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民间庙会中的音乐舞蹈发展变化探析

2022-10-22曹旌文

轻音乐 2022年10期
关键词:泰伯音乐舞蹈庙会

许 恩 曹旌文

无锡地处江南核心区域,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富庶稳定的社会环境孕育了无锡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舞蹈。庙会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活动,是民间音乐舞蹈重要的生存和发展场所。

一、无锡传统民间庙会中的音乐舞蹈内容

无锡传统民间庙会数农历三月最为频繁,故有“三月香讯”之说,从农历正月初九的梅村泰伯庙会至农历四月初八的东亭祗陀寺庙会,期间大大小小的庙会十几场,组成了无锡民间“落魄泰伯庙,收魂祗陀寺”的庙会说法。无锡有民众信奉的“十大神庙”[1],每到庙神诞生之日举行各种祭祀和庙会活动:1.农历二月初八祠山庙会,全称“祠山广惠行庙会”,位于无锡城南知足桥,俗称“张王庙会、张大帝庙会、张元庵庙会”。2.农历三月初九松滋王侯庙会,位于无锡城南泾塘桥,俗称“南水仙庙会”。3.农历三月廿八东岳庙会,东岳庙会又称“天齐庙会”,位于无锡城西惠山古镇,俗称“圣帝殿庙会”“东岳行宫庙会”。4.农历四月十五府城隍庙会,位于无锡城北门外三里桥北,俗称“府殿庙会”。5.农历五月十八都天庙会,位于无锡城北门外梨花庄,俗称“延圣殿庙会”。6.农历五月廿八老城隍庙会,位于无锡城中三皇街。7.农历六月十一太保墩刘侯庙会,位于无锡城西西水墩,俗称“西水庙会”“西水仙庙会”。8.农历七月廿五张中丞庙会,位于无锡城西惠山古镇,俗称“惠山大老爷殿庙会”。9.农历八月十八延寿司殿庙会,又称“南斗星君庙会”“斗宫庙会”,位于无锡城东南仓门街。10.农历九月十九新城隍庙会,位于无锡城中小娄巷。

无锡传统庙会的活动形式较为固定,其中庙神出巡是庙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无锡运河志》记载:“出会时,各庙根据所祀神的职位大小把‘大老爷’[2]一一抬出,前有固定旗伞仪仗、行牌为导,并有执事隶役簇拥、随后有高跷、臂锣、大刀、刀叉、茶担、轮车和扮演各种戏文的队伍,甚至有八宝箱等名贵玉器、古玩掺杂其中。”[3]《洛社镇志》记载:“除了开头的仪仗和末尾的仪仗外,中间就是一些求神祈福、劝人为善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4]在民间文艺表演中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舞蹈节目:《江南丝竹》《舞狮子》《舞龙灯》《剑桨舞》《男欢女喜》《马灯》《马叉》《滚灯》《荡湖船》《茶担》《扇舞》《蚌舞》《舞盾牌》《高跷》《臂锣》,这些都是无锡地区代表性的民间音乐舞蹈种类。

庙会的演出场所除了巡游队伍还有在庙门广场搭建的固定“戏台”和“戏场”,民众们在戏台上演戏酬神,锡剧、评弹等江南特色戏曲等。而在热闹的“庙市”中可见无锡特色曲艺品种“小热昏”,卖梨膏糖的商人演唱“小热昏”来招揽生意。

无锡传统民间庙会中的音乐舞蹈内容

无锡庙会迎神出会时使用的江南丝竹多用行乐形式演奏,乐手们排成两列,在行进中边走边奏,常用曲目有《行街》《梅花三弄》《四合如意》《柳青娘》《龙虎斗》等。[5]代表曲目《行街》是由多首曲牌联缀而成的套曲,因边走边演奏而得名,具有欢快喜悦的情感和浓烈的生活气息。

锡剧于清代中期诞生于无锡羊尖、严家桥一带,由山歌、小调、掉采茶等民间歌舞发展而来,主要曲调有簧调、大陆调、铃铃调三种,是无锡传统庙会中最受欢迎的节目,常演剧目有《珍珠塔》《双推磨》等。评弹在无锡传统庙会中同样深受喜爱,也是无锡百姓休闲放松时经常聆听的曲艺种类。评弹是评话与弹词的总称,产生并流行于苏州、江苏、浙江、上海一带,伴奏乐器琵琶与三弦,表演时自弹自唱,以2人演出最为常见,也有1人或3人同台的表演。据《无锡运河志》记载,1994年无锡恢复举办中断了40余年的惠山庙会,在庙会的演出节目中锡剧、评弹都是重要内容。

