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扎染中扎结技艺形成的褶皱艺术分析及创新应用

2022-10-19牟洪静郞晨汐

丝绸 2022年10期
关键词:针法扎染褶皱

牟洪静, 吴 欣, 郞晨汐

(1.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2.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杭州 310000)

扎染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包括云南省大理市的白族扎染技艺,2008年四川自贡扎染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来针对扎染的研究众多,诸多专家学者对扎染进行了历史溯源及现代发展的分析[1-2],总结了多种扎染扎结技艺形成的不同纹样特征[3-4]。此外,有关扎染中扎结技艺形成的三维褶皱立体形态方面的研究分析相对较少。其中,李惠[5]对扎染中的褶皱美感进行了研究,但并未从扎结技艺的角度对褶皱特征进行分析;卢玉琪[6]将扎染中扎结技艺形成的褶皱构成方式分为密集型和散点型,并针对散点式结构进行了创新性试验,扎结方法不同于传统扎染扎结技艺,形成的褶皱极为规律整齐,与扎染中扎结技艺形成的具有手工魅力的褶皱效果区别较大。

扎染中扎结技艺形成的独特褶皱,能够激活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满足服装设计师对面料创新设计的独特要求,能够丰富服装视觉肌理效果和表现技法[7],在古新碰撞中探求传统扎染创新性传承的落脚点。在扎染纹样琳琅满目的现代市场中,服装设计者如果能将目光转移到褶皱——这一扎染艺术的“副产品”上来,有助于扎染中扎结技艺这一工艺要素在现代服饰中得到更好的运用,为传统工艺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供新思路。

1 基于扎染中扎结技艺形成的扎结褶皱与扎后褶皱

扎染是中国传统手工染色技术,面料在进行扎染之前通常会印上花纹图样,然后经过扎结、染色、水洗、晾干等步骤,最终得到特殊风格的扎染纹样。其中扎结步骤是用线绳或夹板等方法将面料中的花纹部分收紧扎牢的过程[8],扎结过程如图1所示。在扎结时被绳线或工具束缚的面料经过挤压聚拢而重叠或搓皱会形成形态各异的面料褶皱,本文将这种受到束缚形成的褶皱称为扎结褶皱。在扎结过程完成后,为得到印染纹样要将面料经过反复浸染再拆洗晾晒,此时如果不加熨烫,便会留下扎线和针眼痕迹及面料经过压缩形成的凹凸褶皱,本文将这种经过扎结技艺固定又拆除了绳线束缚形成的面料褶皱称为扎后褶皱。相比前一种有绳线束缚的褶皱来说,扎后褶皱立体度减弱,面料整体具有浮雕感。图2为笔者将面料按照拧麻花法进行面料扎结、印染后得到的扎后褶皱。

图1 扎结过程(捆扎法)Fig.1 Tying process (tying method)

这两种褶皱都改变了面料表面原有形态,增强了面料的层次性与立体感。面料的扎结褶皱与扎后褶皱是依据褶皱是否拆除束缚而划分的,扎结褶皱牢固坚实,紧密厚重扎结饱满,层次丰富颇具艺术感[6];扎后褶皱通常具有弹性,更加轻盈灵动。将二者分开讨论,能够更好地分析各自的艺术特征。

2 基于扎染中不同扎结技艺形成的褶皱艺术分析

扎染中的扎结技艺繁多,经过不同方法形成的褶皱形态也各不相同。本文针对缝扎法、捆扎法、工具法等几种扎结方式形成的褶皱进行了实践对比,从点、线、面三方面对褶皱特征进行了划分。实践过程中扎结后的面料未经过染色直接定型,这样形成的褶皱没有纹样干扰,面料起伏更为清晰明显。

