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正固本汤治疗脑卒中后多重耐药感染肺炎的临床研究

2022-10-20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20期
关键词:扶正固例数肺部

陈 楠

(泰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泰州 2253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在急性发作期或者恢复期易引发感染性肺炎,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且在治疗过程中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不合理的用药方法会致使临床耐药菌株数量增加,进而提高了多重耐药菌肺炎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抗生素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方法,其中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注射液等常规药物,可对患者进行抗炎、抗感染治疗,但耐药菌的耐药性会导致西药治疗效果较差,无法根除病菌,且病情容易出现反复,致使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认为,多重耐药菌肺炎归属于“风温”“喘病”“肺热”等范畴,病因当为温邪疫毒,病位主要在肺,邪气袭肺,肺气不得宣发,故发为咳嗽;肺通调水道,肺失宣肃则脾气转输不利,水谷精微不得布散,故化生痰液,顺传于胃,痰气内结,久而化热,或可逆传心包,扰乱心神,可表现为高热神昏,由此可见多重耐药感染肺炎乃属正虚邪实,后期可出现虚实夹杂之证,故在治疗上当以扶正固本驱邪法治之,宜选用扶正固本汤治之[1]。扶正固本汤是治疗肿瘤化疗后的常用方剂,但相关研究发现只要辨证得当,该方同样可以用于肺炎的治疗[2]。基于此,本研究重点探究扶正固本汤治疗脑卒中后多重耐药感染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7~85岁,平均(60.42±14.06)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50例,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1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5~80岁,平均(58.62±12.11)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48例,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诊断标准:参照《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0 ℃)者;出现浓痰或24 h内出现痰液形状改变者;呼咳嗽加重并伴呼吸困难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者;肺部听诊出现支气管呼吸音、爆裂音者;复查新发炎症病灶或原有炎症病灶持续进展、出现肺实变或肺空洞者;痰培养结果示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等。排除标准: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等疾病者;病情极不稳定者;存在意识障碍或既往有精神病史,无法配合完成研究与调查者等。本研究患者或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等,可使用药物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注射液抗炎抗感染治疗,氨溴索、多索茶碱解痉平喘,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等对症治疗[5]。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正固本汤治疗,扶正固本汤:甘草6 g,茯苓、炒黄芩、金银花、杏仁各15 g,炒白术20 g,太子参、炙黄芪、金荞麦各30 g,水煎至400 mL,200 mL/次,2次/d,早晚分服,气管插管患者予鼻饲注入药液,无气管插管患者予口服药液。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治疗后参照《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中的判定标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显效:胸痛、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且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实变、浸润、渗出等病变也基本消失;有效:胸痛、咳嗽等症状有所改善,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实变、浸润、渗出等病变部分消失;无效:胸痛、咳嗽等症状无改善,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实变、浸润、渗出等病变也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临床评分,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IPS)[6]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评分包含体温、白细胞计数(WBC)、气管分泌物、氧合情况、胸部X线、肺部浸润影及气管吸取物培养,总分为12分,得分越高则肺部感染情况越严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总分42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8]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器官衰竭情况,包括血小板液、肾脏、呼吸、神经系统、心血管及肝脏6个器官,每个器官分值0~4分,总分24分,分数越高患者器官功能衰竭越严重。③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评分标准,共包含发热、呼吸困难、咳痰、嗜睡、咳嗽表现共计5个评分项目,每个项目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分别为3分、2分、1分。④炎症指标,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 mL,取2 mL血液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C-5180)检测WBC水平,取另3 mL血液,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分析仪(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CL8000)检测血清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⑤肺功能指标,血液采集方法同④,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四川思科达科技有限公司,型号:S-980A Ⅰ)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两组患者CPIS、NIHSS及SOFA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CPIS、NIHSS及SOF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PIS、NIHSS及SOFA评分比较( ±s , 分)

表2 两组患者CPIS、NIHSS及SOFA评分比较( ±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CPI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SOFA: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组别 例数 CPIS评分 NIHSS评分 SOF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8.53±1.85 6.48±1.96* 15.00±3.58 9.27±2.63* 7.72±1.35 5.05±0.67*观察组 60 9.03±1.79 4.37±1.26* 16.10±4.48 5.65±1.87* 7.90±1.11 3.93±0.90*t值 1.505 7.014 1.486 8.689 0.798 7.73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热、呼吸困难、咳痰、嗜睡、咳嗽等证候积分及总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s , 分)

