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的机遇

2022-10-21崔德永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据中心京津冀区域

崔德永 原 野

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楼价高企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反观京津冀其他地区,北京高速发展产生的“虹吸效应”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商业银行应对此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积极践行银行业务服务国家战略的理念,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做出贡献。

一、政策体系梳理

京津冀一体化政策体系由中央、部委以及地方三层构成,其中中央政策勾勒出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框架,部委政策主要解决一体化进程的共性问题,地方政策则聚焦地域特点,重点做好上级政策的落地衔接工作。

(一)顶层设计

1.中央政策

2015 年4 月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为目标,以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首要任务,对京津冀三地进行了重新定位,以疏解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事业型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为切入点,重点推动交通、环保、产业等领域协同发展。

2.部委政策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根据中央顶层设计制定了各领域政策,从多个方面保证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交通方面,2015 年7 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编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对京津冀区域重点项目建设、交通服务互联互通、信息互联共享、共同执法等问题进行了规划。

产业转移方面,2015 年5 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做出“企业迁入地和迁出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税种税收收入五五分成”的制度安排。2015 年11月,国家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移规划(2015—2020 年)》,确定京津冀重点打造“五区五带五链”的产业空间布局,为京津冀产业转移提供了行动指南。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逐步搭建形成“目标一致、层次明确、互相衔接”的产业规划体系。

重点区域方面,2020 年3 月,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了《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要把该区域打造成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并从空间格局、城乡风貌、生态环境、综合交通、经济体系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

(二)地方政策

为了与国家战略做好衔接,京津冀三地分别发布了相应政策,做好与上级政策的衔接。

产业方面,三地积极联动履行京津冀协同战略。三地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协议》《关于共同推进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性文件,积极推动产业转移落地。在实际操作当中,河北和天津打造了多个平台专门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

协同创新方面,京津冀三地科技厅联合发布了《共同推动京津冀国际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科技创新合作协议》等一系列科技合作协议,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打造创新协同效应。

二、发展存在的问题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难度最大的领域是产业转移。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作为产业转移主导方的北京是有意愿向另外两地疏解哪些产业,二是其他两地是否具备承接能力。

1.产业转移存在一定利益冲突

北京市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远郊县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心城区差距明显,需要市区产业转移拉动。2021 年,北京市全年GDP 总额4.03 万亿元,16 个区县GDP 总额3.56 万亿元,其中城六区GDP 合计2.63 万亿元,占比73.88%,其余区县收入仅占26.22%,其中大兴、顺义、昌平、通州四区GDP 合计0.71 万亿元,在远郊县中的占比超过75%(见图1)。所以从平衡发展的角度来看,北京存在向郊区转移产业的诉求。

图1 2021 年北京市各区县GDP

转移意愿方面,北京已规划向郊区进行产业转移。北京“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中关村示范区主阵地,发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承接三大科学城创新成果外溢”。除此之外,北京在规划中提到要在经济开发区(亦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科技等产业。上述规划与津冀二地产业承接计划具有较高同质性,存在明显竞争关系。

综上所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具有绝对话语权的北京大概率会将资源优先向京郊倾斜。只有京郊产业发展相对饱和后,才会更有动力向其他区域转移。

2.京津冀三地软实力差距明显,承接能力有限

区域间软实力的差距也是制约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经济实力方面,2021 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 万元,位列全国第二,天津和河北分别为4.7 万元和2.9 万元,尤其是河北,和北京相距甚远。科研创新能力方面,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平衡,尤其是河北差距明显。高校方面,北京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985和211 高校,而河北行政辖区内985 和211 高校共有两所。研究投入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 年北京和天津的R&D 经费投入强度分别达到6.44%和3.44%,分别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三,河北的R&D 经费投入强度仅有1.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0%,排名第十六,处于中下游水平。营商环境方面,根据社科院发布的2021 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排名(《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9 次报告》,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排名第四,天津排名第十六,而河北排名最高的是石家庄,仅为第四十四名。上述差距会限制其他两地的产业承接能力,影响产业转移效率。

