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主力军 建功新时代

2022-10-20何平

中国记者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华社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荣光中,在新华社建社90周年的奋进凯歌中,我们告别2021年;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迎接党的二十大新召唤中,我们迎来2022年。

迈上新征程,新华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新华社建社90周年的贺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各项工作迈出关键性步伐、取得标志性成果,为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开好局、起好步,更好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华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在新华社建社90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充分肯定新华社90年的光辉业绩,深刻阐述新华社的职责使命,对我们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提出明确要求。总书记的贺信为我们擘画了事业发展的新蓝图,发出了奋楫扬帆的动员令,是激励我们从历史迈向未来的强大动力,是指引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新华社工作,专程来社调研,在新华社建社85周年、90周年之际先后发来贺信,并向新华社联合国内外媒体、智库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第四届世界媒体峰会分别发来贺信,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给予全社同志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为新华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把总书记对新华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贯通起来学习、融会起来领会,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其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深入加以贯彻落实。

总书记指出“新华社是我们党创办和领导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镇”“90年来,新华社坚定不移跟党走”,鲜明地指出了新华社“党媒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新华社因党而生、为党而歌、跟党而兴,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要始终不渝举党旗、听党话、跟党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

总书记充分肯定新华社“与人民同呼吸”“反映人民心声”,要求我们“坚守人民情怀”“更好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90年来,新华社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到“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情系人民”是新华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价值原点、工作基点和出发点、落脚点。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用笔和镜头、话筒为人民立传、为人民抒怀、为人民放歌。

总书记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新华社指明了奋斗方向。从“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到“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寄托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切期望。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我们要明确时代方位,把握职责定位,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总书记对新华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是我们谋划和开展一切工作的思想指引,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全社同志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自觉行动、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改革创新的显著成效,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不负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期望,不负人民和时代的重托。

二、2021年主要工作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大事喜事盛事举世瞩目,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特别是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奋斗”与“千年梦圆”使中华民族处在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里,新华社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忠实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智库职责,充分发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一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庆祝建党百年的“2190特别行动”,政治建设“铸魂工程”凝心聚力,创新驱动、人才强社、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深入推进,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三大突破”亮点纷呈,“六大优势”进一步彰显,全社同志团结一心、意气风发,在礼序乾坤的百年盛典中奏出了响亮的新华乐章,在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上留下了鲜明的新华印记。

社党组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要位置,带头加强理论武装,通过党组会议、中心组会议、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推动全社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把对标对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坚持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对各项任务抓紧抓细抓实,确保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专题学习研讨、领导干部读书班、专题组织生活会等,社党组同志和1000多名领导干部、先进典型带头讲专题党课,“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46项任务总体完成率超过97%,全社同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自觉性明显提高,较好地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

把习近平总书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报道作为重中之重,全年播发各类稿件2.7万余篇,对内通稿平均被近1600家媒体采用,浏览量过亿的融媒体产品260多组,对外报道采用超过4.68万条次,推出了《砥柱人间是此峰》《习近平带领百年大党奋进新征程》《我眼中的习近平》《望北斗》等精品力作。在建党百年报道中推出《钟华论|百年风华:读懂你的样子》《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国百党看百年大党》等重点稿件、《送你一张船票》等刷屏产品,“七一”大会报道全网传播量超过30亿,营造了同庆百年华诞、共铸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中国减贫学》《人民标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与探索》等多篇智库报告产生重大反响,实现了从服务决策到引导舆论的拓展、从讲好“中国故事”到讲好“中国学说”的提升,锻炼了一支“记者+学者”型智库队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华风格,走出了一条媒体型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新路。

打造“超级总编室”,升级对内、国传两大全媒平台,以“龙头”带动“龙身”“龙尾”的资源聚合效应初步显现。全媒终端影响力全面提升,改版升级后的《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和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精彩亮相、广受好评,新华社客户端青春版拉动全年新增激活设备数增长140%、新增注册用户数增长300%。“个人工作室”试点成绩喜人,一批“国社网红”崭露头角,多个账号粉丝量突破百万。围绕重大报道组织8期“揭榜挂帅”,收到360余个创意,极大激发人才创新热情。推动传统部门和新媒体部门人员“双向嵌入”,120多人次换岗交流,以“人员聚合”促进“深度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提质增效,牵头成立“5G融媒体应用生态联盟”,一批技术成果有效赋能采编业务。