2.1 捆扎法

捆扎法是用绳线捆扎收紧面料的一种扎结方式,可分为用钩针勾起小部分面料的勾扎、捆缚如塔状的塔扎、面料中有填充物的包物扎等,如表1所示。

勾扎是钩针勾起小部分面料再用线捆绑的扎结方式[8],形成的单个扎结褶皱成点状,凸起高度较低,通常会密集使用;密集呈现的扎后褶皱凸起细密,排列均匀。塔扎是用线捆扎面料形成扎结后在扎结上进行缠绕捆缚的扎结方式[4],形成的单个扎结褶皱成柱状,立体感强;扎后褶皱整体向上耸起呈圆锥状,褶皱沿圆锥表面细密分布。包物扎是把豆子、黄豆粒、棉花等物包在面料里,然后用绳线扎牢的扎结方式,实践中使用了22 mm的玻璃球,形成的扎结褶皱圆润整齐,由于绳线收紧,扎结簇拥在一起更具堆叠感;扎后褶皱为半球形,形态挺拔,内部舒展。

由于捆扎法是用绳线将面料的一个或大或小的点加以捆绑,所以形成的褶皱也以空间上一点的形式出现,本文将这一特征称作点性特征。捆扎法形成的褶皱虽然有着不同形状,但扎结褶皱均以点的形式在垂直于面料的方向上耸起,扎结紧实,视觉冲击感较强;扎后褶皱与扎结褶皱形状类似,相比之下点的面积增大,更加生动立体,随意性更强,在空间范围内更有张力。

2.2 缝扎法

缝扎法是指用针线缝纫收紧面料的一种扎结方式,可分为平缝法、折缝法、卷缝法等,如表2所示。

表2 缝扎法实践分析Tab.2 Practice analysis table of stitching method

平缝也叫串缝或拱缝,根据是否将纹样内部缝满又可分为平缝串针法及平缝满针法。其中,平缝串针法是将设计纹样外轮廓平缝的方法,经过缝纫区域扎结褶皱紧密,未缝纫区域扎结褶皱稀疏,扎后褶皱也由缝纫区域向未缝纫区域形成由密到疏的变化;平缝满针法是将纹样内部进行密集平缝的缝纫方法[3],形成的扎结褶皱紧密有序,扎后褶皱也更加细腻。平缝法也可依据缝纫的纹样造型加以区分,如半圆形平缝串针法形成的扎结褶皱向边缘拱起,扎后褶皱有一定弧度;半圆形平缝满针法形成的扎结褶皱呈尖角状,扎后褶皱的造型角度更加平缓,褶皱痕迹从尖角向底端处逐渐发散。折缝法是将面料进行折叠再进行缝扎的扎结方式,其中折叠串缝法形成的扎结褶皱在折叠区域形态显得更加厚重,扎后褶皱会产生整齐的折痕,折痕两侧的褶皱有对称效果。卷缝法是在行针时将面料折边卷起再收紧固定的扎结方式,形成的扎结褶皱呈螺旋状,扎后褶皱的纵向缝线将对折横向折叠褶皱分割形成了多个相似单元。

总体看来,平缝法形成的扎结褶皱紧致细密,通常会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平面,没有明显凸起;扎后褶皱更加细腻柔软,蜿蜒绵长,极富节奏感。虽然平缝法形成的褶皱根据线迹形状可圆可方,面积可大可小,但褶皱的方向均垂直于缝纫方向,同时具有明显的线条感,本文将这一特征称为线性特征。其中,平缝串针法、平缝满针法、折叠串缝法由于缝扎线迹为直线,所以形成褶皱的线性特征更为明显。

2.3 工具法

工具法是借助除针线之外的其他工具收紧面料的一种扎结方式,根据使用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夹扎法、筒压法和卷压法,如表3所示。

表3 工具法实践分析Tab.3 Instrumental practice analysis table

夹扎法是用夹板将面料夹在中间的扎结方式,实践中使用方块形打折法进行折叠,选取长方形木条进行夹压,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扎结褶皱整体为长方体,褶皱层叠细腻;扎后褶皱具有明显的正方形状三维肌理,起伏微妙,变化细腻。筒压法是将套至圆筒上的面料进行拧转挤压的扎结方式,形成的扎结褶皱贴合圆筒形状,褶皱细密轻薄;扎后褶皱舒展成为一个平面,褶皱细窄平伏。卷压法是将固定在圆棍上的面料收紧拧绞后进行挤压的扎结方式,其中的拧绞方法多种多样,实践中选用的是拧麻花法,形成的扎结褶皱以数个圆环的形状缠绕在圆棍上;扎后褶皱的方向与面料拧绞形成的长条方向基本一致,但细微走向又各有不同,整体上有一定的循环规律。