3.津冀两地平台多而广,较难形成有效合力

天津和河北两地设立了多个平台开展承接工作,天津打造了以滨海新区为主的“1+16”承接体系,河北则形成了“1+5+4+33”承接体系,但平台数量众多且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此外,津冀二地产业承接平台缺乏统筹协调,存在功能重叠和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比如,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邢台市邢东新区的定位中均包含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功能明显重复,定位是否科学也有待商榷。综上,津冀二地在产业承接方面的政策较散,未形成有效合力,不利于产业转移的开展。

三、业务机会梳理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重点疏解四类非首都功能,在交通、环保产业率先实现突破,同时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转移。上述领域中,交通、环保领域的协同阻力相对较小,但产业升级转移会影响地方产业结构、财政税收等,阻力相对较大。

(一)交通领域:增量与存量并重

交通一体化是实现京津冀高效互联互通的重要途径,对三地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发展阻力相对较小,也是商业银行的熟悉领域,应给予重点关注。

目前京津冀在交通领域的协同成果显著。京津冀三地省级交通管理部门2021 年联合编制并发布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白皮书(2014—2020 年)》指出区域网络化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已基本形成,智能化、绿色化、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重点项目推进顺利,截至2020 年底,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里程均较2014 年底显著增加。

展望“十四五”,京津冀交通领域仍将持续发力。根据区域规划,“十四五”期间要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新规划建设铁路包括京雄商、雄忻、津承、廊涿、大兴机场到首都机场联络线、张家口旅游铁路等10 条轨道线路。公路建设方面,要加快推进大兴机场北线高速西延、京雄高速北京段建设的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对外交通辐射能力,重点推动东六环改造、京哈高速加宽等项目。除上述规划之外,三地各自还有一些关于轨道交通、道路建设的规划。以河北省为例,该省在“十四五”期间要完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固定投资6000 亿元。综上,“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在交通领域的投资仍具有很大潜力。

交通类基础设施是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压舱石,是商业银行高度关注的领域。高速公路领域,商业银行可综合运用表内外各类融资产品(例如项目贷款)支持增量项目建设。存量项目方面,目前高速公路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式较为丰富,除了表内运营期贷款类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以类REITs、CMBS 为主)也已相对成熟,一些优质的高速公路资产还可通过基础设施公募REITs 实现资产公开上市。轨道交通领域目前仍以支持增量项目为主,但其实该领域存在着规模庞大的存量资产,存在较大业务空间。比如,对地处一线城市、运营相对成熟的地铁线路可通过类REITs、CMBS 或收费收益权ABS 盘活存量资产,对于特别优质的资产也可积极探索发行公募REITs 的可能性。

(二)生态环保领域:“治”与“改”协同发展

解决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优化资源环境等生态问题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纲要》相关论述,生态环保一体化一方面要“治”,打破区域限制联防联控治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治”:与政府合作是关键

在“治”领域,商业银行要重点关注由政府和融资平台主导的各类环保及生态治理项目。银行对这类项目较为熟悉,此处不做过多赘述,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项目可能会涉及政府债务问题,尤其是公益类项目,需要慎重。

2.“改”:传统与新兴行业机会并存

生态领域的“改”包括革新原有产业、创新发展新事物,本节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钢铁行业为例进行说明。

(1)分布式光伏发电:能源供给新模式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国家近年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利用相对分散的闲置空间资源(比如楼顶)布局建设光伏发电设施,提高太阳能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电能就近使用,降低电力在升压和长途运输中的损耗。根据华泰证券的测算,2022—2025 年预计将新增176GW(十亿瓦),按照每瓦特4.54 元装机成本计算,投资规模近8000 亿元。政策方面,2021 年9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名单,共批复676 个试点地区(京津冀共47 个,北京6 个、天津4 个、河北37 个),分布式光伏发电进入实质推进阶段。运营模式方面,目前分布式光伏还是政府主导,由政府和电力企业(以五大电力集团为主,也包括一些地方电力企业)合作安装发电设备,既可自用,成规模后亦可并网。

