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语篇中连词“but”的机器翻译译文分析
——以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的Google机译为例

2022-10-22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连词语义译文

杜 娟

(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南京 211167)

一、引言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翻译技术创新,在机器翻译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使译文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机器翻译在语言服务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代表着“翻译的未来”[1]。在“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将成为主流翻译模式的时代[1],文学文本的翻译将成为机器翻译需面对的“珠穆朗玛峰”。机器翻译在非文学文本(信息文本)的翻译上取得很大进展,但在文学文本的翻译上却相对缓慢,目前国内对于文学语篇的机器翻译研究还非常有限[2]。鉴于此,本文拟从文学文本中选取真实语料进行人机翻译对比研究。

连词作为语篇中的连接成分,是语篇连贯的衔接方法之一,在语篇的构建上起着重要作用。“but”是英语中常用的连词,其语法用法及逻辑语义关系相对固定。J. K. Rowling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展示出了创新性的语言天赋,对“but”的使用尤具匠心。在语义逻辑关系及语用功能上,她时常违背连词“but”的常规用法,这种对语言的特殊使用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性和语言的变化性,同时也增加了翻译上的难度。对小说中连词“but”的翻译,机器翻译系统处理其常规意义时显示出稳定性能,在处理其非常规意义时,情况会怎样呢?这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语料、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

本文以英国作家J. K. Rowling的畅销小说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为源语来源,利用Google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得到对应的机器译文(下文简称为G译), 以苏农翻译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为人工参考译文(下文简称为苏译),建立含有英语原文、机器译文、人工参考译文的小型语料库。源语料中共有487处“but”,排除10处用作介词,对477处用作连词的源语料进行人工译文与机器译文的对比研究,标注人机译文出现的差异,分析机器译文的特点及机器译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译后编辑策略和方法。试图为连词的译后编辑提供思路和方法,也为提高英汉机器翻译质量提供语言分析基础。需说明的是,下文例举的Google机器译文完成于2022年3月20日,随着翻译技术的进步,后续机器译文可能有改进。此外,例句中的机器译文可能有多种错误,本文仅分析“but”所涉及的问题。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下表是连词“but”在机器译文和人工参考译文中翻译情况的对比分析表。从此表可知,机器译文和人工译文“完全相同”仅占整体的25%,两者“大致相同”的占比为41%,如果不考虑文学文本的可读性和艺术性,机译系统在翻译语义相对固定的连词“but”时性能比较稳定。同时我们不应忽略34%的“完全不同”。机器译文与人工译文的差异值得我们详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机器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比结果译文示例在书中出现频率整体占比完全相同但,但是;而是(在not…but结构中);而且/且(在not only…but结构中)119≈25%大致相同苏译:可是,可,而,然而,却,不料……机译:但,但是196≈41%完全不同苏译省略不译而且,谁知,何况,……那么,至于,我想问问,……机译:但,但是162≈34%

相比人工译文,Google机器翻译的特点是:过度翻译连词“but”,几乎每处“but”都有落到实处的明确译文(本研究中仅发现两例例外)。而人工译员会根据汉语习惯选择部分“隐化”翻译,其整体占比约为30%。此外,机器译文表达单一,除了一些固定搭配如“not … but”“not only … but”“but”均被机译系统译成“但是”或“但”,少有其他表达。而人工译文充分利用丰富的汉语词汇,灵活运用多种转折连词如“然而”“却”“不料”“可是/可”“而”等,使译文更有可读性和地道性,在表达的多样性方面明显优于机器译文。机器译文过多地强调语言形式再现,忽视了动态言语交际意义。

三、机器译文的问题分析

Google机译系统在翻译连词“but”时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对连词“but”过度翻译不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其二是由于缺乏语义逻辑分析和语用功能分析而导致错误翻译。

(一) 机器译文中连词“but”的过度翻译,不符合汉语习惯

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是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重要区别,其表现形式是语篇逻辑关系衔接的显隐不同,“英语多显性衔接,汉语多隐性连贯”[3]。英语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句或段,注重显性衔接,以形显义。而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以意役形[4]。在不影响语义的情况下, 句间连词常常可以省略。英译汉时“鉴于汉语在连接词等衔接手段和指称形式上都不同于英语等印欧语言,所以应该有一定的隐化现象发生”[5]。机器译文处处照搬原文连接方式的过度翻译显然有违汉语行文习惯,在文学作品中尤显生硬,影响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美感。因此,译后编辑时,可酌情“隐化”部分连词。

例1:A sudden slamming and loud footsteps made the three of them look up. They hadn’t realized what a racket they had been making, but of course, someone downstairs must have heard the crashes and the troll’s roars.

