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整合逻辑*
2022-10-21汪文堂周景兰
汪文堂 周景兰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贵州惠水 550600)
作为革命老区,贵州是一片“红色”的沃土,红色文化是多彩贵州文化的最鲜明底色与灵魂核心,是贵州人民精神高地的构筑之基。贵州红色文化本身即是党的伟大精神在贵州地域上的生动实践,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微观组成部分,是一种特色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是一种优质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具有较大思想政治教育潜能。应深入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坚持守正创新,构建历史视野,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我省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要按总书记的嘱托,“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因地制宜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要把握好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的多重逻辑,以与党史学习教育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形成价值合力。
一、厚度与长度: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的历史逻辑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重要产物,是在特定时空当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历史范畴。红色文化,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指称,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进程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当前与最终指向的,充分结合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的,吸收借鉴了各种优秀文化成果而凝结形成的特殊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之中,红色文化是我们来时路的积淀,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述往思来,向史而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启发和涵养人们的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党史是其中的必修课,是最有说服力的历史教科书。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历史底蕴深厚并有着多元的时代价值,其中,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旷继勋、周达文、龙大道、林青等革命先驱投身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该时期贵州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展现了伟大向上的革命先驱精神。长征期间中央红军在贵州召开了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包括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鸡鸣三省会议、苟坝会议等系列会议,红二、红六军团在贵州召开了石阡会议、黔西会议、野马川会议及盘县会议,成为我党我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强渡乌江、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乌蒙山回旋战等经典战例,以其灵活用兵、迂回穿插、运动歼敌等特质,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科书。
从历史的逻辑来看,强调整合的厚度与长度。贵州红色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丰富、创新与发展,是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孕育的奋发向上之革命文化的鲜明呈现,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地方的伟大实践。贵州红色文化在全国层面的核心记忆,表现为“贵州是中国工农红军休养生息和发展壮大之地,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之地,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之地。”贵州红色文化中,蕴含了大量党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主力人物、重大主题事件、重大主线线索、重大主流规律,红军长征在贵州的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在党的领导下贵州各族人民拥护红军、支援红军、参加红军,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对于历史文化,要“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正如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所强调的,“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领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党史学习教育,要树牢唯物史观,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洞察力与免疫力,善于挖掘各种党史故事及其智慧光芒与历史经验,正确解读历史还原历史本貌,谨防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编造所谓的“历史真相”“绝密档案”“人物秘事”等来博人眼球。要聚焦一个个重要历史人物和鲜活案例的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从中提炼精神内涵,讲好红色党史故事,逐渐内化为自觉的价值追求,从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做到论从史出、史中有论、由表及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增强使命意识与担当意识。
二、宽度与广度: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的现实逻辑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有着较大的时间跨度与空间跨度,主要包括以邓恩铭为代表的革命先驱文化、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红军长征文化、以中共贵州省工委为代表的地下党斗争文化、以抗日救亡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新时代贵州精神为代表的当代红色文化。具体来说,包括以遵义为中心的中央红军长征遗址群,覆盖黎平、瓮安、桐梓、仁怀、赤水、习水等地;以沿河为中心的黔东革命根据地遗址群,覆盖德江、石阡、松桃、印江等地;以毕节为中心的红二、六军团长征革命遗址群,覆盖大方、威宁、赫章等地;以贵阳为中心的地下党、爱国进步人士革命斗争遗址群,覆盖息烽、修文、开阳等地;还有滇黔川边中共地下组织和游击武装革命斗争遗址群,以及分布于于全省各地的贵州解放和剿匪斗争遗址群等。在其中,各种重要革命遗址遗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种红色研学实践基地等广泛分布。根据贵州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成果来看,我省革命遗址底数庞大,从类型上依次为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重要机构旧址、烈士墓、纪念设施、革命领导人故居等。从形成年代上可分为党的创立、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等各个时期。其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遗址占据主体地位,成为贵州红色文化的核心。
从现实的逻辑来看,强调整合的宽度与广度。要结合当前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的时代要求,根据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生存状况,对其进行更好地深入挖掘和整合利用,将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系统阐释其地位和作用,促进教育功能的发挥。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知与反思,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总是相互影响而同步发展的。对于红色文化的充分肯定与积极践行,贯穿起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历史延续发展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向度的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强调全党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对新时代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传统、开启新的征程、创造新的伟业作出了重要部署。要实现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与活化利用,就要引导大家通过现实的遗存去回顾党和红军当年走过的历史足迹并感悟和弘扬其伟大精神,从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能够高效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红色资源的过度开发,要根据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生态等因素,保留“原汁原味”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适度开发。总之,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党史故事的今天,要聚焦以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为重点的各种贵州红色文化,对其进行更好地讲述与再讲述。
