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医改有效缓解百姓看病就医难问题

2022-10-20文图中国医药导报主笔潘锋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5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公立医院高质量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 主笔 潘锋

医改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缓解百姓看病就医急难愁盼等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医改主力军作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医改工作进展成效。

深化医改取得明显成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首先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大力推进深化医改任务的系统集成、落地见效,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一是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医改工作。31 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其中,19 个省份的省、市、县三级都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一把手”抓医改,一抓到底。

二是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取得新突破。各地贯彻落实推广三明经验的要求,因地制宜加大推广力度。各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制定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实施方案,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要求,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疗服务价格、薪酬制度等方面的联动改革。浙江及相关省份利用取消药品耗材加成以及集采降价等腾出来的空间,探索价格调整的启动条件、实施路径和配套措施。安徽等省份加快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审核,支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许树强回答媒体提问

三是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各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医疗均衡布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黑龙江、西藏、宁夏、新疆等20 个省、自治区落地,填补了这些地方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儿科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相关专科跨省就医流向明显减少。山西、辽宁等省份积极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河北、湖北、河南等省份探索医联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下沉。

四是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各地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7 年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2019 年取消耗材加成,同步调整运行机制。不断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深化人事编制制度改革。安徽推进编制“周转池”制度,合理增加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江西、广西等省、自治区在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高级职称评审等方面,赋予公立医院更大的自主权。上海等11 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率先以省为单位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探索各级各类、分门别类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径。

五是协同推动医药和医保高质量发展。各省份落实国家集采,开展省级集采和省际联盟。内蒙古牵头10 省(区),开展临床常用药带量采购,平均降价超过50%。陕西等省份通过定点生产、协商调剂等方式,解决短缺药的供应保障问题。云南等省份完善处方审核和点评机制,促进合理用药。各地加快建立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山东在全省范围内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付费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 intervention packet,DIP)改革,试点覆盖所有地市。

六是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各地坚持预防为主,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能力,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江西、湖南、四川等7 个省份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海南、重庆、贵州等省份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

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样板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教授说,为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地,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个部门开展了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试点工作,北京协和医院作为试点医院之一,探索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从理论转化到生动的医改实践中,落地到为人民服务中。首先是坚持依法治院。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制定和不断完善了医院章程,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了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系统总结了北京协和医院百年来医疗、护理、教育、科研、财务等核心制度;同时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外部治理的经验和要求落实到医院内部的治理体系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而且持续优化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为规范和提升医疗服务、医院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向管理要效益,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人事薪酬和绩效考核改革,注重医院的内控管理,建立了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对分离,行政和技术两条路线的管理工作机制。较早地探索和建立了公益导向的激励机制,按照“患者需要什么、医院就考核什么”的原则,实施“综合+单项+KPI”考核模式。临床考核重点突出医疗质量、患者安全、患者满意度,加大了这些指标的考核权重。管理工作考核突出服务效能,重点考核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如科室满意度等,将行政管理转变为以临床为中心的创新服务。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弘扬协和文化。在党的领导和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协和形成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以及“三基三严”的教育理念和行医理念和“立院为国、立医为民、立学为真”的协和品格。面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使命、新要求、新挑战,今天的协和人要把这个接力赛跑好。我们要接续奋斗,为协和精神和“协和三宝”注入时代新内涵,通过加强党的领导,不断丰富和完善医院文化体系建设,让患者满意、让员工幸福,践行办院理念,不断地凝聚起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张抒扬教授介绍说,北京协和医院在全国推广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包括多学科大会诊和大查房制度是从1921 年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开始就建立的核心制度之一,一直传承至今。2010 年北京协和医院在门诊成立了疑难重症罕见病会诊中心,成立会诊中心的目的就是把多学科诊疗的模式从病房延伸至门诊,让更多的患者受益。12 年来,门诊会诊中心已经扩展到34个学科,诊治患者超过1.2 万人。疑难病症常常涉及多个科室,患者要多次折返和反复挂号。针对疑难复杂和罕见病患者特点,为解决患者挂号难问题,医院还采取了在科内低年资医师向高年资医师的科内转诊制度以及科间转诊、开设联合门诊等,目的就是想方设法让患者少挂号,少跑路。