G译:突如其来的响亮的脚步声,让三人齐齐抬头。 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制造什么球拍,但当然,楼下一定有人听到了撞击声和巨魔的咆哮。

苏译:突然传来一阵猛烈的撞门声和响亮的脚步声,房间里的每个人都抬起头来。他们没有意识到刚才闹出了多么大的动静,一定是楼下的人听见了剧烈的碰撞和巨怪的吼叫。

原文上下文中,哈利、罗恩和赫敏三人在厕所大斗巨怪,惊天动地的声响让楼下的教授们匆忙赶过来了。此例中,“but”表示对比,意为哈利他们没有意识到的巨大声响而教授们都听到了;“of course”意为“显然”,用以引出下面的判断,机器翻译系统直译为“但当然”,表达生硬,破坏了整个句子语义的连贯和语言的流畅,产生卡顿感。苏译隐化连词,信息完整且语言精练,更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

机译系统对连词的过度翻译是个普遍性问题,下文多个例句中都有涉及,机器译文与人工译文明显差异就在于连词的隐显。译后编辑时应结合上下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不拘泥于连接词的束缚,在译文中隐化连词,以符合汉语意合特点。

(二)机器译文中连词“but”的误译

机器译文中,“but”绝大多数被译为“但是/但”。实际上“但是/但”与“but”在语义和用法上有明显差别。根据权威字典辞书[6][7][8],现代汉语中的“但是”和“但”是典型的转折连词,可以连接词、分句、句子甚至段落,其功能为突显对立和补充限制。而在各大英语词典中,连词“but”的释义与用法非常丰富,从《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英英·英汉双解》[9]中的部分例句可见一斑:

I’d like to go but I’m too busy. 用于说明某事没有发生或不可能的原因

It’ll be a great party-everyone, but everyone, is coming. 用于加强语气

But tell me, are you really planning to retire? 用于改变话题

Excuse me, but I’m afraid this is a no-smoking area. 用于致歉

But that’s marvellous news! 表示强烈的情感

以上仅为词典例句,真实语料的复杂性让机器翻译系统的既定程序难以灵活应对。

1.语义层面:逻辑语义关系的误解导致的误译

在语篇中,连词是体现语义逻辑关系的重要形式,使语篇成为相互衔接、前后连贯的有机整体。语言学家对逻辑联系词“but”表示的语义关系不尽相同,如夸克等认为“but”表示对比和让步关系;韩礼德等把逻辑语义关系分为四类:增补、转折、原因和时间,“but”属于转折类连词[10]。有些逻辑联系词可表示多种语义关系,“要准确判断某一逻辑联系语表示的语义关系,除了要考虑联系语本身的意义外,还要看它周围的句子的意义”[10],即语境分析是判断逻辑语义关系的关键要素。J. K. Rowling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创造性地运用“but”在词组、句子中构建出多种逻辑语义关系。机译系统由于“缺少良好的思维、推理、判断能力,缺乏人工译者最起码的综合知识和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知识等,无法对原文产生全面的了解,只能是在限定的范围内进行一对一的选择”[11],误解和误译在所难免。

例2:Neville went bright red but turned in his seat to face Malfoy.

G译:纳威脸红了,但在座位上转身面对马尔福。

苏译:纳威脸涨的通红,从椅子上转过身子,面对着马尔福。

根据原文的情景语境,Malfoy侮辱Neville,说他笨没头脑,从而引出这句Neville的反应。“but”连接两个动词短语,应理解为表示并列关系。人工翻译在准确理解语篇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对连词“but”作“隐化”处理,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而机器译文的“但”这个表示转折的逻辑关系,会造成语篇逻辑混乱。

例3:Harry took the wand and (feeling foolish) waved it around a bit, but Mr. Ollivander snatched it out of his hand almost at once.