三、高度与深度: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的理论逻辑
贵州红色文化具有先进性,通过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成为其价值表达的核心层,它充分彰显了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应构建系统而全面的党史学习教育知识体系,整合各种碎片化的红色资源要素,展现好中国精神。“红色文化精神作为孕育并成长于革命斗争、社会建设中的思想共识,是引导革命走向胜利的优秀基因,也是当代社会实践的精神范本,构筑起文化自信新的活的传统。”[7]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各种物质类的革命遗址、会议会址、红军活动资料、当事人回忆录、图片影像记录、相关出版物、红色标语文告遗存等十分丰富,要着重分析蕴含于其中的非物质类红色歌谣、红色故事、标语口号、战斗经验、革命精神等。系统阐释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是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事件、重要场所、重要会议、重要人物、重要精神、重要思想、重要理论等的具体写照,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奋斗史、英雄史,对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都有“英雄情结”,这是普遍化的要求,应充分发挥贵州红色英雄人物的示范作用。在贵州红色文化的感性讲述中进行理性转化,提炼其信仰与精神,以史载道,以事喻理,将其根植于内心深处,进而转化为人们自觉的价值信念与行为准则,转化为人们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行动。
从理论的逻辑来看,强调整合的高度与深度。史实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导向作用,要强化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衔接的理论阐释,充分梳理强化贵州红色文化的理论品质与精神谱系,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要从“好故事”中提炼出“好思想”,突出其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做到有信仰高度、思想深度、知识宽度与现实温度。要发挥政策的驱动力,根据新时代形势变化不断调整路径和方法,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科学决策合理规划。要结合丰富的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有理有据、实事求是地讲清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理直气壮地讲清楚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使受教育者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党性教育的洗礼,感知社会主义出现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体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历程与伟大成就,理解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来之不易。深刻铭记党史历程,构建精神谱系,锤炼政治品格,永葆初心宗旨,弘扬伟大精神,满怀豪情壮志,在奋进中领会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最终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心路历程,以及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宝贵经验和重大理论成果。
四、力度与温度: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的实践逻辑
应构建依托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立体平台,聚焦如何提升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美誉度与知名度,使贵州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使党史学习教育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应对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内涵界定与类型划分,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对红色文化图谱进行系统编写,对革命先烈事迹进行系统梳理与艺术创作,更好地树立红色标杆,唤醒红色气质,使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底气。在坚持贵州红色文化与党史学习教育有序结合、有效衔接共同发挥意识形态导向性的同时,还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人民情怀,做到投其所“好”,提供精准化的文化内容。应兼顾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与现实,尽可能地通俗易懂与喜闻乐见,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创新教学话语,增强代入感和直观体验,以情景剧、舞台剧、音乐剧、漫画展、趣味游戏、演讲征文比赛等多元形式,推动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还要结合不同层次人们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根据个性化的要求,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人们对贵州红色文化和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有一个不断认知、内化、外化从而逐步生成的过程,只有经过实践的强化和检验,不断分析人们的价值需要、认知结构、思想观念等特征,才能准确把握其中的规律性和运行状态,找到具体的结合点。
从实践的逻辑来看,强调整合的力度与温度。应借助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通过各种网络媒介、影音平台、“云端课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新载体,打造红色教学资源库,强化可感化、可视化、互动化的场景体验。加强现代化、产业化、数字化、影像化方面的应用性探索,推进实景演绎,还原历史场景,再现历史脉络,让历史活起来。改进以往主要依靠图片陈展、滞后讲解与粗放型经营的传统资源整合形式,释放其党史学习教育潜能,应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将全省各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鲜活教材,成为真正的“网红”打卡地。以多人集体备课、专题研修班、骨干培训班、研学旅行班、理论大讲堂、红色报刊亭、周末读书角等活动形式,让人们成为参与者与实践者,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知行合一。实践教学要避免走马观花式的粗略参观,应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系统谋划与切实开展,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还应结合地方文化习俗、民间艺术、民俗活动、风土人情等进行内容拓展,与乡村振兴融合共生形成发展合力,发挥红色文化的赋能与引领作用。要科学合理地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工作服务队伍,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要充分发挥不同育人主体的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探索如何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相互协调的多元开发体系,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完善教育制度和培训体系,提高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建立文旅融合长效合作机制,将贵州红色文化最大化整合利用与活态传承。
结语
得天独厚的贵州红色文化产生自历史的语境,产生自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具有先进性、革命性、民族性,是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沉淀,红色资源是其物质载体,红色精神是其思想精髓,既包含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抗争精神,也包含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党史学习教育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带来了新指引和新契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为党史学习教育带来了新支撑与新活力,应依托优质的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分析其资源整合逻辑,对接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地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从而站稳脚跟,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