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符号与城市:武汉城市文化的解析与建构
2022-10-20沈劲夫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沈劲夫(湖北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姚复怡(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2)
一、激活:城市文化的再生
1.文化凝聚力下的城市精神
一座城市所蕴含的精神内核折射了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仅可以充实城市的品格气质,展现城市的形象,同时也可以对外产生一定的辐射力,从而成为一张闪耀的城市名片,打造和提升城市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方面,从城市的建设角度顺应国家战略,需要建立自身形象的特色化体系。例如打造“开明开放、博爱博雅、诚朴诚信、创业创新”的南京,“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等。通过城市精神凝聚人心,成为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从城市的文化发展角度紧跟时代潮流,需要提取其中敦厚的传统和历史积淀,在长期的城市发展建设中,将城市精神转换成市民自觉接受的文化共识和群体意识。这种共同体意识最容易、也最直接发酵成为自觉性的规范行为,并逐渐形成一种动力、一种风尚和一种追求。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城市”,据人民网《2020年中国城市国际形象传播影响力研究报告》报道,武汉的媒体传播、综合社交、传播创新、全球认知总计为榜单第一。然而对于身处这场“总体战”中心的武汉人民来说,紧张与不安在当时成为最浓郁的精神情绪。尽管如此,在全球抗疫的积极推动下,英雄的城市和人民最终战胜了这场考验。因此,武汉城市文化的符号形象创新应当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来传递,并以疫后的文化激活与文化认同为目标来展开探究。在传承“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基础上,传递向上、积极、勇敢、热情的城市面貌,以再塑武汉“英雄城市”的形象。
2.文化创新力下的城市品牌
“在场景中,各个元素的关系是相互有机关联的,同质元素布局之间也必然的存在关系,异质元素布局之间将表达颠覆性的思想。”特里·尼克尔斯·克拉克将该现象引入到城市研究中,进而形成了“场景理论”,使场景成为当代城市创新的重要动力。这个概念中的“场景”指的是某个地点或场所具有的美学意义,也是一种连接整体的关联式思维方式,体现为城市的各个功能与个体间的融合发展。在2020场景(中国)高峰论坛《消费·美学·场景》会议中探讨了新时期全球治理创新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创新的发展逻辑:将场景理论嵌入城市品牌的建构。这一现象代表着城市文化发展的核心之路将在于积极探索创新性建构,未来更多需要的是情景化的场景而不是空间场所。这种转换一方面基于全球化浪潮所产生的“无地点性”特征,另一方面则是不同个体中的“创新扩散”。创新是城市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大力发展城市的文化创新,积极拓展先进的城市文化,是不断增强城市文化形象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城市文化建设所必需的源动力。
纵观世界上品牌城市的形成,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时装之都”巴黎等,大多是通过场景理论进行城市主题文化的系统构建,从而产生了战略意义上的特殊性而得以实现品牌城市的价值。“我爱纽约”(I Love NY) 本作为美国纽约州的旅游广告词和标志,是1977年由梅顿·戈拉瑟创作的一个图像标志,后又被应用为纽约市的城标,这个标志已经超越了广告的范畴,根植于每个纽约市民的心中。人们以此作为自己与城市间的情感纽带,使之成为一种流行图案,把纽约的城市精神与市民的热情作为城市品牌形象传递至全世界。在场景理论的指导下,作者对“UP武汉”进行了城市原创设计,试图建立一个更加轻松自由,充满自信和活力的文化品牌。强化武汉“设计之都”的城市称号,在全球化的环境中激发和促生文化创新力,并打造出线上线下全民皆可参与的城市文化场景。
3.文化生产力下的城市记忆