工具法形成的扎结褶皱依据所用的不同扎结方式有着较大差异,如整齐的方块状、薄壳的圆柱状、拧转的麻花状等。但不论哪种方法,工具法都是对整个面料进行挤压,而非针对一点进行捆绑或是针对一线进行缝扎,因此形成的褶皱不论是整齐的几何折痕还是细腻的压褶,都会充满整个面料。与前文所述的具有线性特征的平缝法形成的褶皱和具有点性特征的捆扎法形成的褶皱相比,褶皱的整体性也较强,本文将这种特征称作面性特征。

3 基于扎染中扎结技艺形成的褶皱艺术在服装中的应用

面料肌理的多样化设计是当前及未来服装诠释流行主题和设计个性的重要载体,扎染中扎结技艺形成的面料褶皱是一种独特的肌理语言,能丰富平面织物的表现层次和表现语言[7],使二维的平面美转为三维的立体美,更具现代气息与独特艺术魅力。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注意力集中在褶皱艺术上,并将其运用在现代服饰中。

3.1 应用现状

基于扎染中扎结技艺形成的褶皱艺术在服装上的应用有很多,具体看来由捆扎法、缝扎法、工具法形成褶皱在服装中的应用现状各不相同。捆扎法形成的扎后褶皱具有点性特征,立体感较强,风格突出,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焦宝林团队[9]设计生产的菠萝衫便运用了这一褶皱特征。菠萝衫是一种紧身扎染新潮服饰,涤纶面料经过密集的捆扎法扎结后再高温定型会产生强烈凸起感。图3为1995年焦宝林扎染作品仿真丝泼染三浦连衣裙[9],该服饰首先风靡日本继而流行欧美,同时也受宠于国内市场。但由于时代和审美的变化,菠萝衫逐渐淡出了现代服饰市场。缝扎法中的平缝法形成的褶皱具有线性特征,能将服装进行分割,在现代服饰中应用较广。通常以抽绳或松紧绳形成的抽褶服装的形式出现,但单独抽绳不能体现扎染独特的褶皱特点,甚至无法将其与扎染褶皱相联系,只有串缝较为密集时,才能将二者联系起来,如图4所示。工具法形成的褶皱具有面性特征,便于实现大规模机械化制作,现代扎染中的绞缬喷染汽蒸定形工艺便是借鉴了这一手工技艺,对面料进行扎皱和聚合,经高温高压汽蒸定形再辅以其他工艺,获得如云纹、树皮皱等自然纹样的浮雕肌理效果和多种色彩的组合[3]。TINN TINN女装品牌褶皱长衬衫便是使用这一方法制成,如图5所示。

图3 扎染菠萝衫Fig.3 Tie-dye pineapple shirt

图4 器象原创设计褶皱服装Fig.4 Pleated clothing originally designed by the brand Qinxiang

这三类褶皱在现代服装的应用中存在着部分问题:捆扎法形成点性褶皱具有独特鲜明的特征,辨识度较强,再辅以扎染纹样,使菠萝衫能令消费者将其与扎染相联系,但流行潮流不再,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而通过机械的方式借鉴平缝法与工具法形成的褶皱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扎染与褶皱割裂成两个独立的个体,在追求自然、崇尚传统的当下,机械化制作的褶皱缺少扎染的独特魅力,难以使消费者将褶皱与扎染相联系,无法起到传播传统扎染文化的作用。

3.2 应用方法

针对上述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服装的审美需求和功能需求,又不至割裂扎染与褶皱的联系,本文尝试融合扎染中扎结技艺形成的褶皱与扎染形成的纹样,将褶皱的点、线、面特征合理应用在服装各部位的两种应用方法进行了探索。

3.2.1 褶皱与纹样的融合性呈现

扎染褶皱在现代服装的运用过程中,如若能将褶皱与扎染纹样融合呈现,便能够从视觉上共享三维褶皱肌理与二维扎染纹样的美,使消费者真正将扎染褶皱与扎染纹样联系起来,了解扎染的过程化产物,从而更加系统地了解扎染这一传统手工艺。

