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20高欢筱秦海红吴学勤
高欢筱 秦海红 尹 姣 吴学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西安 71003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内科临床诊治中一种常见病,具有起病急促、病情复杂、预后差等特点[1]。介入手术是救治AMI 的主要有效手段,但介入术后护理干预也是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的重要因素[2-3]。AMI 介入术后行常规护理措施针对性相对缺乏,总体护理效果欠佳。有报道指出,介入术后加强规范心脏康复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或解决生理、心理及生活等存在的问题[4-5]。本研究主要探讨AMI 介入手术患者护理中行心脏康复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110 例AM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5 例。常规组男30例,女25 例;年龄:43~79 岁,平均(62.53±5.21)岁;梗死部位:下壁26 例,前壁20 例,前间壁9 例;合并症:心力衰竭3 例,糖尿病11 例,高血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 例,高中、中专26 例,大专及以上14 例;家庭平均年收入(14.52±2.41)万。干预组男32 例,女23 例;年龄44~78 岁,平均(62.69±5.60)岁;梗死部位:下壁25例,前壁20 例,前间壁10 例;合并症:心力衰竭4 例,糖尿病8 例,高血压22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 例,高中、中专27例,大专及以上11 例;家庭平均年收入(14.56±3.52)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ZF2016419)。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AMI 诊断标准,并经相关临床检查获得确诊;有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征;首次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危重疾病(严重高血压、肺部疾病等);存在记忆、认知功能异常或精神性疾病。
1.3 干预方法
两组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手术均由同组医生完成。
1.3.1 常规组 护理人员24 h 对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生实施针对性处理;护理人员通过面对面宣教方式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疾病、健康知识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正确使用相关用药,嘱咐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感时及时联系主治医生;术后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观察是否出现相并发症。
1.3.2 干预组 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干预。①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与心血管专科医生共同讨论并制订患者早期心脏康复干预方案,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尽早在床上做上下肢适度活动及床旁站立、步行锻炼等。术后8 h,护理人员使用软枕垫于患者腰部双侧,减轻机体相关部位受压。术后1 d,指导患者做大肌群被动活动锻炼;术后2 d,指导患者做肢体主动活动锻炼;术后3 d,指导患者进行床旁站立、慢走锻炼,距离控制在800 m 内,并以患者康复情况为根据,逐渐将训练内容增加。患者活动训练频率为2 次/d,如锻炼期间出现明显胸痛、胸闷等症状及时停止活动,让患者休息。②自我监督指导。给患者提供用药、饮食、心理咨询,讲解心脏病发生主要危险因素、降低再入院率方法等。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病情控制及康复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患者掌握应对各类精神压力的方法。③心理疏导。采用音乐放松法、精神支持性法、合理情绪疗法等给予患者更多心理干预支持,提高其术后康复锻炼积极性。④康复锻炼指导。护理人员以患者身体实际情况为依据指导其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打太极等,促进心肺功能增强。嘱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保暖,并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心脏压力过大。指导患者学会深呼吸,定期对患者心脏功能状况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合理调整患者的运动锻炼方案,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护理干预2 周后进行效果评估。
1.4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评估:干预前(入组时)、干预后(护理干预实施2 周后)均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7]评估心理症状。②心脏功能评估:干预前后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型号:GE-ViVid7 型)评估心脏功能。测定指标具体为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③观察患者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脏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DV、LVESV 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LVEF 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注 LVES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
2.3 两组心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用于AMI 患者救治的有效方法,但患者自身心理状态、心脏康复护理均会对介入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8-10]。本研究在AMI 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行心脏康复干预后,患者心理症状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提高,且患者介入治疗心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总体康复效果理想。
AMI 介入治疗患者常规护理重点关注患者生理需求及病情康复,患者心理状态对疾病疗效及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未能获得足够重视[11-12]。心脏康复护理系统应用到心理学理论及方法,从生理、心理及社会诸多角度,根据患者治疗期间生理、心理护理需求及存在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患者身心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获得良好恢复[13]。目前,心脏康复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已获得广泛应用,并表现出显著优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15-16]。本研究中,干预后干预组SCL-90 评分相比干预前和干预后常规组均有显著提高。结果显示,心脏康复干预可更好地满足AMI 患者心理需求,有效改善其情绪。张洁琼等[14]研究中,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患者家庭赋权心脏康复管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明显改善,心脏康复自主性明显提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心脏康复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还高度重视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得到不断提高,错误认知和行为及时获得纠正,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克服疾病带来的挫折感,进而有效缓解心理障碍[17-18]。有报道指出,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可培养患者形成积极的心态,进而提高其康复锻炼积极性[19-20]。本研究中,干预后干预组心脏功能指标(LVEDV、LVESV、LVEF)均获得显著改善,且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由此可知,心脏康复干预有助于提高AMI 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效果。谷雨擎等[21]研究中,介入治疗AMI 患者护理中行心脏康复干预后,血管内皮指标、心功能指标及心理认知状态均有显著改善。心脏康复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及体质状况,积极鼓励和指导患者及时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有效增加机体心肌灌注,改善其血管症状,进而增强心脏功能[22-23];康复运动锻炼可使异常骨骼肌结构、生化改变获得有效逆转,适当运动刺激可有效调节患者骨骼、肌肉、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进而加快心脏的康复速度[24-28]。
本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仅从医院近3 年内收治患者中选取110 例为对象,选取样本量相对较少,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片面性;仅在护理干预实施2 周后进行效果评估,未能对患者进行长时间随访,护理策略应用远期效果无法明确;观察指标较为单一,缺乏丰富的客观性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因此本研究结论存在一定主观性和局限性。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AMI 患者护理中行心脏康复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术后心脏功能康复效果,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