传统的城市记忆多来自于人文历史的积淀,空间、时间和个体的身份归属则构成了产生城市记忆的重要情感要素。然而让·鲍德里亚提出的“生产主人公的传奇已让位给消费主人公”机制,是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城市转型和消费升级驱动,其表现为一切以城市居民的需求点和生活经验点出发,以城市文化的精神追求为中心进行设计。因此,在大环境的品牌经济时代,文化记忆的焦点很大程度取决于城市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生产力,而文化生产力所融合精神的价值体系、物质的符号体系、行为的制度体系,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如今的城市应当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等积极因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提升城市文化价值和打造承载城市记忆的文化符号来建构属于市民和城市之间的共同记忆,以提升未来城市的凝聚力。在大众熟知的武汉传统记忆中,以热干面、黄鹤楼、长江等为代表的城市符号已深入人心,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寻找新的创新点来增加积极的城市印象。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需求下,基于城市文化记忆的保存机制寻找文化符号的切入点,建构起人们对城市的感知、理解和认同。并以延续市民的情感记忆为中心,契合公共文化属性,围绕传播过程中的流量,进行城市形象及精神的再塑造。
二、“UP”:符号形象的建构
“城市文化符号”包括城市观念态文化要素和城市制度态文化要素。其中“城市观念态文化要素”既指城市居民的精神活动现象,如:思想认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知、情、意心理现象,又指围绕城市某种精神现象、精神事物所展开、生发出来的由观念、情感、态度、认识等组成的综合体。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人们在符号化的行动和思考下,才创造出以城市符号化为特征的城市文化和文明”,符号学研究则认为“文化世界在本质上就是符号的世界,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符号体系”。从本质上来说,任何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都是对该城市的文化活动与内容的抽象概括,城市的任何文化活动,都是指其居民的自觉不自觉且持续进行的符号活动。符号化的设计在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两者的合力作用下,让城市文化变得更加直观、有趣且具有极强的象征性。
1.“UP武汉”城市视觉主形象标志
哲学家卡西尔概括了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即符号化的行为和符号化的思维。符号运用的意义在于可识别性和记忆性,从城市文化的思想性、公共性、艺术性等角度思考如何弥补文字和语言的不足,从色彩、细节、材料等方面进一步的延续和革新。在信息拥塞的现代社会,符号系统的高效传播需要具备显性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例如香奈儿NO.5中经典的方切角瓶身设计,其灵感源于法国的芳登广场。没有采用当时主流的雕花细颈瓶设计,而以简洁高级的方形呈现,通过简单的元素提取,把城市文化演绎到产品形象中,借由产品文化营销来传递城市的公共文化属性。
“UP武汉”在符号化的设计思维过程中,它不仅被视为一场城市形象的符号建构,更是对武汉疫后城市视觉元素和精神化符号进行组合再创造的过程。其整个创造过程再现了从精神与符号到形式与互动的表现,从写实的图像到抽象的简化符号,再经由图像与市民观众进行互动与交流,通达市民的审美思维,最后转换成设计师所要表达的城市表情意图,无疑这种符号化的形象设计成为了主要的城市文化表达语言。“UP”意指向上,逆流而上则是武汉面对突如其来困境的一种态度(图1)。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因此在遵循向上、向善的制度设计上,把“UP武汉”作为这个项目设计的城市视觉主形象标志(图2),以乐观的表情通过符号的传递提高和增强这座疫后重生城市的活力,更激发市民对城市的自信和热爱。
图1 “UP武汉”构成释义图
图2 “UP武汉”城市主形象符号
2.“UP武汉”城市表情设计
