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培育的路径
2022-10-22夏喜元
夏喜元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重视,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因此,新时代的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当自觉提升内涵修养,增强本领才干,强化职业危机感和责任感,切实夯实自身能力和专业素质,积极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1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培育的意义
高职思政课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对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高职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增强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努力提高个人的职业魅力,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所谓“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师从事大学生思政课教育教学这一专门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在大力推进内涵发展和创新变革,这在客观上对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推进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培育工作,不仅迫在眉睫,还意义重大。
首先,新时代培育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质量发展的高职教育,更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尤其需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诉求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因此,大力培育和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必然成为高职教育以师资队伍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其次,新时代培育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是高职院校优化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必然要求。衡量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一名优秀的高职思政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锤炼学生的思维,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提高看待、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凸显育人成效,就必须强化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
最后,新时代培育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是高职思政课教师完善职业能力、提升人格魅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举措。高职思政课教师就个体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晋升轨迹。但是,有一条发展路径是相通的,那就是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强化和夯实个人专业素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而可以形成职业归属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自身的职业价值也会得以充分彰显。
2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培育的科学路径
2.1 以政策为导向,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顶层设计
思政课教师作为政治素质要求比较高的特殊教师群体,其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素质,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就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及其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职业规范要求。同时,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在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师资力量、资金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学习、及时掌握和科学研判党和国家政策导向,把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积极举措,并形成本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和规范。只有强化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科学谋划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工作思路,以强有力的制度规范推行落实,才能保障思政课教师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凸显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过程中的积极功能。
2.2 以信仰为根基,筑牢思政教师政治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依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思政课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当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始终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师只有真学、真信、真懂马克思主义,积极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研究和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来武装自己,强化思想觉悟,提升理论素养,才能真正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底气和自豪感。同时,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将这种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用于指导思政课教学工作实际,以信仰来夯实信仰,以理想来塑造理想,以信念来笃定信念,指引大学生向往和追逐崇高理想,明辨是与非,端正价值取向,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充满希望的美好人生。
2.3 以教学为中心,着力聚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对高职思政课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主业,而教学工作则是第一任务,教学水平也是彰显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的第一张名片。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重视教育教学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着力改进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素养。
首先,要立足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积极钻研高职学情和思政课教材。要站在高职学生的认知视角,了解学生的“学习胃口”,获取学生的认知诉求。为此,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研,了解和掌握高职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以便于因材施教。同时,要针对思政课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内在逻辑体系和精髓要义,将统编的思政课教材演绎为鲜活的立体化教学用书,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契合性。
其次,要助推思政课教学革故鼎新,创新教法艺术。要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宗旨目标,就必须推动思政课教学实现“三个转化”(即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从“教学体系”到“学生认知体系”的转化、从“学生认知体系”到“学生信仰体系”的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法艺术,如创新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学习法、研讨法、情景体验法、案例分析法等多元化的方法。
最后,要增强教师人格魅力,提升教育教学亲和力。中国古代《学记》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赢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要主动走近学生、深入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2.4 以科研为抓手,切实夯实思想政治理论功底
科研能力是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当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探索。科研探索与思政课教学在本质上都辩证统一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和任务。科研探索是动力,思政课教学是目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开展科研探索,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思政课教学向高质量、通透性纵深发展;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疑难点问题,又推进了科研探索的深度和广度。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增强专业理论功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就必须强化思政课的科研探索。同时,要把握科研探索的方向和重点。开展科研探索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思政课“教什么”“为什么教”“如何教”等问题,要准确把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政治性、学科性和规律性,明确科研的方向性、价值性、目的性,科研是为了促进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因此,提升教科研探索能力也必然成为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培育的基本要求。
2.5 以服务为平台,全面锤炼教师社会实践素养
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是高职院校对思政课教师工作职责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也是高职思政课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素质之一。一般来说,高职院校都会将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服务工作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之中,关系到教师的评优评先表彰、职称晋升等。同时,参加社会服务工作对高职思政课教师也有着积极意义。“社会服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教师应有的责任。社会服务既是教师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与实践,又是其科研成果和能力在服务社会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既是教师新的知识和成果的重要源泉,又是教师社会价值的实现。”当然,高职思政课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在校内指导理论社团、开展政治理论类的学术讲座,也可以走进社区、深入基层做与时政相关的公益报告,还可以深度融入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锻炼活动。同时,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以社会服务为载体,立足高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面向行业企业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服务,切实助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稳定有序运行。
2.6 以进修为契机,拓展完善职业综合能力素质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当今中国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当顺应时代潮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思维,借助新方法,掌握新技能,全面提升个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首先,要及时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能力素养。高职大学生“思想活跃、反应灵敏、学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尤其是对于网络特别钟爱。加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轻松获取异常丰富、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信息资源”。由此看来,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当积极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以信息化的手段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实效。其次,要学习人文综合知识,提高人文涵养水平。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常怀职业危机感,要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意识,着力从文学、历史、艺术、心理学等领域进行拓展学习,不断储备新的人文综合知识,积淀人文涵养。最后,要学习学科前沿知识,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的话语范式、话语体系。高职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传播、研究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使命,要通过长期的培训学习,掌握理论前沿阵地,从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和话语权。
3 结语
立足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锤炼政治觉悟,明确自身职责,强化使命担当,全面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高尚的人格、广博的学识、雅正的言行、榜样的力量教育引导学生,争做新时代“四有”“六要”的优秀思政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