扎染褶皱与纹样的一种融合应用方式是在扎染的扎结印染过程之后将仍有褶皱特征的扎染面料经过现代扎染工艺保存,将扎染过程中极具特色的褶皱与纹样永久留存,使褶皱与纹样在同面料中呈现。现代扎染是指在各种纺织面料和成衣上运用现代印染科技和扎、缝、包、染、喷、绘、拓、刷、雕、压等各种特殊工艺手法相结合形成的,能够创造出区别于工业印染审美特征的平面、立体或单色和多色交融新图形的艺术实践活动[10]。现代扎染中的面料三维记忆成型再造工艺是对面料进行结构再造设计的一种高科技处理技法,其中能应用在扎染扎结形态成形的工艺主要有:热敏辅料记忆成形工艺,机械压褶成形工艺,扎染喷染汽蒸定形工艺等[11]。运用现代工艺制成的褶皱具有制作时间更短,立体效果更突出,褶皱维持时间更长等优点。图6为本文实践的面料小样,均是在扎结、印染过后运用高温定型技术保持了面料扎后褶皱。经过传统扎染过程中缝扎、染洗等步骤形成的面料肌理与纹样完美留存下来,色彩的浓重清淡与褶皱的高低起伏相呼应,缝扎过的针眼也清晰可见。这种在传统扎染过后经过现代工艺定型的面料手工扎结的痕迹赋予面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对于将面料直接压褶更能使消费者在穿着时感受到手工的质朴魅力。

图6 面料小样Fig.6 Fabric sample

另一种融合方式则是将褶皱与纹样在不同面料中呈现,选用更加透明、轻薄的薄纱面料运用传统扎结方式形成褶皱,再将扎染面料置于下层,将褶皱与扎染纹样分离的同时又合二为一;同时薄纱面料经过扎结后由于面料重叠,会使得面料透明度有所变化,褶皱也更明显。如图7(a)所示,在服装设计中可以运用平缝法将薄纱进行褶皱固定,形成扎结褶皱,同时底层选用捆扎法防染形成的扎染面料,并辅以镂空工艺,使服装在褶皱、印染、镂空的多种技法的制作下更具层次感与设计感。图7(b)为运用了上述现代工艺固定的平缝满针法形成的三维肌理面料。

图7 服装细节Fig.7 Clothing details

3.2.2 褶皱点线面特性的合理化应用

褶皱具有的点、线、面性特征可以与服装各部位相结合,充分发挥褶皱特性。包物法形成的扎结褶皱具有点性特征,可以与服装中以点存在的纽扣相结合,使用毛毡球作为填充物运用包物法使薄纱形成扎结褶皱在对服装进行点状装饰的同时实现纽扣功能,由于薄纱透明度较高,毛毡球的颜色能够透出,通过更替毛毡球可以改变“纽扣”颜色,增强服装的趣味性,如图8(a)、图9(a)所示。卷缝法形成的扎结褶皱具有线性特征,扎结处整体呈螺旋状突出,未扎结部分也形成了褶皱。当采用不同颜色缝线缝扎时,卷缝的线迹也可作为装饰元素,如图8(b)所示。在服装应用中可在侧缝处采用卷缝法形成扎结褶皱,线性褶皱与侧缝相贴合,将服装侧缝突出展现,更具线条感,也加固了侧缝线,使服装不易脱散,如图9(b)所示。筒压法形成的扎结褶皱具有面性特征,整体性较强,如图8(c)所示。可应用在服装的袖部,依循袖子的圆筒形状,借鉴筒压法的扎结方式,将薄纱拧转并在袖接缝、袖窿、袖口处固定,使褶皱不致脱散,如图9(c)所示,整个袖子呈现一整个圆筒形的扎结褶皱,褶皱在为肘部活动预留了松量,方便穿着者的活动。

图8 面料小样中的点线面Fig.8 Points, lines, and surfaces in fabric samples

图9 服装中的点线面Fig.9 Points, lines, and surfaces in clothing

3.3 应用实践

基于对扎结形成的褶皱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现状及应用方法的分析探究,笔者设计实践了以扎染纹样和褶皱结合为设计元素的《南国正清秋》系列服装,如图10、图11所示。该系列服装设计理念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望江南》中的后阙: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词体采取了梦幻的形式,将江南秋季的山、水、舟、楼绘成了一幅清浅温柔的青绿画卷,意境层层递进、清远悠长。笔者从词体中汲取灵感,意欲用扎染与褶皱再现清秋江南。

