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改编在音乐舞蹈基训课中的应用
2017-06-02肖晴月
肖晴月
摘要:在舞蹈基训课通常采用专业的训练音乐,其次会选择电视剧、电影歌曲。由于音乐舞蹈专业的特殊性,舞蹈基训课中对音乐的音乐风格和作品演奏方式都有较高要求,有电视剧、电影歌曲,也有音乐改编;有中国古典音乐,也有西方音乐、世界名曲;可以用钢琴伴奏,也可以用管乐、民乐伴奏。现以竹笛作品《红高粱叙事曲》(根据电视剧《红高粱》主题曲《九儿》改编)为例,讨论音乐舞蹈专业的舞蹈基训课上音乐选择的多样性。
关键词:音乐舞蹈;基训课;《红高粱叙事曲》
音乐舞蹈专业是介于音乐教育专业和舞蹈教育专业之间、把音乐和舞蹈同时作为主科学习的专业。在学习期间,学生不仅要学习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还要掌握舞蹈专业相关的理论以及实践课程。由于学习内容多,老师更需要因材施教,有侧重点、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培养出既懂音乐又能编排舞蹈的复合型人才。
一、音乐舞蹈基训课音乐要领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要有好的舞蹈作品,音乐至关重要。正如胡尔岩老师所说:“音乐是舞蹈的伴侣,而不是舞蹈的伴奏,在一部舞蹈作品中,音乐语言和舞蹈语言犹如一条铁路上的两根铁轨,共同承载着感情的列车向前奔驰,把观众带进人物的感情氛围之中,与人物共喜共悲。”在优秀的舞蹈作品中,音乐和舞蹈一样都有形象,是舞蹈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旋律是音乐形象的灵魂,节奏与及速度是音乐形象的骨架,调式与和声是音乐形象的血肉,织体与音色是音乐形象的外衣。只有旋律、节奏、速度、和声、织体等很好地结合,才能构成好的音乐,有好的音乐形象。在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中,音乐和舞蹈一定是相互支撑、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舞蹈律动与音乐旋律相结合,使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协调一致。
在舞蹈课中,最乏味的莫过于基训课;而在基训课中,最乏味的莫过于扶把训练。每节基训课舞蹈老师都会要求学生从第一个动作复习到最后一个动作,开始由于动作不熟练,注意力还需要放在动作上,要注意用力方式、身体协调。音乐的选择也相对简单,常常用单一的训练音乐,其节奏、伴奏织体、旋律都较简单。一二年级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规范每个动作,大多是把扶把的每个动作拆开练习,动作组合时间很短,多是以练习音乐为主,音乐没有形象,就更谈不上人物形象的表现。经过练习,熟悉动作,掌握基本要领,就可以加大音乐的难度,节奏、旋律变化也可以相对复杂一些,伴奏音乐的风格也可以多样化。除古典音乐以外,可以用电视、电影歌曲,还可以对歌曲进行改编,把扶把连在一起形成整体式扶把。个人更加倾向整体式扶把这种方式,因为单一的舞蹈动作训练时间有限,电视、电影歌曲较长,如果进行修改和剪接,又会影响效果,因此选择音乐会有很大局限。而整体式扶把既可以达到训练目的,又能保持音乐的完整性。所谓整体式扶把,即把所有的扶把动作连在一起完成,长度大概8~10分钟左右,既能锻炼学生对每个动作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以及感知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促使在短时间内能够准确听出音乐的节奏。
二、《红高粱叙事曲》的课堂教学运用
《红高粱叙事曲》是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青年笛子演奏家石磊根据电视剧《红高粱》主题曲《九儿》改编的作品,由竹笛和钢琴共同完成,长度10分钟左右。作品紧紧围绕主旋律,从引子部分开始延展开,旋律婉转,荡气回肠,能完整再现故事主要情节。本文以该作品为例,介绍民乐改编在舞蹈基训课上的运用。
1.《红高粱叙事曲》曲式结构
