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2022-10-20王倩徐洁华许士娣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学龄期条目哮喘

王倩 徐洁华 许士娣

哮喘是以无法呼吸、反复喘息发作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常于夜间发作或加重[1]。哮喘在学龄期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发病数量逐年增多,该病易反复发作,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过敏性鼻炎等,严重影响儿童成长学习,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较重负担[2]。有研究表示,通过对学龄期哮喘儿童进行自我管理行为干预,不仅可使其掌握更多疾病知识,还可增加其自我管理能力[3]。保护动机理论(PMT)为一种行为改变理论,其从动机因素对健康行为进行探讨,不仅可对健康行为产生及变化过程进行解释,还可对其进行预测干预[4]。本研究将基于PMT的护理干预用于学龄期哮喘患儿中,旨在评价其对患儿保护动机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28例学龄期哮喘患儿,纳入标准:均符合文献[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年龄3~13岁;疾病状况均稳定,有一定沟通交流能力及认知能力。排除标准:监护人不具备阅读理解能力,不能协助完成问卷测评;监护人智力、认知、精神、言语、视听等功能障碍;急性发作哮喘;合并其他躯体疾病;正在接受其他治疗或干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6~12岁,平均(9.01±1.65)岁;病程3~56个月,平均(29.53±2.18)个月。对照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 7~12岁,平均(9.12±1.69)岁;病程 4~57个月,平均(29.62±2.2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儿及监护人均对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士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疾病知识,告知药物使用方法、作用、注意事项等,逐一回答其疑问,做好基础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PMT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见下,(1)强化健康宣教:发放哮喘自我管理手册,耐心讲解手册内容,对前期进行哮喘相关知识健康宣教,鼓励患儿与家长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2)个性化指导:按照PMT理论使患儿及家长意识到哮喘的严重性、危害性及易感性,并讲解哮喘症状、诱因、流行病学知识、高危人群及易感因素等。(3)降低内、外部回报:内部回报为患儿自我满足,外部回报为家属对患儿行为的影响,通过与患儿沟通交流、播放视频等方式纠正其对用药、自我管理的错误认知,弱化外部回报、内部回报。(4)提高反应及自我效能:可邀请治疗成功病例与患儿进行交流,并分享自我管理心得与经验。护士多鼓励、表扬患儿,使其相信自己可坚持定时定量用药,建立良好健康行为,并对其所取得的进步表示认可。(5)降低反应代价:帮助患儿分析在提高自我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及困难,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对仅靠健康宣教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嘱患儿及家长及时询问医师,争取最大限度降低不利原因的影响。

两组均持续干预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自我管理量表评分,该量表包括日常生活管理(35分)、疾病医学管理(90分)、社会心理管理(45分)3个维度,分数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该量表α系数为0.865,无法自主量表评价者由家长协助完成。(2)向患儿发放保护动机问卷,共7个维度,应用Likert 3级评分法,各条目1~3分,其中严重性(5个条目)、易感性(4个条目)、反应效能(8个条目)、自我效能(6个条目)与保护动机呈正相关性,内部回报(5个条目)、外部回报(2个条目)、反应代价(10个条目)与保护动机呈负相关性。该量表内容效度分析系数为0.884,重测信度为0.863,无法自主量表评价者由家长协助完成。(3)比较两组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包括活动受限、哮喘症状、自我健康、心理学情绪,共28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各维度35分,分数越高提示患儿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社会心理管理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日常生活管理 疾病医学管理 社会心理管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64) 20.31±1.28 28.65±2.34 56.74±3.41 71.56±5.39 32.15±1.67 40.37±2.46对照组(n=64) 20.16±1.17 23.45±1.38 56.62±3.34 62.45±3.74 32.03±1.61 35.69±1.85 t值 0.692 15.313 0.201 11.109 0.414 12.164 P值 0.490 <0.001 0.841 <0.001 0.680 <0.001

2.2 两组保护动机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保护动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保护动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保护动机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保护动机评分比较[分,(±s)]