图10 《南国正清秋》系列服装效果示意Fig.10 "Nan Guo Zheng Qing Qiu" series of clothing renderings

图11 《南国正清秋》系列服装实物示意Fig.11 Physical images of the "Nan Guo Zheng Qing Qiu" series of clothing

系列服装选用了饱和度较低的色彩系统。选用白色、黑色、灰色等色彩用以描绘江南地区白墙黑瓦的建筑风格;选用墨绿色染料进行面料扎染,扎染独特的晕染效果使色彩由墨绿到浅绿逐渐过渡,展现江南地区即使在深秋仍然勃勃的绿色生机。纹样方面选取了条纹花与圆环纹这类较为抽象的纹样,在外套上选用平缝满针法形成的条纹花,并保留略有起伏的扎后褶皱,用以描绘江南水乡里湿漉漉的青石板。衬衫则选用圆形平缝串针法形成的圆环纹,不规则的圆形扎花纹样向四周荡开,酷似江南的蒙蒙细雨在水面上溅起的涟漪,如图12所示。在服装的款式上选取了西装、大衣、衬衫等现代常规款式品类,与具有繁复纹样和褶皱的扎染面料形成了对比,整体服装更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同时简约的款式也为迎合现代消费者试图打破消费者对扎染元素服饰乡土风格的刻板印象,使融合了扎染与褶皱的服饰也能具有简约高级的时尚感。

图12 圆形平缝串针法Fig.12 Round flat stitch string stitch method

系列服装采用了前文所总结的应用方法,首先采用了融合扎染中扎结技艺形成的褶皱与传统扎染纹样的方法,选取圆形平缝串针法、平缝满针法形成的纹样和褶皱,通过传统扎染中手工扎结与印染方法展现手工魅力的同时利用薄纱的透明感将扎染中扎结形成的褶皱与扎染纹样相叠加,增添一种朦胧美,呈现出烟雨蒙蒙的江南景致。褶皱及纹样在服装中的应用面积也有所考量,二者融合或交替使用,注重服装留白,将设计重点集中在扎染褶皱与纹样上。其次为合理化应用褶皱的点、线、面特征,服装在纽扣、侧缝、袖部等部位与不同特点的褶皱相结合,即前文提到的以包物法扎结褶皱作为纽扣、以卷缝法扎结褶皱强调侧缝线条感、以筒扎法扎结褶皱体现袖部整体感,力求在褶皱具有装饰美感的同时最大化实现褶皱的实用功能。

《南国正清秋》系列服装在符合现代审美的基础上,融合扎染纹样与褶皱,合理化应用褶皱特点,将扎染中扎结技艺形成的褶皱艺术作为扎染的过程化产物与现代服饰相结合,为扎染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使传统扎染艺术作品与现代接轨,更具时代特色,便于更好地传播传统扎染文化。

4 结 论

传统扎染的扎结技艺扎根于民间,融合了手工艺人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体现出一定的个人感情色彩和民族气质,基于扎染中扎结技艺的褶皱更是蕴含着劳动者的淳朴之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本文聚焦在这一蕴含着手工魅力的独特面料肌理上,依据褶皱是否解除束缚将其分为扎结褶皱及扎后褶皱,分别实践缝扎法、捆扎法、工具法等扎结方式,对不同扎结方式形成的扎结褶皱、扎后褶皱的审美特征及点、线、面性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存在的问题,从褶皱与纹样的融合、点线面特征的运用两个方面总结了传统扎染褶皱创新设计方法并创新设计了系列服装,以期对该种褶皱在服装中的设计应用提供一定的新思路,使传统民族手工艺走向更加丰富多样、具有艺术表现深度的未来。

《丝绸》官网下载

中国知网下载

猜你喜欢

针法扎染褶皱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扎染对对画
神奇的扎染
动漫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1)
一点褶皱
褶皱的优雅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