张抒扬教授介绍,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地改善服务流程。近年来,医院积极推动罕见病诊疗研工作,联合社会各界多方创建了中国罕见病联盟;同时牵头组建了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建立了罕见病三级防控体系并且正常运行;创建了首个国家级罕见病会诊中心,每周四中午都有20 多个科室的知名专家在一起共同为一个罕见病的患者和家庭会诊,从而进一步缩短了诊断时间。

张抒扬教授说,“百年协和,一切为民”是我们始终坚持办院的方向。医改中我们首先始终坚持公益性导向,在落实医药分开、医耗联动、医联体建设等一系列改革中自觉发挥表率作用。

第二,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2021 年3 月,北京协和医院获批北京市首批互联网医院,7 月发布了全国首部互联网医院管理技术规范,目前已经有41 个专科1 300多名医生可提供线上诊疗服务,实现了线上咨询、线下诊疗和药品配送到家。同时,积极开展“5G+医疗健康”试点,开展智能分诊、复诊预约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自主研发了手机APP 和院内自助服务机,推动“指尖就医”,努力实现“全国人民上协和”到“全国人民问协和”。

第三,提升辐射带动能力。近年来医院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医疗支援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协和医院累计派出3 000 多人次医护人员,足迹遍布29 个省份。2015年牵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为实现“大病不出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21 年,北京协和医院获批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和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世界一流医院和国家医学中心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十四五”的总体发展目标。

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黄昱介绍说,福建省是三明市所在的省份,近年来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在全省推广三明经验,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加强党对医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的省医改领导小组,优化形成了党政“一把手”挂帅,党委专职副书记统筹协调,政府一位分管“三医”的领导具体抓落实的医改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二是持续支持三明先行先试。始终将三明作为医改“试验田”,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倾斜。三是不断完善改革政策。2021 年以来,福建省印发实施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30 余份,借鉴三明经验,公立医院全员目标年薪制改革已扩大推广到全省三分之一的县域,三明药师服务改革经验已上升为药学服务收费政策并在省属医院进行试点。

四是强化改革督导评价。福建省政府连续8 年将医改重点任务列入对各设区市的绩效考核,福建省纪委今年还将医改纳入“一季度一主题”政治监督内容,福建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建立了推广三明经验的重点任务台账,将评价结果作为奖补资金分配以及医院年薪核定等的重要依据。

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市长宁波介绍,芜湖市是今年国家确定的15 个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之一,芜湖市将从六个方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一是构建新体系。建设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六大专科医疗中心;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提升县域诊疗服务能力;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分级诊疗和医防协同。

二是引领新趋势。遴选群众需求大、外转患者多的肿瘤、心脑血管等17 个学科,提升专科能力,重点解决疑难重大疾病防治问题;构建全市智联网医疗平台,赋能智慧医院建设和信息标准化建设,推进检验检查和影像结果的共享互认。

三是提升新效能。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的经济管理作用,提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能力和发展效能。以统一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运营管理制度和区域运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构建全市协同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

四是激活新动力。完善编制“周转池”制度,建立编制动态核增机制。构建灵敏有序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深化DIP 支付方式改革,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结余留用。

五是建设新文化。推广“少跑一次路,一本明白账”,实行“最多付一次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实施“一院一品牌”工程,创建人文关怀医院。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

六是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实行医改领导小组“双组长”制,全面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选优配强医院领导班子,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努力做到城市有温度,医院有温情,群众有温暖。

黔江区实现三个持续提升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区长周恩海介绍说,近年来,地处边远山区的黔江区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深化医改促进城乡卫生健康融合发展,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了“三个持续提升”。