G译:哈利接过魔杖,(觉得自己很傻)晃了晃,但奥利凡德先生几乎立刻就从他手中夺走了魔杖。

苏译:哈利接过魔杖(心里觉得有点冒傻气),刚挥了一下,奥利凡德先生就立刻把魔杖从他手里夺了过去。

此例中“but”连接两个分句,通过“but”实现陈述角度的转换。从语境分析不难发现,“哈利接过魔杖挥了一下”与“奥利凡德先生立刻把魔杖从他手里夺了过去”两者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but”在此表示陈述角度的转变和语义上的顺承关系,而非转折关系。因此,机器翻译为“但”不符合上下文语义逻辑关系。苏译作了隐化处理,表达简洁流畅,语义明确,逻辑清晰。

例4:When they say every flavor, they mean every flavor — you know, you get all the ordinary ones like chocolate and peppermint and marmalade, but then you can get spinach and liver and tripe.

G译:当他们说每一种味道时,他们的意思是每一种味道——你知道,你会得到所有普通的味道,比如巧克力、薄荷和果酱,但是你可以得到菠菜、肝脏和牛肚。。

苏译:他们所说的多味,你知道,意思是各种味道一应俱全,吃起来不仅有巧克力、薄荷糖、橘子酱等一般的味道,而且还会有菠菜、肝和肚的味道。

此例中,破折号后面的信息对前面“every flavor”进行解释说明,不仅有一般的味道,还有不一般的味道,如菠菜、肝和肚的味道。“but”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是递进逻辑关系,而非转折。人工译者往往会根据原语语境和译者的主观判断,选择使用合适的关联词语。“不仅……而且”译出了字里行间隐藏的逻辑关系,切合原文语境。机器翻译系统缺乏推理判断能力,只会一味地复制原文的连接方式,不能将原语中的逻辑关系充分体现出来。

例5:Perhaps it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living in a dark cupboard, but Harry had always been small and skinny for his age.

G译:也许这与生活在一个黑暗的橱柜里有关,但是哈利的年龄一直很小又瘦。

苏译:也许和长年住在黑洞洞的储物间里有关,哈利显得比同龄人瘦小。

“but”连接两个小句,前句表示原因,后句表示结果,因此“but”引导结果状语从句。即使逻辑关系简单如此,机译系统还是不能正确判断。对比人工译文,人脑在思维、推理、判断能力上远超机译系统,翻译技术的紧迫任务是提高机译系统的逻辑判断能力。

Google机译系统在翻译连词 “but” 时具有明显的机器翻译特点,即机械遵守预先设定的程序,缺乏逻辑分析,忽略语境限制。人工编译时,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原文的情景语境、句法结构以及各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来确定“but”的意义。

2.功能层面:“but”话语标记功能的误译

连词在长期高频使用中会有语义弱化倾向,表现出话语标记的功能。语义弱化的连词在对话中不表达真值语义关系,而是言谈中构架话语单位的重要的衔接与连贯手段,是一种话语标记[12]。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语用上,而非语义逻辑上,对言语交际进行调节和监控。

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作为话语标记语“but”具有语用多功能性,在J. K. Rowling的笔下,除了反预期标记和否定标记外,还出现了许多其他语用交际功能,如致歉标记、情感标记、询问标记等,其理解与翻译随着语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语境分析尤为重要。而分析能力的欠缺是机器翻译系统显而易见的软肋,体现在译文上,是千篇一律的“但是/但”。

例7:“Brilliant,” said Hermione. “This isn’t magic — it’s logic — a puzzle. A lot of the greatest wizards haven’t got an ounce of logic, they’d be stuck in here forever.”

“But so will we, won’t we?”

G译:“太棒了,”赫敏说。 “这不是魔术——而是逻辑——一个谜题。 很多最伟大的巫师都没有一点逻辑,他们会永远被困在这里。”

“但我们也会,不是吗?”

苏译:“太妙了,”赫敏说,“这不是魔法——这是逻辑推理——是一个谜语。许多伟大的巫师都没有丝毫逻辑推理的本领,只好永远被困在这里。”

“那么,我们呢,我们也出不去了吗?”