商业银行应紧跟政策导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争取全流程介入此类业务。在项目前期,要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及电力企业的沟通协调,争取一次性获取较高层级地方项目,获取模优势。同时要积极与上游设备供应商对接,探讨以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设备结算的可能性。待项目运营成熟稳定后,商业银行还可通过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风险方面,要密切关注区域内分布式光伏项目推进情况,警惕项目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同时要优选主体,重点关注五大电力集团在此领域的布局。

(2)钢铁行业:技术革新是重点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重工业基地之一,冶金、化工、钢铁、煤炭等行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而在京津冀生态一体化要求以及双碳目标之下,传统高耗能行业进行技改升级、节能改造势在必行,本节以钢铁行业为例探讨传统领域技术改造带来的业务机会。

企业整合和技术改革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两大趋势。虽然我国已连续多年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一是我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且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导致行业恶性竞争情况严重,行业亟须整合。二是冶炼工艺落后,仍以高炉长流程炼钢方法为主,该工艺以焦炭为原材料,碳排放量很高,副产品还会对环境造成其他污染。为此国家已发布多项政策明确要求钢企要向电炉短流程炼钢转型并探索新能源炼钢,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全国钢铁企业将面临较大的技改支出压力,是商业银行潜在的业务领域。区域方面,河北省坐拥首钢和河钢两大钢铁企业,是行业整合和技术改造的重要参与方,应予以重点关注。

(三)产业转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

产业转移领域不应过分关注各地数量繁多的承接平台,而是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采用差异化策略。

1.“城六区”+副中心

“城六区”和副中心是京津冀的核心。该区域的经济基础、科技实力、营商环境、发展潜力为区域最优,商业银行应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继续服务好在京央企总部和子公司。北京是全国央企聚集地,总部经济优势明显。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之后,部分央企总部外迁,势必会对北京区域内的业务造成一定影响。不过外迁并不会一蹴而就,因此继续服务好各类央企客户仍是重中之重。对于总部已经或即将外迁的央企,北京分行要与迁入地分行做好联动协同,确保客户“出京不出行”。

二是积极助力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7.5%左右。由于数字经济涉及领域较多,有些领域商业模式较为新颖,风险较难把控,因此可从逻辑相对简单的新型基础设施入手。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提速数字经济新基建,包括新型网络基础设(如5G 基站、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从存储到计算型升级)等。

三是要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区一河三镇”建设,重点支持太湖演艺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和古镇、宋庄艺术小镇三大特色小镇建设。现阶段需重点关注三个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带来的业务机会。待企业入驻之后,要综合运用债权和股权产品布局区域内优质、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与企业共享成长收益。

2.北京郊县

北京郊县与城六区之间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是产业外移的首选区域。事实上,“三城一区”和中关村产业集群示范区已布局京郊,在产业聚集、科研创新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实力,产业承接能力较强。以大兴区为例,大兴区设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聚集了多家国家级药物检测与研发机构,以及科兴中维、同仁堂、费森尤斯卡比等一批国内外龙头药企,是国家发展高端医药健康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大兴机场的建成为大兴机场临空区发展带来了机遇,要重点关注航空物流、国际会展等领域的业务机会。经济开发区聚集了新一代信息技、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是北京乃至全国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基地。综上所述,北京郊县凭借现有的产业资源、科研实力以及地处北京辖内的区位优势,将成为京津冀区域产业外溢最有力的承接者。

