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解答问题能力培养路径
2022-10-21陈永火福建云霄县列屿中心小学
◇陈永火(福建:云霄县列屿中心小学)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高年级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解答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是新课改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引导作用。本文以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为目的,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答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应该具备的能力
(一)语言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十分重要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还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3×9=4×9= 5×9= 6×9= 7×9= ,让一名学生上台计算。当该学生写上62 完成计算时,台下多数学生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道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可见,老师应重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综合能力的核心,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具备的最重要、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技能。对于如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如下方式:一是加强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二是注重应用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理论探讨;三是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和解题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联想能力
自主解答和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难点。老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培养高年级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解题策略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我们要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以“2.5×(40+4)=”这道题为例,很多学生机械地认为就是用2.5 乘40 再加4。因此,老师除了要从概念上让学生理解题目中有44 个2.5,把44 个2.5拆开,分解成40 个2.5 加4 个2.5 之外,还可以用联想法教学:2.5是题目中唯一一个括号外的数,为什么在括号外?因为它重要。重要的东西需要至少用两次,就是2.5 先和40 相乘再和4 相乘,这样就不会少乘了。
(四)验算能力
解答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运用解法解决问题则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方法。随着计算量的增加,产生错误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学生增强验算能力。比如:A+B=C,该如何验证结果C 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通过计算C-B加以验证,如果等于A 则计算正确,从而验证完成;若不等于A,则要重新计算A+B。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思维能力锻炼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老师常常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部分老师过于重视解答技巧和结论性方面的训练,也影响着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忽视应用题训练,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忽视教学结合实际
小学数学是一种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忽视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导致应用题解答出现了很多困难。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应用类的题目都可以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抓实、抓牢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忽视分层教育
分析文献资料可发现,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技巧与能力?笔者认为:一是要加强课堂互动;二是要重视题目设计,引导解答创新;三是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训练。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立足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解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解答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对提高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综合运用知识水平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老师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解答意识和解题水平,并加大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比重。同时,也要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让父母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以及学习成绩。
(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皮皮公司接到一批三角形架的加工任务,客户的要求是所有的三角形必须全等。质检部门为了使产品顺利过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逐一检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是不是都相等。技术科的毛毛提出了质疑:分别检查三条边、三个角这6 个数据固然可以,但为了提高效率,能不能找到一个更优化的方法?比如只量一个数据可以吗?两个呢?……然后,老师提出问题:“毛毛已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请同学们和毛毛一起来攻克这个难题吧。”
(三)缩小学生间差异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解答应用题中存在着性别差异。研究发现:解答这类题目时男生优于女生。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阶段学习中必不可少且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解答问题往往具有“随机应变”“灵活多样”等特点,老师要引导小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加以解决。同时还要强化学生解题思路、技巧以及理解相关材料信息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与提升,重视将实践环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基础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其在此过程中学习数学、积累相应经验和提高解答能力。
四、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深度挖掘教材,抓好一般解题教学
老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抓住基础知识、难点和重点。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提炼以及解答能力的培养等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维灵活性及创新意识水平。同时,还要采取将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解答应用题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和完善: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三是注重了解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理论联系实践,开展情境教学
老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可以采取问题情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同时,要重视过程指导作用以及加强实践活动环节的运用,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质量。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答策略,从而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老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可以通过加强评价机制建设、完善奖励激励制度等途径,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
(三)因材施教,实施有效的分层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因材施教。例如:对后进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对中等生或学优生,则要加强训练以让其巩固并完善自己所学。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主要是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在解决现实中遇到的数学难题时能够独立思考、有效解决,从而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一种普遍的、重要的数学教学内容,其应用性很强,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解答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数学应用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和教学目标出发,阐述了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