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物描写技法探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策略

2022-10-22余海珍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曹雪芹整本书

余海珍

摘要《红楼梦》里既无英雄传奇,也无疾风暴雨,它给读者提供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故事和几个刻板的人物,而是一幅庞大的社会生活画卷和一群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但越是这平凡的人物,就越有无限烟波。曹雪芹挥动如椽巨笔,以其高超的人物描写技法,通过一字褒贬见神采、对比映衬见个性、多重皴染见复杂等方式,将一幕幕离合悲欢娓娓道来,让一个个悲情儿女栩栩如生。从人物描写技法入手,去赏人物,品名著,既可推进《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真正助力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人物描写描写技法

关于文学阅读,课程标准里有这樣的表述:“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艺术上独步天下。本文旨在由人物描写技法入手,管中窥豹,探讨《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引导学生回归读书的本质。

那么,《红楼梦》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技法?这些技法又是怎样让整部书变得活色生香的呢?

谈到《红楼梦》的人物描写技法,笔者以为绕不开脂评本的甲戌眉批和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的两段话: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

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概而言之,就是写的真。只不过脂砚斋是站在古典美学的角度对人物技法(含叙述技巧)进行评论,而鲁迅先生则是站在现代美学的角度阐明其艺术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真实!

整本书阅读本身就旨在让学生站在整本书的高度,高屋建瓴地去感悟经典之美,并进而把握经典的内涵,“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拓展阅读的深广度。高度的艺术概括造就高度的艺术真实,造成巨大的艺术效应。《红楼梦》本是这方面的典范,其所塑造的人物如同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是“真的人物”。读《红楼梦》,我们总能在人物复杂的性格中感受生活的真实。而这“真的人物”离不开《红楼梦》在人物技法上的三个典型特点,即一字褒贬见神采、对比映衬见个性、多重皴染见复杂。

一、一字褒贬见神采

《红楼梦》第42回里宝钗赞黛玉用了“春秋”的法子,撮要删繁 , 润色比方,用“母蝗虫”三字,把刘姥姥游大观园的形景再现出来。其实,曹雪芹本人便是善用春秋笔法的高手,一字以褒贬,严谨而又分寸感十足的春秋笔法,在回目中表现最为明显。在整本书阅读当中,读回目,明褒贬,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文本内容。

《红楼梦》回目中的一字褒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人物而褒贬,曹雪芹在塑造红楼众儿女时,极其擅长摄魂夺魄,以形写神,塑造出形形色色让他赏爱有加,也让读者过目不忘的人物。他把“贤”给了袭人、把“俏”给了平儿、把“勇”给了晴雯、把“敏”给了探春、把“慧”给了紫鹃、把“呆”给了香菱、把“憨”给了湘云,至于“懦小姐”“呆霸王”“冷郎君”等等,莫不是一字之中暗寓褒贬,一字之中尽显神采。一是就事件而褒贬,曹雪芹目光如炬,总能烛照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每一个卑污的灵魂,比如乱判葫芦案,毒设相思局,一乱一毒,褒贬立见;再比如林黛玉俏语谑娇音,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一谑一讽,性情立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整本书阅读大背景下,借助回目,概览全书,把握主要人物性格,不失为一条终南捷径。

二、对比映衬见个性

晋代杜预在《左传序》提到:“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而《红楼梦》则需要数句、数段、数章甚至整部书来成言,来塑造“真的人物”,这就离不开对比映衬和多重皴染了。再来看对比映衬见个性。

《红楼梦》在艺术表现上普遍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读整本书,就要善于从对比当中,品味《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独特魅力。曹雪芹巧妙地将众多人物集中对比、相似人物细微对比、迥异人物正反对比、同一人物明暗对比,使“一人有一人身份”“一人有一人口气”,每个人物都是丰满的、唯一的、各具神采的,绝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众多人物放在一起进行集中对比,尤其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或大场面集中地表现人物性格。例如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大事件、大场面,大观园中的众多人物反应各不相同,凤姐心灰意懒、探春秉烛以待、惜春冷心冷面、袭人俯首帖耳、晴雯刚烈勇敢、司棋从容无畏……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便这样迎面而来。

《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中不乏相似的人物,但相似并非相同,他们各有各的特点,不会使人感到混淆。“妙玉的孤高和黛玉的孤高不同,史湘云的豪爽和尤三姐的豪爽有别。平儿的温顺中透露出善良,袭人的温顺中表现出世故。凤姐的泼辣中暗藏着狡诈,探春的泼辣中体现着严正。”《红楼梦》成功地塑造出这一批又一批相似而又截然不同的鲜活如生的人物来,绝对不会让读者因相似、相近、相同而滋生出审美疲劳来。