3.第三层:“通武廊”地区

通武廊地区的核心优势在于紧邻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点是北三县(香河、三河、大厂回族自治县)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 年发布,以下称《副中心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交通领域,要着力推动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包括22 号线(平谷线,经过三河市)、京唐城际(起点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占,经过燕郊、大厂、香河等地)、通武廊轻轨等重点项目。产业协同领域,《副中心纲要》指出副中心主要负责技术研发和创新环节,北三县则定位研究成果转化,服务产业落地。事实上,北三县已经建起若干产业园承接北京外移产业,有些产业园已经运营多年且较为成熟,具备一定承接能力,是商业银行业务拓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4.京津冀其他区域

针对京津冀的其他区域,商业银行要结合当地政策定位、发展情况和资源禀赋,选取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领域,有的放矢地开展业务,本节以数据中心和冰雪运动为例进行说明。

(1)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数字经济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行业的高速发展,数据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1 年已突破3000亿元,且仍处在高速发展通道。

经营模式方面,数据中心分为零售型和批发型两种,两者区别主要是客户集中度。批发型数据中心主要针对特定少数客户(甚至单一客户),比如电信运营商和BATJ类的互联网巨头,客户实力较强,租约长期稳定,是商业银行应该重点关注业态。零售型数据中心主要是针对小型客户散租,因此需重点关注地理位置以及地方经济情况,一般来讲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零售数据中心不确定性相对较小,可以作为标的资产考量。

目前,数据中心的运营主体主要分为两类:第三方服务商和电信服务商。一般来讲,电信服务商的综合实力较强,且数据中心资产大多自持,是商业银行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第三方服务商需重点关注行业龙头,比如光环新网、世纪互联,且其融资标的产权无瑕疵,为自持资产,并非租赁。

区域方面,数据中心地域性特征明显,一线城市及周边的需求较为旺盛。不过目前一线城市由于能耗要求严格,土地价格高昂,因此数据中心呈现出向一线城市周边城市迁移的趋势。北京也面临着同样情况,需求主要向周边的张家口和廊坊转移,是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区域。目前两地的数据中心发展情况良好,2021 年两地共有5 家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张家口具备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目前已有腾讯、电信、联通等企业入驻,产业聚集效应已初步显现,同时作为“东数西算”起步阶段的10 个数据中心集群之一,未来仍将继续扩容。廊坊紧邻北京副中心,是保障北京高端运算需求的重要区域,2020 年运营数据中心机柜已超过6 万架。目前,包括华为、光环新网、奥飞数据等行业龙头均在廊坊有在建项目,未来廊坊地区的数据中心规模将继续快速增长。

(2)冰雪产业

近年来,借北京冬奥会的东风,我国冰雪运动及相关产业高速发展。作为冰雪运动核心项目之一的滑雪,在经历了2020 年低谷后迅速反弹,2021 年滑雪人次恢复至2076 万人次,基本与疫情前持平。同时由于疫情原因,部分境外滑雪需求转向国内,进一步提升了国内冰雪旅游的热度。以崇礼为例,2020—2021 年雪季共接待游客235.02 万人次,同比增长78%,收入19.4 亿元,同比增长83%,由滑雪初级市场迅速转型升级为“冬奥小城”。

京津冀区域是华北冰雪运动(尤其是滑雪领域)的核心区域,其中北京和河北(张家口)又是核心中的核心,不仅客流量名列前茅,而且雪场质量较好。2021 年公布的首批12 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中,京津冀地区共有3家上榜,包括北京延庆海陀、河北崇礼和涞源,是商业银行应该重点关注的标的。

风险方面,冰雪行业季节性明显,全年只有4~5 个月为滑雪季,其余时间为淡季。淡季期间部分雪场会进行经营项目调整,打造绿色休闲旅游,但吸引力会大幅下降。此外大多数雪场还会采用人工造雪的方式补雪,也会增加运营成本。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影响,综合评估融资人的信用风险,稳妥开展业务。

猜你喜欢

数据中心京津冀区域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分割区域
擦桌子
2018年数据中心支出创新高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