一是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通过深入推进健康黔江行动,十年来,黔江区人均期望寿命提高了2.42 岁,婴儿死亡率降低了2 个千分点,近两年孕产妇零死亡,主要健康指标水平居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前列。

二是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水平持续提升。十年来,通过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加强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建成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二级甲等中医院、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各一家,区内就诊患者比例稳定在90%以上,接收区外就诊患者占比32%。虽然黔江区是重庆的一个区,但是离主城近300 公里,过去黔江的百姓看大病要花4 个多小时的车程到重庆主城,非常不方便,如今边远山区的老百姓不出区也能看大病、看好病。

三是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构建了“机构标准化、诊疗分级化、服务优质化”的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区乡镇街道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行政村(社区)均有一所标准化卫生室,建成了“农村30 分钟、城区15 分钟”的医疗服务圈,基本实现了“一般病在区县解决,日常病在基层解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主导性、均衡性显著提高。

周恩海介绍说,黔江区把医改作为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把医疗高地建设列入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将重点实施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聚焦能力提升,加快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建设市级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大病重病救治能力;建设卒中中心等“六大中心”,提升龙头医院诊疗救治能力。实施“6+4+20”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建成片区应急医院,提升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实施重点人群补短板工程,提升“一老一小”健康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健康黔江行动,提升维护群众健康能力。

二是聚焦系统集成。形成三明医改经验的“黔江实践”,黔江区决心紧扣山区群众健康需求和实际困难,把握改革方向和重点,深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公立医院人员总量备案管理和医共体等改革。

三是聚焦改革目标,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落实公立医院政府投入责任提升公立医院治理能力。对标高质量发展指数,全面提升诊疗能力。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让百姓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改革促进城乡卫生健康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快建成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将区内就诊率提高到93%以上,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让黔江的医疗更好更多地惠及渝东南370 多万乃至武陵山区千万各民族百姓的健康,形成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黔江样板”。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医改

许树强说,深化医改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人民群众对医药卫生健康服务有了新要求、新期盼,下一步各地要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这一重要目标,大力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医改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切实落实到深化医改的具体行动上。

二是深入开展广泛调查研究,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难点痛点问题。“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看病就医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化医改就是要推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各地要始终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人民群众呼声,真情关心人民群众疾苦,扑下身子,沉到一线,面对面向人民群众了解实情、真情,全面掌握情况,深入分析医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三是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医务人员是人民群众健康的护佑者,是深化医改的主力军。各地要更加理解、关心、关爱医务人员,从提升和改善薪酬待遇、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创造良好执业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因地制宜谋划推动医改。医改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当前各地深化医改的进展不尽相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完全一样。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提出进入新阶段深化医改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实施举措,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将改革措施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能感受到的实惠。

许树强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医疗卫生服务的载体,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员、床位、信息等,对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大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改善,经受住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进一步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要。

许树强提出要着力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提升能力,核心是提高“人”和“机构”的能力。在人的方面要提高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优化结构和布局;在机构方面,合理布局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发挥地市级医院医疗救治主力军作用,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织牢织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同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补齐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配置缺口。

二是要整合体系。在细分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加强分工协作。纵向上推进医联体建设,构建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促进机构“上下结合”,为人民群众提供网格化医疗健康服务。横向上促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养老机构的深度协作,深入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促进“防治结合”“平急结合”“医养结合”和“中西医结合”。

三是改善服务。实施患者体验提升行动,建立患者综合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建立健全预约诊疗制度,发展远程医疗,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强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医疗卫生服务的各个环节。

四是强化管理。健全公立医院质量管理和运营管理体系,强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实施岗位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质量管理,通过对口帮扶等多种途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五是完善治理。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拓展渠道支撑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分类管理、医院参与、科学确定、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实施合理补偿。构建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充分发挥医保对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健全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管制度,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和运行的监管力度,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把人民健康摆在首位。通过改革发展,到2025 年,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35 年,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医药卫生健康服务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公立医院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