城市表情是城市精神和生活态度的体现。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与弗里森就归纳了人们最主要的六大情绪,以及这六大情绪表现出的面部特质:高兴、愤怒、惊讶、悲伤、恐惧和厌恶。以此相互的表情特性为嘴巴下垂的幅度、眼睑的收缩、口轮匝肌的缩放度等。最早期表情的设计理论聚焦在探索如何开展面部表情的设计传达,例如将人们写实的面部表情进行卡通化的视觉表达。城市情感和情绪表情下的符号化设计成功地弥补了文字或者语言对情感和情绪表达部分缺失的不足。早期出现的网络表情体现出了非常典型的现代主义标志设计的风格,简约轮廓、严谨的结构,独爱运用渐变的色系表达视觉上的立体感,用不同程度的阴影去模拟表达空间感。如:50px★50px的矩形构架、圆形的表情轮廓、暖色渐变色调下的体积感。
“UP武汉”的表情设计首先体现在画面的结构中,综合考虑了早期标志化的表现方式以及当下Icon设计结构,但在构图上摆脱了Icon设计的绝对网格化,加入了标志化的结构,同时运用了自由不羁、亲和力高的卡通元素。其次是线面结合的“快餐式”网络表情设计方式,深入思考了线条勾边。现有的Emoji系列以及腾讯的表情几乎没有粗边的勾边设计,但近几年出现的大批运用表情设计和Icon设计开始转向深色描边,如MBE风格的图形设计。另外在色彩表达上,渐变色的填充和无描边的表情符号设计主要考虑设备显示问题,根据线面设计风格的特性,采用纯色平涂替代了渐变色,也契合了自由、不羁、轻松的城市符号设计的整体理念(图3)。
图3 “UP武汉”城市视觉表情符号
3.“UP武汉”的城市符号化装置设计
装置艺术表达的语境指除去语言之外的语境,包括了表达艺术观念时所借助的主观或客观因素。装置环境下创造的场景,主要用途是充分包容观众,引导且完成观众在限定好的空间内从被动的观者逐渐转换成主动参与者。“UP武汉”结合“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城市口号进行了城市符号化的行为设计,通过城市符号化设计赋予大众主人翁和创作者的身份,以“UP武汉,我要为你跳一跳”作为活动口号,借由辅助的起跳装置实现自由、轻松起跳的目的。在完成起跳后抓拍装置会在脚离开装置的同时即刻抓拍,实时且自由地记录所有参与市民的UP视觉图像(图4)。该装置艺术通过“跳一跳”的互动方式营造出的是武汉积极向上、自在轻松的情境。跳是人的主动行为,是人的情感动态的一种释放,通过一次跳跃即完成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城市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参与者对“UP武汉”所传递出的城市精神和文化的印象(图5)。在后续的活动中从装置化逐渐发展为无装置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参与其中,以实现无地域化的大众化。
图4 “UP武汉”场景装置示意
图5 “UP武汉”线下公益活动
三、上载:传播策略与实践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全球文化不断融合,城市文化想要适应全球化趋势,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以主人翁姿态融入到世界文化的全球潮流中。当然,融入的过程不仅只有“输入”,吸取对城市自身有益的外来文化,更加需要探索“输出”,不断加强城市本土文化的对外辐射和传播能力。一座城市的文化输出能力,不单单由地域化的、独特的文化产品决定,同时也取决于积极且优良的传播手段及能力。传播能力是城市文化的内驱属性和基础特性,城市文化需要在不断输出和传播的过程中得到发酵和发展。文化的“输出”能力和传播能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决定性因素,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拓展领域。“UP武汉”通过大众化、趣味化的传播题材,去地域化、去身份化的表达方式,融合多种媒体的宣传推广形式,探索武汉在城市文化“输出”中的新路径。
1.大众传播题材和方式的选择:激活场景产生互动
语言学认为网络传播符号表情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表达语言功能的辅助作用,类似于现实生活语言交流的“态势语言”。“UP武汉”把现实生活语言交流中的实际“有声语言”+“态势语言”转化为网络交流传播中相对的“文字序列” +“网络化的表情符号”。例如在通过微信聊天的时候会采用表情符号来进行交流与对话,虽然表情只是“文字序列”的补充与辅助,但却逐渐成为信息传递的大众化形式。在信息时代下,“UP武汉”通过多维感知体验,不仅针对“UP精神”设计了时尚产品,同时也致力于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数字化和多种媒体平台推动文化服务体系的设计和打造,为市民提供公共性的文化作品和活动资讯,也为每一个成员提供个性化的文化体验。每个成员既是作品的参与者,也是作品的组成部分,更是信息的传播者。特殊场景的设计满足了在受条件限制下,市民的文化需求与文化服务。这种文化服务资源的交互性和多样性体验,让“UP武汉”可以在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随时随地地开展, 让城市文化与市民的生活深度融合在一起。通过“UP武汉”的城市文化符号设计,既实现了大众化的传播,同时也建立了市民对城市凝聚力作用的良性循环。
