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呀,大脑声音*
——高三年级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2022-10-23李志艳
李志艳
【设计理念】
高中生处于心理迅速发展时期。此时,消极、负性想法容易导致他们情绪低落和行为懈怠。接纳承诺疗法中的认知解离理念认为,当消极、负性、无益的想法来临时,我们不要纠缠和改变这些想法,而应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减少无益想法对行为的自动控制作用,让自己腾出精力全然投入有价值的生活。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留意并觉察负性想法的存在,练习与其保持距离,从而拥有朝向目标前进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暖身阶段:配音师
PPT 展示图片1,图片1 内容为1 个学生在书法课上拉线条的场景。
教师:寒假里,你学书法,一进教室,老师让你先拉30 分钟横(竖)线条。这时,你的大脑会自动出现什么声音?
学生:这也太无聊了。
PPT 展示图片2,图片2 内容为羽毛球比赛的场景。
教师:你在羽毛球比赛决胜局中一路领先,比分为2∶8。现在,你被反超,比分为9∶8。这时,你的大脑会自动出现什么声音?
学生:比赛就要输了。
PPT 展示图片3,图片3 内容为正在填涂答题卡的考生。
教师:开学后的第一次考试,你的成绩不理想。你很想在第二次考试中成绩有进步,结果还是不理想。这时,你的大脑会自动出现什么声音?
学生1:我不适合学习。
学生2:下次一定考好。
教师:生活中,“得到的”和“想要的”之间的差距越大,大脑自动出现的声音就越强烈。这节课,我们就来聊“是你呀,大脑声音”这一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3 种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大脑自动出现的声音,从而导入课题。
二、转换阶段:吐槽有奖
教师:你们觉得什么是大脑声音,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1:自动化的想法、评价等。
学生2:无处不在,从不休息。
教师:每个人都有大脑声音,大脑声音还可称为想法、认知、思维、内在声音等。大脑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想法制造机”,喋喋不休地播报着各种声音。其中,80%的声音都是消极的。你大脑中时常出现的声音有哪些?
学生1:我做不出这道题,好烦。
学生2:这么容易的事都做不好。
PPT 展示:不想写作业;学不好物理;上次的选择是错误的;努力了这么久,还是没考好;又浪费时间了;怎么还是不会说话;太差劲了。
教师:就是这样,我们的大脑在问题出现时会自动开启“悲伤电台”。
设计意图:通过头脑风暴和吐槽有奖,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大脑声音。
三、工作阶段:留意“大脑声音”
教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暂停30 秒,留意大脑会说什么?
师生活动。
教师:接下来,请将1~2 种令你感到沮丧的大脑声音写在学习任务单的“留意框”里,留意这些声音可能带给你的影响。
学生活动,并分享交流。
学生1:我的声音是“唉,这次物理又没考好,我没看清题目,算错了”。它的影响是“感觉自己不适合学物理,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生2:我的声音及影响是“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学习中规中矩,没有任何特长。学习状态很差,效率很低,调整不过来,一点都不想上学”。
教师:“一点都不想上学”,这是你的大脑声音。接下来,我想邀请你来玩个雕塑游戏。你可以邀请3位同学上台。
PPT 展示雕塑游戏规则:A 同学扮演“自己”,B 同学扮演“大脑声音”,C 同学扮演“目标”;用言语和非言语(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相互距离等)呈现三者的关系(你是否听信了大脑声音?你是接近,还是远离了目标?),准备时间为1分钟;其他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分配角色,教师进一步确认角色并进行引导:扮演“大脑声音”的同学用心播报大脑声音;扮演“自己”的同学用心体会听到或听信“大脑声音”后的身体反应和感受;扮演“目标”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反馈调整距离。
教师请扮演的学生体会角色1分钟。
虽然常规潜艇环境未增加肾结石的患病率,但是肾结石作为外科急腹症,仍是影响潜艇战斗力的疾病之一。平时需积极落实体检制度,积极宣教,做好预防工作及紧急处置预案,减少非战斗减员。
教师:“大脑声音”出现时,“自己”是否听信了它?请你根据是否听信决定两者之间的距离。
学生2:它们紧贴着,“自己”完全听信“大脑声音”(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学习中规中矩,没有任何特长。学习状态很差,效率很低,调整不过来,一点都不想上学),听信“大脑声音”后的“自己”无力地垂下了头。
教师:当“自己”完全听信了“大脑声音”时,你是靠近了“目标”,还是远离了“目标”?
学生2:远离了,“目标”离“自己”很远。
教师:你还需要调整三者之间的距离吗?
