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乡村医生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2022-10-20孙子雯徐海东孟雅盛立军
孙子雯 ,徐海东,孟雅,盛立军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教育部,山东 济南 250031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胃肠病研究所(临床中心),山东 济南 250031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人力资源部,山东 济南 2500314.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部(研究生教育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05.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
乡村医生队伍是农村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农民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保障农民健康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然而山东省乡村医生岗位培训多依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乡镇卫生院,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医疗资源整体匮乏[3-4],缺乏高水平师资培训队伍,师资力量和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层乡村医生培训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乡村医生的实际培训需求[5-6]。
本研究基于山东省乡村医生培训基地平台,旨在分析山东省乡村医生培训效果影响因素,为提高乡村医生培训效率提供依据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6年7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正式获批为山东省红十字会乡村医生培训基地。2018年9月—2019年12月,医院共举办5期山东省红十字会乡村医生培训班,来自山东省内17个县(市)共700名乡村医生在医院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剔除回答不规范、不完整的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55份,有效回收率93.6%。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课题组自行设计了乡村医生培训调查问卷,基于山东省乡村医生培训基地平台,采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发放并回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参加培训乡村医生的一般情况、培训现状及培训效果评价等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本次培训效果评价作为因变量,“一般帮助、少许帮助”归类为“对培训效果评价低”,“比较有帮助、非常有帮助”归类为“对培训效果评价高”。以性别、年龄、学历、级别、从医时间、执业资格、编制、行医场所、既往培训情况作为自变量引入回归模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乡村医生一般情况
调查的655名乡村医生中,男性505人(77.1%),女性150人(22.9%);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及31~40岁,分别为220人(33.6%)及285人(43.5%);文化程度在中专及以下521人(79.5%);工作场所在村级566人(86.4%);从医时间10年以上627人(95.7%);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医生仅有129人(19.7%),剩余的526人(80.3%)则具有乡村医生资格;有正式编制人员321人(49.0%);仍有51人(7.8%)无行医场所。见表1。
2.2 培训情况
山东省乡村医生培训时间为7天,期间18位专家共授课39节,就内、外、妇、儿等方面农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全面讲解,采用了现场讨论教学、启发式教学、“手把手”环节等多种授课方式,同时还邀请区疾控中心专家进行了应急救护培训。临床实践包括:应急救护培训、常用护理操作技术、临床操作技术。其中最受欢迎的课程是分别是《全科医生与社区卫生服务》、《常见心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及《农村常见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最希望增加的课程是《中医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78人(27.2%)既往参加过此类培训或学习。对于此次培训,有57人(8.7%)认为帮助一般或少许帮助,剩余598人(91.3%)则认为比较或者非常有帮助。数据部分见表1。
2.3 培训效果Logistic回归分析[1-2]
影响山东省乡村医生培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学历、乡村医生级别及既往参加培训史。年龄在30岁以下的乡村医生培训效果最好,且培训效果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相对于5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30岁以下者培训效果的统计量为(OR=126.729,P<0.05),31~40岁者(OR=58.349,P<0.05),41~50岁者(OR=17.959,P<0.05);学历在中专及以下的培训效果好于大专及以上者(OR=6.877,P<0.05);村级乡村医生的培训效果要好于乡级乡村医生(OR=18.894,P<0.05);既往未参加培训乡村医生的培训效果好于参加者(OR=5.605,P<0.05)。见表2。
表2 山东省乡村医生培训效果Logistic回归分析(n=655)
3 讨论
新医改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作为医改的基本原则,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7]。山东省作为农业及人口大省,历来重视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问题,长期以来,山东省乡村医生普遍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乡村医生队伍平稳发展,基本稳定。但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8-9]。目前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硬件软件都相对薄弱[10],缺乏专业素质较高、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职业化乡村医生队伍[11-12]。本研究针对年龄、学历、级别等几个维度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培训方案的可行性,对建立和完善新的乡村医生培养补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3]。
