育。团体辅导具有共同进步、体验互助与互利、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等优点。生涯团体辅导的实施主体可以是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也可以是各学院相关部门。

3.一对一的生涯咨询

生涯咨询基于心理咨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其所需专业程度更强,效果更好。针对在成长困惑、生涯规划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研究生,安排具有相关领域丰富经验的咨询人员进行交流、解答,消除研究生在个人生涯发展中的问题和障碍,从而实现生涯、学习、家庭角色之间的协同和平衡发展的生涯教育形式。值得注意的是,一对一的生涯咨询除了需要解决生涯方面的难题,相关咨询人员应重点关注咨询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健康。在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在明确咨询者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应积极帮助咨询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其进行个人能力和生涯环境的协调评估,进行正向价值传递,促进其学习和生涯的理念学习和发展进步。

(三)个性化的生涯教育

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生涯教育更关注研究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为此应搭建宽路径、多途径的生涯教育体系。该体系应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院学科特色和教育方针,依托于专业教师和相关专业人员搭建个性化生涯教育发展平台,为有特殊需求的研究生提供特色化服务,保证不同差异个体的研究生在学校多层次的生涯教育培养体系中都能按需获得帮助。

如结合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当前热门就业职位等情况分别研究其各路径胜任素质模型, 邀请相关专家针对性地进行经验分享和总结,为有需求的研究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平台,开展精英式的生涯教育培训。由此,做到生涯教育的普及化与个性化相结合,以点带面,发挥特色教育的辐射作用。

以土木工程学院为例,针对房地产、选调生、公务员、设计院等主要的就业方向,分析出各行业的用人素质要求,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经验分享和模式总结,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相关专家和教师可通过平台进行生涯指导和解答,满足不同研究生的生涯定位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高相应素质与能力,促进其实现生涯目标。

(四)自主式的生涯教育

自主式生涯教育,主要针对自我定位明确,自我认知清晰,对生涯发展已有初步规划的研究生,强调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

1.信息服务

当今,信息网络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已被现代年轻人普遍使用和接受。通过建立研究生生涯教育信息库,设立生涯教育资料展示区,专栏、宣传页等,发布电子版的生涯发展指导手册、生涯教育服务手册,职业测评系统等,进一步丰富网络资源。在后现代社会中信息网络化是一种趋势,充分地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打造适合研究生的生涯教育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线上的生涯教育学习途径。

2.测评服务

正式或非正式的生涯各类测评可以帮助研究生认识自我,高校可邀请相关专业人员,为有需求的研究生提供个人生涯认知评估、咨询服务,不定期对在校研究生进行生涯教育测评和跟踪服务,帮助研究生更好地了解自我,促进个人发展。测评和咨询服务可借助较成熟的生涯教育一体化测评网络平台,如北森的吉讯测评系统进行整合测评。还可针对不同个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测评服务,如使用较成熟的16PF、MBTI、CDDQ等测评量表。

3.生涯成长档案袋

从研究生入校到毕业离校期间,为研究生设置生涯成长档案,该档案应包括学生个人参加的生涯教育必修课情况、生涯教育活动参与记录、个人生涯发展日记、生涯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个人成长与人际活动、社会实习实践记录等,由学生进行填写,学院进行保管,并定期派生涯指导老师进行跟踪辅导。

五、结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家的高等教育更突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主体,其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双一流”建设的成效。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在研究生中推行生涯教育,可有效地发挥研究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研究生生涯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帮助研究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研究生的生涯发展提供助力,搭建起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坚强后盾支撑,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基础。

猜你喜欢

生涯双一流研究生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