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知信行现状及接种影响因素分析
2022-10-21金梦芹章颖张敏张芮苏颖刘溦张家祥
金梦芹,章颖,张敏,张芮 ,苏颖,刘溦,4,张家祥
1.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2.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3.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 合肥 230601;4.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6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WHO将其命名为COVID-19[1]。随着疫情的迅速发展,COVID-19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我国于2020年1月20日将COVID-19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进行管理[3]。接种疫苗是目前抗击疫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截至2022年1月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85522.5万剂次,免疫长城的构建正逐步加快[4]。由于老年人免疫力较弱,抵抗力差且多患有基础性疾病,故其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一旦感染,症状较重,较难医治[5],且已有动物研究证实,高龄可能是导致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6]。所以,老年人的新冠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 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 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且乡村的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镇[7]。因此,为推进群体免疫进程,我们应当积极开展对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提高人群的接种覆盖面,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尽快获得有效的保护。本调查旨在通过对芜湖市湾沚区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对新冠疫苗的认知现状和接种意愿,反映当地疫苗接种服务水平,为精准制定农村老年人疫苗接种策略,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的服务效率,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范围内拥有农村户口并居住于农村地区的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老年人的定义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定义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周岁的公民。经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此次研究共调查309人,回收有效问卷307份,应答率为99.35%。
1.2 调查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面对面访谈法,入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等。②疾病史,包括慢性病史、过敏史、副作用史及近三月就医情况。③知晓情况,包含对新冠疫苗接种地点、接种剂次等基本信息以及对有效期、副作用等具体情况的了解程度。④态度问题,主要包括对疫情与疫苗在态度情绪上的积极或消极程度。
1.3 统计分析
整理收集到的问卷信息,剔除条目填写不完整的问卷,使用Excel 2020建立数据库,SPSS 22.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经信度检验得问卷Cronbach α 系数为0.829,说明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效度检验得KMO=0.818,显示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及对新冠疫苗的认知态度情况
307位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7.46%,女性占62.54%;60~69岁年龄段占比最多,占53.42%;已婚人群占69.38%,大多数调查对象处于非独居状态,占74.59%;调查对象的职业多数为农民,占87.62%;个人年收入<10万元的调查对象占89.25%;大多数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为文盲,占72.96%,政治面貌多为群众,占98.05%。在本次调查中,农村老年人对新冠疫苗的知晓率为62.87%,其中了解新冠疫苗最多的途径是亲戚朋友介绍(67.87%),其次为电视广播(34.20%)。32.57%的人知道疫苗的接种地点,22.15%的人知道疫苗的接种次数,49.51%的人认为接种新冠疫苗很有必要,52.44%的人对新冠疫苗能控制疫情很有信心。见表1。
表1 受访者一般情况及对疫苗的认知态度情况
2.2 新冠疫苗的知晓情况
农村老年人的新冠疫苗知晓率为62.87%,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知晓率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男性的知晓率(70.4%)大于女性(58.3%)(χ2=4.512,P=0.034),处于60~6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知晓率(70.7%)大于70~79岁(53.8%)及≥80岁年龄段(54.2%)老年人的知晓率(χ2=9.331,P=0.009);非独居人群的知晓率大于独居人群(χ2=3.645,P=0.056);职业为农民的人群知晓率高于职业为非农民的人群(χ2=1.074,P=0.330);年收入>3万元的人群知晓率高于年收入<1万元的人群(χ2=15.487,P=0.000);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者知晓率高于文化程度为文盲者(χ2=13.599,P=0.001);近三月无就医经历的人群知晓率高于有就医经历的人群(χ2=0.430,P=0.512);有直系从医亲属的人群知晓率高于无直系从医亲属的人群(χ2=2.107,P=0.147)。见表2。
表2 不同人群对新冠疫苗知晓情况分析[n(%)]
2.3 新冠疫苗不知晓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3)。结果显示,年龄70~79岁的人群不知晓新冠疫苗的可能性是年龄60~69岁人群的1.745倍(95%CI:1.012-3.010,P=0.045);文化程度为小学的人群不知晓新冠疫苗的可能性是文化程度为文盲的人群的0.438倍(95%CI:0.224-0.858,P=0.016)。见表4。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表
表4 新冠疫苗不知晓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2.4 农村老年人对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