2.去身份化的表达方式:代际沟通的困境解码
文化符号具有一图多义的特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表情符号产生于网络信息社会,更多的是符合年轻市民的习惯和需求,然而偏年长居民面对表情符号时易出现解码不全的困境。为了在一定语境下理解并呈现出流行化、年轻化和娱乐化的特征,表情符号的编码器和解码器需要采用同一套编码方式,表情符号才能传播至更广泛的人群。UP武汉城市表情设计以人脸的情绪化表情为基础,缓解了代际沟通的解码困境,再融合“UP武汉”视觉符号进行编码设计。我们所定义的去身份化即还原本相,让大众在了解和深入的过程中以普通人及平常心来面对世界。无关年龄、无关职业、无关身份,每个人都能轻易解读和参与。通过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推广和游戏设计,只需要一个手势或表情和“UP武汉”的城市文化符号产生互动,就可以展示和传播情感与祝福。无论参与对象是否具有武汉的城市属性,都可以象征“UP武汉”的活力与自信,也体现了世界对武汉的友爱与热情。
3.融合多种媒体的宣传推广形式:融媒体下的以点扩面
“UP武汉”通过大众传播题材和方式的选择,去身份化的表达方式,融合多种媒体的宣传推广形式探索武汉在城市文化“输出”中的新路径。其一,对传统口号“加油武汉”的传承,定义了“UP武汉”的新城市文化口号。其二,通过自媒体社交平台、微信小程序、小红书、微博、抖音进行自媒体传播,定义了“UP武汉”活动日,线上线下全民一起跳,全民参与。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UP”的行为上传至媒体,便成为了信息的制造者与分享者(图6)。其三,传统媒体的城市传播全覆盖。例如在城市灯光秀、地铁公交、城市地标进行广告宣传(图7);联名品牌定制周边产品,城市礼物,T恤、环保袋的设计与抽奖等(图8);新闻、媒体、网站、海报、论坛和社交平台等。以点扩面激发影响力,通过传播方式的全面辐射打造城市文化新IP。其四,通过城市重大事件和公益热点,与学术单位或企业机构进行联名合作,形成互为合力的传播效果。在2020华语设计领袖榜颁奖活动上,“UP武汉”在“致敬英雄”环节为雷神山医院项目主创颁发了荣誉,同时也致敬每一位助力武汉的平凡人,以此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图6 “UP武汉”活动宣传海报
图7 活动广告宣传示意
图8 周边产品联名设计
四、解构城市文化价值导向
该项目最终的目的是通过“UP武汉”搭建武汉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以“UP武汉”的城市文化品牌为基点,扩展至“UP WUHAN UP WORLD”的主题标语,向世界传递武汉的善意与爱意,也希望全世界都能积极向上,充满自信与活力。通过一致性的传播计划和设计的执行,提升武汉“设计之都”的内核实力,促进武汉的全球影响力。通过融合多种媒体的互动主题设计、展览、论坛、扶持计划等进行多维度建构,以一年一度的“致敬”主题延展活动内容,比如2020年“致敬英雄”“致敬奋斗者”至2021年“致敬平凡的你”,2022年以“City walk”的方式观察和触摸武汉的城市文化肌理,用设计论坛启发新思想,并链接全球环保、公益、绿色、城市及社会等热点问题,以前沿视角共同探讨和应对世界的新发展,使之更好地迎接新的全球化机遇和挑战。
1.重塑武汉城市文化自信
城市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下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多元城市文化环境下,“UP武汉”借力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更好地建构城市的文化话语体系。由“UP武汉”所衍生的互动游戏“UP武汉,我要为你跳一跳”中,让受众都有机会对武汉表达善意,“跳”传递了向上、向外、摆脱困境与无奈,“UP跳一跳”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跳出”了城市的情感困境和城市文化的新高度,也展现了“武汉回归中”的自信与活力。