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2022-10-24孟悌清闫晓静王伯宁
孟悌清 闫晓静 王伯宁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100)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通过“议题式教学”可确保学生对课程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师生基于真实议题、真实场景、真实互动、真实应用等环节使思想政治学习成为文化交互、理念互通的多向课堂活动,打造了突破师生壁垒的开放式教学秩序空间,使学生具备创造型和思考型的真实学力,推动思想政治课堂学习从知识学习向思维学习、文化学习、大众学习、深度学习、真实学习的方向转变。议题式教学依托于人文主义教学理念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和思辨决策能力,为学生带来真切、实在的学习获得感。
一、“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运用的“五可”意识
(一)议题的可议性
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课程的创设必须要具有“议”的价值,议题必须在课堂活动、探究情境中真正地“议”起来。议题的设定应具有精准性、集合性、统领性,要契合课程标准、时政热点和学科素养培育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和演绎,挖掘与提炼符合课程逻辑、贴近学生实际的议题。议题的创设还应在课程与情境深度融合的场域中寻找,要使议题生活化和情境化,将学情作为议题设定的载体,真正突出学生作为课堂任务执行者、探究者、知识信息收集者、品质内化反馈者的重要身份。教师应考虑和设想学生在面对辨析式议题时如何处理与应对不同的观点和声音,使学生在议题的指引下自主分析、辨识,以此实现价值引领和意识塑造。
(二)议题的可解性
议题的创设必须要符合真实情境、现实逻辑和客观规律,议题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宏观性,但围绕议题的活动方案和解决方案应是具体、理性、客观、付诸实施的。议题的答案与议题本身都具有开放性和无定论性,学生通过探究未知性的议题可以从已知领域开启未知领域大门,所以教师不应将固定的学科研究成果和结论设为议题,应在课程教学和问题情境的碰撞与融合中生成议题,使学生可自主通过教学内容和理论实际推理、辨析与探究问题之“议”。
(三)议题的可辨性
可议之题应具有思辨性、判断性和推理性,使学生在议题活动中得到思维空间拓宽和思维发展的创新。议题的创设应依托于课程中思辨性知识或社会实际中的具有议论性的话题,突出议题的可辨性、自主性,使学生在质疑、解疑、化疑中建构知识、明晰立场、树立价值。培育科学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之一,议题的设定必须要囊括核心素养培育的元素,强调“议”立于“思”,将课程内容的问题情境和实际生活的观念冲突作为支架,学生从中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尤其对于探究“动机论”和“效果论”话题的情况下,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辨析和推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融合情境,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此实现价值引领和培育科学精神的目标。
(四)议题的可悟性
议题的可悟性是“议”之“魂”,也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显著特色,议题具有探究和思考的空间和价值,使学生透过议题真正落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议题的创设要能体现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性质,要开展思想教育和心灵触动,使议题紧扣课程的核心主旨,符合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方向和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思”与“悟”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不断引领学生向真而行,实现课程内容与现实议题的真懂、真信、真用。议题的设定不仅要有教学内容的深度,还要有价值引领的高度、核心素养的广度、思维的厚度和情感的温度,全方位培育和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能力。
(五)议题的可行性
“议题式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程活动型的理念与要求,议题的设定要做到课程内容活动化、情境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序列化。“活动”是思想政治课程议题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依托于课程中的活动实践元素开展系统化的活动设计,使学生在活动型探究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议题的创设必须要兼顾活动型课堂的打造要求和价值引领作用,教师应科学处理可行性议题和序列化活动设计的关系,使学生按照议题和活动的程序与关卡拾级而上,有效实现知识传授、情感内化和价值塑造。
二、“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运用的基本环节
(一)分析教材,挖掘教材议题点
教材知识是构成议题式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议题式教学的运用可将传统教学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通过宏观分析教材内容的价值意义和微观分析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来挖掘教材的议题点。议题不仅要与教材内容相契合,还要与社会时事相贯通,“关注社会”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特质,要创设生活化、常态化的议题,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广泛收集高价值的议题参考信息,运用生活实例作为教材内容与议题的桥梁。
(二)确定中心议题和子议题
中心议题是贯穿议题活动的主线,使教学活动具有系统性和可推进性。中心议题的确定要紧紧围绕学科内容的活动化、生活化转化,可以通过“直接确定法”和“间接确定法”科学设定议题。直接确定法是按照课程核心知识的生活化转化直接确定中心议题,再根据议题收集活动素材;间接确定法是率先收集素材和挖掘教学知识要点,再设定中心议题。为使中心议题宏观微观化、广度具体化,还要设定子议题,每项子议题都要对应一项知识板块(见图1),子议题和子议题之间的关系可以并列式或递进式,并列式强调透过一个问题多视角分析;递进式强调活动或问题的层级发展,按照内部逻辑逐步推理。
图1 议题关系
(三)设置情境链和问题链
议题活动的情境链和问题链要紧密围绕知识链,但还需注重问题情境创生的内生性,既要与教材知识相融合,又要联系生活实际。情境链的设置要依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要点,为学生创设多样形式和连续结构的动态情境,要灵活处理教学情境发展逻辑和知识链的关系,使学生通过教学情境的真切体验和真实探究完成从知到行的过渡。议题式教学活动开展与推进的核心要素就是问题,问题链的设置应立足于教材知识、内生于教学情境,要科学处理生活层面和知识层面的关系。问题链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严谨性、逻辑性和系统性,问题之间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问题符合不同层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设计探究活动
通过议题式教学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培育目标就需要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参与。为使学生在议题活动时积极参与,就需要创设探究活动,教师应按照学情和教学重难点选择与议题最匹配的活动形式,可以开展实验类活动、辨析类活动、方案设计活动、模拟类活动等。无论何种活动形式都要坚持在议题的统领下推进和深化,并将实践类活动与认知类活动相贯通,使学生“在做中学”,真切体验满足求知的获得感。
