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设备迎政策东风

2022-10-22杜鹏

证券市场周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贴息贷款迈瑞医学影像

杜鹏

近期,医疗器械板块备受二级市场青睐,申万医疗器械指数9月26日大涨6.37%,之后连续三日上涨,在弱势市场中尽显强势。其中的个股更是表现精彩,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9月下旬以来期间最大涨幅分别为23%、28%、36%,而在此期间沪深300指数下跌10%。

对于医疗器械板块大涨,市场普遍分析与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有关。券商认为,本次政策出台有望释放数千亿新增医疗设备需求,相关的龙头企业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9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明确提及对医院在“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的支持。

9月1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领域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2.5%,2022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

为响应国常会的决定,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文件提出对医疗机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中央财政贴息2.5%,期限2年。政策要求2022年12月31日前签订贷款协议且支付设备采购首批贷款(不低于总货值的20%)的贷款主体可自主向贷款金融机构申请贴息贷款。

根据通知文件,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主要涉及县医院、县级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和后备定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等。

其中,縣级医院基数最大,超过1.7万家,占2021年医院整体数量的比例达到47.3%。

卫健委规划司正在组织进行政策研究,拟于近期发布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在医院端落地实施的政策。

在市场看来,此次引入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也是国内医疗新基建的关键一环。

中国医疗资源呈现不足、不均与不优现状,在疫情期间矛盾凸显。“十四五”期间,医疗新基建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关注焦点。

开源证券认为,此次国家及各地财政再次给予了医疗新基建充分的资金支持,体现了政府对医疗资源更新升级的重视,满足了各级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购置医疗设备的需求,补足了医疗体系持续发展的动力,引入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将成为医疗新基建进一步推进的重要一环。

目前,各省市积极响应政策,均已开始执行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的调查工作。

浙商证券根据公开资料进行整理,截至10月7日,上海、大连、湖南、山东、天津等地纷纷响应,已公开披露贷款合同金额约300亿元,其中北京重点高校、医院签订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合同金额124亿元,已进入贷款审批程序或已签订贷款意向协议的金额近170亿元。

本次贴息贷款政策的申请截至2022年12月31日,市场预计各省将在年底前完成签订贷款协议并支付设备购置首批贷款。

医疗设备贴息贷款能提供医疗机构设备购置资金渠道,缓解疫情后医疗设备采购资金可能存在的紧张问题,释放医疗设备采购需求,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普及和医疗能力配置提升是利好。

开源证券基于各省设备采购需求推算,全国数千亿级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需求即将释放,医疗器械行业将持续市场需求的高景气时期。

国联证券研究报告称,贴息贷款的逐步落地有望累计带来3400亿元增量市场,对呼吸机、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测序仪、CT、DR、彩超等设备具有促进作用。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年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491亿元,占医疗器械行业比例达到39%,远高于家用医疗器械、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和IVD等细分领域。2016-2021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4%,连续多年实现快速增长。

从2022年9月国常会以及卫健委跟进的贴息贷款政策看,东吴证券认为,医疗新基建浪潮仍将持续,相关标的业绩确定性强。

中泰证券预计未来1-2年国内医疗设备采购需求有望快速释放,带动相关标的业绩实现加速增长。

本次财政贴息政策设定了采购金额门槛,指出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对大部分医院而言属于较大开销。对此,中泰证券预计医院或将倾向于以贴息贷款满足中大型设备的采购需求,如高端医疗影像、监护仪器等,产品性能领先、品牌口碑力强的头部国产企业有望率先迎来采购契机。

医学影像设备目前是全球第三大医疗器械细分领域。

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是一个集多学科交叉、人才密集、知识密集和创新密集等特点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因此这个行业也是医疗器械各个细分行业中壁垒最高的分支之一。根据灼识咨询,2020年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已达到537亿元。

在国内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外资企业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是,近年来,伴随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的进步,产品核心技术被逐步攻克、产品品质与口碑崛起,部分国内企业已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进口垄断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以联影医疗、迈瑞医疗、东软医疗、万东医疗等为代表的国产医学影像设备企业,正逐步实现与国际品牌比肩并跑的目标。

例如,联影医疗成功研发出中国首台3.0T高场磁共振并实现整机制造与应用,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德之后,第三个实现高场磁共振全部核心部件自主研发的国家。东软医疗先后创造多项中国第一,包括中国首台全身CT、首台16/64/128/256/512层CT、首台超导MRI等。

目前,国家鼓励使用国产器械,遴选优秀国产品类,替代医院进口设备。在财政贴息采购影像设备领域,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等头部企业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

财报显示,联影医疗2021年营业收入72.54亿元,同比增长25.91%;净利润14.17亿元,同比增长56.96%。其绝大部分收入均来自影像设备,2019-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6.9亿元、8.5亿元、10.48亿元。光大证券称,公司是国内医学影像设备龙头,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在国内和全球市场都具备竞争力。

与联影医疗不同的是,迈瑞医疗是一家综合性医疗企业,主营业务包括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体外诊断类产品、医学影像类产品,2021年营收分别为111.53亿元、84.49亿元、54.2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47%、27.12%、29.29%,医学影像产品增速位居榜首。

除了医学影像产品以外,迈瑞医疗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业务下面的超声、呼吸机、麻醉机等产品,也有望受益于本次贴息政策。

2022年第三季度,迈瑞医疗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约28亿元,同比增长约20%。根据迈瑞医疗10月10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截至目前,全国已上报超过2000亿元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预计和公司产品相关的贷款需求将超过200亿元,极大提升了业绩目标达成的确定性。

浙商证券认为,医疗新基建浪潮仍将持续,相关标的业绩确定性强,推荐关注医疗新基建需求拉动、产品创新性强、市场空间大的公司,如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理邦仪器、开立医疗、澳华内镜、健麾信息、微创医疗等。

在浙商证券看来,短期院内新建、设备更迭之后,随着设备更新及医疗水平提升带动的院内手术量和使用量的增长,更新换代需求仍将持续,有利于打开医疗器械的远期成长空间。同时,产品力仍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医工结合带来产品持续创新迭代以及创新性产品满足临床需求的公司将有长期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贴息贷款迈瑞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出版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正式出版
mindray迈瑞
“迈瑞杯”《临床检验杂志》征文大赛
贴息贷款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分析
迈瑞iPM-9800中央监护系统联网故障排除方法探讨
医学影像专业放射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1年林业贴息贷款规模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