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融入体验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2022-10-23陈婷陈自洁
陈婷,陈自洁
(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广州 510000)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以便在工作中遇到需要的人时能给予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把他们引荐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那里。所以心理咨询与治疗是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
然而,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学习心理学类的课程很少,没有建立系统性的心理学思维。而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一个全面介绍该领域的概述性质的但实践性极强的课,里面包含了庞大而复杂的各个流派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哲学观、治疗角度和流程,尤其是精神分析流派。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治疗如何发挥作用,总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
案例教学法[1-2]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本科教学,并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3]。另一方面,情景教学法[4-5]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虽然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教材中,每章节都有课后案例,并有配套的案例教材,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也会采用情景教学法,由于教师不是教材案例的实际参与者,情境的设计和驾驭都有相当的难度,学生缺乏内心体验,对核心概念的认知停留在语言描述的最表面,很难把课程中的核心概念与案例相结合,造成概念和现实的分离,阻碍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和应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设计。
一、基本思路和理论基础
(一)戏剧疗法的角色技术
戏剧疗法[6]是一种表达性治疗的模式,综合了心理治疗和戏剧表演多方面的因素,强调来访者在与咨询师的信任关系中,以戏剧表演为媒介,促进来访者内心的重新整合和再成长,达成治愈目的。
角色技术[7]是戏剧疗法的重要元素之一,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虚拟的自我认同并且可以通过角色表演表现出来。被扮演的角色可以与真实个体建立关系。以该关系为治疗的基础,治疗师根据来访者的特点设计,使来访者通过与角色的内在交互重塑自我。
(二)角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嵌入
在一定程度上,教学过程与戏剧治疗过程具备相似性,正如咨询师是来访者自我觉察和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和进步的向导。因此,针对前言部分提出的问题,本文将借鉴戏剧疗法的角色技术,提出角色融入体验的教学改革方法。结合授课教师实际完成的案例(隐去来访者个人信息),通过分析核心概念与角色以及事件的关系,建立相应的场景。学生在场景中完成角色融入体验, 近距离触摸心理咨询或治疗本身,实现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给后期的实践应用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与实现
本文将以一对核心概念“移情-反移情”为例,说明角色融入体验的教学设计与实现过程。
移情指来访者将早年对重要客体的情感不适宜地投射到咨询师身上。反移情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移情的情感反应。通过识别咨询中的移情,能让来访者再度体验那些之前他们无法察觉的感受,将那些尘封在潜意识里的感觉、信念与愿望表达出来,通过表达和解释,来访者就能察觉并改变自己长久的行为模式。同时,咨询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反移情,更直接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感受,参与来访者过去的成长经历,更好地理解来访者,从而更好地进行治疗。
(一)案例描述
来访者A基本情况:女,30岁,本科学历,公司职员。主诉:广泛性焦虑、暴食、拖延、常与人吵架。咨询中,来访者的攻击性强,想要信任咨询师又无法完全信任,对咨询师的评价像过山车,出现两极化,动力学评估为边缘水平人格。
(二)时序关系分析
所谓时序关系[8]分析,是通过时序图来表达角色、事件、角色和事件的关系、事件之间的关系、事件的时间约束,为建立场景和核心概念的融入建立基础。
时序图的横轴是角色轴,纵轴是时间轴,构成一个二维平面,容纳角色(用椭圆表示)、事件(用带数字的方块表示)、角色和事件的关系(用带小写字母的有向实线表示)、事件之间的关系(用带大写字母的有向虚线表示)。针对本文的案例,可以建立如下的时序图(图1),与之对应的事件和关系说明见角色-事件-关系表(表1)。
图1 时序图
表1 角色—事件—关系表
(三)建立场景
以时序关系分析为基础,可以建立相关的场景,设计角色和事件,以及角色在事件中的交互(参见图1)。针对本文的案例,可以建立三个场景(表2、3、4),每个场景明确给出其中的角色和事件,还有嵌入的核心概念。显然,角色和事件与时序图是自然对应的,通过角色和事件的关系、事件之间的关系则可以嵌入核心概念,例如,“来访者-咨询前预沟通—咨询师”关系就嵌入了“移情”这一概念,“咨询师—情绪反应—来访者”关系就嵌入了“反移情”这一概念。
表2 场景I
表3 场景Ⅱ
表4 场景Ⅲ
参照时序关系,场景的表演顺序可以采用正叙和倒叙,实践表明,该案例更加适合“场景Ⅱ—场景Ⅲ—场景Ⅰ”的倒叙手法,学生更容易理解个案分析评估过程。
(四)角色融入体验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以戏剧表演的方式再现建立的场景,实现角色融入体验。在表演过程中,要尽可能细致地感受角色的心理状态。这需要在表演前学生和老师充分讨论,例如针对场景1中的咨询前预沟通,讨论可以发现来访者行为的动力:试图更改机构拟定的统一的咨询协议,试图得到咨询效果承诺,把咨询可能迟到的责任推给咨询师,怀疑在咨询师这里得不到关注与重视。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移情”的内涵。
表演完成后,老师再次组织表演者和观众讨论并作出小结,归纳相关的知识点。
三、评价与分析
为了评价角色融入体验教学的效果,本文从两个维度实施评价。选择两个自然班,一个班级的案例分析采用角色融入体验教学;另一个作为对照,分别从学生满意度和期末测试两方面对比分析。
(一)学生满意度
课程结束时,对两个自然班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从课程设计、课堂氛围、教师教学、学生参与度、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李克特5点满意度评分。结果表明,试验班学生的各项满意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班。
(二)能力测试评价
该部分主要通过期末考试的综合分析题的得分情况来评判,总分20分,两个班级试卷混合后由不知情的其他教师阅卷,试验班级的平均分是14.9分,最高17.5分,最低10分,对照班级平均11.8分,最高15分,最低6分,并且试验班的方差也较对照班稍小,说明试验班的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班。
四、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角色融入体验的教学方法,虽然是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的,但是该方法具备一般性,基于时序关系分析的教学设计与实现的流程是明确可操作的。经过满意度和能力测试评价,说明该方法确实能够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