农村老年人对新冠疫苗的愿意接种率为54.07%。男性的愿意接种率(65.2%)大于女性(47.4%)(χ2=9.198,P=0.002);婚姻状况也是影响接种意愿的因素(χ2=15.153,P=0.009);个人年收入越高具有越高的接种意愿,个人年收入>3万元的人群愿意接种率(88.9%)高于个人年收入在1万元~3万元(83.3%)和<1万元(50.4%)的人群(χ2=15.818,P<0.001);文化程度为文盲的人群不愿接种的可能性更高(χ2=21.837,P<0.001);认为疫苗安全的人群具有较高的接种意愿(χ2=37.816,P<0.001);认为疫苗有副作用而不愿接种疫苗的可能性更高(χ2=22.787,P<0.001);不清楚疫苗是否有有效期限的人群的愿意接种率较低(46.5%)(χ2=20.011,P<0.001);不清楚国产疫苗与国外疫苗是否有区别的人群与认为接种疫苗占用时间的人群不愿接种疫苗的可能性更高(χ2=24.176,P<0.001)(χ2=13.220,P<0.001);接种过其他类型疫苗的人群愿意接种率(87.1%)高于没有接种过其他类型疫苗的人群(50.4%)(χ2=15.144,P<0.001);周围已经有人接种过疫苗的人群具有较高的接种意愿(χ2=37.936,P<0.001);同意自己对新冠疫情了解较多的人群具有较高的接种意愿(χ2=28.375,P<0.001);认为自己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人群愿意接种疫苗的可能性更高(χ2=12.769,P=0.002);认为自己了解新冠疫苗的人群愿意接种率(84.2%)大于认为自己一般了解新冠疫苗的人群(73.2%)和认为自己不了解新冠疫苗的人群(48.6%)(χ2=15.968,P<0.001);主动和周围人讨论新冠疫苗的人群具有较高的接种意愿(χ2=16.646,P<0.001)。见表5。
表5 不同特征老年人对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分析[n(%)]
2.5 农村老年人不愿接种新冠疫苗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小学的人群不愿接种的可能性是文盲人群的0.418倍(95%CI:0.190-0.920,P=0.030);不认为接种疫苗占用时间的人群不愿接种的可能性是认为疫苗占用时间人群的0.109倍(95%CI:0.028-0.420,P=0.001);周围没有人接种的人群不愿接种的可能性是周围已经有人接种的人群的3.960倍(95%CI:1.870-8.390,P<0.001);认为自己对新冠疫情一般了解和不了解人群不愿接种的可能性是认为自己了解新冠疫情人群的7.974倍(95%CI:1.443-44.059,P=0.017)和7.464倍(95%CI:1.575-35.382,P=0.011)。见表6。
表6 不愿接种新冠疫苗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新冠病毒复制快、传播能力强且无症状感染者普遍存在,接种疫苗被认为是目前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有效方法[8]。目前,我国18~59周岁公民已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积极鼓励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接种尤其重要[9],其中,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但人口众多的农村老年人更是关键。了解农村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及影响接种的因素以便及时进行干预,对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接种率有重要作用。
3.1 普及新冠疫情的现况与发展形势知识
调查发现对新冠疫情的了解程度不同,对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也存在差异:认为自己对新冠疫情一般了解和不了解人群不愿接种的可能性是认为自己了解新冠疫情人群的7.974倍(95%CI:1.443-44.059,P=0.017)和7.464倍(95%CI:1.575-35.382,P=0.011)。即对新冠疫情了解较多的人群接种意愿更强,可能是我国有效防控措施使疫情的传播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新冠肺炎对农村生活影响较小,该地区人群认为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很低,所以存在即使已知疫苗安全有效,仍然认为没有接种新冠疫苗必要的知识误区,且农村地区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及农村老年人风险意识薄弱导致农村获取相关信息受到限制[10],因此建议在开展新冠疫苗知识宣传的同时对国内外新冠疫情的现况与发展形势进行一定程度的普及。
3.2 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冠疫苗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70~79岁的人群对疫苗的知晓率(53.8%)远低于年龄在60~69岁(70.7%)人群的知晓率;文化程度较高者对新冠疫苗的知晓率较高,如文盲对疫苗知晓率为56.7%,小学文凭的老年人知晓率为78.9%,而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老年人知晓率高达83.3%;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表明,农村老年人中,小学文化程度人群不愿接种的可能性比文盲人群更低,是文盲人群的0.418倍。因此,建议针对不同人群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针对高龄人群,建议扩大宣传疫苗信息的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广播、电视、讲座;针对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以更易理解的形式宣传疫苗知识,如发放形象的疫苗知识宣传手册,开展面对面教育,使低文化程度人群更加了解疫苗知识。调查结果中66.67%的农村老年人不愿接种的原因是不清楚或不认同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疫苗的安全性展开针对性宣传,建议与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联合媒体对疫苗知识进行宣传与教育[11],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科普疫苗接种安全知识教育。
3.3 促进新冠疫苗接种经验交流
本次调查发现周围已经有人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对疫苗的接受率(80.6%)远高于周围没有人接种的人群(42.5%),即周围是否有人接种过疫苗会影响农村老年人的疫苗接受率,且影响效果显著,提示针对此方向的干预措施可能会有较好成效,建议鼓励参与疫苗接种的中青年向家中老年人分享接种体验,大力倡导全家一起接种疫苗的行动;同时积极邀请参与疫苗接种的老年人加入疫苗接种宣传队伍,分享自身接种经验。
3.4 优化新冠疫苗接种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接种疫苗浪费时间的人群占总调查人群的10.0%,且因认为接种疫苗会占用太多时间而不愿接种疫苗的比例高达78.6%,可能因为农村地区交通没有城镇方便,老年人行动不便,因此建议在农村地区实施就近接种服务,让农村老年人接种疫苗更加方便,同时加强农村防疫队伍的建设,构建公共卫生基层服务体系,加大对基础医疗卫生机构人才资源的投入[12]。
本项调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样本区域分布较为局限,受该地区地方政策影响较大,可能会影响研究样本的代表性。随着新冠疫情的变化和新冠疫苗的研究推进,对于新冠疫苗的认识和需求在不断变化,因此需要在不同时期对疫苗的接种意愿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结果适时调整政策从而增加农村地区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