3.1 越年轻的乡村医生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越高
本研究中,655名山东省乡村医生,有505人年龄在40岁以下,占77.1%,而对于培训效果来说,越年轻的乡村医生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越高。这表明,参加培训乡村医生年龄结构越趋于年轻化,其对于培训的需求越高。从个体身心发展特点来说,中青年核心自我评价水平整体较高,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其职业自我效能感较高,职业规划意识也就越强,越能随着社会形势和医学的日新月异而不断与时代接轨,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培训正是满足了他们这种自我提升的需求。年龄相对较大的群体则历经岁月洗礼,在职业与个人追求上趋于安逸平稳,对于培训提高的需求程度就会降低。年龄是影响乡村医生对于医学知识获取和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越年轻的乡村医生认为培训效果越好。
3.2 中专及以下的乡村医生对培训效果评价更高
乡村医生的学历普遍不高[14],中专及以下者占79.5%。这部分人群对培训效果的评价高于中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学历层次较低的医生,从自身角度看,其专业知识储备量相对较少,因此更愿意通过培训来提升理论知识水平,把本培训作为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就从医平台看,学历较低人员更多居于村级卫生机构,日常接触高水平医疗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更想通过培训来提高自己,拓宽自己的医学视野,强化自己的服务能力。而乡村医生培训正满足了这部分人群的需要,因此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更高。
3.3 村级医生对培训效果评价更高
本调查中有86.4%的乡村医生工作场所在村卫生室。对于在村卫生室工作的医生来说,培训给予他们的帮助程度明显高于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这表明工作单位级别越低,环境相对闭塞,社会支持越少,外出学习机会越少,对于培训的需求越多[3-4]而且当前乡村外出务工人员中青壮年居多,村内留守老人、儿童占多数,社会发展新形势对乡村医生尤其是村医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5],因此他们更渴望通过外出参加培训提高诊疗水平[16],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对于培训的需求越多,对培训效果评价越高。村级医生是人民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将成为未来培训的重点人群[14]。
3.4 既往未参加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对培训效果评价更高[5-6]
未参加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对培训效果评价更高,这在另外一方面反映出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的重要性。在培训过程中,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并组织乡村医生以组为单位深入到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观摩工作,还参与了患者的病例的讨论[7],未参加过培训的乡村医生认为比较或者非常有帮助,培训效果满意[17]。
培训机构需要加强乡村医生培训的针对性、指向性,正确地探索出适合乡村医生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优化培训效果,让更多的乡村医生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得到满意的培训效果,使培训得到可持续发展[18-19]。
4 建议
通过对山东省乡村医生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参照乡村医生主观诉求,借鉴以往培训中积累的相关经验,结合山东省医改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以优化培训方案,促进山东省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坚实后盾。
4.1 根据年龄、学历、乡村医生级别及既往培训经验制定符合乡村医生群体特征的培训方案[20],根据学历、工作场所、年龄与培训帮助度的研究结论,调整培训方案[2],争取让更多的未接受过培训的年龄在50岁以下学历层次较低的村卫生室医生来参加培训,以便使培训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4.2 就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分析,根据学历层次进行调整,分班授课,使之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规范性[21]。针对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乡村医生重点开设乡村医生需要的理论培训课程,夯实基础,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针对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增加技能操作培训占比,用规范的三基三严制度来严格培训及考核,切实提高乡村医生操作技能,做到按需培训和精准化培训[22]。
4.3 就师资队伍分析,建立完善的乡村医生培训师资梯队。在培训的教师选择上,应结合专业技术能力与自身人文素养,取其精华,选择能够真正了解乡村医生,关爱乡村医生,发出乡村医生心声的专家,脚踏实地,从乡村医生真正的实际需要出发,实事求是,力求讲解能够深入浅出,由浅入深,以期达到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与人文性[22-234]。
通过提高乡村医生的卫生专业技术水平[24],提升乡村医生初次接诊能力,推进落实优势医疗资源下沉,确保一级诊疗质量,使乡村医生能够站好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班岗,兜住医疗保障体系的网底,更好地促进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25],切实做到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