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声乐艺术教育新趋势研究
——从《中国民歌大会》第一季谈起

2022-10-21吉国强

音乐生活 2022年9期
关键词:民歌声乐歌唱

吉国强

《中国民歌大会》第一季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16 年推出的一档现象级景观式音乐综艺栏目,一经播出,就得到了业界内外广泛关注和追捧。笔者将从中国乐派之中国声乐艺术教育的民族性和科学性两个视角展开论证。

《中国民歌大会》第一季是在央视一套、中央三套2016 国庆节推出的综艺类歌唱品牌栏目,是对中国声乐艺术引领式探索的重要举措。民歌作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底色,是构建中国声乐学派中国特色的基石。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媒体宣传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先锋学术文化引领和主流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中国民歌大会》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新时代赞歌”为主题,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中国民族民间的原生态民歌为内容主体,通过精准的思想定位、精心的总体设计、精巧的艺术手段、精致的景观呈现,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纵坐标,共同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的“中国民歌版图”。第一季共分为《 河水天上来》上下期、《长歌万里行》上下期、《共饮一江水》上下期、《大海故乡情》上下期,由此铺开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民歌版图,让观众在歌声中聆听中国声乐故事,领略中国声乐气派,烙刻中国声乐记忆;节目以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元素营造浓郁的中国声乐文化气息,体现新时代风貌,引领新时代风气。节目共涉及72 首民歌,一经播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追捧。同时,也引发了中国声乐艺术演唱界和教育界的很多思考:中国声乐艺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声乐学派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构建应如何改革和完善?笔者通过《中国民歌大会》第一季浅谈一点观后感。

《中国民歌大会》是以立足中国民歌的历史,将中国最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原生态民歌,通过多彩的歌舞展演、绚烂的舞台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趣味的竞技方式和多元的传播手段,打造出一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中国声乐艺术民歌盛会,实现了一次对中国民歌传统文化的新时代新表达,为中国声乐演唱和中国声乐教育引领了方向。郎昆的《引领文化综艺新潮流》、朱轶琳的“原创节目《中国民歌大会》的榜样价值”、刘晓伟的“时代·民众·精神之言——《 中国民歌大会》的历时之维”、张振涛的“让我们看到民歌的“素颜”——《 中国民歌大会》观感”等有关《中国民歌大会》的美学价值、社会学价值、人类学价值相关文论在业界都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地加以论证。笔者将从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和科学性两个视角展开论证。

“中国声乐”这个学术名词是由我国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2011 年在全国第五次民族声乐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2016 年,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王黎光教授在中国高精尖创新中心大会上对中国声乐研究院的研究方向明确指出: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应聚焦时代旋律最广泛传播的经典范例,研究思想性、艺术性、人民性在音乐作品中的有效规律,进一步探索中国声乐艺术赢得受众、走向世界的新路径。王院长的讲话极具感召力和吸引力,立即引起了国内声乐界专家、学者的共鸣。笔者认为:中国声乐应该在中国民族声乐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建立。央视的《中国民歌大会》就是要引领中国声乐演唱界和中国声乐教育界对“中国声乐学派”构建的思考。什么样的歌唱声音才能代表中国?什么样的歌唱理念才能唱出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怀?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抒发中国人民的情感?王黎光院长在一次点评中讲道:他到一个地方去采风,当地有一位小女孩给他唱一首歌,歌声一出来,把他给惊住啦,声音唱的不但不是她自己的本来声音,而且一个字也听不清楚唱的是什么?我问她,你唱的是什么呀?她说,是美声!然后王黎光问,你会像说话一样的自然歌唱吗?那女孩说:会!就立即大声自然地歌唱了起来。吐字清晰,声音嘹亮……王院长的这段点评,当时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我撰写这篇学术论文的初衷。这实际上是在中国声乐演唱界和教育界中实际存在的一个相当普遍的歌唱理念的问题,真声唱好,还是假声唱好的问题。经过学堂乐歌、土洋之争、三种唱法划分之争、唱法科学性之争近百年的“中国声乐”界潜心研究的足迹,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建立在真声基础上混合声歌唱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声乐科学发声法体系正在日趋完善。

在中国民歌大会上,从先秦诗经中的“国风”到魏晋的“民谣”,从隋唐的“曲子”到元明的“山歌”“小令”,从清代的“小曲”“小调”到现代的“新民歌”。“民歌”始终在历史长河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国民歌是人民之歌、生活之歌,也是记录之歌、民族之歌。节目内容的设置以展示中华民族民间原生歌曲内容,普及民歌知识,传承民歌文化为主,综艺竞技为辅,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中国声乐艺术民歌文化为首要任务。这种以民歌+民歌文化相结合的艺术呈现形态应成为新时代民歌传播的一种新路径,用民歌讲述中国故事,让民歌在传播中传承,在发展中创新,将引发传统民歌文化的关注热潮。《中国民歌大会》作为中国原创综艺类栏目的一面旗帜和标杆,将会引领更多的综艺节目走上原创之路,让中国的电视节目真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作为一名中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员,在中国声乐教学课堂中,对于民歌的守正传承应该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音乐研究》1992 年第3 期发表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主编吕骥撰写的总序写道:从约40 万首民歌中精选出3 万多首编辑而成,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而又比较系统的民间歌曲文献。这不仅在音乐领域内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同时对于民间诗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提供了珍贵资料。《中国民歌大会》上的每一首民歌的演唱,就像是教科书式的范唱,应该作为中国声乐教学的重要参考标准,给观众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视觉享受和听觉享受。从中国声乐艺术教育的视角,笔者主要从中国声乐的民族性和科学性两方面解读。