无锡民间庙会中的舞蹈以《渔篮花鼓》最受欢迎。无锡民间舞蹈《渔篮花鼓》常于农历二月庙会盛行时进行表演,演出时演员边舞边唱,演绎故事情节,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深得庙会群众的喜爱,表演时观众数以千计。《渔篮花鼓》表演时由两女一男三位演员分别扮演姐姐、妹妹与丑公子,姐妹演出动作以江南水乡渔民劳动为素材,姐姐身穿蓝衣绣花衣裤、大红色绣花肚兜、腰系粉红色围裙,妹妹衣着粉红色绣花上衣、桃红色绣花中裤、大红色肚兜、白色透明围裙,姐妹两人服饰版型较为统一,同穿点缀有红穗的圆口布鞋,与丑公子造型有明显差异,丑公子身穿灰色长衫、白色灯笼裤、黑色靴子,戴绿色描金帽,配深绿色绶带,表演时需执扇在胸前塑造滑稽丑陋的形象。《渔篮花鼓》演唱音乐以苏南民间小调为主,代表有尖调、四方调等多种曲调,演唱过程有一定规范,先为节奏缓慢的抒情曲调,中间加即兴演唱,最后以活泼轻松的曲调与节奏进行收尾。庙会中流行的《渔篮花鼓》表演可于巡游队伍中边行进边演出,也可定点搭台或在空旷广场上进行演出,演出场地涵盖庙会各个场所。

无锡民间舞蹈《马灯》,又称调马灯,流传于无锡马山地区,活跃于庙会节庆场所。[6]解放前马灯是在广场表演的大型舞蹈,马灯队人数众多,七八十人到一百二十余人不等,解放后为适应舞台表演需要,可单独出演戏剧性片段。庙会中的马灯表演表现了古代军队在夜间进行军事训练的情景,有撘婆、督旗、盾牌兵、撘公、马夫等角色,演出时不同角色造型不同:撘婆、督旗头戴撘婆帽,身穿蓝色镶紫红色边的中式斜襟上衣,紫红色灯笼裤,脚脖戴有铃铛,脚穿前有绒球的圆口绣花鞋,唯一的服饰差异在于督旗腰间多系一条绣有花朵图案的蓝色围裙,撘婆使用马头灯,手绢为道具,督旗右手握三角令旗;盾牌兵头扎红绸巾,右手执刀,左手执盾牌灯,马夫梳朝天辫,服饰都穿黄色镶黑边的中式对襟上衣,套黑黄色号坎,黄色灯笼裤,脚穿布靴;撘公左手握马头灯,右手执马鞭,头戴竹篾制成顶缀红缨的黄帽,挂八字胡须,身穿黄色镶黑边的中式对襟上衣,外套翻毛背心,系棕色长腰带,黄色灯笼裤,穿马靴。[7]表演马灯时使用的道具有:马头灯、盾牌灯、马鞭、刀、手绢、三角令旗,具体视角色而定,马灯舞道具多用竹篾制成,纸糊后绘制图案,马灯由马头、马前身、马后身三部分组成,盾牌灯绘有太极图和虎头图两种。马灯演出时使用十番锣鼓作为伴奏音乐,使用大鼓、小堂鼓、月锣、小锣、低音大锣、小钹、铙钹为伴奏乐器,后经发展,伴奏的锣鼓点有所改变。[8]