此例中,赫敏解释了许多最伟大的巫师永远被困在火焰圈里的原因,而哈利急切地想知道他们自己能不能出去,于是通过“but”将话题转到“我们”, “but”作为话题转换标记语,帮助读者进行过渡。苏译“那么,”比机译“但”更符合汉语中的话题转换习惯,更明确地显示“but”的语用作用。

例8:“Sorry” he said, “but have you seen a toad at all?”

G译:“对不起,”他说,“但是你有没有看到一只癞蛤蟆?”

苏译:“对不起,”他说,“我想问问,你们看见我的蟾蜍了吗?”

此例中的“but”与“sorry”或“excuse me”搭配用于疑问句,“but”已完全丧失其原有的语义内容或命题意义,仅表示人际交往的礼貌用语。但是,机器翻译系统没能识别“but”作为询问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仍然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翻译,因此产生误译。苏译“我想问问,”是地道的汉语询问标识语,有效地再现了“but”的语言交际功能。

“sorry ..., but ...”这一结构除了表示礼貌询问,还可以用于致歉,只不过前者用于疑问句,后者用于陈述句。

例9:“Sorry,” he said. “But it’s that sad — knew yer mum an’ dad, an’ nicer people yeh couldn’t find — anyway … You-Know-Who killed ’em. …”

G译:“对不起,”他说。 “但就是这么难过——认识你的妈妈和爸爸,还有你找不到的好人——无论如何……神秘人杀了他们。 ……”

苏译:“对不起,”他说,“这是一个不幸的消息。我认识你的父母,再也找不到比他们更好的人了,不管怎么说—— 神秘人把他们杀了 ……”

此处but的作用是提示哈利将要说的事情(即他爸妈被杀的事)是一件不好的事,让哈利预知,做情感铺垫。机译系统将其译为“但”影响听者的心理预期,与语境不符。而苏译的处理方式是省略不译。省略不译似乎无妨,不会影响语义,但是这样就丢失了话语情感和交际价值。话语标记语是“协助交际行为顺利有效进行的润滑油”[13]。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译出“but”的语用意义,试译为:“对不起,”他说, “很遗憾,这是一个不幸的消息。我认识你的父母,再也找不到比他们更好的人了,不管怎么说—— 神秘人把他们杀了……”。

例10:The keeper of the reptile house was in shock. “But the glass,” he kept saying, “where did the glass go?”

G译:爬行动物屋的管理员惊呆了。 “但是玻璃,”他一直说,“玻璃去哪儿了?”

苏译:爬虫馆的管理员深感震惊。“可这玻璃,”他不停地叨叨,“这玻璃到哪里去了?”

原文的情景语境中,动物园里蟒蛇柜前的玻璃突然不翼而飞,爬虫馆的管理员深感震惊(shocked),张口便说出了“But the glass, …”。此处“but”是情感标记语,表达管理员非常吃惊,难以相信眼前发生的事。G译和苏译都没有译出其语用意义,可改成汉语中表示吃惊的感叹词,试译为“天呐!玻璃呢?!”他不停地叨叨,“这玻璃到哪里去了?”。

作为话语标记语,“but”是功能性的,而非语义性的,并且具有多种语用功能,因此不能根据其原本词义来翻译,必须从它的交际功能来理解。语境使其具有多功能性,语用功能不同,翻译的文本也会不同。以上分析表明,机器翻译系统还不能有效识别并灵活翻译其语用意义。因此,人工译后编辑必不可少。译后编辑者应根据上下文语境及说话人态度等其他可变因素,捕捉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求寻找汉语文化中的语用功能对等词。

四、结论

“but” 只是连词大家族中的一个小词,通过探讨这个小词的机器翻译情况,我们可以得知机器翻译系统在翻译连词时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Google机器翻译系统仍属于弱人工智能,不具备思考的能力[14],在翻译“but”时,机器译文与人工译文在表达的地道性与多样性,逻辑语义关系分析和语用功能判断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人工译后编辑提高译文质量。随着AI 技术的发展,未来翻译技术的创新,机器翻译的发展虽任重道远,但前途不可估量。

猜你喜欢

连词语义译文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弟子规
弟子规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情感形容词‘うっとうしい’、‘わずらわしい’、‘めんどうくさい’的语义分析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