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主动作为、敢于发声,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外媒涉华报道转引新华社稿件43.8万条次。用户发展实现新突破,对海外主流媒体覆盖率超过85%。渠道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华网全球排名稳居前25位,CNC新媒体端落地打开新局面,新华社英文客户端下载量超过1100万、其中海外用户占比约70%,海外社交媒体总粉丝量达2.4亿。成功举办第四届世界媒体峰会,近100个国家和地区260多家媒体和机构代表参会,发表《北京共识》,进一步提升了新华社国际影响力。

围绕建党百年、结合建社90周年推进“铸魂工程”,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组织主题党日近500场、3万余人次参与,对先进集体、个人进行表彰,对6位作出突出贡献的功勋人物颁发奖章,全社干部职工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自豪感、荣誉感、成就感极大提升。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推进“人才强社”战略,召开全社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开展“敬业精神、职业操守、专业素养”专项培训,实施“高端揽才”“源头引流”等计划,人才辈出、虎跃龙腾的局面初步形成。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肃监督执纪问责,深入推进巡视巡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巩固发展。

过去一年,新华社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完善采编经营“两分开、两加强”体制机制,新闻信息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重点社办报刊发行超额完成任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财务、后勤等方面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新年伊始,全社各项工作开局良好。我们推出了重点述评《鲲鹏展翅九万里》《把握时代大势 力促世界共赢》、钟华论《逐梦新征程,奋斗创未来》、微视频《永远的牵挂》等重点报道,在开年之际精彩亮相,展现新的气象,形成良好态势。

九秩新华正青春,初心如磐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从90年光辉历程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奋进力量,坚持忠诚于党的建社之魂、情系人民的立社之本、调查研究的传社之宝、改革创新的兴社之道、严细深实的治社之基、敢于担当的强社之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以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建功新时代。

三、2022年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新华社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的开局之年。目标在前,使命催征。我们要把庆祝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庆祝建社90周年激发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转化为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出色答卷。

新华社2022年工作总的思路,概括起来就是“11116”:

即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推进“铸魂工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即围绕党的二十大,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大力营造团结奋进的舆论氛围,引导人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即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全面提升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智库职责的能力水平,锻造与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相匹配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即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各单位工作、各领域改革、各方面措施都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稳”促“进”,以“进”固“稳”,在“稳”的前提下实现“进”的作为。

即持续推进“三大战略”“三大突破”,在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发展效率效益效能、打造一流干部人才队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六个方面聚焦发力,取得更多标志性、突破性的新进展新成效。

做好今年工作,关键在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新华社建社90周年的贺信,回答好“建成什么样的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怎么样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这一重大命题。

经过近段时间的大调研大讨论,我们对此有了初步认识。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应当是:在媒介形态上,以通讯社业务为核心,涵盖报刊、电视、网络、高端智库、经济信息、图书出版等,集“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体机构;在要素构成上,具备“四全媒体”特征,以全媒化新闻生产体系为基础、智能化信息网络技术为引领、泛在化新型传播平台为依托、生态化多元服务能力为支撑、科学化组织指挥架构为保障的现代化媒体机构;在综合实力上,能够重塑互联网时代国家通讯社主导地位,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主流式媒体机构。

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统领,坚持党指引的方向不偏离,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社不含糊,当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镇;以守正创新为总体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顺应时代发展大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于突破、敢于超越,使全社事业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以对标一流为自觉追求,坚持高质量发展,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全面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率、效益、效能;以融合发展为突破路径,坚持“一体化发展、移动端优先”,把握“四全媒体”特征,推进全方位、全领域、全形态、全链条、全流程系统化创新,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管理手段共融互通;以内外并重为工作方略,坚持胸怀“国之大者”,统筹“两个大局”,统筹内宣外宣,打通国内国际,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舆论环境。

四、聚焦主题主线,凝聚团结奋进磅礴力量

今年下半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新华社要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全面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深刻把握从“两个历史性”“两个根本在于”到“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内在逻辑,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用心用情、出新出彩地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讲话宣传报道,充分展现总书记掌舵领航中华“复兴号”巨轮“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阔历程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非凡实践,充分展现大党大国和世界级领袖的高超政治智慧、卓越领导能力、深厚为民情怀、强烈历史担当。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历史性贡献、世界性贡献,充分反映其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发挥第一工作室龙头引领作用,集中最强阵容、最优资源、最大力量,着力打造与“两个确立”相匹配的扛鼎之作、顶流之作。