《红高粱叙事曲》共分为12个部分。全曲通过变奏手法,展开了一段优美的民歌旋律素材。每一段变奏既展现了笛子演奏的高超技巧,也诠释了旋律背后丰富的思想情感变化。作品开头由钢琴奏出一段前奏,一共20个小节,主要是模仿唢呐,烘托出迎亲的热闹场面。低音声部以A音开头,接着上行五度至E音,这个五度进行也是全曲旋律材料的核心主题。接着,左手以持续音的方式连续奏出省略三音的E和弦。右手则以节奏缩减的方式呈现出了A-B-E这个非三度叠置和弦,这是民族和声中和弦使用的典型手法。前奏以柱式和弦形态出现,到16小节变为分解和弦推动至高点,然后回落。
接着进入引子部分。由笛子引入,同样,以A-B-E三个音为核心音,通过重复、减缩、减少节奏等旋律展开手法为主题的呈现进行铺垫。第一个深情的主题为两个重复乐句构成的乐段,每一乐句包括8个小节,两小节为一个乐节,构思精巧而结构方整。前两个乐节以模进推进,旋律线条逐渐到高点再回落,第三个乐节直接跳进至高点再逐渐回落,突出了与前两个乐节的对比。最后一个乐节起伏平缓地结束。整个乐句有着起承转合的构思安排。第二乐句基本是第一乐句的重复,只是在第二乐节上有一个装饰性的加花变奏。
接着音乐进入D段,D段的特点在于极不稳定的节拍,几乎每小节都在变换拍子。这样密集变换拍子的方法更加突出了本段的音乐情绪——激动不安。整个乐段旋律线条呈现向下进行的模式。这样的安排也为即将进入的沉重主题做了很好的铺垫。F段的情绪豪放,最大特点是大量运用了切分节奏型。进入G段后,旋律变得更加轻快。本段的核心素材仍然来自F段,但经过节奏加密、速度加快等办法让本段旋律整体更加明快。进入H段,旋律素材核心仍然是F段的旋律。但通过拉宽节奏时值、放慢速度的办法,使同样的旋律素材产生了不同的音乐效果。以上三段,虽是同样的核心音高材料,但作者却通过节奏、速度、音型的变化制造了三种不同的情绪意境。
经过前面的大量铺垫,作品进入最后的主题。首先,作者通过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将前面的旋律素材隐伏其中。这种巧妙的构思有一种承上启下的效果,即通过同样的旋律素材串联了前面的旋律材料,使用相同的节奏型又对后面的发展做了有效的预示。接着,新的旋律素材又通过同样的节奏型呈现出来。这种常在钢琴等多声部乐器的作品中呈现的形态在笛子这种单声部乐器中出现,既能增加丰富的表现效果,同时也考验着演奏者高超的技艺。
最后,在充分的铺垫烘托下,作品奏出了全曲的核心旋律。該段旋律以颂扬的情绪出现,节奏悠长宽广,旋律荡气回肠,配以流动的钢琴伴奏将情绪推至最高点。但作品并未在最高点结束,在此之后,作品以同样的旋律在属调上再次重复。此时的情绪已经回落,不再如刚才浓烈炙热,却能使结束更加回味悠长。
2.规范乐谱,合理分配舞蹈动作
舞蹈表演者每一个动作都是固定的,而乐器演奏者有时候会根据对音乐的理解使节奏稍显得自由些,由于竹笛的加入,配合时需要磨合的地方会更多。因此,节奏的准确至关重要,节奏点一定要明确,让学生能够清楚分辨出强弱拍。如果节奏指示不明确,舞者不能听辨出强弱拍,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整个组合就会乱套,使音乐和舞蹈分离;因此,改编作品的谱子需要严格把关。音符、连线、节奏等都要经过严格校对,十六分音符、切分节奏、附点音符要标注明确,句与句之间的连线要划分清楚,乐谱得以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感受节奏,演奏出完美的音乐,在该换气的气口换气,更好地表现情绪,抒发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在合乐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要及时发现并加以修改,用折衷的办法使乐谱尽量规范。
以谱例1为例,笛子声部出现了7处延音记号,对于乐器表演者来讲,延音记号很常见,但是对于舞蹈表演者来说就有点困难,舞者会想:到底应该延长多久呢?延长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做动作呢?什么时候才能够准确合上乐器呢?这个问题对于舞蹈基训课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演奏者之间可以通过眼神交流,使音乐达到统一,但是舞者动作的方向不同,不能一直盯着演奏者看,同时这样也不利于舞者表现情绪。因此,在谱面出现延音记号的时候,演奏者和舞者应该达成一致,到底要几拍才能既表现音乐的意境,又能使舞者不至于在一个动作上停留很久。