学生2:“大脑声音”几乎将“自己”淹没,“目标”再往角落移一点(见下页图1)。
图1 雕塑距离1
教师:现在请你站在这里观察雕塑的全貌。请扮演“大脑声音”“自己”“目标”的同学准备入戏,台下同学请用旁观者的视角观察。
三位学生用言语和非言语呈现“大脑声音”“自己”“目标”的关系:“大脑声音”越来越频繁、猛烈;“自己”几乎淹没在“大脑声音”里,头越来越低,腰逐渐弯下去,一副很无力的样子,差点倒在地上;“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
教师:台下的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发现“自己”听信了“大脑声音”后,全身瘫软无力。
教师:通过这个雕塑,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2:当听信“大脑声音”后,“自己”完全被它淹没了,很无力。
教师:你打算怎么调整?
学生2:把“大脑声音”和“自己”分开一点。
教师:现在请你尝试分开一下。
学生2 将紧贴着“自己”的“大脑声音”拉到4米之外的地方。
教师:现在有什么变化?
学生2:“自己”跟“大脑声音”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心理感觉舒服些,没有那么难受了。
教师:舒服是你的情绪。你的行动呢?
学生2:朝向“目标”靠近。“目标”,请你靠近点(“目标”自动靠过来了)。
教师:不,目标还是在那里,像山一样的在那里。
学生2:那请“自己”朝向“目标”走近一点(见图2)。
图2 雕塑距离2
教师:老师想知道你的这个变化怎么来的?
学生2:“自己”没有听信“大脑声音”。在两者之间的距离拉开后,就有空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觉很踏实。
教师:谢谢4 位。“自己”和“大脑声音”之间的不同距离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留意大脑声音及现场雕塑,让学生切身体会听信“大脑声音”带给自己的不良影响,明白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后,才有朝向目标行动的可能性。
四、行动阶段:玩转“声音”
教师:请小组长在3张行动单中随机抽取1张,然后带领组员根据行动单上的步骤进行练习。完成练习后,可以和其他组成员交流。
行动单1:想唱就唱,为想法配乐。第一步,请你在脑海中保持刚刚在“留意框”里写下的大脑声音10 秒,尽可能相信它,留意它对自己的影响。第二步,在脑海中用《祝你生日快乐》的旋律大声哼唱这种声音,并留意会发生什么。第三步,在头脑中保持这种音并尽量深信不疑,坚持10 秒,留意它对自己的影响。第四步,在脑海中用《两只老虎》的旋律大声哼唱这种声音,看看会发生什么。第五步,请在组内分享自己唱完后的感受。
行动单2:变化场景。第一步,请你在脑海中保持刚刚在“留意框”里写下的大脑声音10秒,尽可能相信它,留意它对自己的影响。第二步,想象着将沮丧声音变换到不同的场景中。每次花5~10 秒想象一种场景,然后换到下一种。想象看到自己的想法以五颜六色的字体出现在一本童书的封面上,以时髦的样式印在一家餐馆的菜单上,以奶霜的形式装点在生日蛋糕上,用粉笔写在一块黑板上,作为标语印在一位慢跑者的T恤上。第三步,组内分享感受。
行动单3:我有一个想法。第一步,请你在脑海中保持刚刚在“留意框”里写下的大脑声音10 秒,尽可能相信它,留意它对自己的影响。第二步,请继续保持这种声音,在它前面加“现在,我有一个想法”后,保持几秒钟,留意它对你的影响。第三步,组内分享感受。
学生活动。
教师:刚刚大家对沮丧的“大脑声音”做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学生:我们“想唱就唱”组非常欢乐。当我把沮丧声音和想法唱出来的时候,发现就没有这样的声音和想法了,自然就更有精力和动力去做想做的事情了。
教师:消除“大脑声音”不是练习的目的,灵活调整与“大脑声音”的距离,并朝向目标去行动才是关键。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与沮丧的“大脑声音”保持距离,提升学生朝向目标行动的能力。
【教学反思】
笔者在设计本课时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采用接纳承诺疗法的认知解离技术,通过改变想法和个体的“关系”,帮助学生与无益的、沮丧的想法拉开距离,在自己和自己的想法之间创造更大的空间。首先,用“配音师”导入,即运用现实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表达沉浸在此情境中大脑自动出现的声音,促进学生对大脑声音产生感性认识,顺势将学生带入对大脑声音特点的理性认知,促使学生明白人人都会遇到“大脑声音”。其次,通过“雕塑”可视化呈现学生听信了沮丧的“大脑声音”后带来的不良影响,激发学生主动调整与负性想法之间的距离。最后,让学生跟随行动单进行认知解离的练习,实践“距离产生美”,即想法只不过是想法,自己才是生活的掌舵者。
需要注意的是:练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消除不想要的想法,或是减轻令人不快的情绪,而是为了减少无益想法对行为的自动控制作用,让自己腾出精力全然投入生活,并朝向有价值的方向前行。
【点评】
本课有以下3 个特点。首先,有料。认知解离是个人在心理应对过程中非常关键而普适的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对学生应对高三的压力和未来一生的发展都非常有意义。其次,有趣。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学生玩得起来、思考得进去。学生的体验性、参与性、理解程度都得到了保证。最后,有关。有意义的课是让学生将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用在日常生活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