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电气专业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2-10-21刘雪莉高圣伟

学周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思政专业课程

刘雪莉,高圣伟,李 阳

(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天津西青区 300387)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学生要做好“六个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加强品德修养上、增长知识见识上、培养奋斗精神上、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高等教育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必然。在我国,理工科居多的高校中,各门专业课占学生所修课程的比例不容忽视,而且大多集中在本科毕业前的两年时间内,这段时间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下大功夫,下对功夫”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工科专业的课堂不仅要“守好渠”“种好田”,更要发挥更大作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干出自己的特色,充分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促进课程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同向同行。

一、电气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特点

所谓“课程思政”,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施教主体所认可和倡导的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并最终传递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主体,使后者成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校中,不同于专职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工科专业课教师往往只意识到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却缺乏有机的内容和有效的方法,课堂上容易出现专业和思政“两张皮”的现象,效果不理想。

电力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能源互联网时代的开启,加大了对电气人才的需求。高校电气专业亦受到学子的青睐,如何把学生培养为国家所需的合格人才,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国从电力大国向电力强国飞跃式的发展,行业带给师生巨大的震撼,提炼电气工程专业的思政元素有着丰富的资源。在电机学课程中,将永磁同步电机内容与中国高铁这一举世瞩目的名片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荣誉感。在电力电子类课程与科研项目中,新能源汽车等自主品牌的开发与创新,能将民族精神、梦想精神传递给学生。电力一线工人时代楷模张黎明,坚守初心,扎根电力抢修一线31 年,敢想敢干,成为“蓝领创客”,他的事迹也与电气专业密切相关,传达了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和人民至上的工匠精神,正是新一代电气人才应该具有的。因此,电气专业教师只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以专业知识为骨架,深入发掘思政元素,总结德育目标,就能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构建学生的精神之魂。

二、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

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教师发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教育必须接地气,是潜移默化的,不能让学生感到是教条主义的照搬照抄和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看似无心插柳、“即兴思政”,实则是自觉践行。同时,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思政教育与工程认证标准下的电气学科毕业要求是一致的。例如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等等这些非技术层面的素质和能力,不能仅靠学校的思政课程来达成,需要通过各门专业课的教学逐渐培养。因此,课堂上的思政内容必须言之有物。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设计

电气工程培养计划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教师要根据专业课程内容制定出德育目标与内容,寻找教育载体,设计教学方法,在讲述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教学价值。

在理论教学中,各主干课程都有专业发展史,这与当前“四史”学习目标十分吻合,因此教师要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赋予他们努力专业知识的使命感,促使他们勇于创新,勇担重任,延续电力人的梦想。例如,在教学《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这门课程时,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针对该课程重难点确定具体的德育目标。思政元素与该课程专业内容融合设计见附表。

附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课程思政内容安排

而在实践教学中,实验实习突出的特点是需要团队配合完成任务,意味着学生要在磨合中相互促进与学习。“团结就是力量”的德育目标在完成过程中就能够融入进去。如《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课程》中的单侧电源阶段式电流保护的实验,需要首先构建简单的输配电系统及其保护设备,而后人为制造短路故障,以验证保护设备的工作。这个任务需要两人或多人配合,相互检查、监督,才能保证电气接线的正确,确保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一人进行的电气操作具有很大的风险,这与电气工程的实际工作是一致的。两名指导教师在场,承担实验风险的总体把控,也是协作精神的体现。

在课外实践中,与企业技术人员和现场运行人员交流,能够确保工程质量的理念、行业标准的概念、工程伦理的取向等这些在专业思政课中较难融入的德育价值得以实现。如变电站选址的过程需要考虑气候、环境等的影响,含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的引入,这些内容符合我国构建绿色和谐社会的主题,需要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工程师坚守行业规范,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诚信主题;运行人员不忘初心,坚守岗位,认真巡查,做好小小的螺丝钉,符合敬业主题。教师需要将工程实际交流得到的内容加以分析,进而将课外实践中的工程知识融入思政教育。

(二)思政内容的持续改进

课程思政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符合与工程教育认证中持续改进的要求。在疫情爆发、特大暴雨、台风来袭等大灾大难面前,电力先行,能保证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救援一线,电力人用生命危险换来电力安全。逆行的身影就是曾经校园中的学生成长起来的。平凡人生中的无数事迹是对专业授课内容的丰富,引导学生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我国要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双碳”目标,电力行业的改革至关重要,引导学生在各专业课程中寻找节能减排的技术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需要的创新环节,多思考,创新思维才能与专业结合起来。总之,思政内容的持续改进,不仅是教师去挖掘,更是学生的自我发现,融入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中。

三、思政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教师身教言传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言传身教本就是自古以来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著名教育教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首先是身教,即是情感教育,通过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带来心灵的震撼与冲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是关键。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日益紧密。特别是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加强对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和提高,是体现其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一环。集中学习研讨、党日活动、专题学习、主题实践、榜样宣传、党课等形式,对党员和群众教师进行教育,使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践行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学生以讲台上的教师为榜样,“尾随从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耳濡目染,思政之效果不求而至。

再强烈的情感也需要持久的理性教育去巩固情感教育的效果。尤其是在自媒体异常活跃的现代,那些三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不断遭受多元价值观的侵袭,对不同性质的价值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辨别能力,易陷入思想混乱、信仰不定的困惑。因此,教师言传入耳以解惑的方式就更为直接。教师可通过讲述电气专业大师和前辈们爱国、敬业、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故事,激励学生把伟大抱负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通过明确专业的社会意义及职业前景,激发学生在本专业的开拓进取意识;通过讲解实验规程、复杂工程案例等,教育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负;通过介绍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卓越学术成果,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不懈奋斗。

(二)教学方式的改进

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打破教师是课堂唯一主角的局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在学校内外、课堂内外多种场合,通过翻转课堂、学生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多种途径进行思想的交流,了解学生感受,让学生积极参与自我成长的唤醒,自我领悟。

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带领学生参与科普服务,登上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生活黑科技”栏目,向群众宣传空气质量监测净化的相关知识,如图1 所示。该项目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专业知识给社会做出的贡献,而且深刻感受到我国在改善环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了“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图1 创新项目参与电视台科普栏目

(三)教学考核环节改进

教学结果考核评价环节也要适应课程思政的改革,全方位检验教学效果。考核方式设计如图2 所示。

图2 课程思政考核方法

教师应重视过程考核,考核记录全面、合理,使学生心悦诚服;尽量采用多个时间节点的考核成绩,多与学生交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探索多元考核,对学习效果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评:注意对学生表现出的学科专业敏感度、忠诚度、认知度的评价;注意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评价,正确对待结果评价,注重定性评价,不唯分数论但也不能放松对理论学习的要求,思想与知识都需要打好基础;注重自我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的评价;增强考核的开放性,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大作业的形式讨论学习中的心得体会,适当引入相互评价,观察学生表现出的学科专业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及时引导;重视持续改进,通过问卷调查,及时反馈信息,评估思政效果,持续更新思政内容。

四、结语

高校课程思政期望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专业教学之中。本文探讨了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内容与德育目标相结合,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开展了思政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的改革探讨,为增加专业课价值引领功能、提升新时代电力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猜你喜欢

思政专业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