三、“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步骤
(一)建构情境,导入议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的初始阶段需要基于教学主题情境确立中心议题,教师需整合各类教学素材以立体呈现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议题活动情境,使其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研究本质与内核,真正实现“由情到理”。教学情境建构完成后,应导入议题,以议题探究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中心议题的创设聚焦学生求知思维,并将中心议题贯穿课堂活动的各项环节。
以“面对经济全球化”一课为例,将华为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作为议题实例。首先需要建构教学情境,教师应为学生讲解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对华为公司的影响,以及华为公司在我国生产力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并通过影音图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华为的成长历程,将民族企业和中国品牌助推祖国经济繁荣的爱国情怀作为本课的逻辑出发点,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的历史责任感。而后,教师需通过设问“华为公司在国际市场成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引出本课中心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华为的成长经历”,将学生对国家的爱国情怀的感性思考转变为理性层面,由此明晰本次议题活动的探究主线。
(二)自主学习,知行统一
中心议题明确后,学生需要围绕议题开展充分的自主学习,以强化认知基础,为后续的议题活动探究奠定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议题活动下的自主学习可分为“一般到个别”和“个别到一般”两种模式。
一般到个别的学习模式是指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编制导学案,确保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开展高质量的自主学习。比如,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中,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可以有效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创设“校园文化宣传”的中心议题,学生要依托于教材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小组探究和意见集中。学生通过议题活动下的自主学习,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创造力,还能培育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效实现知行统一。
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模式是指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广泛搜集信息和资源,使学生通过课外素材自主生成课程核心知识,此种学习模式适用于宏观、抽象的学科知识。比如,“面对经济全球化”课程的议题教学活动就运用了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模式,教师为学生展示华为芯片的自研历程、华为公司的经营战略;再如,媒体对孟晚舟事件报道等视频,为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知识整合提供参考,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身份,有效强化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活动探究,主动建构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议题式教学的运用要始终坚持以学生的活动探究为主的培育路径,教师应围绕中心议题创设开放式、辨析式的探究活动,以确保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落地。无论是“活动探究”还是“活动式教学”,“活动”始终是议题式教学的核心环节,活动蕴含着结构化、系列化的课程内容,能够实现学科知识的优化统筹和实际案例的再现。教师要平衡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关系与地位,为学生打造平等民主、具有探究空间的课堂氛围。议题式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对知识的积极主动建构,议题活动的难点来自学生知识赋予价值和意义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鼓励质疑、辨析反思的探究环境。通过活动探究能够突出学生作为教学关系中的行为主体,有效发挥教与学的双边作用,延伸课堂的教学空间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议题探究与活动探究的精准对接。
比如,在“国家财政”这一知识点教学时,可将“河北财政”设置为中心议题,“河北事”“河北城”为子议题。在“河北城”的议题中,为学生展示并讲解河北铁路项目的建设历程,将财政的基本概念、实质、预算等内容融入生活实际中;在“河北事”的议题中,将“钱的来源、钱的去向、钱的记录”作为探究的主题,引导学生广泛搜集近年来河北省的财政收支情况、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在开放式的合作探究氛围中得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掌握财政收入波动的影响因素等学科知识,促使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形成正确价值判断。
(四)表达汇总,升华认知
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议题活动,完成的教材与自身认知的知识交互,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学习困境或瓶颈时给予点拨,应通过由浅入深、自然引入的方式引导和启迪学生进行思维转变,不断加深与内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并在引导过后开展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导入议题,自主学习,活动探究”三个阶段开展自我表达,鼓励学生进行观点碰撞与摩擦,使学生在辨识、质疑的过程形成共识,以达到知行合一。在议题活动的表达汇总阶段,教师应突出课程知识的实质与核心,结合情境活动、自主学习活动和探究活动的结果进行认知升华。表达汇总环节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自述、小组互述的方式将知识内化的过程外现,最后将知识汇总升华到思想厚度和情感温度层面,以此增进议题、知识、实际和情感的有意义联系。
四、结语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根植于、来源于、汇总于现实社会生活,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是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源头活水,而议题式教学能够实现知识方法专题教学和社会热点专题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映射下的现实生活有全方位立体化认知,达到对知识的感性认同和理性认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的运用应注重议题的可议性、可解性、可辨性、可悟性和可行性,通过建构情境、导入议题,自主学习、知行统一,活动探究、主动建构,表达汇总、升华认知的步骤实现课程的改造和创新,在议题处理与探究过程中获得公共参与的模拟体验,真正实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