无锡宜兴地区民间舞蹈《男欢女喜》作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舞蹈节目,因其驱邪避疫、消灾降福的祭祀功能被长期使用于民间庙会活动中,成为民间庙会中的固定节目。[9]在宜兴新闻记者徐铸成的报道中,[10]每次出会前几天男裼亡与女裼亡(《男欢女喜》中的男女角色)以锣鼓敲打为伴奏,巡视各条大街小巷。在表演活动中,《男欢女喜》也常用于出会巡游,被民众当作解除灾难、迎求好运的象征。《男欢女喜》在长期的演出与发展中积累出《钥匙头》《荡湖船》《采桑》《买胭脂》《打店》《点灯》《送茶》《男睏、女睏》《开窗望月》《打神》《花蝴蝶》等十个传统舞段,以《钥匙头》为前置舞,其余每场表演的节目各不相同。表演时男裼亡(男欢)头戴面具,身穿宽袖长袍,中式长裤,腰系腰带,脚穿黑色白底短靴,双脚各系一只铃铛;女裼亡(女喜)头戴饰有珠花的面具,身穿大袄,百褶裙,脚穿绣花鞋。男、女右手各执一把折扇作为道具,因表演角色需要,男裼亡左手臂始终下垂以饰受伤,女裼亡左手另执彩色手帕一条。为适应庙会节庆场合中祈福功能的需求,男、女裼亡的面具表情设计皆为喜悦之色,在表演时仅用大锣伴奏,配合舞者演出进行快慢缓急的变化,敲击有三击四拍(咚一拍、咚一拍、咣两拍)的特点。

无锡传统庙会中的音乐舞蹈节目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鲜活的生命力,许多内容流传至今成为了无锡代表性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

二、当下无锡民间庙会中的音乐舞蹈内容

无锡民间庙会作为地方民俗及音乐舞蹈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真实、综合、生动地展示了无锡地区的传统文化。2007年无锡惠山庙会列入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列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11月无锡泰伯庙会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庙会发展至今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2017年无锡泰伯庙会首日人数有15万人,到2018年无锡泰伯庙会的参与人数已高达18万人。目前无锡城内各处的民间庙会举办时间与地点较为固定。

目前无锡民间庙会一览表

目前无锡民间庙会举办时间仍以农历三月最为频繁,有同一日期多地举行庙会的情况出现,延续了旧时“三月香讯”的特点。在庙会中许多传统的民间音乐舞蹈节目依然是表演的主体:无锡泰伯庙会民俗巡游前的锣鼓表演,民俗表演队伍中的舞狮、舞龙凤、挑花篮、腰鼓、荡湖船、蚌舞等;堰桥镇西胶山庙会民俗巡游队伍中舞狮、舞龙、马灯、荡湖船、蚌舞等;石塘湾庙会中丝竹乐队、高跷、马灯、荡湖船等;洛社庙会民俗巡游队伍中舞大刀、高跷、荡湖船、挑茶担等;杨市庙会有高跷、锣鼓、马灯、挑茶担、荡湖船等。但许多传统音乐舞蹈节目在内容、表现形式、演员和服装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宜兴民间舞蹈《男欢女喜》演出队伍由原来的二人对舞发展为群舞,男演员双膝始终微蹲的戏曲舞蹈性动作变成直立挺胸昂首的健身型体态,女演员含蓄、内敛的“三步一停”变为连续快速的小腿后踢,整体舞蹈节奏的加快表现出苏南农民新的生活面貌。无锡民间舞蹈《马灯舞》配上了宣传无锡水蜜桃的唱词,老曲新唱。民间舞蹈《挑花担》仍以行街性质的游走为主,动作性较弱,但服装、化妆已偏专业化。随着无锡民间庙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整体活动的扩容,其中的音乐舞蹈内容也更为丰富。

(一)“二月半采茶看”荣巷庙会

原无锡传统民俗“二月半采茶看”的民间文化活动——“荣巷采茶灯会”,以“加强优秀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为主题,以非遗、民俗为主角,现场表演有掉采茶、荡湖船、舞狮、龙舞、蚌舞、滚灯、挑花篮等。

采茶灯会队伍有13个,道具精美,《舞龙》的道具长龙达219米,参演人员规模达400余人。非遗及民俗项目巡游由街道文化站组织开展,所属9个社区提供各自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项目参加巡游展示,其中包括勤新社区龙财吉祥队、太康社区伞舞队、荣巷社区渔舟剑桨队、新峰社区花担队、梅园社区龙凤呈祥队、梁溪社区荡湖船队等队伍。

(二)前洲庙会

前洲庙会于2019年举办了苏锡常精英舞龙赛,参赛队包括江阴高职舞龙队、江阴月城舞龙队、玉祁礼舍男子舞龙队、玉祁礼舍女子舞龙队、江苏理工学院舞龙队、洛社凤羽龙舞龙队、常州金坛直溪舞龙队、苏州市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市旅商高职舞龙队9支队伍。

