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是伪概念
2022-10-24肖方晨
文 | 肖方晨
在当下的中国,“元宇宙”这个概念在被炒得异常火爆,参与炒作的有企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知名大学的研究机构,甚至某些政府机关也参与其中。各种会议、讲座、研究报告,如潮水一般充斥在整个中国社会,在全世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一个不知所云的“伪概念”,却获得了政、商、学各界的一致追捧,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是谁在中国率先提出了“元宇宙”一词,我至今也没有找到答案。在花了大量时间搜寻有关“元宇宙”信息后,我发现了一些线索。网上的大多数文章、讲演、研究报告,认为“元宇宙”一词来源于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 (Neal Stephenson)于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创造的“Metaverse”一词。尼尔·斯蒂芬森在创造这个词时使用了英文“universe”的后半部分“verse”,并在“verse”前面加了词缀“Meta”组成了“Metaverse”。而“universe”既有宇宙的意思,也有空间和领域的意思。《雪崩》的中译本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译者是郭泽。郭泽将“Metaverse”翻译为“超元域”,而非“元宇宙”。
郭泽对书中人物的生存生活状态和网络虚拟环境中的场景进行研判,将“Metaverse”翻译成“超元域”,基本上确切地遵循了翻译中“信、达、雅”的原则。翻译过程中,首要原则是“信”,即须忠实于原文的意图,然后是要遵循“达”和“雅”的原则,即译文要通顺、明白,语言要优美。阅读小说《雪崩》后就知道作者并没有写另外一个宇宙,更别说所谓“元宇宙”。书中的男主人公阿弘,是一名电脑黑客兼刀客,女主人公YT是历史上最酷的滑板女郎,在小说中,他们既生活在现实中,又生活在虚拟的网络情境之中,即“Metaverse”之中。科幻小说的幻想部分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不能胡思乱想。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幻小说家,雨果奖获得者,斯蒂芬森创造的是“Metaverse”场景,而不是媒体热炒的所谓“元宇宙”场景。
“元宇宙”这个词在中国刚刚兴起时,南洋理工大学的“书先生和路夫人”(网名)就对此进行了有力地批判,并发表了《为什么说“元宇宙”的“元”是个糟糕的翻译?》一文。作为对英语和汉语都十分精通的翻译家,此文作者从英语和汉语的词意入手,对“元宇宙”这个糟糕的翻译进行了有理有据地批判,通过对英语“Meta”和汉语“元”本意和应用的分析,明确地说明了“元宇宙”是一个非常错误、糟糕的翻译。
从目前网络和社会上应用“元宇宙”概念所呈现的内容来看,这些内容涉及到AR、VR、MR、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概念,都是3C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社会应用中的产物,这些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将这些技术的发展阶段定义成一个历史文化中已经存在的词语“宇宙”,虽然加上一个定语“元”,在中文字如何组合的规矩里,“元宇宙”的意识就是“第一宇宙”或“数字的宇宙”,对大多数非专业人员,很容易造成误解,也非常的傲慢。
如果我们从“宇宙”本身的概念来看,在中国的宇宙观里,“宇”是空间,空间是无限的;“宙”是时间,时间也是无限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类是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太阳只是银河系的一颗恒星,宇宙中又有无数个银河系似的星系,人类任何创造都是这个宇宙的一部分,那么目前,我们人类又如何能定义宇宙之外的另一个宇宙呢?
“元宇宙”这个伪概念,在网上被炒得昏天黑地,某些研究机构开始跟风研究,甚至某些政府部门也加入其中,并制定了很多加强发展“元宇宙”的政策。
在中国,这样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经过多方势力的炒作后竟然演变出了一些诡谲的现象。首先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内容是,“元宇宙”初始来源为美国科幻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的小说《雪崩》。前边分析过,斯蒂芬森提出的是“Metaverse”,小说的中文翻译者郭泽将其翻译为“超元域”。还有人说“元宇宙”是美国Facebook公司创始人扎克伯格提出的,他把Facebook改名为“Meta”。而事实却是,“Meta”只是个词缀,并没有“元宇宙”的含义,怎么得出“‘元宇宙’概念是扎克伯格提出来的”这一结论呢?那么,究竟是谁在中国率先提出并使用“元宇宙”这个概念的呢?翻遍了网络里关于“元宇宙”的研报,中国的研究汗牛充栋,我们却没有发现任何有参考意义的答案。按常理讲,无论是谁,提出一个重要概念,并被广泛认可和热炒是个很大的荣耀,正如易观国际公司的董事长于扬在2013年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互联网+”在中国热了一阵子,当时我们很容易在网络上获取到相关完整的信息。而“元宇宙”概念看起来要比“互联网+”更高大上,我们竟然查不到谁是第一个提出“元宇宙”的人,不免令人疑惑。(有知道在中国谁第一个提出“元宇宙”的人,请告诉我一下,不胜感谢。)
综合观察可知,热捧“元宇宙”概念的群体,大致可分为五类。一类是一些从事网络游戏开发的公司,他们之中大多数是受到了美国游戏公司Roblox公司上市股票大涨的刺激,而心生模仿追随的念头(Roblox公司于2021年3月11日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当天股票大涨)。还有一个原因,他们热捧“元宇宙”是为了炒作相关VR(虚拟现实)、AR(增强虚拟现实)的游戏。第二类是经营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公司,他们想借此机会折腾一把,借此摆脱困境。第三类是风险投资公司,他们大炒“元宇宙”概念,希望割一次韭菜。第四类为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网络达人,他们的目的是企图空手套白狼,先凭空赚一把。第五类为地方政府机构,少数地方政府机构生怕落伍,跟着起哄,却可能白白浪费很多宝贵公共资源。
“事出反常必有妖,言不由衷必有鬼。”一些人(尤其是互联网上所谓“意见领袖”、“大咖”之流)对“元宇宙”这样一个伪概念如此热捧,反映出了许多方面的问题。从人性的方面来看,言不由衷的网络现象反映的是人性的贪婪和资本的唯利是图。从社会面看,我国语言使用已经非常混乱,应该进行一次彻底的、全面的语言文字规范。当前社会崇洋媚外之风严重,很多人不仅崇英美等西方国家,也崇日、崇韩,这对我国准确、健康、优美的语言造成了发展为四不像的风险。更重要的一点是,从“元宇宙”概念的流行反映出中国的知识界文化不自信,不自信的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一百多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此可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而“元宇宙”伪概念的风靡,是我国当前一部分知识分子文化不自信,理论不自信的绝佳体现。
今后我们将对上述几类现象进行批判,希望大家广泛参与,我们始终同社会乱象作斗争,坚决维护社会,经济,科技的正确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