表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发热 呼吸困难 咳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2.57±0.16 1.07±0.04* 2.73±0.16 1.58±0.07* 2.72±0.08 1.23±0.22*观察组 60 2.58±0.14 0.52±0.02* 2.72±0.15 0.68±0.09* 2.70±0.03 0.47±0.18*t值 0.364 95.263 0.353 61.143 1.813 20.71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嗜睡 咳嗽 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2.79±0.04 1.17±0.09* 2.76±0.06 1.13±0.51* 13.42±0.88 6.18±2.27*观察组 60 2.78±0.05 0.65±0.08* 2.77±0.05 0.68±0.05* 13.53±0.87 3.01±1.09*t值 1.210 33.450 0.992 6.802 0.689 9.7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两组患者WBC及血清CRP、PCT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WBC、血清CRP、PC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WBC及血清CRP、PCT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患者WBC及血清CRP、PCT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WBC:白细胞计数;CRP:C- 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

组别 例数WBC(×109/L) CRP(mg/L) PCT(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13.37±1.86 8.91±2.00* 108.52±22.31 38.42±16.52* 0.47±0.21 0.26±0.11*观察组 60 13.58±2.08 7.42±1.42* 110.21±20.46 27.16±14.11* 0.51±0.18 0.16±0.07*t值 0.583 4.705 0.432 4.015 1.120 5.94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PE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5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PEF:最大呼气峰值流速。

组别 例数FEV1(L) FVC(L) PEF(L/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1.74±0.43 1.90±0.34* 2.29±0.51 2.45±0.25* 4.99±0.78 5.29±0.52*观察组 60 1.77±0.32 2.31±0.30* 2.31±0.47 2.88±0.33* 5.03±0.62 6.08±0.76*t值 0.434 7.004 0.223 8.045 0.311 6.64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肺炎属于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既往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导致部分脑卒中后患者出现了耐药菌株,且随着菌株耐药性的增强,最终引发该疾病的发生,其具有难预防、难控制的特点。临床对于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肺炎多采用对症治疗联合抗感染治疗,但耐药菌通常对于常用的抗生素类型具有明显耐药性,对药物作用并不敏感;随着药物应用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还可能会导致多重耐药重症肺炎的发生,增加治疗难度。

中医学认为,多重耐药感染肺炎其病位在肺,但同时也与脾相关,且正气亏虚乃发病的必然条件,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记载“四季脾旺,不受邪”;李杲《脾胃论》中也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肺主气司呼吸,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失宣发,故表现为咳嗽,脾为后天朱本,主运化水谷,脾虚则气虚生化不足,水谷精微不得上输,累及子脏,可致肺气虚,导致卫外不固,易感外邪[9]。由此可见,多种多重耐药感染肺炎的治疗方重视脾的运化功能调节,在治疗上当以注重扶正、固本、祛邪为主。扶正固本汤中炙黄芪补气行血,固表;太子参温补心、肺脾三经,可补气养阴,与炙黄芪配合后可增强补益的功效,此乃扶正;炒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与炙黄芪、太子参相配后,健脾之气更强,此乃固本,与金银花、炒黄芩相配清热之力更强,可清肺热,化痰瘀;杏仁降气、止咳、平喘,与金银花、金荞麦相配可清化热痰,甘草祛痰止咳、益气补脾,此乃祛邪,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肺脾,宣肺化痰之功效[10-11]。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及CPIS、NIHSS、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扶正固本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后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的肺部感染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且预后良好。

多重耐药感染肺炎的病情发展与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密切相关,其中WBC及血清CRP、PCT作为典型炎症指标,当患者全身感染程度加重时,其水平迅速升高[12]。多重耐药感染肺炎患者多存在明显的氧代谢失衡情况,同时肺部炎症反应会导致肺功能下降,而FEV1、FVC、PEF水平作为典型的肺功能指标,其水平变化与肺功能受损程度呈负相关[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BC、血清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扶正固本汤治疗脑卒中后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可减轻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其原因在于,炒黄芩中含有黄酮类、有机酸类等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的作用;金银花中含有有机酸类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为绿原酸,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14-15];同时扶正固本汤中含有炙黄芪,其有效成分为黄芪多糖,可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巨噬细胞对病毒、细菌的吞噬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进而改善通气功能和肺功能[16]。

综上,扶正固本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其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肺部感染程度和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扶正固例数肺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健商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扶正固本法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