(三)堰桥镇西胶山庙会

民俗巡游有龙腾盛世、旗袍秀美、精彩马灯、狮舞江南、水乡船荡、吴韵花担、滑稽高跷、青春腰鼓、缤纷童趣、幸福秧歌等环节。庙会举办为期六天的戏剧专场演出,包括无锡锡剧院演出的锡剧《珍珠塔》、折子戏《雏凤清声》、无锡市滑稽剧团的专场演出。

此外,2019年无锡泰伯庙会的综艺晚会演出中音乐舞蹈节目也是风格多样、门类繁多,吴歌表演《江南文化泰伯头》采用江南地区传统的民歌曲调“吴歌”进行创作,全新的歌词讲述“泰伯奔吴”的文化传说,“吴歌”由原来单一的歌手演唱转化为舞台上的歌伴舞表演。百名学生组成的二胡齐奏《我的祖国》展现了无锡“二胡之乡”“民乐之乡”的特色。无锡洛社秦巷庙会的文艺演出节目参演人员涵盖了从群众到专业、幼儿到老人的多个层面,石塘湾中心幼儿园的表演唱《唱得幸福落满坡》、石塘湾中心小学的少儿舞蹈《小小接班人》展现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镇妇联的歌伴舞《我的好妈妈》是老阿姨们的风采展示,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小王彬彬、过之红的锡剧《珍珠塔》选段《小夫妻相会》更是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

三、民间庙会功能的发展带来音乐舞蹈内容的变化

随着民间庙会功能和作用的发展,当下无锡民间庙会中的音乐舞蹈内容在继承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多地域、多文化的音乐舞蹈节目在当下无锡民间庙会中得以展示和交流。

(一)节目种类的传承与增加

无锡传统民间庙会中的音乐舞蹈内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许多节目为无锡地区独有,成为非遗项目,在当下无锡民间庙会中是重要的演出内容。2019年3月31日举办的无锡荣巷庙会,参演节目皆为无锡代表性民间舞蹈,花担队、渔舟剑桨、荡湖船队等成为各街道、各社区的特色团队。2019年3月14日无锡前洲庙会举办了苏州、无锡、常州三地的舞龙精英赛,来自3个城市的9支专业舞龙队伍进行了展示和角逐,参赛队伍中有舞龙非遗项目特色团队,也有职业学校团队,是目前苏南地区舞龙项目的一次集中展示。优秀的传统音乐舞蹈节目在当下庙会中得到了新的发展,从艺术本体、表现方式到服装道具,都有了新的提升,对本地域文化的自信与喜爱使得这些出自传统民间庙会的音乐舞蹈节目有了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和远离时代生活的节目已被自然淘汰,如《臂锣》[11]《舞盾牌》等。如今庙会中的音乐舞蹈节目已不局限于本地区的种类,各省、各地区的特色节目在庙会活动的大舞台上都有很好的交流和展示。无锡泰伯庙会的《戏剧歌会》邀请了京剧、沪剧、越剧等剧团演出,民俗巡游中有豫北特色的高跷作为固定表演项目。惠山庙会邀请了中国台湾当地阿美族、排湾族、鲁凯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组成的表演团队,演出《祈雨祭》《我爱百合》等当地原创歌舞作品。不同地域的音乐舞蹈文化在无锡庙会的展示平台上得以交流,无锡民众也通过庙会活动看到了更多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音乐舞蹈节目。

(二)表现主题的提升与发展

无锡传统民间庙会中的音乐舞蹈节目表现主题多为反映民众生活。如宜兴民间舞蹈《男欢女喜》10个舞段跳的就是一对夫妻的生活日常,无锡民间舞蹈《渔篮花鼓》表现的也是百姓俗情,还有《荡湖船》《采桑》《买胭脂》《打店》《点灯》《送茶》《男睏、女睏》《开窗望月》《打神》《花蝴蝶》等。当下庙会中的音乐舞蹈节目以歌颂祖国、歌颂人民、讴歌时代为精神引领。无锡泰伯庙会文艺演出围绕“传承吴地文化”展开,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为活动主题,吴歌演唱《江南文化泰伯头》是代表性节目。秦巷庙会文艺晚会主题为“新时代追梦人”,有少儿群舞表演《小小接班人》、舞蹈《党旗更鲜艳》、音乐快板《说说秦巷新变化》、歌伴舞《我的好妈妈》、舞蹈《爱我家乡美》等。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民间庙会中音乐舞蹈节目主题的变化是人们思想意识的直接反映。