围绕党的二十大,紧扣“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讲清楚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不懈追求,围绕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宣传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与人民心心相印、生死相依、命运与共的深厚情怀。统筹组织好相关主题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二十大代表中的基层代表和各行各业先锋模范的时代风采。坚持内外并重,讲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造福世界、人类文明新形态影响世界的故事,引导国际社会树立正确的中共观、中国观。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所有报道都要坚持正确导向,有利于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到“字正腔圆”,防止“荒腔走板”。创新主题宣传,把握好“大”与“小”、“事”与“理”、“深”与“浅”的关系,既要“大处着眼”,胸怀“国之大者”,也要“小处着墨”,以“滴水见太阳”。既能在思想立意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大观小;也能在表现手法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小见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报道,充分报道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全面展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和巨大潜力,用权威、专业、理性的分析,引导干部群众正确看待经济形势,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围绕“六稳”“六保”特别是民生工作,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报道,发挥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要强化精品意识,把报道的新闻价值、史料价值、审美价值统一起来,不能把新闻作品自我矮化为“易碎品”而降格以求。

建强媒体型国家高端智库,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重点,针对一些重大问题加强研究,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推出更多高质量、有分量的调研报道和研究成果。立足“记者+学者”调研优势,既充分利用新华社新闻信息采集网络,体现“调查”的广泛性、及时性、生动性,又深度集纳国内国际、各行各业专家资源,体现“研究”的全面性、权威性、系统性,提升思想分量、对策质量、价值含量。加强智库成果全媒体传播,发挥理论研究和舆论引导“两论兼备”优势,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各类传播渠道,加大智库成果转化力度,有效引导和影响国内外舆论。

把握“稳中求进”这一工作总基调,坚持政治家办社,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准确把握报道时度效,无论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舆论监督、热点引导,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力求讲政策准确权威、讲形势科学辩证、讲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客观理性,确保导向正确、事实准确、风险可控、效果可期。

五、锐意改革创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必须把握传媒变革大势,有效应对渠道之变、用户之变、跨界之变,认清“四全媒体”新特点,抓住5G技术应用新机遇,探索符合通讯社规律的融合发展之路,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更好地进军主战场、占领主阵地、掌握主动权。

媒体变革日新月异,但内容为王永远是不变的法则。同时,对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内容应当重新认识、重新定义,因为“超文本”传播的新形态使传播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载体和边界不断扩大。为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跨界传播能力,构建适应互联网传播的全媒化新闻生产体系,让主旋律的“正能量”在主阵地产生“大流量”。深入推进内容创新,既要有传得开、叫得响、留得住的重磅作品,也要有话语新锐、表达新颖、形式新潮的爆款之作,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传播效果。提高运用新技术、新载体、新形式展现“硬核”内容的能力,推出更多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智能化新闻产品,实现多种报道形式的深度融合、多种产品样态的有机组合、多种传播形态的协同配合,做到既可读、可听、可看,又可互动、可分享、可体验。

融合发展是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要把技术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最强大脑”作用,统筹全社技术资源开展科研攻关,更好地以技术创新引领业务创新。强化目标导向,以重大需求为牵引,加强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发,聚焦主流算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进行攻关,在原创技术研发、破解前沿课题上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从0到1”的跃升、“从1到N”的拓展,加快形成我社技术核心竞争力。在共享技术成果、破除“信息孤岛”上下功夫,推动各部门技术成果在全社范围内共享应用,打通制约技术流通和成果共享的“堵点”,实现研发效益最优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更好地将研发“样品”转化为应用“产品”,把技术成果转化为新闻生产力。

随着5G的规模化应用,“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正在变为现实,对新闻信息传播模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要着眼抢占5G时代的“新赛道”,发挥新华社牵头的“5G融媒体应用生态联盟”作用,加强与科研机构、电信运营商、硬件厂商的深度合作,打造自主可控、技术先进、特色鲜明、传播力强的新型主流传播平台,占领新兴传播入口,以“换道超车”占据新闻传播的制高点。

全媒体时代,受众需求日益多元多样,单一单向的传统信息供给已经难以适应,要加快构建以内容服务为基础的多元生态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构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打造开放型资源聚合平台,整合PGC、UGC等内容生产,利用省市县各级融媒体中心资源,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维度、一站式服务。探索构建以IP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品类更丰富、形式更多元、主题更鲜明的新闻类IP,实现价值链拓展和服务链增值,切实把内容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持续追踪“元宇宙”等应用场景创新,提供沉浸式交互式、个性化对象化新闻信息服务,打造面向未来的信息消费新场景、数字内容新业态。

