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顺利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探析
2022-10-20李艳玲
李艳玲
(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沧州分院,河北 沧州 061000)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而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是财政资金最直接的使用载体,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要求实行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并行的双会计核算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收入和费用科目的核算等有了更加细致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等日常经济活动操作流程更加复杂,使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面临严峻的挑战。而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节约人力成本,快速、精确地进行数据管理和账务处理,可以有效缓解财务管理压力。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内部管理环境也与企业有着较大区别,财务管理具有行政事业单位特有的模式。虽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信息化体系,但信息化程度无法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果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多种问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分析自身财务管理信息化推广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研究形成具有本单位或本行业自身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从而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和安全性,更好地发挥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能够提升财务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
信息技术带来的自动化处理,解放了财务人员的双手,会计基础工作从传统的手工录入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可有效提高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效率,财务人员可以从繁琐的、机械的基础会计核算工作中抽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预算执行、财务风险控制、成本核算等管理工作中。其次,应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进行账务信息处理,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从信息收集、处理、计算到审批、汇总等各项流程形成闭环管理,财务数据安全不易丢失,也降低了人工核算的错误率。而且,信息技术应用下,各项财务数据有留存、时间节点有留痕,财务管理流程可以得到更好的监督,为财政资金有效地规避了风险,财务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有助于加强单位内控管理
一套健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避免财务信息管理过程中出现孤岛效应,使财务管理工作贯穿单位运行体系的各个环节中。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审批实行单线流程,各项数据的传递十分被动,管理效率低,风险识别慢;而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各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内部管理需求,开发出一套融合人、财、物各环节数据的系统化管理平台,财务人员可随时收集和整理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如及时查询现金流、预算执行进度、成本控制等信息,以便财务人员对收支进度、预算执行、风险防控等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和指导,其他部门也可以查询所共享的信息,监督财务人员的账务处理及财务管理行为,降低财务风险。
(三)能够为单位决策提供依据
信息技术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确性和效率性,而且有效推动了单位重点项目监管工作向深层次发展,拓宽了管理层的发展思路。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整理,可对现有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可以将单位内部管理流程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最终生成全面的、有序的数据库,可以为单位各项决策提供坚实有力的数据支撑,从而使决策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发挥内部资源价值,作出对单位未来发展最有利的决策。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观念落后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层及管理层平均年龄较大,思想认知较为保守,观念较为传统,对传统人工的信赖大于信息技术,只注重于财会专业人员的录用和理论知识的提升,对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推广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意识到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对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方面的推动作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岗位编制的特殊性,单位内部人员缺乏创新意识,上进心差,与时俱进观念不足,对于新事物、新的工作模式往往处于上级安排、下级落实的被动阶段,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即便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内部管理的重要意义,也难以从长远战略角度提出科学、先进的实施策略,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行必然难以落实。
(二)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信息化制度不健全的现状。一是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方面起步较晚,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等狭义的流程上,没有覆盖到采购工作、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绩效考核管理、预算管理等财务管理系统的广义流程上,从而使得这部分流程的重要性被忽略,更不用说形成完整、系统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了。二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习惯于财务人员手工记账、人工核算,导致各模块之间很难建立起系统的、智能化的联系,财务数据衔接性差,为管理工作造成了困扰,管理层也无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三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囿于财政资金的诸多限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虽然具备利用财务软件处理财务数据信息的条件,但因实行谨慎的财务管理原则,管理局限问题比较突出,信息化推行流于形式,即便制定了制度,也是形同虚设,制度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推行严重受阻。
(三)信息化管理技术落后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严重不足,有的单位在信息技术推广上吝于投入资金,导致在用的会计软件较为落后,难以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技术需求,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恶性循环,呈现管理畸形状态。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随波逐流,快速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却没有花精力进行自身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购买的软件并不匹配单位自身的管理模式,白白浪费了昂贵的设施条件;在软件投用后,只是使用系统自带功能进行简单的账务处理,并没有根据管理需求对软件进行深度开发,使得昂贵的软件只能实现基础数据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生成,无法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无法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仍然无法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同时,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利性,却忽略了软件开发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保密性要求,缺乏软件安全保障意识,会计信息化数据处于开放的网络环境,极易发生信息丢失或破坏等风险,也不利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进。
