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行知精神引领下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022-10-21赵敏芳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条形折线统计图

◇赵敏芳(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融合教材理论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发扬行知精神,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又动脑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习能力。

一、行知精神解读

所谓行知精神,是指“知行合一”思想,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旨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旨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践行理论,这样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吸收行知精神的内核,引导学生能够“知行合一”,从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二、行知精神对教学的意义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将知识“讲”给学生,这易于让学生形成动脑不动手的问题,导致逐渐发生“死学习”的情况。而在行知精神的引领下,能够让“讲”和“做”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既可以理解知识,又可以运用知识,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需借助具有趣味的内容和活动。借鉴行知精神,教师能够创新多种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动手动脑,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同时,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增添趣味元素,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在行知精神引领下的合作学习策略

(一)展开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被教师均衡地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会形成完整的小团体。教师会提出适合团体探讨的数学问题,让小组学生通过探讨这些问题,逐渐地理解数学知识。在该过程中,组内学生会更多地依靠自主性,互相自行探讨,动脑又动手,这符合行知精神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展开探究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三种运动的特点。根据该要求,教师可以组织探究学习活动。

在教学平移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请问什么叫平移呢?你们有没有见过平移运动呢?”这会引起学生的质疑,教师继续说:“没关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中的平移运动吧!”随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组织学生展开“卡片平移”的教学活动:让每对同桌同学组成小组,组员A 将一把20cm 以上长度的直尺放在桌面上,组员B 将E 卡通放在直尺的最左或右端,用力地向反方向推出卡片,发现卡片会随着直尺的边平行移动。这时教师说:“同学们,卡片的运动就叫作平移运动!”然后让每组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讨平移运动的特点。

在教学旋转时,教师可以说:“同学们,相信你们都玩过大风车,这种运动就叫作旋转运动。但是,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这会引起学生的质疑,随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对旋转运动产生初步的认识,接着展开“旋转的三角尺”的教学活动:将每对同桌同学作为小组,每个学生自己拿出一把三角尺、一个圆规、一本草稿本,将三角尺放在草稿本上,用圆规的针尖戳向三角尺内三角的某个顶点处,再用另外一只手用力地向前拨动三角尺。这时,会发现三角尺在不断地转动,让学生根据该现象思考旋转运动的特点。

在教学轴对称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红纸窗花,同时提问:“同学们,请问这个窗花是怎么制作成的呢?你们想不想学呢?”这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展开“我是能干的小巧匠”教学活动,先为学生分发若干彩纸、剪刀,让学生仿照刚才展示的窗花图案,自己剪裁一个窗花,于是需要对折彩纸,在一半彩纸上画出想要的图案。然后,教师让同桌之间交换彩纸,用剪刀剪下图案,打开彩纸,会发现两边的图形完全一致,再让同桌间思考轴对称的特点。

从以上过程来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展开多项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同时让学生实现合作学习,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根据该要求,可以展开探究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面积的概念、面积的单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叫面积,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面积能用什么单位表示呢?”学生会说:“可以用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随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 个正方形和1 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图形,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有些学生会说:“长方形比正方形大。”教师又问:“你怎么证明长方形比正方形大呢?”这会引起学生的质疑。然后,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1 盒塑料图形,让学生从中拿出多个小正方形,将其拼凑成多种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同时,其他组员用表格记录每个长方形的长、宽极其包含正方形的数量。假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厘米,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公式求得小正方形的面积,再根据每个长方形包含的小正方形的数量,计算每个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观察最终得出的表格数据,思考小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关系,进而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让学生用脑思考数学问题,而且可以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求得最终答案,同时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二)利用生活化教学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行知精神是指引学生正确学习的方法论,而生活教育是启发学生的重要思想。教师要能够较好地将生活和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时时体现出生活的影子。这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感,有利于更好地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充实数学课堂,让教学变得有趣起来,为展开课堂教学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利用生活化教学法,展开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从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一课时,教材中要求学生通过统计身高、体重等身体变化信息,掌握统计、计算、分析数据的能力。而这些信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可以从该方面出发,展开“统计本班”的教学活动。

首先,向学生询问:“同学们,请问你们有没有测量过自己的体重和身高呢?”相信多数学生都在体检的时候测量过,都知道自己的体重和身高,教师继续询问:“你们只知道自己的体重和身高,知不知道全班同学普遍的体重和身高呢?”这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教师说:“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学会统计技能,这样你们就知道啦!”

然后,将学生分成多个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自行收集组内成员的体重、身高信息,在笔记本上分别写出“平均数:”和“众数:”两个选项,随后计算出相应的数据,填写在选项中。这时教师说:“现在大家都已经计算出统计数据,但是这些数据代表了什么意义呢?”让学生根据该问题展开探讨,同时写出本组统计数据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仿照题目中的统计图表的画法,根据统计出来的表格数据,画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由教师统一检查,同时给予中肯的评价。最后,教师对本堂课所学的数据统计知识进行总结。

从以上过程来看,学生总是围绕着较为熟悉的生活事物探究问题,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这就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又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统计、分析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常见的数据信息,以此展开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在屏幕上展示本城市近5年的降水量,如2015 平均年降水量为780mm、2016 平均年降水量为800mm、2017 平均年降水量为790mm 等,将学生分成多个四人小组,根据屏幕上的信息制作折线统计图。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指引学生,如:“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呢?你们可以尝试先用条形统计图统计哦!”这会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分析年份和降水量的关系。

在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制作后,再让他们观察条形统计图,探讨与折线统计图的联系。学生会发现如果在每个条形统计图的上边标出1 个圆点,将这些圆点用直线连起来,就会形成完整的折线图,相比条形统计图更为精简。此外,教师还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既然你们已经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那么请你们说说这样画图的意义是什么?能够表示什么呢?”这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随后教师让学生关注折线图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询问道:“同学们,请问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区别是什么?”学生会说:“相差距离最大。”教师说:“那你们加上中间连接的圆点,这是不是说明趋势上升或者下降呢?”这会让学生顿悟,再结合年份和降水量的数据,就可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最后,教师对本堂课教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由此可见,引入生活化内容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共同探究数学问题;同时,用以旧引新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会增强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知精神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学生不仅要在合作学习中勤思考,而且要在合作学习中多动手,这样才能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同时,这也需教师能够采用适当的方法如生活化教学等有效地引导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践行“知行合一”,从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条形折线统计图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条形铁皮自动折边机构设计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折线
折线图案
某沿海电厂全封闭条形煤场和圆形煤场的技术和经济性比较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无痛胃镜下取出巨大条形异物1例
混凝土折线塔斜拉桥锚固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