自活动开展和推广以来,已掀起了武汉文化的狂欢式消费,从多渠道了解到该项目的人们自发地参与并进行接力传播,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城市下不同的场景里尽情一跳,并在照片上添加“UP武汉”符号标志以表达“UP”的向上精神和对武汉的支持(图9)。“UP武汉”究其实质是武汉城市文化逐步建立品牌化的开始,这种文化服务资源的交互性和多样性体验,让“UP武汉”在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随时随地地开展, 让城市文化与市民的生活深度融合在一起。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用微小的行为建构符号化的设计框架,通过互信互助、互联互促,推动和加强武汉的城市活力和文化自信。
图9 大众线下活动照片合集
2.强化武汉城市视觉符号印象
城市文化形象可以定义为“城市中事物的表象特征和外部形态特征,包括了城市一切复杂多变的表象特征,以及透过这些表象能感受到的特定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城市形象的研究重点主要归结为四点:城市形象元素及其组织关系、城市特定的形象体系、多样有序的城市环境、传统城市形象符号。城市形象的内涵界定稍有拓展,除了城市的“表象特征”,还有城市的“精神内涵”。
城市符号形象是设计和创意、文化和精神的视觉浓缩,它必须了解城市生活的最细节之处,熟悉这座城市里的每一处情感诉求。在“城市文化”阶段,城市里的生活经验都将转化并表现为视觉文化,而视觉文化的本质便是把这些原本非视觉化的元素变得形象化。正如当下媒体交流中的微信表情,充分体现了这种视觉文化,满足了媒体网络社会下的用户快速阅读、互动性审美、复杂感知体验下生活经验的浓缩,从而在消费主义的时代下得到大力传播。通常的城市符号化设计皆是以城市符号设计入手,“UP武汉”试图让每一位城市居民都能成为城市符号化设计的参与者,加入互动游戏、互动装置的符号化的行为设计,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逐步消融了城市文化地域性的边界,为城市文化迅速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3.彰显武汉城市精神新面貌
城市文化形象的符号化体系设计最重要的诉求点就是彰显城市特色和重塑城市精神。通常表现为城市居民特有的价值观、思维方法、精神道德和传统文化等,存在于文脉历史和文化地域底蕴中,展现了城市市民对这座城市生活的趋同性和认同感。每一座城市抽象出来的精神特性就仿佛无形的手牵引着市民的思维方式,在武汉城市文化符号设计案例中,设计师利用无形的手,把这种精神通过城市视觉化的符号展现出来。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基于社会学、传播学等相关领域创新性提出了“UP武汉”的城市精神,以提高武汉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这座疫后重生城市的性格和态度,让市民重新建立起对城市的情感共识。
五、结语
城市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且超越自己的过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展示出更宽阔的视野和城市意蕴,建设出具有创新性、智慧型、包容性、力量型的城市文化,这也正是我们所追寻的目标。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孕育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借用“UP”的符号建构和场景发生,传承了积极向上的城市品格和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集体行为的发生更强化了市民的文化认同,活动传播的范围之广也助推了文化产业升级,以艺术的形式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UP武汉”以“城市表情展”作为一个开始,目标是发展为深度融合的有起点无终点的持续革命,以此创新城市文化的建构。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完成以艺术设计为导向的责任和使命,也在全球文化交融中搭建起城市连通世界的桥梁,并扩展城市影响力为健康经济助力,形成良好的互联互促共同发展之路,提出不断探索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