一、民族性

歌唱的民族性是歌唱个性的体现,中国声乐的民族性体现在中国特色的演唱风格,包括民族声音的类型、民族精神、情感表达、民族语言、表演等多个方面,唱出了新时代中国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陕西的《祈雨调》《女孩担水》《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到山西的带来《桃花红杏花白》,从青海的《花儿与少年》《雪白的鸽子》到宁夏的《尕妹子弹得是口弦子》《一心儿想着你了》,从河南的《慢对花灯调》《编花篮》到山东的《赶集》《谁不说俺家乡好》,从四川的《康定溜溜调》《康定情歌》到内蒙古的《茉莉玛》《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一首首极具民族地方特色的经典民歌,唱出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怀。中国声乐艺术的特色,我这里强调的是“中国特色”音色,指的是符合中国听众欣赏习惯,所使用的“混合声”音色,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和力度,又有假声的圆润、通唱和高位置。这种音色是中国老百姓喜欢的音色,代表着中华民族在声乐审美上的偏爱,栏目一开始就给观众带来了久违的全新的视觉听觉上的盛宴。在第二期《长歌万里行》中来自甘肃裕固族的《割草歌》:当我忘记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记,当我忘记故乡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记;以及《牧歌》:唱首歌,唱唱我们的裕固人,甘甜的美酒飘香四溢,请乡亲们品味醇香,让我们歌唱裕固人的美好新生活。实际上,不管是哪个族的民歌,最打动人的还是“真情”。特别是编导把裕固族非遗的项目搬到了舞台上,像捻线、织布、这些非遗是裕固族的灵魂,是每一个裕固族人的记忆,也是他们的乡愁。在中国声乐继承和传承中,人民是主体,人民创造了民歌,人民也传承了民歌。通过歌唱创造了民族精神、用民族语言传承了民族情感表达。民歌是中国声乐的基础,它是流淌在人民生活中的音乐瑰宝,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最丰富的文化之一,我们一定要保留好这些民歌。听了这些民歌,真是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们每一位高校声乐教师都应该学习民歌,不是一两天,是要终身学习民歌。

二、科学性

中国声乐艺术作为中国乐派的一门学科体系建设,追求“科学性”是作为央视战旗栏目的首要责任和义务。科学性是中国声乐演唱的共性,是声乐健康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从云南白族的《蝴蝶泉边》到湖北的《龙船调》,从江苏的《拔根芦柴花》到湖南的《马桑树儿搭灯台》,从江西的《打铁不怕火星烧》到重庆的《抬工号子》,从广东的《落雨大》到海南的《万泉河水清又清》,从河北的《小放牛》到辽宁的《正对花》,从台湾的《回家的歌》到福建的《采茶灯》,从浙江的《对鸟》到广西的《流水欢歌迎客来》,每一首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的接地气的民歌,歌者作为歌唱的主体,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唱法,唱什么样风格的作品,都彰显出歌者对于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鸣、歌唱的艺术表达、娴熟的科学发声技巧的运用。这样的民歌唱法是在保持传统民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对民歌新的演绎和诠释,体现了在科学性基础上的艺术性和时代性,完美地表达了新时代中国声乐艺术的多样性。

三、结语

民歌作为中国声乐艺术教育的基石,可谓历史久远、浩如烟海。田青评委引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的十六字箴言评论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学习别人是对的,但一定要把本民族的保存传承下来。”《中国民歌大会》正是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向我们呈现了传统民歌的艺术魅力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新时代高校中国声乐学派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构建应建立在中国民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不同民族的民歌,各个地方各个高校应把各自的地方特色民歌有选择地融入中国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构建中,选择经典、传承经典。中国声乐艺术只有回归传统、根植本土才能厚积薄发。《中国民歌大会》是中国声乐的一次盛典,这种将民歌与各族各地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创意与融媒体传播传承式的引领,利用我国丰富的民歌文化并结合新时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才是构建中国乐派之中国声乐学派新路径。

[1]郎昆:《央视综艺:引领文化综艺新潮流》,《电视研究》2018 年第2 期,第4 页。

[2]吉国强:《中国声乐及其科学发声法之践行》,《音乐研究》2013 年第5 期,第94 页。

[3]朱轶琳:《原创节目〈中国民歌大会〉的榜样价值》,《新闻战线》2016 年第10 期,第107 页。

[4]吕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总序》,《音乐研究》1992 年第3 期,第88 页。

[5]田青:《原生态音乐的当代意义》,《人民音乐》2006 年9 月,第8 页。

[6]安师瑶:《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研究》,《音乐生活》2021 年第4 期,第70-72 页。

猜你喜欢

民歌声乐歌唱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