采编架构是融合发展的基础工程。去年我们初步理顺了融合报道架构流程,打通了“龙头”“龙身”“龙尾”。今年要进一步提质、增效,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发挥两大平台总调度、总枢纽、总平台、总出口作用,以“轮轴”带动“轮辐”,推动传统业务部门和新媒体部门深度嵌入、多维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到一体化指挥、多兵种联动、大生产协同,加快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把握好“统”与“分”的关系,既要“全社一盘棋”,也要发挥各编辑部的优势,满足分众化、差异化传播需要。推动生产部门与市场部门常态化机制化、全链条全流程联动,实现生产体系与运营体系的无缝衔接、双向反馈、闭环运行、良性互动,更加有效地连接用户、服务受众。

六、讲好中国故事,显著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把习近平总书记报道作为对外宣传的第一要务,构建关键词阐释、多语种译介、跨文化传播的全链条工作体系,充分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形象和人格魅力,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入研究跨文化传播规律,把握“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的辩证关系,找准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关切点、利益契合点、情感共鸣点,让中国议题成为世界话题,让中国声音产生世界回响。

统筹“立”与“破”,理直气壮地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让“真实的中国”形象压倒被恶意抹黑的歪曲印象。统筹“硬”与“软”,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动人,在题材上“化大为小”、角度上“化远为近”、手法上“化硬为柔”,以海外受众听得懂、易接受、能共情的方式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念,提升报道亲和力与说服力。统筹“事”与“理”,既要把中国故事讲鲜活、讲精彩,也要把故事背后的道理和逻辑讲透彻、讲深刻,引导海外增进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

以完善国际传播融合平台为依托,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统筹好外宣、外事、外销工作和内容、渠道、项目建设。完善内宣外宣一体的采编业务指挥体系,优化总社编辑部外宣力量配置,充实国内分社对外报道力量,提高驻外分社现场新闻、独家报道、高端访谈等采集能力。做强多语种、全媒体发稿线路和传播终端,开展差异化、精准化、本土化传播,不断提升覆盖面和到达率。依托世界媒体峰会、金砖国家媒体高端论坛、“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等高端交流平台,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外交流合作新方式,不断扩大海外媒体“朋友圈”。

七、推进人才强社,打造一流新闻人才队伍

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必须拥有与之相匹配的一流人才队伍。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一流队伍。

树立“求贤若渴选人才,海纳百川揽人才,知人善任用人才,德才兼备育人才”的理念,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以强烈的人才意识,诚心求才、真心爱才、细心识才、用心聚才,为敢担当、能干事的人才营造良好生态、肥沃土壤,让“想干事”者拥有“能干事”的舞台。聚各方英才而用之,广开门路、积极延揽,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事业发展急需的高水平人才。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以更高站位和更宽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使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破除“四唯”观念,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加大青年人才培养选拔力度,让年轻同志有更多机会挑大梁、担重任、站C位。深入推进“百名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推广“揭榜挂帅”“项目制”等有效做法,打造更多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和“头部主播”“主流网红”,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

深入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深化“敬业精神、职业操守、专业素养”专项培训,全面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完善“青年导师制”,办好“国社微讲堂”“书香新华悦读汇”,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多有利条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推出更多务实管用、含金量高的措施,让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更好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八、坚持立根铸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新华社是党的政治机关,大事小情都要讲政治。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铸魂工程”为引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社向纵深拓展,为全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总书记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完善各层级常态化理论学习机制,把书本学、实践学、场景学融通起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必修课、基本功,坚定“主心骨”,铸牢“根与魂”,把准“定盘星”。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

全社600多个党支部是党建工作的基石,要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让党旗飘起来、党徽亮起来、党员活跃起来、党组织战斗力强起来。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当好“娘家人”“贴心人”“暖心人”。

持续推进“净魂工程”,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政治监督,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标本兼治,提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综合效能。完成社内巡视巡察全覆盖,谋划新一轮巡视巡察工作。

深入推进全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同步发展,提高工作主动性、创造性、系统性和专业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更好把制度建设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多做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等民生工作,把实事好事做在群众身边、群众眼前、群众心坎。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升全流程管控和“末梢管理”能力,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梦想召唤使命,奋斗创造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在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中作出更加出色的新华贡献,在新征程的伟大奋斗中书写更加壮丽的新华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新华社
再创新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新华社短视频产品的特点和启示
塔克拉玛干沙漠雪景如画
“快笔小新”:新华社第一位机器人记者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图表
新中国六十华诞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