对于性格迥异的人物,越是在对比之下,性格特点越是鲜明。这种正反对比在《红楼梦》一书中,既可以通过大事件来表现,也可以通过小细节来反映。黛玉和宝钗“两人性格完全不同,一个钟灵毓秀、冷傲清高、光芒毕露,是悲剧时代的叛逆女性;一个知书达礼、随分从时、抱拙守愚,是铜臭花香间的封建淑女。”宝玉挨打之后,宝钗“托着”丸药探望,光明正大,不脱淑女形象;因点头感叹,把话说急,而顿生悔意,遂低头弄衣,娇羞怯怯,偶然发乎情却终究止于礼仪,这便是宝钗。黛玉却于宝玉昏昏默默之时悄然而至,“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从气噎喉堵到抽抽噎噎;从言不由衷地说“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到急得跺脚低言“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不避嫌疑,不惜声名,这方是黛玉。两种迥异的美,两种迥异的性格,不仅让宝玉有过短暂的彷徨,而终于毅然决然弃金玉择木石,哪怕是败给现实,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也让《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便有了“拥林派”和“拥薛派”无休无止的争论。

即便是同一人物,其性格也充满了矛盾,其行为在明暗之处也迥不相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同样善于通过人物的明暗对比,将笔触渗入到人物的内心,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栊翠庵的妙玉,只因成窑五彩小盖钟被刘姥姥用过,便要丢弃,并声言若是自己用过的,便是砸了也不肯给脏婆子刘姥姥,而私下里却将自己日常所用的绿玉斗给宝玉斟茶。这小小的细节、鲜明的对比,便巧妙地揭示了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矛盾人生!至于这么一个时时标榜“槛外人”的尼姑,却以粉红小笺遥祝“槛内人”贾宝玉的芳辰,则更显其“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放诞诡僻了。

在推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进程中,借助多重对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更能提升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在对不同类型人物的对比中,了解红楼儿女丰富的情感世界,增进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三、多重皴染见复杂

曹雪芹多才多艺,画技高超,友人敦敏说他:“寻诗人去留僧壁,卖画钱来付酒家。”在创作《红楼梦》时,作者成功借用绘画中的皴染法,在多重皴染中,向我们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与饱满。而在整本书阅读当中,我们更需要借助曹雪芹对人物的多重皴染去一步步揭开红楼众儿女的庐山真面目。

皴染法,本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方法,实际上就是用墨勾出人和物体的轮廓后,不断地在轮廓上描画,使物体形象逐渐地加深,轮廓更加明显,形象更加清晰可观。曹雪芹在写人时,很少一出场就一兜底写尽,而是一点一点地“皴”,一笔一笔地“染”,慢慢地叠加与重复,使人物的形象逐渐地丰满、慢慢地清晰。

曹雪芹对皴染法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在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中对人物进行不断的皴染,《红楼梦》是人情小说,世情小说,写的是儿女情长,描的是世态炎凉,想要描绘这些,自然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而不是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样,借助宏大的历史事件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去塑造人物!比如写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便着力于在细微处展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金钏儿、彩霞、芳官、龄官等上下各色女子所持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从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情不情”的“情种”。19回脂评里评论道:“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正是在对这诸多不解和可笑之处的细腻描绘中,让贾宝玉成为了不可复制的经典艺术形象。

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对人物进行不断皴染。他既注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又擅长调动神态、肖像、语言、动作、细节等多重手段去塑造鲜活的人物,尤其是对小儿女爱情心理的描写,往往写意传神,“味在咸酸之外”,更富有民族风格。比如宝玉挨打后,黛玉于潇湘馆花荫下久立,遥望怡红院,折回院门这段文字:

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因暗暗的叹道:“双文,双文,诚为命薄人矣。然你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古人云‘佳人命薄,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哉!”

意境之优美,人物之唯美,心理之细腻,纯是诗笔,也唯其如此,宝黛的“木石前盟”“还泪之说”才格外楚楚动人、摇曳多姿。

三是在情节的不断向前推进中,不断皴染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这在主要人物的描绘中表现的特别明显。试以王熙凤为例,其性格的复杂性,人物的多面性在古典艺术长廊中不可多得,凤姐之才之毒之辣之酸之奸之滑之善之恶等等,便是在与上下人等八面玲珑的交往中,在毒设相思局、弄小巧借剑杀人的阴狠毒辣中,在協理宁国府的威重令行中,在弄权铁槛寺的骇人听闻中,在凤姐泼醋、大闹宁国府的变生不测中……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中不断皴染而日益丰满起来的。

也唯有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才有幸见识曹雪芹的多重皴染之功,也才有幸见识“圆形人物”的复杂性,从而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把握。

《红楼梦》里既无英雄传奇,也无疾风暴雨,它给读者提供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故事和几个刻板的人物,而是一幅庞大的社会生活画卷和众多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一个身处末世的贵族之家里,上上下下几百名各色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情趣乃至一颦一笑,以至离合悲欢、穷通荣辱。但越是这平凡的人物,越有无限烟波,曹雪芹以其如椽巨笔,以其高超的人物描写技法,将这一幕幕离合悲欢娓娓道来,让这一个个悲情儿女栩栩如生。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高超的人物技法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藏,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一品再品,从而更好地完成对《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经典名著中汲取营养,获得审美感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心理,并自主进行思考、探究,最终促成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作者通联:山东淄博市临淄中学]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曹雪芹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叙事也要人物描写
向《少年闰土》学习人物描写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小学生人物描写素材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