(三)参演人员的发展与变化

无锡传统民间庙会中的音乐舞蹈节目多为群众自发组织表演,参演人员都是当地村民,如宜兴民间舞蹈《男欢女喜》最初的表演完全由民间自发组织,参演人员具有临时性、自由性的特点。发展至今,在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支持下,一大批专业的非遗表演团队保证了演出质量。当下无锡民间庙会中参演队伍有民间团队和专业团队。民间团队体现了普通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通过参与演出亲身实践丰富了自身的业余生活。如泰伯庙会中的二胡表演队伍由百名中学生组成,秦巷的曲艺擂台活动参与选手全为秦巷村民,玉祁庙会为期4天的名角荟萃活动参加者皆为票友。而当下无锡民间庙会中专业演出团队的加入则提升了民众的审美,扩大了百姓的视野,为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如前洲庙会中的舞龙精英赛参赛者皆为专业舞龙选手,无锡泰伯庙会锡剧专场演出请到了锡剧“彬彬腔”传人、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戏剧白玉兰奖得主小王彬彬演唱锡剧经典唱段。演出当日戏迷们早早来到场地等候,观看他们喜爱的“大戏”。

当下随着无锡民间庙会影响力的发展,在国家级非遗项目“无锡泰伯庙会”的活动中出现了外国团队的身影。民俗巡游队伍中外国友人组成手拿春联摇摆花扇的大头娃娃队方阵,随着队伍一同行进,与两旁路人不时互动交流。在泰伯庙会特设的体验专区,外国友人好奇地拿起中国民族乐器二胡向老师现场学习。而中国传统特色项目舞龙更是吸引了外国友人当场体验。无锡传统民间音乐舞蹈内容通过民间庙会的活动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与交流。

结 语

无锡民间庙会是无锡民间音乐舞蹈生存、展示的重要载体,传统庙会中的音乐舞蹈内容成为了无锡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种类,是无锡地域文化在音乐舞蹈方面的集中体现。无锡本土优秀的民间音乐舞蹈内容在当下无锡民间庙会中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发展。随着庙会功能的扩展,目前无锡地区进入庙会场所演出的音乐舞蹈节目在内容、品种、数量、质量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和提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种类的音乐舞蹈节目在当下无锡民间庙会中都有上演,庙会给无锡的音乐舞蹈艺术提供了一个民间交流发展的平台,也为无锡乡镇的民众提供了音乐舞蹈实践和观赏的场所。

注释:

[1]郁有满.无锡运河志[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8:330—332;庄 申.无锡市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2897—2898.

[2]“大老爷”是无锡当地对庙神的称呼。

[3]郁有满.无锡运河志[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8:331.

[4]强济和.洛社镇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57.

[5]朱小田.吴地庙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0.

[6]郁有满编《无锡运河志》332页中有马灯作为演出内容存在于无锡民间庙会中的描述。参见:郁有满.无锡运河志[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8:332.

[7]《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88:1185—1187.

[8]《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88:1179—1184.

[9]“宜兴地区凡有庙会,即有《男欢女喜》”参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88:1715.

[10]徐铸成.报海旧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1]臂锣,一种在手臂上用针穿孔引粗线悬挂重物的表演,如十斤左右的大铜锣,另一只手持锣槌边走边敲击。其表演被表演者视作“受老爷保佑受伤也不怕出血疼痛”的方法,具有强烈的封建性质,且对表演者身体有巨大伤害。参见:无锡庙会的那些事儿(上)[N].江南晚报,2012-04-25.

猜你喜欢

泰伯音乐舞蹈庙会
钢琴舞曲在音乐舞蹈课伴奏中的应用探究
新年智慧庙会
元宵节,逛庙会
高校音乐舞蹈教育的开展现状及对策
李泰伯:世间磨难,皆是砥砺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庙会经济
民乐改编在音乐舞蹈基训课中的应用
三让遗风百代扬
———无锡泰伯墓联
从艺术欣赏角度初探成都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