(四)综合型人才缺失
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管理知识,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精通专业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具备财务核算技能,熟悉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内容,还需要具备快速熟练掌握信息化应用软件的能力,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财务工作质量。但目前来看,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综合型财务管理人员十分缺乏,基础型人才偏多,只能够满足基本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管理理念和数据分析能力较差,财务工作较为闭塞,缺乏深度和广度;还有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传统财会工作经验也比较丰富,但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真正内涵认识不足,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掌握较慢,无法将财务流程与信息建设平台进行高度融合,难以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切实发挥;加上,行政事业单位针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培训较少,财务人员无法得到快速提升,严重制约着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全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信息技术推广及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项目,需要单位管理者和专业财务人员带动全员进行意识强化的过程。首先,管理人员应该持有积极态度,放眼先进的管理技术市场,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和财务管理理念,可以将单个模块作为试点,在推行过程中逐步加强单位内部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可,在内部营造主动接受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加强宣传教育力度,选派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财务专业人员外出参与培训,全面、系统地掌握信息化建设知识,聘请技术平台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内部宣讲,逐步讲解信息化操作流程,减轻单位职工特别是老龄化职工接受新事物的紧张感和疑虑。最后,挑选管理理念先进、具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较强的人员,成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充分融合财务知识和信息技术,规划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分工。一方面对管理系统各模块进行逐步开发,另一方面发挥先驱带动作用,全面、系统地宣传信息技术知识,解读财务管理工作政策,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观念在内部的宣传力度,以及财务管理措施的落实,争取做到全员认可、全员参与、全流程覆盖,切实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制度管理,完善内控体系中的信息化模块
财务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推行,需要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做制约,健全的制度既是对内部管理的约束,又是对内部管理的引领,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建立是一项长远、复杂的工程。首先,单位管理层应熟悉政府的政策要求,清楚地认识本单位现阶段的管理状况和长远的发展方向,能够认识到目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从而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长远战略目标和阶段规划。其次,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单方面的职责,它是整个单位内部运转的整体过程。因此,要合理划分单位内部各部门职责,明确各部门管理权限,形成一个和谐公平、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全过程管理体系。例如,宏观上以预算为指导,对编制、执行、监督、评价等全过程进行分工,再根据各个环节特点进行细化,设置预算执行过程管控、绩效评价制度等,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权责的相互分离,又保持数据的共享,使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最后,在信息技术应用中,要充分考虑会计核算的核心作用。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工作体系中耗时最长、最费人工的环节,要想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置会计核算程序,解放财务人员双手,使日常收支、财务对账、报表编制等实现自动化;同时,要重视资产管理模块的开发,建立资产动态数据明白卡,从采购、入库、折旧与摊销、盘点、清理等进行跟踪,最大限度发挥资产价值,避免或降低财务管理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风险。
(三)做好硬件保障和软件开发工作
要想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系统软件,首先要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要根据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引用合适的网络运营商,保持网络信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注重网络漏洞修复功能、数据备份和加密功能,网络运行速度要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相匹配。其次是要尽快解决信息化技术落后的问题,通过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引进适合单位特有属性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根据自身需求对平台进行逐步开发,建立一套适合单位管理需求的操作系统。在选择系统时,不可敷衍应付,应汇集单位各部门,尤其是各职能部门,将各个工作流程的实施需求以及操作要求,与软件开发商进行沟通,由软件开发商对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体系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技术需求、操作需求、安全需求、监督警示需求,确保生成一套与单位管理机制极为匹配的管理系统,真正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四)打造一支综合型人才队伍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应进行科学的人才需求分析,制定岗位说明书,尤其是管理型人才的招聘,要加大对高学历、创新型、技术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引进,并通过加大科研创新专项经费、绩效考核费用的倾斜政策等措施,吸引并留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其次,要对现有人才队伍进行阶梯式提升,对现有财务专业人员、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可以通过人才输送培养、购买网络教育课程、聘请软件开发商宣讲、组织举办内部交流培训班等形式,进行会计核算、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审计知识、税务知识、信息技术应用等全方面管理信息的学习,构建一支综合实力强、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才队伍。最后,要明晰岗位职责,激励人才进步。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将项目推进情况与本人薪资考核挂钩,完善竞岗机制,从而激励相关人员主动学、比着学、在实践中学,不断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创新水平和综合素养,调动内部人员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从而满足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和社会服务的必经阶段。单位管理层要充分认识推行信息化建设在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中发挥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和弱项,以上率下,制定长远规划。要从思想建设、人才配备、系统开发、内部培训、制度约束等各方面着手,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政策优势,快速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顺应时代要求,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