时间 组别 严重性 易感性 内部回报 外部回报 反应效能 自我效能 反应代价干预前 观察组(n=64) 7.12±0.56 4.65±0.21 9.56±0.98 5.42±0.43 9.13±0.62 7.01±0.53 19.36±1.56对照组(n=64) 7.08±0.59 4.63±0.19 9.59±1.02 5.49±0.48 9.15±0.67 7.06±0.57 19.42±1.61 t值 0.393 1.412 0.170 0.869 0.175 0.514 0.214 P值 0.695 0.160 0.866 0.387 0.861 0.608 0.831干预后 观察组(n=64) 8.92±0.78 8.27±0.75 5.71±0.42 2.19±0.15 14.85±1.84 14.36±1.79 12.13±0.78对照组(n=64) 7.21±0.53 5.78±0.52 7.16±0.82 3.17±0.34 11.23±1.27 10.52±1.11 14.05±1.23 t值 14.506 21.827 12.591 24.972 12.953 14.585 10.546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AQLQ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AQLQ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QLQ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AQLQ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AQLQ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活动受限 哮喘症状 自我健康 心理学情绪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64) 12.34±1.57 26.78±5.21 13.15±1.78 27.13±5.18 12.18±1.42 25.96±4.87 12.84±1.69 26.78±4.67对照组(n=64) 12.51±1.68 17.89±2.42 13.25±1.96 17.65±2.37 12.06±1.37 17.13±2.28 12.91±1.85 16.98±2.17 t值 0.383 12.380 0.302 13.314 0.486 13.137 0.223 15.225 P值 0.703 0.000 0.763 0.000 0.627 0.000 0.824 0.000

3 讨论

哮喘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在学龄期儿童中具有较高发病率,该病易反复发作,预后较差,甚至可能会诱发咽部及鼻部病变,产生过敏性鼻炎或咽炎等,不利于生长发育,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6]。哮喘虽然无法根治,但可通过规范治疗及管理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有研究表示,儿童哮喘治疗效果不仅与各地医疗水平、患儿自身病情相关,还与患儿自我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规范合理的自我管理不仅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轻症状严重程度,还能减少医疗费用,减轻家庭负担,改善患儿生活质量[7]。

PMT与传统健康教育理论区别在于其是一个有目的性的行为改变模型,个体根据威胁及应对评估,决定是否产生或采取健康行为,最终产生行为变化[8]。对哮喘患儿实施基于PMT的护理干预可帮助其重建自我管理的信心,激发其改变行为的动机,从而提高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改善生活质量[9-10]。对患儿进行健康宣教可加深其对哮喘相关知识的认知,对患儿进行个性化指导可使其意识到哮喘严重性及易感性,利于提高自我效能及反应效能,减少内外部收益及反应代价,促使其自我管理能力动机达到最大[11]。袁园等[12]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干预后日常生活、疾病医学、社会心理等各维度自我管理评分分别为(29.73±3.72)、(70.78±10.46)、(40.77±7.19)分,均较对照组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袁园等[1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学龄期为儿童开始独立思考,并具备一定判断能力,且求知欲较强,容易接受新鲜知识及信息,可对自我健康产生一定责任感及保护动机[13]。而PMT理论从动机因素探究个体健康行为,故患儿有效执行基于PMT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健康行为发生改变,利于临床积极控制哮喘病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保护动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PMT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学龄期哮喘患儿反应效能及自我效能,利于提高健康行为依从性。内、外部回报为促使不良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内部回报即不按时用药等,外部来源于同学、家长等,可解释患儿为何不采取健康行为,导致疾病反复发作[14-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内外部回报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基于PMT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内外部回报,促使患儿采集健康行为,利于减少哮喘发作,促进疾病转归。干预后观察组AQL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哮喘发作的感受增强患儿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改善自身健康行为,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其形成保护动机,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学龄期条目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综合干预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医疗恐惧的效果
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效果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