另外,钢琴伴奏老师需要根据基训课舞蹈训练的顺序安排音乐片段,并找出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音乐,使之连接平稳;由于音乐的发展是根据故事的发展编写的,因此舞蹈动作就不会按照平时训练的顺序一成不变,需随音乐作出调整。
3.舞者与伴奏之间的配合
《红高粱叙事曲》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竹笛独奏版,另外一个是钢琴伴奏版,本文讨论的是竹笛和钢琴伴奏版。竹笛和钢琴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因此,配合起来比起单纯的乐器配合更加复杂,难度更大。在训练中,首先要求各个乐器之间的内部配合要默契;其次,钢琴伴奏老师要耳朵听竹笛的旋律,眼睛看舞蹈的动作,有时还要根据舞蹈动作改变伴奏织体和作品长度。因此,钢琴伴奏老师除了要具备较好的个人视奏、演奏和即兴伴奏水平外,还应该掌握该作品的风格、结构、韵味,在备课时选择合适的旋律片段作为舞蹈扶把动作,找出动作之间的连接句,使其显得自然。
在《红高粱叙事曲》的谱子里面,有抒情的慢板,欢快的小快板,也有竹笛的华彩片段。慢板和小快板合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竹笛部分的华彩片段合起来相对较难。该曲的I段和J段华彩片段表现是的是迎亲的热闹场面,是竹笛的华彩片段,全部是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中吹奏出主旋律。
谱例2中作者用了笛子吹奏中高难度的技巧循环双吐,该技巧是用鼻子迅速吸气,将口腔中多余的氣排出,使音乐在吸气时不中断,还可以延长其时值。钢琴伴奏用侧击法演奏出主旋律,为了突出主旋律,伴奏声部相对简单。这时,如果舞者不能听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就会觉得音乐变快了,动作也会加快;因此,舞者心里一定要有节奏感。最初合的时候,可以一边听主旋律,一边数着拍子,抓住重拍,演奏者可以只吹奏主旋律和舞者合,让舞者能够清楚分辨出旋律,掌握节奏之后加入华彩部分。开始时由于要合音乐,舞者动作可能会略显生硬,等到能够明确听辨出主旋律,掌握节奏,就可以跟着主旋律唱,其重点应该放在表现动作、抒发情感上面。
4.熟悉乐谱、掌握速度,把握人物形象
在舞蹈音乐基训课合乐之前,无论是吹奏者、钢琴伴奏者还是舞者都需要认真仔细阅读谱子,听辨作品,最好能够熟练唱出主旋律。音乐的优美音色、旋律的起伏变化、平稳的节奏,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听音乐。只有准确掌握了作品的旋律,情绪、节奏、气口,才能更好地配合,共同表现作品。
舞者表演时,要融入音乐,把握人物形象。本文所例音乐就需要首先了解《红高粱》的故事内容,该音乐主要表现的是九儿的心理活动,因此,舞者一定要体会九儿的遭遇和心理变化,从最初的无奈和无助的,到逐渐由无奈转为喜悦,直至最后的勇敢、坚强和视死如归。在短短的10分钟内,人物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舞者要理解人物心理,从肢体语言和表情方面表现人物,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将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九儿》的民乐改编曲《红高粱叙事曲》在舞蹈基训课上的运用既能强化舞蹈知识,又能学习音乐以及文学方面的知识,全方位提升舞者能力,对舞蹈的学习与音乐艺术修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舞蹈伴奏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仅仅可以使用钢琴,还可以使用民乐、管乐等等,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又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使相对单调的舞蹈基训课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