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食品接触材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分析报告

2022-10-21王涛张芳韩涛林碧莲

食品工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纳米银抗菌腐败

王涛,张芳,韩涛,林碧莲

1. 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州 350002);2. 国家塑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福州)(福州 350002)

随着食品接触材料生产工艺日新月异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奇功能性食品接触材料不断的被研发出来,应用于各种食品的生产包装中,以满足食品特殊的储存需求[1]。 其中抗菌性食品接触材料由于良好的抗菌性能迅速成为食品包装市场的新宠儿,抗菌材料的引入可以有效减少微生物污染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风险,避免食品腐败造成经济损失[2-3]。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已成为重点关注领域之一。食品接触材料容易受到理化性质以及食品特性的影响,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化学成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迁移到食品中,导致人体暴露进而产生健康风险[4-6]。同时抗菌性食品接触材料存在生产工艺参差不齐,导致抗菌性能良莠不齐的问题。需要监督监管部门加强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能的监督监管力度。

目前,抗菌性食品接触材料主要以纳米银进行材料抗菌性能处理,因此该文主要针对此类抗菌接触材料进行安全性能评估并总结、分析不同类别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高关注的纳米银迁移量、抗细菌性能等试验数据,以期为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参考[7]。

1 产品和行业概述

1.1 产品概述

食品接触材料是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各种已经或预期可能与食品或食品添加剂接触,或其成分可能转移到食品中的材料和制品,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工具和设备,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油墨、粘合剂、润滑油等,不包括洗涤剂、消毒剂和公共输水设备[9]。

1.2 行业概述

食品包装一方面可以保护食物免受物理损坏、灰尘污染和微生物腐败,延长货架期从而减少食物浪费。另一方面,食品包装/接触材料中的物质也会迁移到食品中,造成食品污染,危害消费者健康。无论是从迁移的物质数量还是迁移水平而言,食品接触材料中的物质迁移可能是最主要的食品污染来源[11]。有研究[12]表明,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部分迁移物是内分泌干扰物,由此引起的欧盟每年的健康相关的经济负担为1 570亿欧元[13],同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后,抗菌材料再次成为研究热点。抗菌性材料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入市场,抗菌性接触材料抗菌性能参差不齐,有待加强其市场监督力度。因此,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评估,对于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减少经济损失至关重要。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对食品接触材料新品种均实行审批制度,即由专门机构对申请人提供的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评估资料进行审查,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予以批准并公布[14]。

1.3 质量安全状况

由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没有覆盖整个食品产业链,且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抗菌性材料安全性能评估、生物抗菌性能评估方面还存在漏洞,抗菌性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能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抗菌性食品接触材料的风险监控分析主要在于生产产品的生产企业、原材料、生产工艺等。该类产品缺少应有的监督监控体系,无法保障产品质量,存在由于微生物腐败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和有害物质迁移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风险。

2 风险检测项目的选择和致害机理分析

2.1 项目的选择

针对食品接触材料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点,经过研究决定选择主要风险点进行监控分析。选择生物抗菌性能、纳米银迁移量作为主要风险监控点进行试验。

2.2 致害机理分析

2.2.1 纳米银迁移量

纳米银对多种致病菌都具有高效的抗菌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这些特性使纳米银在抗菌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纳米银能够催化加速乙烯的分解,加入包装材料中可以对细菌、霉菌起到良好且持久的抑制作用。同时,纳米银性质较稳定、耐光及耐热性能好,能够一定程度减少光照等外界环境因素对食品质量造成的影响,这些让纳米银在食品储藏方面有了更好的应用[15]。但是由于纳米银具有潜在的细胞毒性[16],扩大生产和广泛使用纳米银,可能会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目前为止,纳米银对生物体的毒性影响尚未得到很好的证实[17],对纳米银的抑菌机制也并没有定论。日常食品接触材料经常接触酸性和油脂类物质,尤其食品接触材料在经酸性液体浸泡后溶出各种不挥发物质、重金属等杂质。采用纳米银技术对食品接触材料进行抗菌性能处理,会导致该类食品接触材料在接触食品会出现纳米银迁移。纳米银迁移到食品中后会被人体不断摄入吸收,通过长时间富集积累该有害物质,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尤其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老人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

2.2.2 生物抗菌性能

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各种微生物大肆繁殖,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从而缩短了食品的保质期,使人们开始对所接触产品和材料的安全卫生更加重视,因此,对于抗菌包装材料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抗菌包装材料可以保障内容物免受微生物侵蚀;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包装表面微生物的传播[18]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的选择抗菌性食品接触材料可以有效减少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延长食品货架期,减少由于微生物污染导致食品腐败变质。抗菌性食品接触材料由于工艺复杂,产品生物抗菌性能参差不齐,需要加强有效监督监控来避免微生物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

3 采样方法、检验和结果判定依据

3.1 采样方法和样品分布情况说明

图1 样品来源地区及批次

为了样品具有代表性,分别从流通市场和国内几大网络平台进行随机采样,采集样品数67批次,见图1。不同超市用S代替,不同网络平台W代替。

3.2 试验与结果分析

分别采用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9]、GB 31604.4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砷、镉、铬、铅的测定和砷、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量[3]及GB/T 31402—2015/ISO 22196:2007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法[8]对67批次的食品接触材料样本进行检验。限量值评判标准参照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19]。

3.3 纳米银迁移量试验分析

此次食品接触材料纳米银迁移量试验条件分别为4%乙酸溶液(100 ℃,1 h)和95%乙醇溶液(回流,1 h),经检验,纳米银迁移量项目检出16批次,检出率23.88%。纳米银迁移量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纳米银迁移量检测结果

此次风险监测的发现有部分产品的总迁移量(4%乙酸)超过标准限量值,表明这些一次性食品接触材料很有可能添加了一些劣质的填充物质,违规添加过量无机抗菌剂或厂家生产加工工艺不成熟等因素,导致其有害物质容易迁移到食品中,长期积累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危害。

3.4 生物抗菌性能试验分析

使用金黄葡萄球菌ATCC 6538与大肠埃希氏菌CGMCC 1.2463对测试样品进行生物抗菌性能测试,其中抗菌性能测试不合格11批次,不合格率为16.42%。生物抗菌性能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生物抗菌性能监测结果

生物抗抗菌性能检测中发现有部分产品的抗细菌率<90%,表明抗菌性食品接触材料由于生产加工工艺不同或添加劣质填充,导致抗菌性食品接触材料生物抗菌性能参差不齐。不合格的抗菌性食品接触材料可能存在加快食品腐败变质、降低食品保质期的安全风险存在,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食品腐败导致的经济损失。

4 结语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开始肆虐蔓延,抗菌性能材料再次成为研究热点。同时抗菌性食品接触材料也犹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到消费市场,进入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提高食品的保质期,人们开始在食品包装材料中添加纳米银、季铵盐类、壳聚糖等抗菌剂成分,由于银离子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且能保持材料很好的延展性和机械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由于该类产品技术领域涵盖生物、化学、化工、机械制造等多门学科,监管部门针对该类产品做到有效的监督监控的难度较大,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建议加强抗菌性食品接触材料关于生物抗菌性能、纳米银迁移量等监督监管力度,消除产品质量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纳米银抗菌腐败
什么是抗菌药物?
金银花提取物制备纳米银及其对织物的抗菌性能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基于陈皮提取物的纳米银绿色合成方法研究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甲醛气味克星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纳米银胶的制备及对草莓的保鲜性能研究
目睹之现状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